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症用雷轰丹亦神效。 
雷丸 红花 甘草(各二钱) 白芍 车前子(各五钱) 泽泻 猪苓(各二钱) 水煎服。 
人有面黄体瘦,善食易饥,不食则痛,日以为常,一旦大泻,连虫而下,如团 
如结,血裹脓包,人以为虫泻也。然虫之生也,生于湿,虫之养也,养于水谷也。 
善食者,虫食则易消;易饥者,虫饥则易饿也;不食则痛,虫无食以养,则啮人肠 
胃。岁月既久,虫以生虫,竟将肠胃之间变成巢穴,饮之食之而不肯散,团结包裹, 
何肯遽出哉?且所用之饮食,供虫而不足,何能生津化液,以养五脏七腑乎?自然 
脏腑之气衰,而胃气亦渐弱矣。胃弱则脾亦弱,胃弱则食必减而不能入,脾弱则食 
难化而不能出,久则胃寒而脾亦寒,脾胃寒冷,则虫苦无藏身之地,偶将热汤、热 
水乘机下遁而大泻。一虫既行,众虫无止遏之势,成群逐队而下,团结于脓血之内, 
势之所必至也。治法乘虫之迁徙,而大下之,则肠胃无留余之蚀。然而下之过甚, 
必至损伤脾胃。于攻之中用补,则正气得养,虫亦尽除,两益之道也。方用扫虫汤∶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 大黄(三钱) 白薇(三钱) 百部(三钱) 甘草(一钱) 
乌梅(一个) 水煎服。一剂大泻虫尽出矣,不必二剂。服此药后,用四君子汤调理而安。 
夫此汤虽曰扫虫,实补脾胃以生气。腹中生虫,至于如许之多,其伤损脾胃者, 
非一日矣,似宜单补而不用攻,然虫既大出,不用攻虫之药,惟用补剂,则脾胃之 
气回,而虫亦回矣,反留为后日之害。故因其自出之时,即用祛虫之药,虫不敢贪 
补而流连也。况攻之中,仍有补剂,但泻虫而不耗气,是攻补并用,且善后得宜, 
安得不收全功哉。 
此症用追虫丹亦神。 
甘草 枳壳 雷丸(各一钱) 黄连 百部 槟榔(各二钱) 人参 使君子肉(各三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人有脏腑不调,久泻不愈,人以为洞泻也,谁知是肝乘脾土,湿气下行之故乎。 
夫肝属木,最能克土。然而土旺则木不能克,木平则土不受克。惟肝木既旺,而土 
又过衰,则木来克土,而土之湿气难安矣。人身之脾土易衰,肝木复易旺。肝木能 
旺,非肾水生之而旺也,大约得之怒与谋虑者居多。大怒则肝叶开张,过于谋虑不 
决,则失于刚断,而躁妄之念生,皆能使肝气之旺;旺则肝气不能发泄,必致乘脾。 
脾乃湿士,畏肝之克,气不上升而下降,遂致成泻。人之怒气不常,而谋虑无已, 
肝亦乌能平,而泻又乌有止期乎。治法平肝以泻水,则泻可止也。古人有用上涌之 
法而效者,有用下泄之法而亦效者,然皆非善法也。方用平泻汤∶ 
芍药(二两) 茯苓(一两) 白术(二两) 水煎服。一剂肝气平,二剂洞泻止, 
三剂不再泻矣。 
此方用芍药以平肝,用白术、茯苓健脾以去湿。肝气既平,不去刑土,而脾得 
养,无畏于木气之克。况湿去则土燥,无波可兴,何能作泻?奚必上涌以伤气,下 
泄以损阴,用劫药以制胜哉。 
此症用调脾饮亦妙。 
白芍 茯苓(各五钱)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神曲(二钱) 
白豆蔻(二粒) 水煎服。 
人有侵染鬼魅,一旦大泻,此阴气之侵伤于脾土也。夫脾属太阴,本是阴脏, 
然阴中有阳,则脾土营运易于变化,无复有过湿之虞。是太阴湿土,全藉肾中至阳 
之气,以变化之也。若鬼,则至阴之气也,相接至久,则至阳之气,皆为至阴所盗, 
阴中无阳,何以消化水谷?况鬼气又邪气也,邪气之盛,由于正气之衰,正不敌邪, 
则阴气更胜,阴胜阳微,泄何能止乎?治法非补阳以去湿,助正以消阴,则泻正无 
底止也。方用消阴止泻丹∶ 
苍术(五钱) 白术(一两) 附子(三分) 干姜(一钱) 山药(一两) 水煎服。连服十 
剂不特泻止,精神亦健。 
此方用苍术以祛邪,用白术以利湿,用姜附以生阳足矣,何又入山药补阴之多 
事也?不知人为鬼魅所侵,不惟阳气消亡,而阴精亦必暗耗,加入山药之补阴者, 
补真阴之精,非补邪阴之水也。况真阳非真阴不生,补其真阴,正所以速生阳气耳。 
阳得阴而姜、附无太胜之虞,反能助二术以生至阳之气。矧山药原是健脾利水之神 
物,原非纯阴无阳可比,故同用以出奇也。 
此症用逐魑丹亦佳。 
苍术(二两) 干姜(三钱) 良姜(二钱) 茯苓(一两) 甘草(一钱) 肉桂(一钱) 
管仲(三钱) 水煎服。 



卷之七

痢疾门(十二则)

