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傻小子成帝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仁秀帝暗忖,王叔此言有理。朕若废了赵家震北军的领导权,百官必然抢着哄夺。如此一来,岂非凿隧入井,徒耗心力?赵岩此人懦弱异常,众人皆知。文才虽然冠盖汴梁,但武艺不会,兵学不擅,即便让他带兵。震北军等如是断了牙的老虎,却也发不得威。这样的军队,朕何惧之有?嘿嘿…… 
  如是一想,当下说道:“众卿,震北军一事,兹事体大。让朕再好生想想。至于这段时日,到底有谁领导,依朕看,仍由赵爱卿多多费心了。毕竟震北军一系,尽出赵老王爷提拔,时下由赵爱卿带领,那些悍将,想必也不致不服。” 
  百官闻皇上已有定夺,索性齐声阿谀:“皇上英明,是臣等愚鲁了!” 
  仁秀帝笑笑,摆手道:“晓得就好!” 
  “不妥,不妥!” 
  众人一愣,不知何人竟敢违逆皇上之言,且当殿直叙。循声一看,又是那刘正风,刘太学。一时间,殿上百官议论纷纷,啧啧惊叹。皆道他实在是胆大包天。下面是有人叹服,有人冷眼,更有那幸灾乐祸之辈,只盼他一言触怒皇上,立时就给削职去帽,贬为庶民。但念及他背后势力,又觉此想万不可能。 
  仁秀帝此人,私底下一直发誓要做个能纳谏,能明辨的有为明君。是而听刘正风再唱反调,依旧不怒不燥。笑着问:“刘爱卿,何谓不妥啊?” 
  刘正风道:“皇上,赵世子他文才斐然,汴梁闻名,这些臣都知道。可他不喜武事,不擅领军,若把震北军交予他手,岂非误事?” 
  仁秀帝想,你老小子说得,难道朕不明白?这不是权宜之计么。他道:“那么,依刘爱卿看,朕该把震北军交予何人手上?” 
  刘正风道:“微臣认为,一,皇上收回震北军,亲自任命信得过的将领,率领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二,若依旧任命赵世子为帅,先要让他去国学院,学习一下领军之道。然后再经考察,若成绩优异,方可最后任命。这便是微臣的两个观点。”说完,垂首,等待仁秀帝最后定夺。 
  仁秀帝思虑半晌,道:“刘爱卿此言也有道理。这样吧,赵爱卿,你明日便赴国学院兵学堂。朕予你三月时限,三月之后,朕亲自考你。若成绩优异,自无可忧,若是贻羞,则罪加一等。朕要收回赵家的王爵封号,降赵家为公候。听见么?” 
  小石头一愣,久久后,方道:“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心下却想,这倒好,连原本答允的王爷之位也给免了。这家伙说话不算数,不是金口,以后要当心些。 
  旁边百官,幸灾乐祸有之,心下惋惜有之,冷漠相顾有之,诸种情绪真是不一而同。 
  他们自然知晓赵家世子的本事,论文那是才冠汴梁;说道医术,这两天也是风闻甚久,多半有些水平;但要他学武,怕是难如登天。照仁秀帝的法子,震北军未来的大帅决计不会是赵岩。当下各自盘算,思虑自方阵营里有谁可以替而代之。 
  这时,仁秀帝又道:“诸卿,此届刀剑大会,本该在秦国都城召开,然数月前,长安地震,受创极深,以致大会难以如期召开。朕想宣告天下,三月之后,刀剑大会将在我朝国都汴梁召开,诸卿,你们以为如何?” 
  百官尚在思忖其中干系,庞太尉已然出班,笑道:“皇上圣明,刀剑大会在秦国不能召开之时,我国偏能举办,这不正表明了秦国已是日落西暮,而我大周却是如日中天?皇上此议,微臣举双手赞同。并且,求皇上,能让微臣为皇上分忧,成为此届刀剑大会的主持者。” 
  仁秀帝笑道:“庞爱卿的忠心,朕甚喜之。好,朕就命你为刀剑大会的督办。具体负责大会事宜。” 
  “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庞太尉兴高采烈地跪倒在地。 
  小石头怔忪,不想,刀剑大会没在长安举办,反而要到汴梁来。如此说法,雷家老爷雷啸岳届时岂非也要前来?那么,雷家五小姐她会来么?想起雷倩的娇蛮和顽皮,以及偶尔的温柔,不禁面浮笑容。 
  仁秀帝在上看了,心道,要他去兵学堂,不仅不担心,反而喜色满面。难道,恰好中了他的诡计?满腹疑虑中,挥手退朝,留着疑念,回宫慢慢寻思去了。小石头不知自己的笑容,居然引得仁秀帝在朝会后,数日不食不寝。倘若晓得,只怕他会大张着嘴巴,暗叹古代帝皇的疑念,实已达变态的程度。 
  出得皇宫,除了洛亲王司马润和那九门提督吕黔与他并行之外,其余百官,即便适才与他相谈甚欢者,此刻也是匆匆而走,压根没有与他一叙的心思。一路大叹人世淡漠,不时与吕黔和司马润说些话,不觉到了宫门外。辞别二人,上了马车,迳往王府而去。 
  请继续期待《傻小子成帝记》续集 
 
 
 
