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恋红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出刚开始,只是一首总领整场演出的歌曲唱完,现场气氛已经热烈到了极点,而这仅仅只是序幕。
  在《问情》之后,是本场演出的第一部分,整个故事取材于传统戏曲的《白蛇传》。这个时候,沈信自己制作的幻境就更显得变幻莫测了,无论情节到了什么地方,场景都会马上切换到那里,而且切换过程如行云流水,丝毫不让观众感到突兀。而说到效果,简直就是让人瞠目结舌,别的不说,当西湖绝美的风光突然显现在舞台上时,现场的惊叹声已经是久久不绝。
  场景只是沈信的道具,只是沈信表演的舞台,事实上在对场景的惊叹过后,让歌迷更沉醉更叹服的是沈信和温馨的表演。
  在美丽的西湖畔,沈信和温馨分别作为许仙和白娘子相遇了。在情节上和传统戏曲没有什么区别,但沈信和温馨的表演却是让人耳目一新,从歌词到乐曲,都是现代流行风格。
  沈信和温馨的表演也不仅仅只是歌曲演唱,在场景和秦歌伴奏的配合下,这更多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情节一直按着传统戏曲的模式进行着,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不拉,几乎算是一个全新版的《白蛇传》。沈信和温馨的表演当然不可能涵盖所有情节,但经典情节却是一一再现,而在各经典情节之间,过渡也很自然,通过场景的变幻,所有的冲突和变化都让现场观众一目了然。
  这不仅是演唱会,更象是MTV,甚至说是电影。所有的元素都不缺,在短短的时间内,一个故事已经是很完整了。而且沈信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冲淡演唱会的主题,他和温馨的演唱并没有因为强调故事而变得乏味,事实正相反,正是在整个故事背景的衬托下,他和温馨的演唱才更动情,才更让观众感到感动。可以这么说,整场就象歌剧,有精彩的故事,有不凡的演唱,不过和西方歌剧相比,却在场景上更完美,在风格上更趋向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是一点,这里演唱的歌曲都是通俗风格,那娱乐性和大众性比什么歌剧都强,而这一点,作为商业演出是最重要的。
  故事到了最后,当然是水漫金山,然后白娘子被永镇在雷峰塔下。虽然是很老套的故事,但效果还是那么得好,充分说明老套也有老套的好处。在水满金山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因为沈信和温馨前面的表演已经完全投入的观众忍不住惊呼出声,几乎是完全进入剧情了。
  作为表演来说,这后面的戏就是温馨一个人的了,成了她一个人的独唱。沈信的作曲和完成的歌词在这一段情节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温馨的演唱也因此得到了开场以来最热烈的掌声。当然,幻境的作用也可小觑,看到温馨站在大浪顶端,那份震撼已经让所有人都失语了。
  而当最后场景变成雷峰塔,温馨从舞台上消失,只有一阵最后的伤感所化成的歌声从后台飘出的时候,多情的观众已经泣不成声。可以说,沈信和温馨在第一部分的演出是完全成功,不仅象一般演唱会一样调动着现场观众的气氛,同时也用自己的表演感动了观众。
  这样的效果当然不能不提到秦歌的伴奏,不仅在整个过程中都完美得配合了沈信和温馨的演唱,最后部分的演奏更是让现场歌迷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大概也是了解到这个结局部分的重要,他的表演不遗余力,效果当然也是很明显,不夸张地说,他倾情演奏的乐曲即使顽石听了也会恻然。 
 
 
 
