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茯苓利腰脐而通膀胱,使火热之气俱从下而趋于小肠以尽出也。火既下行,自然不 
逆而上冲,而外暑、内热各消化于乌有矣。 
此症用解暑散亦效。 
香薷 茯苓(各三钱) 甘草 黄连(各一钱) 白术(一两) 白扁豆(二钱) 白豆蔻(一粒) 
水煎服。一剂即愈。 
膏粱子弟,多食瓜果,以寒其胃,忽感暑气,一时猝倒,是中暑也。盖膏粱之 
人,天禀原弱,又加多欲,未有不内寒者也。复加之瓜果,以增其寒凉,内寒之极, 
外热反易于深入。阴虚之人,暑气即乘其虚而入之。治法不可祛暑为先,必须补气 
为主。然既因阴虚,以至阳邪之中,似宜补阴为主。不知阳邪之入脾,根据阴气也。 
补阴则阴气虽旺,转为阳邪之所喜,阳得阴而相合,正恐阴弱不能相配,若一旦助 
其阴气,无论阴难却阳,而阳邪且久居之而生变矣。惟补其阳气,则阳气健旺,益 
之散暑之味,则邪阳不敢与正阳相敌,必不战而自走也。方用∶ 
人参(五钱) 茯神(五钱) 白术(五钱) 香薷(二钱) 白扁豆(二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气回,二剂暑尽散。 
此方名为散暑回阳汤,方中参、苓、术、豆俱是健脾补气之药,以回其阳。用 
香薷一味,以散其暑。何多少轻重之悬殊乎?不知阴虚者,脾阴之虚也。脾虽属阴, 
非补阳之药不能效。况阳邪甚盛,非多用何以相敌乎。倘少少用之,恐有败衄难遏 
之虞,即或取胜,暑退而元气未能骤复。与其暑去而后补阳,何若于邪旺之日,而 
多用之,正既无亏,而邪又去速之为益哉。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效。 
人参 白术(各五钱) 甘草 香薷(各一钱) 茯苓(三钱) 炮姜(三分) 水煎服。二剂愈。 
中暑气不能升降,霍乱吐泻,角弓反张,寒热交作,心胸烦闷,人以为暑气之 
内热也,谁知是阴阳之拂乱乎。人身阴阳之气和,则邪不能相干。苟阴阳不能相交, 
而邪即乘其虚而入之矣。且邪之入人脏腑也,助强而不助弱,见阴之强而即助阴, 
见阳之强而即助阳,夏令之人多阴虚阳旺,邪乘阴虚而入,本欺阴之弱也。然见阳 
气之旺又助阳而不助阴。阴见邪之助阳也,又妒阳之旺而相战,阳又嫌邪之党阳也, 
欲嫁其邪于阴,而阴又不受,于是阴阳反乱,气不相通,上不能升,下不能降,霍 
乱吐泻拂于中,角弓反张困于外,阴不交于阳而作寒,阳不交于阴而作热。心胸之 
内竟成战场之地,安得而不烦闷哉。然则治法和其阴阳之气,而少佐之以祛暑之剂, 
缓以调之,不必骤以折之也。方用和合阴阳汤∶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五钱) 香薷(一钱) 藿香(一钱) 苏叶(一钱) 
浓朴(五分) 陈皮(三分) 枳壳(三分) 砂仁(一粒) 天花粉(一钱) 水煎探冷,徐徐服之。 
一剂阴阳和,二剂各 
症愈,不必三剂。 
此方分阴阳之清浊,通上下之浮沉,调和于拂逆之时,实有奇功,以其助正而 
不增火,祛邪而不伤气,化有事为无事也。 
此症用加减六君汤亦效。 
人参 茯苓 白芍(各三钱) 白术(一两) 香薷(一钱) 砂仁(一粒)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平。 
中暑热之气,腹中疼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得,此名为干霍乱也。夫邪入胃中, 
得吐则邪越于上,邪入腹中,得泻则邪趋于下矣。邪越于上,则邪不入于中,邪趋 
于下,则邪不留于内。今不吐不泻,则邪不上不下,坚居于中焦。譬如贼人反叛, 
虽四境安宁,而一时生变喋血于城门,横尸于内地,斯时非奋罔顾身之将,号召 
忠勇,冒矢石而夺门靖难,乌能安反侧于顷刻,定祸患于须臾哉。治法急用∶ 
人参(一两) 瓜蒂(七个) 水煎一大碗。饮之即吐,而愈矣。 
此方名为人参瓜蒂散。此等之病,脉必沉伏,不吐则死,古人亦知用瓜蒂吐之, 
但不敢加入人参耳。盖此症原因,胃气之虚,以致暑邪之入,今加大吐则胃必更伤, 
非用人参则不能于吐中而安其胃气也。且胃气素虚,而暑邪壅遏,虽用瓜蒂以吐之, 
而气怯不能上送,往往有欲吐而不肯吐者,即或动吐,而吐亦不多,则邪何能遽出 
乎。惟用人参至一两之多,则阳气大旺,力能祛邪而上涌。况得瓜蒂以助之,安得 
而不大吐哉。邪因吐而遽散,而正气又复无伤。譬如内乱一定而民安物阜,仍是敉 
宁之日,何至动四郊之多垒哉。 
此症用参芦汤亦佳。 
人参芦(二两) 煎滚汤(一碗,和之井水一碗,少入盐和匀饮之,以鹅翎扫喉,引其呕吐, 
吐出即安,然不吐而能受,亦愈也。) 
中暑热极发狂,登高而呼,弃衣而走,见水而投,人以为暑毒之侵,谁知胃火 
