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正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遍行曰。我忆念七劫前。生常安乐国。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当证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策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无过。请师示之。师曰。【标07】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而返生热恼邪。惟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听吾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标08】二十三祖鹤勒尊者

  年七岁。游行聚落。睹民间淫祀。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然而坏。由是乡党谓之圣子。
  ○有师子。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求道。当用何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已。即入佛慧。

  【标09】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自得法游方。至罽宾国。【标10】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祖曰。仁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彼曰。我虽来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有处所。祖曰。仁者既来。其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彼曰。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当来此。其定常习。祖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时。其定谁习。彼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必当如此。祖曰。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净。祖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不是净。达磨达。蒙师开悟。心地朗然。祖既摄五众。名闻遐迩。
  【颂】【标11】因罽宾国王秉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祖曰。已得蕴空。王曰。离生死否。祖曰。已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

  【标12】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标13】东印度人也。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诸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祖叹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颂】【标01】祖因东印度国王。请祖斋次。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两卷。

  【标02】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要。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祖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愿垂开示。者曰。【标03】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标04】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二甘露门矣。【标05】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聚落峥嵘。徒众甚盛。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已陷牛迹。况复支离繁兴。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言已。微现神力。至有相宗。乃至寂静宗所。彼各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
  【颂】【标06】后值异见王。轻毁三宝。因问波罗提尊者。(无相宗首)何者是佛。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标07】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王闻偈已。心即开悟。悔谢前非。
  ○祖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遂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造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庚子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其主礼迎接。表闻 武帝。【标08】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评】【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颂古上云。师遂折芦渡江。至魏。后帝举问志公。公曰。陛下识此人否。曰不识。志曰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曰当遣诏之。志曰。莫道陛下诏。盍国人去。他亦不回)祖知机不契。潜回江北。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标09】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颂】时有僧神光者。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标10】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标11】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乃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标12】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颂】【标13】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祖又曰。【标01】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标02】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为汝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别记云。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秖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曾未契理。祖秖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忽曰。我已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无疑也)言已。端居而逝。
  【颂】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标03】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唯空棺。一只革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
  ○初梁武遇祖因缘未契。及闻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师碑而未暇也。后闻宋云事。乃成之。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