  
第二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一七四章 继续演出
 
  当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随着幻境的消失而再次湮没的时候,沈信和温馨第一部分的演出也就结束了。而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缓冲阶段,是街舞小子的表演时间。
  这个过渡阶段,沈信在总体筹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所以这个时候是另有特别的乐曲送上,而沈信对街舞小子的要求是即兴,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特别的表演。
  在对街舞小子地狱式训练的过程中,秦歌已经和他们很熟悉了,在伴奏中也就特意根据他们的特点,让这段乐配舞配合得很完美。
  秦歌的乐器演奏确实是有一套,在他乐声的伴奏下,街舞小子们感到对节奏的把握是前所未有得好,虽然民族舞蹈他们并不是很熟悉,但在节奏的完美把握下,他们的表演也是美伦美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街舞小子表演的缓冲,沈信和温馨表演的第二部分马上开始。这次当然还是一个故事,不过却是取材于《红楼梦》。作为一部宏篇巨著,《红楼梦》那么丰富复杂的情节自然不是沈信和温馨在短短时间能完全表现出来的,事实上那也和整个演唱会的风格不符,他们的表演只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上。
  和第一部分的表演不同,这次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是一些片段的集合,类似经过剪辑的电影片段。不过即使是如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是得到了最佳的表现。
  这其中最感人的一段当数“黛玉葬花”,歌词就是直接来自于《红楼梦》,不过乐曲却是沈信新作。场景配合得恰到好处,温馨还没有演唱,光是看到那配合情节的幻境,听到秦歌凄凉的乐曲,现场已经是一片寂然,似乎也完全融合到了剧情中。
  而当温馨开口演唱的时候,那份莫名的凄凉更是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无论是不是看过《红楼梦》,光凭着温馨这一个片段的表演,已经让所有人记住了林黛玉这个悲情美女。
  “黛玉葬花”是最感人的,最温馨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场面。两个人有情似无情的复杂心理,被沈信和温馨演绎得入木三分,也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赏,在热烈的掌声中,固然有着对沈信和温馨精彩表演的赞赏,但更多的却是因为剧情而情不自禁。这样的效果,即使是一部电影也是足以让表演者感到自豪的,而沈信和温馨所做的仅仅只是演唱,这样的结果更是难得。
  早在预先筹备的时候,沈信就已经把相关的幻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现场反应证明,他的考虑是对的,他的准备也是足够充分。这一点在贾宝玉最后怅然离去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当已遁入佛门的贾宝玉在漫天大雪中转身而去的时候,那一刻,天地都象是在哭泣。这一场景分外震撼了现场的歌迷,全场静至没有声音,只有沈信似吟似唱的声音在讲述着一个悲凉的故事。
  经过街舞小子的缓冲,第三部分的表演也马上开始。连续两个故事都是悲剧,第三个换口味了,变成了《西厢记》。在沈信稍感夸张的表演下,这个故事更有点喜剧味道,现场也由原先的沉寂变得活跃了,甚至是笑声不断。
  按照剧情和故事风格,沈信的幻境也是变换了风格,所有的场景的格调都是一种很轻松的风格。在这样的场景下,不仅歌迷们看得舒服,沈信和温馨也马上从表演的前两个部分那种悲剧气氛中摆脱出来,整个表演包括演唱和肢体动作,都显得活泼灵动。秦歌也完全把握到了这种变化,那伴奏显得变幻多端,灵气十足。
  虽然这个故事也有沉闷的地方,但总体而言,风格还是很轻松的。尤其是在沈信刻意地搞笑下,这种倾向更是明显。当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现场欢呼声不断,歌迷们分外为最后的结局高兴。戏假情真,沈信和温馨此刻也分外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在全场歌迷的欢呼声中,他们眼中的情意似乎要将对方完全融化。
  经过《西厢记》的调剂,沈信和温馨最后的表演部分却又回到了悲剧路线。说到这个悲剧,那大概是中国最有名的爱情悲剧了,不是别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之前,这个故事不仅在传统戏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连电影电视也多次演绎,甚至还有一部名闻遐迩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表现这个故事的,由此就可以想象这个故事的流传是多么深远。
  沈信把这个已经广为人知的故事重新搬上舞台,自然要有点自己的东西出来。而这一点,他也算是做到了。从一开始出场,那场景就是特别得清新,让人看得心旷神怡。
  作为故事的开头部分,风格也是类似刚才的《西厢记》那种轻松风格。如果不是知道这注定是一出悲剧,光看沈信和温馨的表演,怕会得出这是一个很温馨的爱情故事的结论。
  事实上这正是沈信刻意要表达的效果,前面越轻松,越温馨,才越能表现出最后结局的残酷,才能给人最大的震撼。沈信当然不是光为了赚歌迷眼泪,而是迫切地想要证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很感人。这一点,在各种文化碰撞的今天,已经为太多国人所遗忘了。
  通过表演,沈信的目的达到了,在他和温馨浑然忘我的表演中,到最后甚至连他们自己也完全沉浸在他们营造出来的美好氛围中。
  当晴天突然一声霹雳,这段感情遭到意外的打击的时候,那份震撼让所有在场的歌迷都是呆如木鸡。即使是他们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真的来临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受不了。
  而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能不说沈信和温馨的表演实在是打动人心。当然,辅助的幻境和秦歌的伴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句话,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在各种手段的综合下,沈信最后利用音乐造成了对歌迷们最大的震撼。
  最后当然就是最浪漫主义的“化蝶”了,这个时候,舞台上已经看不见沈信和温馨。在一片阳光灿烂的景象下,只有两只漂亮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这样的场景,配合上沈信和温馨从后台传来的歌声,恰如一个美丽的迷梦。这也是沈信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在音乐和歌词中,都加入了“庄生梦蝶”的那种迷惘,不仅是对爱情,也是对人生。
  不过只是现场表演,当然不能期望歌迷能第一时间理解到沈信这么多的想法。事实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