之相助乎。夫暑热之入人脏腑也,多犯心而不犯胃。盖暑与心俱属火也,胃则心之 
子也,胃见暑邪之犯心,即发其土中之火以相卫。胃乃多气多血之府,火不发则已, 
发则其酷烈之威,每不可当。暑邪畏胃火之强,益遁入于心,而心又喜寒不喜热, 
畏暑邪之直入,不敢自安,胃火怒,暑邪之直入于心中而不出,乃纵其火,以焚烧 
于心之外,心又安禁二火之相逼乎?势必下堂而走,心君一出,而神无所根据,于是 
随火炽而飞越。登高而呼者,火腾于上以呼救援也;弃衣而走者,憎衣之添热也; 
见水而投者,喜水之克火也。此时心中无津液之养,皮肤之外,必多汗出亡阳,是 
阴阳两竭之病,至危至急之候。苟不大泻其火,则燎原之焰,何以扑灭乎。方用三 
圣汤∶ 
人参(三两) 石膏(三两) 玄参(三两) 水煎数碗,灌之,一剂狂定,二剂神安,不可 
用三剂也。另用缓图汤∶ 
玄参(二两) 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青蒿(一两) 水煎服。二剂而暑热两解矣。 
三圣汤用石膏至三两,用人参、玄参各至三两,未免少有霸气。然火热之极, 
非杯水可息,苟不重用,则烁干肾水立成乌烬。方中石膏虽多,而人参之分两与之 
相同,实足以驱驾其白虎之威,故但能泻胃中之火,而断不至伤胃中之气。玄参又 
能滋润生水,水生而火尤易灭也。至于缓图汤不用石膏者,以胃中之火既已大泻, 
所存者不过余烟断焰,时起时灭,何必再用阴风大雨以洗濯之?故又改用麦冬、青 
蒿既益其阴,又息其火,使细雨绸缪之为得也。或问∶因暑发狂,似宜消暑,乃三 
圣汤但泻火而罔顾暑,何以能奏功耶?不知暑亦火也,泻火即泻暑矣。使泻火之中 
加入香薷、藿香清暑之药,则石膏欲下降,而香薷、藿香又欲外散,转足以掣石膏 
之手,反不能直泻其火矣。 
此症用三清汤救之亦神。 
玄参(四两) 石膏(一两) 青蒿(一两) 水煎服。一剂即安。 
中暑热症自必多汗,今有大汗如雨,一出而不能止者,人以为发汗亡阳必死之 
症也,谁知是发汗亡阴之死症乎。夫暑热伤心,汗自外泄,然而心中无汗也,何以 
有汗?此汗乃生于肾,而非生于心也。盖心中之液,肾生之也,岂心之汗非肾之所 
出乎。虽汗出亡阳,乃阳旺而非阴虚。但阴不能制阳,而阳始旺;亦阴不能摄阳, 
而阳始亡。顾阴阳原两相根也,阴不能摄阳,而阳能恋阴,则阳尚可回于阴之中, 
而无如其阳一出而不返也。阴根于阳,见阳之出而不留,亦且随之俱出,罄其肾中 
之精,尽化为汗而大泄,试思心中之液几何,竟能发如雨之汗乎?明是肾之汗而非 
心之汗也。汗既是肾而非心,则亡亦是阴而非阳矣。然则听其亡阴而死乎,尚有救 
死之法在。方用救亡生阴丹∶ 
人参(二两) 熟地(四两) 山茱萸(二两) 北五味(五钱) 茯神(一两) 白芍(一两) 
水煎服。 
此方熟地、山萸、五味子均是填精补水之味,茯神安其心,白芍收其魂,人参 
回其阳,此人之所知也。阴已外亡,非填其精髓,何以灌注涸竭之阴;阳已外亡, 
非补其关元,何以招其散失之阳。山茱、五味补阴之中,仍是收敛之剂,阴得补而 
水生,则肾中有本;汗得补而液转,则心内无伤。又得茯神以安之,白芍以收之, 
则阳回阴返,自有神捷之机也。 
此症用人参青蒿汤亦神。 
人参(二两) 生地 麦冬(各一两) 青蒿(五钱) 北五味子(一钱) 水煎服。汗止即生, 
否则无救。 
中暑热极,妄见妄言,宛如见鬼,然人又安静不生烦躁,口不甚渴,此是寒极 
相战,寒引神出,有似于狂,而非热极发狂也。夫中暑明是热症,何以热能变寒而 
有似狂之症也?盖其人阴气素虚,阳气又复不旺,暑热之邪乘其阴阳两衰,由肺以 
入心。而心气不足,神实时越出以遁于肾,而肾中阴寒之气上升,则暑自出于心之 
外,流连于肺经之内矣。暑邪既已退出于心外,而心君尚恐暑邪之来侵,乃根据其肝木 
之母以安神。心神入于肝则肝魂不宁,乃游出于躯壳之外,因而妄见鬼神,而妄言 
诡异也。魂既外游,而神居魂室,反得享其宁静之福。况肝木原无火旺,而肾中阴 
寒之气,相逼心君,正借以杜暑邪之侵,且恃之无恐,何生烦躁乎?惟是肺气独受 
暑邪,火刑金而作渴,然肾见肺母之被刑,乃阴寒之气直冲而上以救肺,故口虽渴 
而不甚也。然则治法奈何?散肺中之暑邪,补脾胃之土气;土气一旺而肺气亦旺矣。 
肺旺可以敌邪,又得散邪之药,自然暑气难留,暑散而魂归神返,必至之势也。方 
用护金汤∶ 
麦冬(一两) 人参(三钱) 百合(五钱) 茯苓(三钱) 紫菀(一钱) 香薷(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二剂即愈。 
此方但补肺脾胃之气,不去救心以益寒,不去助肾以泻火,不去补肝以逐神, 
而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