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答案:这个距离和原物离开镜头的距离的比,应该跟照片上的物像和原
物的长短的比相等。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照片放在眼前大约等于镜头焦
距的距离上。
假如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小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多是12…15 厘米,那我
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向来没有把照片放在正确的距离上来看:对于正常的
眼睛,看东西最清楚的距离——明视距离——大约是25 厘米,这个数目
几乎等于照相机镜头焦距的两倍。至于挂在墙壁上的照片,因为人们都是
从更大的距离上来看的,自然也只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了。
只有患近视的人(以及能够在近距离看得清楚的孩子们),他们的明
视距离比较短,在用正确的方法(用一只眼睛)看一张普通照片的时候,
才会看到这种效果。他们照习惯把照片拿在眼前12…15 厘米的地方,因
此他们看到的不是单纯平面的图画,而是象在实体镜里看到的那种立体形
象了。
现在我相信读者一定会同意,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没有能够从照片
上得到它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全部效果,以致时常埋怨照片的呆板平淡。
全部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能够学会把眼睛放在照片前面的适当距离上,而且
用了两只眼睛去看那种只预备给一只眼睛看的东西。
放大镜的惊人作用
方才我们说过,患近视的人会把照片上的像看成立体的。那么,有正
常视力的人要怎么办呢?他们不能把照片放到眼前很近。还好,幸亏放大
镜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困难。如果透过一面放大率两倍的放大镜去看照
片,他们就很容易得到方才所说患近视的人所得到的便利,就是可以不必
使两眼过分紧张就能够看出照片的立体形象。这样看到的照片上的像跟我
们通常从远距离用两只眼睛所看到的照片上的像,有极大的不同。这个着
普通照片的方法,几乎可以代替实体镜。
为什么用一只眼睛透过放大镜看照片,会看到它的立体形象,这在现
在已经明白了。其实这个事实是早已知道的,但是对于这个现象的正确解
释,我们听到的却还不多。《趣味物理学》的一位读者在这个问题上写信
给我说:
下次再版的时候,请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透过普通放大镜看照片会
呈现立体形象?我的意见是,所有实体镜的一切复杂解释,都是经不起批
评的。你用一只眼睛向实体镜望去,不管理论怎么说,看到的还仍旧是立
体形象。
读者现在当然已经明白,这个事实一点也不会使实体镜的理论有什么
动摇的。
玩具店发售的“画片镜”也是根据同一原理构造成功的。用一只眼睛
透过这个小巧玩具里的放大镜来看里面的普通风景照片,已经可以得到立
体的印象了。一般还喜欢把照片里比较前面的物体剪出来,放在照片前
面,我们的眼睛对于近地方物体的立体形象是很敏感的,而对于那比较远
的物体的立体形象感觉得比较迟钝,因此整个立体印象也就更加强了。
照片的放大
能不能让正常的眼睛不用放大镜就能正确地看到照片上的立体形象
呢?这是完全能够的,只要拍照的时候用一只焦距大一点儿的镜箱就行
了。根据以前各节所说,只要用焦距25…30 厘米的镜箱,拍出的照片就
可以拿在普通的明视距离上来看(用一只眼睛),——这时候照片就会显
出适当的立体形象。
我们还可以拍这样的照片,使你即使用两只眼睛从远距离来看,也不
是平面的形象。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左右两眼从一个物体上得到两个
相同的形象,就会感到这是一个平面的画面。但是这种两眼看到的差别随
着距离的增加很快地减低下来。实验告诉我们,用焦距70 匣米的镜箱拍
出来的照片,可以直接用两只眼睛看仍旧看得出立体形象。
但是,要照相机全都是长焦距的,也是一件很不便当的事情。因此我
们再提出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把普通照相机拍得的照片放大。照片经过放
大以后,看照片的正确距离也随着加大了。譬如把焦距15 厘米的镜箱拍
得的照片放大到4 倍或5 倍,那就可以得到所要求的效果了:放大以后的
照片已经可以用两只眼晴从60-75 厘米的距离上来看了。放大照片上可
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但是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作用,因为从远距离
上看,这些地方是并不显明的;而从得到立体形象这方面来说,无疑是成
功了的。
电影院里的好座位
常看电影的人一定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有些画面上的物体,有非
常显著的立体形象:人像仿佛从背景上脱离开来,而且凸出得使人几乎忘
记了幕布的存在,仿佛台上有真实的景物和活的演员一般。
