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其实这种人也还多,并不止这两位,我虽不是绅士,却觉得多讲他们龌龊的言行也有污纸笔,不想说出来了。总之许多所谓绅士压根儿就没有一点人气,还亏他们怡然自居于正人之列。容我讲句粗野的话,即使这些东西是我的娘舅,我也不认他是一个人。像陈先生那样真是忠贞于女性的人,不知道对于这些东西将取什么态度:讥讽呢,容忍呢?哈,哈哈。 
  周作人是个平和的人,平日为文,雍容有度,偶尔来点小幽默,也很少伤及对方的情面。像这样火气冲天,尖刻狠毒的文字,在周氏的文集中,可说是仅有的一篇。“现在的女学生都可以叫局”,等于说现在的女学生都是娼妓,暗示陈西滢说过这样的话,身为大学教授,说这样的话还叫人吗! 
  是什么使周作人这样恼羞成怒呢,对世事的愤慨么?几个月前北洋政府教育当局迫害学生,他也没发这么大的火。是忌恨这班留学西洋的同行么?以他在文坛的地位,以彼此的年龄(他四十一岁,陈三十岁),似乎也犯不着。再就是,他和陈西滢两人,虽在女师大风潮中处于对立的地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此前一直相处的不错,互有借重,也还融洽。如此怒目相向,重拳出击,从人之常情上说,就有些乖张了。不管陈说没说过这样的话,周在这里说出来,都让人有卑劣乃至下流的感觉。 
  话又说回来,既然这样说了,总有他非说不可的道理。 
  会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触到了周作人的痛处? 
  陈西滢的文章专谈法郎士,没有说别的,那就得在徐志摩的文章里找了。果然有。且看这几句: 
  好容易他有了觉悟,他也不来多管闲事了。这,我们得记下,也是“国民革命”成绩的一斑。“阿哥”,他的妹妹一天对他求告,“你不要再做文章得罪人家了,好不好?回头人家来烧我们的家,怎么好?”“你趁早把你自己的东西”,闲话先生回答说,“点清了开一个单子给我,省得出了事情以后你倒来问我阿哥报虚账!”   
  周作人首先发难(3)   
  这段话,好多人看了不会明白,以为不过是为了将文章做足,涉笔成趣,加以渲染,才来了这么两句嗲里嗲气的话。不是这么回事。这些话都是确有所指的,极有可能确有其事。一是,去年的女师大风潮中,真的发生过学生焚烧章士钊公馆,并使图书受到损失的事。这样,“回头人家来烧我们的家”就不能当作是玩笑话了。二是,这些日子,陈西滢的身边,确有这么一位阿妹。这便是燕京大学英文系学生,正与北大英文系主任陈西滢热恋着的凌叔华。徐和两人都是好朋友。凌和陈说这样的话,陈会告诉徐,或许就是当着徐的面说的。热恋中的情人,阿哥阿妹的叫叫不是什么稀罕事。 
  症结就在这里。也只能在这里。 
  事件正在进行中,该说话的人反而不便说什么,只能一任事件发展下去。   
  陈西滢紧追不舍(1)   
  陈西滢也不会想到事情出在徐志摩的这段话上,只当是周作人对他有多大成见似的,便写信给周作人,要个说法。信是一月二十日写的,全信如下: 
  岂明先生:先生今天在晨副骂我的文章里,又说起“北京有两位新文化新文学的名人名教授,扬言于众曰,现在的女学生都可以叫局。”这话先生说了不止一次了,何以好像每次都在骂我的文章里,而且语气里很带些阴险的暗示。因此,我虽然配不上称新文化新文学的名人名教授,也未免要同其余的读者一样,有些疑心先生骂的有我在里面,虽然我又拿不着把柄。先生们的文章里常有“放冷箭”,“卑劣”一类的口头禅,大约在这种地方总可以应用了吧?先生兄弟两位捏造的事实,传布的“流言”,本来已经说不胜说,多一个少一个也不打紧。可是一个被骂的人总情愿知道人家骂他的是什么。所以,如果先生还有半分人气,请先生清清楚楚回我两句话:(1)我是不是在先生所说的两位人里面?(2)如果有我在内,我在什么地方,对谁扬言了来?陈源,一月二十日。 
  周作人是个很自负的人,此时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丢人败兴的只会是陈西滢这个黄口小儿。第二天就写了回信。 
  通伯先生:来示敬悉,承问两项,奉答如左。 
  ㈠先生在不在那两位名人里边,只请先生自省一下,记得说过那句话没有,就自然知道。这第一项我答得如此含胡,因为㈡那句话我是间接听来的,如要发表说话人的名字,必须要得那位中间的见证的允许。所以请再等我两三天,俟问过那位之后,再当明白奉答。至于捏造先生的事实,则吾岂敢。一月二十一日,周作人。 
  意思是只要一问清了,就有你的好看。当天或是第二天,他便跟中间见证的那个人见了面,订正一番。见证的人叫张凤举,也是北大的教授。要么是张凤举说的情况不是那么回事,比如这话不是陈所说,而是陈转述之类,要么是张凤举和陈西滢的关系也不错,不愿做这种证人,反正是周作人觉得自己是孟浪了些。二十二日又给陈西滢写了一信: 
