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使比丘的修行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息走进时知觉也跟著从鼻端走到肚脐,
  气息走出时知觉也跟著从肚脐走到鼻端。
  假定有一条空管从鼻端通到肚脐,气息在这条空管里
  来回奔走,知觉也紧跟著气息来回走,
  这样设想久不会感到困倦。
  如果知觉走失使用力呼吸,使容易觉察,必要时可以
  大力呼吸已至发声,声随气加强感觉,即耳听到声音
  而心观住于气息,这样双管齐下也是好的,
  好在容易观察。
  如果能修到知觉坚跟著气息不放,坚定不移,
  不会走失,便算是完成了「跟走」的一阶。
  ──「守观」
  知觉不再跟著气息上下奔走了,只坚守在一个适当的
  地点观望。这个适当的地点就是鼻端或鼻门,知觉在
  鼻门守观,气息走进鼻门时便立刻知道,但并不跟著
  走,坐著观望而已。不过没有呼出之前,有一个停顿
  时间必须提高警觉,以防知觉走失,呼气时也一样。
  只在鼻门守观,应如守门人严坐执行。气息运行时,
  粗也知其粗,细也知其细,进也知其进,出也知其出
  ,这便是守观。
  ──「取相」
  守观的一阶练习纯熟了,便可继续修持观照相境。
  以内眼观视鼻端,不故以前观察的是气息,现在心已
  坚定了,在鼻端逐渐浮现出相境,代替气息的存在。
  但这相境只是幻相而已,有的如珠球,有的如日月,
  只要能够(凝聚形相用来做)观察,什么相体都可以,
  而且这些相境随人而异。这些都是心造的幻境,并不
  是实体,作用在于训练心的定力。
  能够一直宁观著它不放,这叫「取相」。
  ──「似相」
  运心变化所得相境,使它作种种需要的形体(变颜色、
  缩小放大、移动远近) ,这叫作「似相」。
  ──初禅:寻、伺、喜、乐、一心境性
  达到禅定的先决条件便是先要习熟「似相」,能变化
  相境操纵自如,然后摄念定观在一个明晰的化相上,
  这就是说我们的心已经锻练到十分精纯,达到能够控
  制自如的程度,可以开始提观禅地五种感觉:
  寻:心观住(系)于所缘的感觉。
  伺:心渗透于所缘。
  喜:发生欢喜的感觉,有如做事成功时觉得十分满意
      的情境一样,有的喜在心头,有的喜露于形色。
  乐:因定静而感到安乐,心旷神怡。
  一境性:心集中在一处,坚定不移,不动不摇。
  观见「寻、伺、喜、乐、一境性」五种感觉,一齐而
  生,表示心已经定止,达到初禅的境界。
  如果达到这个初禅境界,便等于完成了「身行定止」
  阶段,也即平息呼吸的最后目标。'4'P。85…91

  第二段:受观念处
    这里的「受」便是指禅定里的喜、乐感受而言。
  第五阶:在每一呼吸上观察「喜」发生的情形,
    熟识其面目,有如上段洞视呼吸的一切一样,
    知道什么叫作「喜」?这状态如何?为什么会发生?
    有什么威力?
    喜受性粗,乐受性柔。当我们做事成功时,会欢喜
    得肉跳,有时更会高呼踊跃,表现出各种激烈的举
    动,这便是「喜」。
  第六阶:喜极之后必生安乐。
    必须抹开喜念,以便露出乐念。乐念比较温柔定静,
    更加舒适,心旷神怡。这一阶便是观察这种乐受,
    在每一呼每一吸之间详细观察,直至纯熟洞识,
    知道什么叫作乐?正如我们洞识长短呼吸一样。
  第七阶:观受(受即是行,心的真正支配者;「心行」
    ;也即「喜」与「乐」)支配心的情境,
    喜与乐对心的一切感受都要完全透视,
    在每一呼每一吸之间修行观察。
  第八阶:抑制心行以达定止;消退心行的力量,
    不令其自行支配于心。如乐受发生时,引起烦恼与
    执著,我们便抑制其支配心的力量,思维乐乃属
    无常,虚伪欺诈,不执著于它,乐念便会自然而退。
    盖心的本性不喜欢虚伪欺诈,如果不思维观察,
    便易受骗,但若明白那是烦恼与痛苦的祸源,
    不受其支配,心行力量便会消退。'4'P。93…95

  第三段:心观念处
    直接修行御心。
  第九阶:在每一呼吸之间观察心的现状:眼前的心正
    处什么情形?喜/乐?贪/不贪?纷乱/静定?
    污秽/清净?我们都要完全观透,
    是非善恶好坏完全知道。
  第十阶:控制心使其生极喜,处在喜悦中。
    必须习到能控制自如,每一呼每一吸之间全心都
    沈浸极喜的感觉中。
  第十一阶:控制心使静定。心由极细(喜)转为静定,
    不在喜悦了。必须学到想喜即喜想定即定。
  第十二阶:在每一呼吸之间解放心脱离染著。
    即令心清净,了无一物,解放一切杂念。'4'P。97

  第四段:法观念处
    乃观察法的演变。
  第十三阶:在每一呼吸之间观察诸行(第一阶到
    第十二阶)无常,直至适澈了悟为止。
    这一阶是全部最紧要一阶,
    如果不见无常便得不到道果。
  第十四阶:在每一呼吸之间显明的观见贪欲消退,
    观见脱离贪著。
    观见无常的程度如何,离贪的程度也跟著那样。
    离即是渐次消灭,贪即欲念。
  第十五阶:在每一呼吸之间观见欲妄(烦恼与痛苦)尽
    灭。
  第十六阶:在每一呼吸之间观见舍弃的情形。
  '4'P。97…100

  合共四段,称为「四念处」。如果「四念处」修持圆
  满,便能得灭苦之果,同时「七觉支」也随著圆满。
  所以修持十六阶出入息观,等于修持「四念处」与「
  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中性)一
  样,结果都能得到一切智与解脱。'4'P。100

  最简单的修法:同样以呼吸为基本,
  第一阶:修心达到平定,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第二阶:一直观无常。
  第三阶:得离贪与熄灭等果道。'4'P。101

  如果有时间与耐力,便修十六阶的一种。如果没时间
  耐力,便只修三阶的简法。在不然连三阶简法也不能
  修,那只有修「觉知」两字,时刻提醒警觉,在想、
  言、行之前必须先揭起知觉,比如要生气时,要打人
  时,觉知在身便可平气。有完全的知觉便不会冲动与
  疏忽。'4'P。104

  出入息观修持法。自始至终一直在呼吸上修行,知觉
  与所缘及气息连结在一起,故称为出入息观。
  如果以身为主观,称为身观念处。
  以心为主观,称为心观念处。
  以法为主观,称为法观念处。'4'P。105

***************************************************************
【录自:电子佛教藏经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