这种立体形象,许多人以为是由于影片性质的关系,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原因是由于看的人坐的位置。电影片虽然是用焦距极短的镜箱拍出
的,但是它放映到银幕上却用极大的倍数——大约一百倍——给放大了,
因此可以用两只眼睛在很远的距离上(10 厘米×100=1000 厘米=10 米)
来看。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最大限度的立体形象,是当我们看向银幕的视角
跟拍制影片时候镜箱“看”向演员的视角相同的时候。那时候在我们面前
的就会是跟原来景物一样的形象。
那么,怎样求出跟这个视角相合的距离呢?这就应该把座位选择在正
对画面的中央,还要跟银幕保持这样一个距离,这个距离跟银幕上画面阔
度的比,就等于镜头焦距跟影片阔度的比。
拍制影片用的镜箱,一般要看所拍的对象不同,分别采用焦距35 毫
米,50 毫米,75 毫米或100 毫米的。影片的标准阔度是24 毫米。那么,
举例来说,对于75 毫米的焦距,得到:
所求的距离焦距75
3
画面阔度
=
影片阔度
=
24
≈。
这样,要知道在这情形下的好座位跟银幕的距离,只要把画面的阔度
乘3 就可以。例如映在银幕上的画面阔6 步,那么最好的座位应该是在银
幕前18 步的地方。
给画报读者一个忠告
画报上时常印有许多照片,这些复制出来的照片,当然跟它们的原来
照片有同样的性质,假如用一只眼睛在适当距离上来看,也会更显出立体
形象来。但是,由于不同的照片是用不同焦距的镜箱拍出的,因此,究竟
要用什么距离来看的问题,只好用实验来解答。你把一只眼睛闭起来,把
画报拿在手里,手臂伸直,使画报的平面跟你的视线垂直,把你张开的一
只眼睛对正你想看的照片的正中央。然后,把这张照片逐渐向你眼前移
近,你那一只张开的眼睛看着它不要间断,这样你就很容易找到照片最显
出立体形象的距离。
许多照片平常看来都模糊不清而且都只是平面的,但是如果采用上面
的方法去看,却都显出它的立体形象,而且看得很清楚。用这种方法去看,
照片里的水光和许多别的实体形象就时常可以看到。
让我们再来注意一件事情。假如照片在放大以后可以显得更加生动,
那么当它缩小以后,就恰好得到相反的效果。缩小的照片自然显得更加清
楚明晰,但是它们都只能够给人平面的感觉,而没有立体形象的感觉。这
从上面所讲的道理,应该是很容易明白的:照片一缩小就跟用焦距更小的
镜箱拍出来的一样,而普通的焦距本来就已经嫌小了。
以上所说对于照片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画家画出来的图画也都
适用:看图画的时候最好也取一个适当的距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
才能够看到画面上有远近不同,而图画也就显得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了。看图画的时候,最好也只用一只眼睛,不用两只眼睛,特别当图画不
大的时候。
实体镜是什么?
我们从现在起,要从图画转到实体上来了,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问
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把物体看成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呢?在我们眼睛的
网膜上所得到的像都是平面的呀!究竟什么缘故使得我们感到物体并不是
平面的图画,而是占三度空间的立体呢?
这里有好几个原因。第一,物体表面各种不同的明暗程度使我们有判
定它的形状的可能。第二,我们的眼睛要看清楚的物体上远近不同的各部
分,眼睛所感受到的张力是不同的:平面图画的各部分跟眼睛的距离是一
样的,而立体的各部分的距离却各不相同,要看清楚它们,眼睛就应该做
不同的“对光”。但是这儿给我们最大帮助的,还是两只眼睛所收到的同
一物体的形象各不相同。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只要你先后只用左眼或者只
用右眼去看附近的同一个物体就知道了。左右两眼所看到的物体一定并不
完全相同;两只眼睛得到不同的形象,就正是这个差异给我们提供了立体
的感觉。
现在,设想有两张图画,画的是同一物体,左边一张画出左眼所看到
的,右边一张画出右眼所看到的。假如你看这两张图画的时候左眼只看到
左边的一张,右眼只看右边的一张,那么你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两幅平面图
画,变成一个凸起的、立体的物体了——甚至比你用一只眼睛看实体所看
到的更显出立体的形象。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看两张图画,是靠一种特制的
仪器帮助的,这仪器就是实体镜。要使两个像能够融合在一起,在旧式实
体镜里是用反射镜的,在新式实体镜里是用凸面三棱镜的。这种三棱镜能
够把光线屈拆,使得看的人在意识里把光线延长以后,两个像(由于棱镜
凸面的作用,像略有放大)会互相重叠。这样看来,实体镜的原理实在是
非常简单的,而更奇怪的是这个作用竟可以由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完成。
大多数读者大概都看见过各种风景之类的实体照片。也许还有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