  通伯先生:前日所说声言女学生可以叫局的两个人,现经查考,并无先生在内,特此奉复。一月二十二日,周作人。 
  大概意识到,这样的回答陈西滢绝不会善罢甘休,不如预作逃循之计,便将此事写了篇小文章,叫《陈源先生的来信》,在他们的同仁刊物《语丝》发表。二月一日刊出。先说,前些天见《晨报副刊》上徐志摩先生的一篇《“闲话”引出来的闲话》,夸奖陈西滢先生的态度神似法郎士,他不免有点怀疑,觉得不很像,便另写了一篇《闲话的闲话之闲话》。因为牵涉着徐先生,所以在发表之前先寄给一看,却被徐“绑住”了,在《晨报副刊》上登出来了。这倒也没有什么要紧,他反正是预备发表的,到了第二天便接到陈西滢先生这样一封信。接下来引用了陈信的全文。然后又说,他当初听人家传说过叫局的话,都是绅士与学者,现经陈先生来查问,他便再去调查,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一个A君,我们间接从B君听来的,但B君现在往欧洲去了,无从再去问他。一个X君,C君听D君转述他的话,但可惜X君的真姓名C君说已经记不起了。A君与陈源先生是别一个人,X君的姓名虽然忘记,惟据C君说也不是陈先生。所以我就于二十二日写一封信给陈先生,告诉他在所说的两个人里面查得并没有他。至于他别的话我觉得无反唇相稽之必要。 
  这种小把戏怎么可能蒙混过关呢。 
  陈西滢很快查明这话是张凤举传给周作人的,或者干脆就是他想起了那天说这话时,在场的只有张凤举跟周作人要好,肯定是张传过去的。不管怎样,现在留下的文字是,在接到周作人信的同一天,陈西滢给张凤举写了封信。 
  先说了周作人屡次骂他说过那句话,今天来了封信,虽说不是指他,但那口气分明还是指他,且无任何道歉的表示。不过是不愿连累见证人罢了。他想起来了,女学生可以叫局这句话,他是听过的,不光听过,还听过两次。一次A君说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场,现在不用提。再一次是B君说的,在西山卧佛寺,在场的有先生和丁西林,还有他。这样要是周作人先生没有捏造,那么周所指的想来是这一次了,既是这样,张先生你当然是所说的见证人了。接下来说那天谈话的情景和他的看法: 
  B君说起了这话,我说我也听A君说过,不过这是叫人不能相信的。B君说他的朋友亲自看见的,某饭店就可以代叫。我说,要有,也是私娼假冒女学生的名字罢了。大家讨论一会之后,我说除非B君的朋友托某饭店叫一个来,让我们考她一考,证明她是女学生,我总不能信。先生和西林似乎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意见,先生记得吧? 
  总之,这一晚我们都是立于怀疑者的地位。就是B君,他也并没有怎样的肯定。至少,他说的不过是“有些女学生可以”,断不是“女学生都可以”。他也不过对两三位朋友在闲谈时偶然说起,并没有“扬言于众”。要是偶然说起就是“扬言于众”,那么先生转述这话给周先生时——姑且假定这话是先生转述给周先生的——先生也是“扬言于众”了。据我所知道,“扬言于众”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周先生自己,他一次两次三次的在报纸上宣传着;说“女学生都可以叫局”的也只有一个人,那也就是周先生自己,有《晨报副刊》为证。并且B君与“新文化新文学”丝毫无涉,周先生自己倒又是“新文化新文学的名人名教授”。   
  陈西滢紧追不舍(2)   
  张凤举接到信之后,知道事情闹大了,他跟这两个人的关系都不错,谁也不愿得罪,只好马上过陈西滢这边一趟,推心置腹地跟陈谈了一通。回信,还是要写的,不写陈西滢这边不会答应。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回一封短信: 
  我们昨天的谈话我已经告诉周岂明先生了。你要我回你一封信。想来想去,我别无他话可说,要说的全对你说了。不过我要向你道歉,因为这次事完全是我误传的结果,与别人绝不相干。你的原信送还,请检收。张凤举,二六,一,二五。 
  现在轮到陈西滢反击了。他将自己给张凤举的信,和张凤举的回信,一并差人送给周作人。并且说,昨天张凤举来的时候,带来了你给他的第二封信,说你起先相信这话是我陈西滢说的,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张凤举也不承认他说过有什么人“扬言于众”,或是什么人说“女学生都可以叫局”。我当时就要写信给你,张凤举劝我等两天,他愿意把这意思转达给你,我也答应了。现在他的回信既然没有提起先生的答复,想来他是失败了。所以我不得不写这封信,再对先生进一忠告。主要有这么几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