属性:人有夏秋之间,腹痛作泻,变为痢疾,宛如鱼冻,久则红白相间,此是肝克脾 
土也。盖夏秋之间,寒热必然相杂,肝遇凉风,则木气不舒,上不能宣,必至下克。 
而脾胃之中受三夏暑热,欺肝木凋零,乃与肝木相争。肝木激而成怒,克土更甚。 
脾胃之土伤,难容水谷,遂腹痛而作泻矣。泻久而糟粕已尽,脾乃传肝木之气于肾, 
而肾见其子之气,乃相助而作恶,忘其自损母气也。红白相间者,肝不藏血而红见, 
肾不藏精而白见也。惟是肝内之血无多,肾中之精有限,何以能绸缪不断,如水之 
倾,如泉之涌也,不知六腑畏肝木之横,五脏助肾之困,交相成之也。治法急平其 
肝气之怒,少佐祛秽之药,则肝气不降而肾气顿收。不必止痢,脾胃之土自安,脾 
胃既安,何惧痢之有?方用平肝止痢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栀子(二钱) 枳壳(一钱) 车前子(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痢轻,再剂痢又轻,三剂全愈。 
此方全不去治痢,但去平肝而痢自止。盖痢之来也,始于肝;痢之成也,本于 
肾。平肝则肝气平,肝平而肾气亦平。肝肾之气平,而脾胃乌有不平者乎。今人但 
去治脾胃也,所以痢不能遽止耳。 
此症用和腹汤亦可。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枳壳(三钱) 广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人有夏秋之间,先泻后痢,腹中疼痛,后重之极,不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 
饮水,小便艰涩,小肠作胀,人以为火邪之重也,谁知是湿热之盛乎,盖夏伤于热, 
必饮水过多,热虽解于一时,湿每留于肠胃,迨至秋天,寒风袭于皮毛,热必秘于 
脏腑,于是热欲外泄而不能,热不得不与湿相合。然而湿与热非好相识也,相合相 
争,而疼痛生矣,热欲下出,湿欲相留,彼此牵掣于大肠之间,而后重现矣。热欲 
出而不得出,则热必上焚,不得不求救于水。然而湿留于下焦,而火则忌水也,使 
水不能传入于膀胱,水火战斗,仍从大肠而出,此小腹之所以发胀耳。治法分解其 
湿热,俾浊者趋于大肠,清者入于小肠,不必用涩药以止痢也。方用分解湿热汤∶ 
车前子(一两) 浓朴(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枳壳(一钱) 槟榔(一钱) 
滑石末(三钱) 水 
煎服。一剂后重除,二剂疼胀止,三剂口渴解,痢亦全愈。 
此方用车前以利水,用黄连以清热,用浓朴以厘清浊,余则止秽去滞,调和于 
邪正之间,以解纷争也。君、相、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此症用二黄汤亦神效。 
泽泻(二钱) 车前子(五钱) 大黄 槟榔 滑石(各二钱) 黄连(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二剂愈。 
人有湿热作痢,大渴引饮,饮后又不甚快,心中懊 ,小便不利,红白相间, 
似脓非脓,似血非血,此是火热未解之故也。夫湿热之极,始成痢疾,但其中有湿 
轻热重,热轻湿重之分耳。如此等之痢,明是湿热两重之症,单消水则热存而水难 
降;单清火则湿在而火难除,必须两泻之,热与湿俱不能独存也。然而泻热必致伤 
阳,泻湿必致伤阴。治法必于补阴之中,佐以泻热湿之剂,则阴既不亏,阳亦无害。 
夫泻之既能损伤阴阳,则补阴亦宜补阳矣,何仅补其阴,即能不伤其阳也?不知阴 
阳原两相根也。泻热之药,仍走于大肠之内,虽损其阳,仍损其阴也。今补其阴, 
则阴不伤矣,何害于阳乎?此补阴之所以不必再补阳耳。方用滋阴止痢丹∶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大黄(三钱) 车前子(五钱) 槟榔(二钱) 萝卜子(三钱) 
水煎服。一 
剂脓血减,二剂懊 除,三剂口渴解,而痢亦顿止矣。 
此方奇在大黄与萝卜子并用,逐瘀秽实神,厘清浊甚速,用之于白芍、当归之 
内,补以行攻,有攻之益,无攻之失也。 
此症用通快饮亦佳。 
黄连 茯苓(各三钱) 白芍(一两) 黄芩 车前子 枳壳(各二钱) 浓朴(一钱) 水煎服。 
人有湿热之极,腹痛作痢,上吐不食,下痢不止,至勺水难饮,胸中闷乱,人 
以为噤口之痢也,谁知是胃中湿热之毒乎。夫痢宜下行,下利宜也,何以上吐而不 
能入乎?此盖胃中之火,得湿而蕴结不宣,一旦作痢,本欲下行,乃投之以饮食,则 
火反上炽而不降,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也。然而胃火之盛者,由于心火之旺, 
心火最恶湿,一得湿则火郁而不通,则停住于胃口;胃中之火,愈增其熏蒸之气, 
二火相合,则热之势固结而不散,湿亦停住于肠胃之内,胸中交战,安得不闷乱乎? 
治法必须开郁火之门,而门不能易开,必须引火开门之为捷耳。方用引胃汤∶ 
人参(一钱) 黄连(三钱) 吴茱萸(三分) 菖蒲(三分) 各为细末,滚水调入于茯苓末中, 
大约茯苓须用五钱,一匙一匙调如稀糊者咽之。初时咽下必吐,吐后仍咽,药 
一受则不吐矣。即将前药服完,上下俱开门矣。然后用靖乱汤∶ 
白芍(一两) 车前子(五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枳壳(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