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想性活动仅仅依存于其自身,并不依存于感觉。在自我里,现实存在着一个感觉X。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已经指明的那样,理想性活动不能限定客体X,不能指明客体X是什么东西。可是,如果按照我们的假设,在自我里出现了另外一种感觉=Y,那么,现在理想性活动就应该能够规定客体X,就是说,应该能够设定一个规定了的客体Y与客体X相对立。因此,感觉里的变化和交替就应该能对理想性活动产生影响。问题是,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2.感觉本身,对于除了自我而外的任何旁观者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应该对于自我本身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就是说,它们应该被设定为互相对立的感觉。要设定为对立的感觉,只有依靠理想性活动。这样一来,感觉就被设定起来,而且为了使两者能够被设定起来,两者被综合地联结起来,却又对立起来了。于是,我们必须解答下列三个问题:a.一个感觉是怎么被设定起来的?b.两个感觉怎么通过设定而被综合地联结起来的?c.两者是怎么被对立起来的?
  3.一个感觉通过理想性活动被设定起来,我们只能设想这是由于自我在完全不自觉地对它的冲动的一种限制进行反思。这样,首先就出现了一种自身感觉。然后它又对这个反思进行反思,或者说,它又在第一个反思中把自己设定为既是被设定者又是设定者。那么这样一来,感觉本身就变成了一种理想性的活动,因为理想性活动被扩展到感觉上来了。自我感觉到,或者更确切地说,感受到某种东西,感受到质料。—
—这种反思是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过的一种反思,通过它,X才变成客体。通过对感觉的反思,X才变成感受。

  4.通过理想性设定,感觉被综合地联结起来了。它们联结的根据,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对这两种感觉进行反思的根据。这种反思的根据所以曾经是它们的根据,是因为除非这样,否则要求交替规定的冲动就不会得到满足,就不可能作为满足了的而得到设定,并且因为如果上述冲动没有得到满足和设定的话,那么,就没有感觉,从而就根本没有自我。——这就是说,对两者进行反思的综合性联结的根据之所以是两种感觉的联结根据,〔乃是因为〕没有对两者的反思,就不能有对两者之一、即对一种感觉的反思。

  在什么条件下将不会发生对单独一种感觉的反思,这是马上就可以看清楚的。——每一种感觉都必然是自我的一种界限。因此,如果自我没有受到限制,那么,它就不会感觉。

  而如果它不是被设定为受了限制的,那么它就不能被设定为能感觉的。因此,假如两种感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觉被另一种感觉所限制和规定,那么,除非〔同时〕对两种感觉进行反思,否则既不会有对此一感觉的反思,也不会有对彼一感觉的反思,——因为如果不就它的界限进行反思,那么,任何东西都不能被反思,而在这里,总是一种感觉构成另一种感觉的界限。

  5.如果感觉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那么,在每一种感觉中都必定有某种暗示着另一感觉的东西。——实际上我们也确实找出过这种关系。我们曾经举出过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与一种渴望结合着的,因而与一种追求变化的冲动结合着。那么,如果这种渴望被充分地规定了,则其另一方,被渴望者,也就被指明了。现在,这种感觉实际上也已经被作为公设而假定下来了。被渴望者本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规定自我的,只要它是一个被渴望者,只要它是个有规定的被渴望者,它就必定与渴望者发生关系,并且它既然与渴望者发生关系,它就必定本身伴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如果没有渴望所追求的那种满足,渴望的感觉是不能被设定起来的。

  如果没有一个要去满足的渴望为前提,满足也是设定不起来的。渴望在哪里停止,满足就在哪里开始,哪里就是界限所在之处。

  6.现在仅仅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那就是,满足是怎么在感觉里显示出来的?——渴望起初是由于不可能进行规定而出现的,因为它缺乏界限。因此,理想性活动与追求实在性的冲动在它那里曾经是结合在一起的。可是,一旦出现了另一种感觉,那么,1.给X以必要的规定,给X划定完全的界限,就成为可能的了。而且由于与它有关的冲动和力量都已具备,就不仅可能而且实际上实现了;2.恰恰由于实际上X有了规定和界限,这就推论出有另一种感觉存在在那里。在自在的感觉里,差别作为界限本来是根本没有并且不可能有的东西。但是,由于如果感觉不变化,则本来不可能的某种东西现在成为可能的了,这就推论出感觉者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3.冲动与行动现在是一个东西。冲动所要求的规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实现了。自我反思了这种感觉,并在感觉中反思了自己本身,把自己反思为既是被规定者又是规定者,把自己反思为与自己本身完全统一的东西。而感觉的这种规定,人们可以称之为赞赏。感觉是伴随着赞赏的。

