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煎服。 
人有日间口燥,舌上无津,至夜卧又复润泽,人以为阳虚之燥也,谁知是阴畏 
阳火之燥,而不交于阳乎。夫阳旺则阴衰,阳衰则阴旺,口燥之病,阴阳两虚之症 
也。然夜燥而日不燥,乃阴气之虚,日燥而夜不燥,乃阳火之旺。夫肾中之水,阴 
水也。舌上廉泉之水,乃肾水所注,肾水无时不注于廉泉之穴,则舌上不致干枯, 
胡为阳火遽至于烁竭哉。且肾水一干,则日夜皆当焦涸,何能日燥而夜不燥乎?此 
症盖阳火甚旺,而阴水尚未至大衰,然止可自顾以保其阴,不能分润以济其阳,于 
是坚守其阴于下焦,不肯上交于阳位,自然上焦火炽而口燥也。治法不必泻阳火之 
旺,惟补其真阴之水,则水足以济阳矣。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治之。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丹皮 泽泻 茯苓(各三钱) 麦冬(一两) 五味(一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自愈。 
此方专补肾水,加麦冬、五味以补肺,肺肾相资,则水尤易生,阳得阴而化, 
亦阳得阴而平。阴既相济,阳又不旺,安得口之再燥哉。 
此症用灌舌丹亦佳。 
熟地 麦冬(各一两) 沙参 地骨皮(各五钱) 水煎服。 
人有作意交感,尽情浪战,阴精大泄不止,其阴翘然不倒,精尽继之以血者, 
人以为火动之极,谁知是水燥之极耶。夫肾中水火,原两相根而不可须臾离者也。 
阴阳之气彼此相吸而不能脱,阳欲离阴而阴且下吸,阴欲离阳而阳且上吸也。惟醉 
饱行房,乱其常度,阴阳不能平,于是阳离阴而阳脱,阴离阳而阴脱,两不相援, 
则阳之离阴甚速,阴之离阳亦速矣。及至阴阳两遗,则水火两绝,魂魄且不能自主, 
往往有精脱而死者。今精遗而继之血,人尚未死,是精尽而血见,乃阴脱而阳未脱 
也。使阳已尽脱,外势何能翘然不倒乎。救法急须大补其肾中之水,俾水生以留阳 
也。然阴脱者,必须用阳药以引阴,而强阳不倒,倘补其阳,则火以济火,必更加 
燥涸,水且不生,何能引阳哉?不知无阴则阳不得引,而无阳则阴亦不能引也。法 
宜用九分之阴药,一分之阳药,大剂煎饮,水火无偏胜之虞,阴阳有相合之功矣。方 
用引阴夺命丹∶ 
熟地(八两) 人参(一两) 北五味子(三钱) 沙参(二两) 肉桂(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 
血止,二剂而阳倒,连服四剂,始有性命。再将前药减十分之七,每日一剂,服一月平复如故。 
此方用熟地、沙参以大补其肾中之阴,用人参以急固其未脱之阳,用五味子以敛 
其耗散之气,用肉桂于纯阴之中,则引入于孤阳之内,令其已离者重合,已失者 
重归也。倘不多用补阴之药,而止重用人参、肉桂,虽亦能夺命于须臾,然而阳旺 
阴涸,止可救绝于一时,必不能救燥于五脏,亦旦夕之生而已。 
此症用三仙膏亦神。 
熟地(五两) 人参(二两) 丹皮(一两) 水煎服。 
人有夜不能寐,口中无津,舌上干燥,或开裂纹,或生疮点,人以为火起于心, 
谁知是燥在于心乎。夫心属火,然而心火无水,则火为未济之火也。既济之火,则 
火安于心宫;未济之火,则火郁于心内。火郁不宣,则各脏腑之气不敢相通,而津 
液愈少,不能养心而心益燥矣,何能上润于口舌哉。开裂、生点必至之势也。治法 
大补其心中之津,则心不燥而口舌自润。然而徒补其津,亦未必大润也。盖心中之 
液,乃肾内之精也。肾水上交于心,则成既济之火,补肾以生心,乌可缓哉。方用 
心肾两资汤∶ 
人参(三钱) 茯神(三钱) 柏子仁(一钱) 炒枣仁(三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熟地(一两) 丹参(二钱) 沙参(三钱) 山茱萸(三钱) 芡实(三钱) 山药(三钱) 菟丝子(二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夜卧安而口中生津,诸症尽愈。 
此方心肾同治,补火而水足以相济,补水而火足以相生。故不见焦焚之苦,而 
反获 渥之欢也。 
此症夜清汤亦效。 
人参 麦冬(各一两) 甘草(一钱) 柏子仁 菟丝子(各三钱) 玄参 炒枣仁(各五钱) 
黄连(三分) 水煎服。 
人有咳嗽,吐痰不已,皮肤不泽,少动则喘,此燥在于肺也。《内经》云∶夏伤 
于热,秋必病燥。咳嗽吐痰,皮肤不泽而动喘,皆燥病也。议者谓燥症必须补肾, 
肾水干枯而燥症乃成。然而此燥非因肾之干枯而来,因夏伤于热以耗损肺金之气, 
不必去补肾水,但润脾而肺之燥可解。虽然脾为肺之母,而肾乃肺之子,补脾以益 
肺之气,补肾而不损肺之气,子母相治而相济,肺气不更加润泽乎。方用子母两濡汤∶ 
麦冬(五钱) 天冬(三钱) 紫菀(一钱) 甘草(三分) 苏叶(五分) 天花粉(一钱) 
熟地(五钱) 玄参(三钱) 丹皮(二钱) 牛膝(一钱) 水煎服。一剂气平,二剂嗽轻,连服十剂 
