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拐点:影响未来中国的12个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则思变。一些衣食堪忧的先知先觉者把眼光投放到农村。2000年,孙克刚、鲁艳等阜新市府刚刚树立的典型率先由工而农,跟农民琢磨种花卉养牛养羊。    
    后知后觉者永远是多数,譬如正在水泉镇前营子综合园区种菜的谷正海。如果摘掉谷正海400度近视的眼镜,就很难把他和工人、城里人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他的比房延生脏的多的手,比房延生黑的脸膛,都是旧时农民的形象。初中文化的他17岁下井,30岁下岗,一家两代是矿工,每天骑1个小时自行车从城里来种菜,起早贪黑,换来的是每个月400多元的薪酬,他很满意。    
    “前营子”是一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园区内近百下岗职工,和谷正海一起在洪丰大地公司的蔬菜大棚中劳作。据传,曾经让一个工人下岗,连市委书记都要操心,而今谷正海们在各个园区内做农民也做得心甘情愿。    
    一方面是生活的逼迫,一方面是群体效应使得整个阜新社会放弃了对做农民的歧视。去年以来,阜新经济转型的宣传如火如荼,现在的阜新,大街上看到的,报纸上读到的,电视中看到的,人群中谈到的,都是经济转型,都是做农民。谷正海的亲戚朋友中有8个在做农民。    
    我们问谷正海:    
    “如果现在让你把户口转到农村,做个彻底的农民,你愿意吗?”    
    “愿意。只有给地,给些启动资金或者贷款什么的就行。总得活下去呀。”    
    他的语气非常平静。他的目标比房延生更底。    
    近来的种种迹象显示,愿意做农民的工人好象越来越多了。    
    2002年4月20日,在城里人下乡招农民做工人成为工业化一景的中国,碱巴拉荒村农民进城招工人做农民。这个日后注定会成为研究中国城市化的学者不可不察的经典案例,引来100多矿区职工,签定了租赁大棚的合同。租不起的矿工,有的还选择给当地农民打工。如同给地主打工的佃农。    
    从房延生到谷正海,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脸的坦然,没有一点做农民的难为情。此前,一    
    个阜新的小学教师告诉我,仅仅是五年前,她熟悉的一个嫁给矿工做城里媳妇的农村姑娘,还    
    羞于提起家在农村的娘家。    
    


第三部 “人本主义”终结“GDP时代”第十章 矫正倾斜(4)

    煤电之城改姓“农”    
    “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这个城市整体由姓工改为姓农了。”一位地方官员说,“当一个人的    
    命运跟一个城市的命运走到一起的时候,还有什么难为情,不好意思呢。”    
    2002年3月4日,阜新市委召开了一个7000人参加的形式报告会,市委书记王琼发出动员令:    
    恳请下岗失业人员主动投身经济转型。    
    4天之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国家计委等部委官员登临阜新。并告之一个对阜新人而言绝    
    对的好消息:阜新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经济转型的官方解释是: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一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    
    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经济转型的民众理解是:去农村养猪养牛养羊种菜,做户口在城里的新农民。    
    据悉,为了一把高层授予的经济转型试点的尚方宝剑,阜新人奔走了15年。    
    1980年代中期,随着两座煤矿的报废,这个中国的“经济老区”就有了一个常年挂在嘴边的话题:阜新向何处去?    
    “九五“以来,这座脚下无煤的城市GDP年均增长率少得可怜:2。7%。比中国的西部地区还要低5个百分点。    
    行进到2001年的阜新,变得更为糟糕,工业总产值70个亿,即使和全省倒数第二的朝阳比,还少60个亿。阜新市劳动社会保障局下属劳动培训就业服务公司总经理冯广新感叹,“以全省1。4%的GDP养活占全省4。6%的人口,你说阜新怎么过?”    
    阜新的确不好过。阜新矿务局10几万职工一半下岗,而冯广新提到的一个钻厂,30个工人上班要养活400个人。少数贫困的阜新人,一家三代还住在日伪时期建造的房子里。有报道说,去年薄熙来省长去阜新慰问特困职工的时候,流泪了。    
    不好过的阜新工人感到委屈。“一五”时期,4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安排在阜新,使得阜新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53年来,阜新为共和国生产原煤5。3亿吨,发电1530亿千瓦时,20多万职工把青春送给了中国煤炭业。一位矿务局下岗职工说,“我们曾经是中央的人,而后是省里的人,末了是市里的人,现在好了,我们成了下岗失业的人。”    
    一些委屈的阜新工人引发了阜新的社会矛盾。在一份地方知名企业出具的《万头奶牛饲养厂项    
    目建设书》中,“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量特困职工处于贫困状态,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阜新矿务局职工大规模集体上访曾多次出现,仅1999年就有4次拦截国铁,12次堵截市区主干道。在新邱,煤矿破产,居民区因为采煤而沉陷,矛盾跌出,区委书记常常在深更半夜被电话惊醒,赶去“灭火”。    
    经济下滑得越厉害,社会矛盾就越突出,转型的要求就越发迫切。    
    2001年初期,辽宁省有关人士将一份关于阜新转型的意见书送给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边长泰教授,他们恳望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边长泰在“两会”期间呼吁此事,深感责任重大的边长泰在调研之后,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呼吁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给予政策支持的提案》,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也在提案上签了名。    
    提案立案后,当即受到高层的关注。    
    此间,辽宁省委省府负责人专门向中央领导反映了阜新经济转型和沉陷区问题。    
    嗣后,阜新转型报告得到了四位国务院高层政要的批示。2001年底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主持会议的李岚清和吴邦国与16个部委负责人研究落实阜新转型方案。    
    经济转型重点之所以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因为阜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足以消化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阜新市计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阜新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农村人均耕地5。6亩,农村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拥有量双双居于辽宁首位。    
    转型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盘踞在城市周边的12个乡镇,距离矿区下岗职工生活区不远。依照规划,从2002年到2005年,阜新将租用周边农民的12万亩土地,建设50个农业园区,200个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小区,安排下岗职工42000人就业,带动10000名第三产业的自由职业者。    
    当下,10个园区已经启动,如果一切按计划行进,今年年底,12000名工人从生产方式上蜕变为园区农民。    
    