  7.自我如果不区别冲动与行动,它就不能设定两者的这种一致性,但它如果不设定某种它们从中得以表现对立的东西,它又不能区别两者。那么,这种东西就是先前出现的那种感觉,因而它必定是伴随着一种厌恶(厌恶是赞赏的反面,是冲动与行动之间不和谐的表现)。——并不是每种渴望都必然伴随厌恶,但是,每当一个渴望得到满足时,它就会引起厌恶。这样它就变得庸俗乏味。

  8.理想性活动所设定的客体X与Y,现在不再仅仅是由对立所规定的,而且也由厌恶和快乐这两个宾词规定了。并且它们将被继续规定下去,以至于无限。至于事物的种种内在规定(都与感觉联系着),就不再是什么别的,而只不过是各种程度的厌恶和快乐。

  9.到此为止,上述的和谐或不和谐,赞赏或厌恶(作为两种不同的东西的配合或不配合,并不作为感觉),都是只为一个可能的旁观者,不是为自我本身而存在在那里的。但是,两者也应该为自我本身而存在在那里,并为自我所设定——究竟是单纯理想地由直观所设定,还是由一种对感觉的关系所设定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10.为了使某种东西是按照理想被设定起来的,或是被感觉出来的,都必须先有一种冲动出现。没有自我中的冲动,就没有存在于自我中的任何东西。由此可见,必须出现一种追求上述和谐的冲动。

  11.说是和谐的,意思就是说可以认为是互为规定者和被规定者。——可是,和谐的东西不应该是单一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彼此和谐的双重物。假如两者是彼此和谐的,那么,其间的关系就会是下面这样的:A在其自身中就必定既是被规定者又是规定者,B也是这样。但是,现在在两者之中必须还另外有一种特殊的规定(关于何种程度的规定),按照这种特殊规定,当B被设定为被规定者时,A才是规定者,反之亦然。
  12.这样一种冲动就在交互规定的冲动之中。——自我通过Y规定X,反之,又通过X规定Y。〔我希望〕人们注意自我在这两种规定中的行动。每个这样的行动,显然都是由另一行动所规定的,因为每种行动的客体都是由另一行动的客体所规定的。——人们可以把这种冲动叫做要求自我由自己本身来进行交替规定的冲动,或要求自我在自己本身中达到绝对统一和完满的冲动。——(现在,整个的范围都经历过了:首先是自我的规定的冲动,然后是通过自我而来的非我的规定的冲动。——由于非我是一种杂多的东西,从而它没有特殊的东西可以在自身中由自己本身加以规定。——〔然后〕是通过交替以规定非我的冲动;〔再后〕是通过自己本身凭借上述交替作用交替规定自我的冲动。这样一来,这就是一种自我与非我的交替规定,而自我与非我的交替规定,由于主体的统一性,又必定变成一种自我通过其自己本身而进行的交替规定。这样一来,以前提出的那个方案所列举的种种自我的行动方式,就统统经历了,全部穷尽了。而且方案保证了我们对自我的主要冲动所进行的演绎是完整无缺的,因为它已经把冲动的体系圆满结束了。)
  13.彼此和谐的,由自己本身互相规定了的东西,应该是冲动和行动。a.两者应该可以被认为自在地同时既是规定的又是进行规定的东西。这种冲动是一种绝对自己产生自己的冲动,一种绝对的冲动,一种为冲动而冲动的冲动(如果我们把它当成规律来说,就象它恰恰为了这种规定而必须就某一个反思来说的那样,那么,它就是一个为规律而规律的规律,一个绝对的规律,或者是这样的绝对命令:
“你无条件地应该”)。在这种冲动中,无规定者究竟在什么地方,那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就是说,把我们毫无目的地驱赶到无规定者那里去(绝对命令仅仅是形式的命令,没有任何对象)。b.一种行动既是被规定的,又是进行规定的,其含义是:行动的发生,是由于行动正在发生,因为它是为行动而行动的,或者说,因为它是以绝对自身规定和自由而行动的。行动的全部根据和一切条件都包含在行动本身之中。——那么,在这里,无规定者存在于什么地方,也就同样立即显现出来。没有客体,就没有行动,因此,行动必须同时给它自己提出客体来,而这是不可能的。

  14.于是,冲动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它们彼此互相规定。首先,这种关系要求行动可以被视为是由冲动产生出来的。行动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从而不是由任何东西强制规定的,从而也不是由冲动所规定的。然而它却能有这样的性能,即,它可以被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