  
第100章 六韬三略
 
  大周国学院原名举贤院,是太祖武皇帝南征北战际,感于人才稀少,是而亲手创院,首任院长就是他自己。在太祖时,国学院为大周输送了数百名文武双全的领兵之才。正是这些俊彦,为太祖出生入死,打下了偌大万里江山。太祖登基后,易举贤院为国学院,并增设学科,从单一的兵学,到经学、文学、杂学等诸多类。 
  国学院位于汴梁东城的干将巷。最奇异的是,与国学院隔河相望的竟是大周天牢。百姓多有笑谈,南面的是天之骄子,北面的却是大周皇上眼内的罪囚。不过,明眼人晓得,国学院与天牢的定址,均由太祖亲手划定。由此看出,难保没有警告国学院学子们的心理在里面。 
  为躲避隗斗的再次追踪,次日一早;小石头就在小翠和小芳的陪同下,坐着马车到了国学院。其时,国学院门口人山人海,马车之多,只教人以为到了马车行内。有些马车锦柱玉雕,华丽异常,从里面出来的也多是宫裳着身的大家仕女。像小石头般坐着马车来的男子,着实不多。门口,马声啾嘶,人声鼎沸。怒马鲜衣的豪族弟子,比比皆是。 
  震北王府的马车,尽管简陋,但车厢上那“上震下北东熊西虎围着一个篆体赵字”的环形标记,大周国内无人不识。当下纷纷散开,让出一块足可马车停下的空位。震北王世子即将承继王位,众人无不知晓,此刻见到赵家马车,皆想,难道赵世子也要到国学院来上课? 
  其间,兵学和文学的学子,最为兴奋。均道,赵世子此来,必和自己等人成为同窗。若能交往,对自己日后仕途,实为不可予估的助力。 
  小翠眼望如许年轻男子,不禁兴奋异常。叫道:“小王爷,这里好热闹啊!” 
  小石头沉声道:“小翠,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叫小王爷,而该叫世子。” 
  小翠嘟着嘴道:“哦!知道了!世子!” 
  小石头又道:“此刻封王典礼未到,若你们总叫我小王爷,未免让人引起误会,说我已是迫不及待。”他牢记奚方叮嘱,数日来活得够戗,颇是战战兢兢。 
  这会,马车戛然而止,车外孟光道:“世子,国学院到了!” 
  “嗯!”小石头掀起门惟,朝外一望。问道:“孟光,为何不叫车夫把马车赶进去?” 
  孟光道:“世子,国学院的规矩,除了先生以外,学子们的马啊,车啊,只能放在院外。” 
  小石头道:“哦!那我步行进去就是。孟光,你和马夫赵胜还有小翠、小芳在外面等着吧!” 
  孟光道:“不行啊,世子!王妃交代,要咱们陪着你。” 
  小石头皱眉,道:”那就随便你们了!”说着,下了马车,站在一边。等孟光吩咐完赵胜,即当先而行。 
  主仆四人游游逛逛,一边笑语,一边领略国学院内的幽雅风光。身为王府家将的孟光,可没机会到这大周最高学府欣赏风景,今日颇显兴奋。时而左看,时而右顾。而小石头也没见过古代的学堂,这会儿也是样样好奇。只是前赵岩风流之名,人尽皆知。他这般东张西望,旁人只道他在寻找什么目标,却不知他是欣赏风景。 
  小翠不敢打趣世子,可憨厚的孟光,素来是她们这些丫鬟们调笑的对象,当下笑问:“孟将军,风景很美吧?” 
  “嗯,还不错!” 
  小翠又道:“还不错,就这么看?假如很好的话,你岂不是看呆了?” 
  孟光道:“小翠姑娘,你以为本将军左顾右看,是在望风景么?” 
  小翠愕然,“难道不是?” 
  孟光大笑:“当然不是。告诉你,本将军这么看,其实在留意附近有没对世子不怀好意之徒。假如有那么一两个,嘿嘿,本将军就可以让他们明白,咱老孟的厉害!”说到这里,却见他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两个丫鬟,知他在胡说,迅即咯咯地娇笑。 
  原本有些学子,想趁赵世子下车时,与他攀谈几句。待见有位状若金刚的莽汉,伫在身边。一时人人惊悚,无人敢上前搭讪。如此,小石头等人很是安静地走到兵学堂。照王妃之意,原要小石头韬光隐晦,在文学堂上课。但前日朝会,刘正风一番上奏,居然教仁秀帝下旨,令他到兵学堂。并给他三月时限,若科科优异,赵家仍能率领震北军,反之,仁秀帝便择人为帅。而赵世子从此就成为逍遥公候。 
  从大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一条笔直青石板道,走到底,就是兵学堂。其建筑,在国学院内,最是恢弘有气势。十多米的三重檐门楼,往后逐步上升的平台、石阶、十数座正厅屋脊,从底下看,连成一片。仿若高峰直拔,凛然而肃穆。如此高大和宽阔的雄伟气势,予人一种深邃浩渺的压抑。 
  再看均匀分布于左右两侧的文学、杂学、史学等其它学堂,虽也气派不凡,格律精严,但远及不上兵学堂,空间巨大,舒展大度。 
  究其因,一来国学院初创之际,兵学堂就已是一枝独秀,直到大周建国,太祖登基,其它学堂方才陆续建立。论年代,它最为久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