痰少而喘嗽俱愈。 
此方肺、脾、肾同治之方也。方名子母两濡,似乎止言脾肾也,然而治脾治肾,无非治肺也。 
脾肾濡,而肺气安有独燥者哉。 
此症用宁嗽丹亦佳。 
麦冬(二两) 五味子(二钱) 天冬(三钱) 生地(一两) 桑白皮(二钱) 款冬花 紫菀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牛膝(三钱) 水煎服。 
人有两胁胀满,皮肤如虫之咬,干呕而不吐酸,人以为肝气之逆,谁知是肝气 
之燥乎。夫肝藏血者也,肝中有血,则肝润而气舒;肝中无血,则肝燥而气郁。肝 
气既郁,则伏而不宣,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之气不能运,何以化精微以生肺气乎。 
故伤于中则胀满、呕吐之症生;伤于外则皮毛拂抑之象见。似乎肝气之逆,而实乃 
肝气之燥也。肝燥必当润肝,然而肝燥由于肾亏,滋肝而不补肾,则肝之燥止可少 
润于目前,而不能久润于常久,必大滋乎肾,肾濡而肝亦濡也。方用水木两生汤∶ 
熟地(一两) 白芍(一两) 茯苓(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三分) 神曲(五分) 
白术(三钱) 甘菊花(二钱) 枸杞子(二钱) 牛膝(三钱) 玄参(三钱) 水煎服。二剂而肝血生, 
四剂而肝燥解。 
或谓肝燥而用白芍、熟地濡润之药,自宜建功,乃用白术、茯苓、柴胡、神曲 
之类,不以燥益燥乎?不知过于濡润反不能受濡润之益,以脾喜燥也。脾燥而不过 
用濡润之药,则脾土健旺,自能易受润泽而化精微。否则纯于濡润,未免太湿矣。 
脾先受损,安能资益夫肝经,以生血而解燥哉。用燥于湿之中,正善于治燥耳。 
此症用濡木饮亦效。 
白芍(一两) 熟地 川芎(各五钱) 柴胡 香附 炒栀子 神曲(各五分) 白豆蔻(一粒) 
水煎服。 
人有口渴善饮,时发烦躁,喜静而不喜动,见水果则快,遇热汤则憎,人以为 
胃火之盛也,谁知是胃气之燥乎。夫胃本属土,土似喜火而不喜水。然而土无水气, 
则土成焦土,何以生物哉?况胃中之土,阳土也,阳土非阴水不养。胃中无水断难 
化物,水衰而物难化,故土之望水以解其干涸者,不啻如大旱之望时雨也。且人静则 
火降,人动则火起,内火既盛,自索外水以相救,喜饮水而恶热汤,又何疑乎。第 
燥之势尚未至于热,然燥之极必至热之极矣。治法解燥须清热也。方用清解汤∶ 
玄参(一两) 生地(五钱) 甘菊花(三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三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沙参(三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烦躁除,再服四剂,口渴亦解,再服四剂, 
全愈。 
此方平阳明胃火者居其半,平少阴相火者居其半。盖阳明胃火必得相火之助, 
而势乃烈。虽治燥不必泻火,然土燥即火炽之原,先平其相火,则胃火失势,而燥 
尤易解,此先发制火,乃妙法也。 
此症用润土汤亦效。 
玄参 生地(各一两) 甘草(一钱) 地骨皮(五钱) 茯苓(三钱) 水煎服。 
人有肌肉 
消瘦,四肢如削,皮肤飞屑,口渴饮水,人以为风消之症,谁知是脾燥之病乎。盖脾燥由于肺燥, 
而肺燥由于胃燥也。胃燥必至胃热,而胃热必移其热于脾,脾热而燥乃成矣。夫脾为湿土,本 
喜燥也,何反成风消之症乎?脾最惧者肝 
木也,木能克土,肝怒胃火逃窜,见胃火之入脾,即挟其风木之气以相侮,脾畏肝 
木不敢不受其风,风火相合,安得而不燥乎。脾燥而何能外荣,是以内外交困,而 
风消之症成。方用散消汤治之。 
麦冬(一两) 玄参(二两) 柴胡(一钱) 水煎服。四剂口渴止,八剂肢肤润,二 
十剂不再消也。 
此方润肺而不润脾,何脾消之症能愈?以症成于肺,故润肺而脾亦润也。方中 
加柴胡于二味之中,大有深意。柴胡最抒肝气,肝抒则肝不克脾,脾气得养。况又 
泻其脾肺之火,火息而风不扬,此脾燥之所以易解,而风消不难愈也。 
此症用丹白生母汤亦效。 
白芍 生地(各一两) 丹皮(五钱) 知母(一钱) 水煎服。 
人有目痛之后,眼角刺触,羞明喜暗,此胆血之干燥也。夫胆属木,木中有汁, 
是木必得水而后养也。胆之系通于目,故胆病而目亦病矣。然而胆之系通于目,不 
若肝之窍开于目也。目无血而燥,宜是肝之病而非胆之病。然而肝胆为表里,肝燥 
而胆亦燥矣。胆与肝皆主藏而不泻,胆汁藏而目明,胆汁泻而目暗。盖胆中之汁, 
即胆内之血也,血少则汁少,汁少即不能养胆养目矣。治法不可徒治其目也,亟宜 
滋胆中之汁,尤不可止治其胆,更宜润肝中之血,而胆之汁自润,目之火自解矣。 
方用四物汤加味治之。 
熟地(一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一两) 柴胡(一钱) 甘菊花(三钱) 白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