第三部 “人本主义”终结“GDP时代”第十章 矫正倾斜(5)

    阜新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    
    “希望你们的报道笔下留情,以免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效仿阜新,争项目争资金,给国家计委造成压力!”    
    虽然这样的提醒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道理,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一位公务员还是在采访中反复提及,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绝对不是阜新一家,只不过较之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遭遇的难题更为特殊更为严重:不但煤炭产业、矿区人口、煤炭职工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城市,财政收入也比同类城市拮据。    
    据悉,在中国的400多个资源型城市中,与阜新同样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有20%。阜新的经济转型之路,能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淌出一条新路?这是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也在苦苦探询的问题。    
    我们在碱巴拉荒村办公楼采访村支书黄玉奎时,与锦州市新闻采访团不期而遇。据称,这个由锦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带队的采访团,是来取经的。在他们看来,锦州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阜新的翻版。未雨绸缪,是他们当前的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边长泰认为,阜新的转型是否可以在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克隆,首先要看阜新的试点是否能够成功,其次要看基本情况有无可比性。    
    对于阜新当前向一三产业转型的努力,边长泰一边在方向上给予肯定,一边在操作上有些担忧。“在中国朝城市化道路快速行进成千上万农民变市民的背景下,一个房延生的出现,在中国朝城市化道路快速行进成千上万农民变市民的背景下,一个房延生的出现,是一个异类。无数个房延生的出现,就成了一股与城市化相背离的‘逆流’。现在不留心,以后再由农而工,倒流回来可能费力得多。”    
    基于这样的考虑,边长泰建议,拒绝少数工人“非转农”的想法,保持他们的刚性身份,引导他们进入小城镇建设,让他们进入农业深加工领域,远离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    
    如此建议,对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在传统农业圈层徘徊的“转型农民”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我们告别房延生的时候,他反复念叨的就是缺钱,资金无法筹集,贷款无人担保,2万元的亏缺把他阻挡在现代农业的门槛外。谷正海的姐姐亦是,她在园区租了种植高效益蔬菜的土地,但没钱为裸露的土地撑上大棚,只能种一些菜市场不易出手的寻常蔬菜,近乎抛荒。    
    边长泰忧心忡忡的就是这个,倘若房延生和谷正海姐姐的个案放大成现象,煤电之城的“转型复兴”变为“转型倒退”的预言,就远不止一个骂人愚蠢的寓言那么简单。    
    


第三部 “人本主义”终结“GDP时代”第十章 矫正倾斜(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