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石岩禅--心的效能训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每个人都要避免以上四种不好的交流方式,要学习正确的语言交流,它的重点是:
  要说真心话和有把握的真话。
  要说事理而不是品评别人的是非。
  心里激动失衡时不讲话。
  不用训斥和乞怜的方式与人讲话。
  说话要掌握时机。
  交流的目的有三:其一是知识经验的交换,它使人在心智能力上发生成长的效果;其二是情感的交流,它使人们觉得安全感和温暖,而享受到爱与被爱;其三是意见的沟通和协调。如果你与朋友相处,交谈了一整天,而和这两件事情毫不相干,那么你和朋友就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了。
  有人说,群居终日热闹哄哄,是一件愉快的事。当然,偶一为之是无妨的,如果经常如此,甚至天天如此,那必然是一种心病,要设法克服才好。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热闹一天之后,换来的竟然是空虚。越空虚,就越想寻求“言不及义”的麻醉,自己也就在知识、经验和视野上越陷于贫瘠,目光也就越来越短浅了。
  请留意!不知道交流学习而心胸狭隘的人,是不会有光明前程的。
圆融的实践智慧
  好的品行正是佛经上所说的正业。不过品行是一个相当抽象的名词,所以我们要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它,才能体会到丰富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要从“实践智慧”来看正业。
  真正的善行不是墨守道德的成规,因为规范是死的,情境是活的;规范是限定性的,生活的情境是开放性的;所以没有实践的智慧,就不可能作正确合宜的行动。禅家所谓:
  一愿也教你行,
  二愿也教你行。
  光明的人生必须具备实践的智慧。它是一种行动的力量,能判断是非曲直,给自己一种义务感,去解决问题,去过成功的人生。它也是一种反省思考的历程,从中你能清楚的认知、行动、检讨和实现你的目标。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质:
  把干扰思考的因素如自私、贪婪、面子、不安等清除掉,就能认清问题,作出正确的响应。纷扰、不单纯的心,正是陷入困扰的原因。
  不断扩充你的经验和知识,它能孕育你的行动智慧。
  对于该做的事,一定要采取行动。
  检讨行动结果是实践智慧的一部分,它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实践智慧的培养,并非个人单方面努力即能获致的,必须有好朋友切磋砥砺才行。人类的知识是在相互激荡中越辩越明。“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我们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从朋友那里学来的,良好的行动也是从团体生活中获得的。所以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好的人际关系和合群的态度,有益于实践智慧的成长和培养。
  透过小团体的交换意见和相互回馈,有助于实践智慧的发展。
  从实际生活和工作经验的讨论中,容易促进自己心智结构的丰富化。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是“知识即是道德”,丰富的知识使人的行为成为善行。在禅者的眼里,唯有行动能符合“应然”,那才是真正的道德。这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你就不可能洞识到那道德是什么。如果没有实践的能力,光是知又有什么用呢?禅所重视的正是知与行的相融。
适当的工作态度
  工作或职业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环,工作上的挫折或事业之不顺利,往往令人沮丧烦忧。由于它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所以许多人又认为这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工作”的无奈。另一方面,工作却也令人精神鼓舞,带来莫大的满足感。究竟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工作才对呢?我认为正确的观念是:
  在选择职业上,要以兴趣和性向为重,不应以待遇为考量依据。有兴趣的工作能激发潜能和创造活力;没有兴趣的工作,再好的待遇,也引不起努力的动机。
  工作必须对社会有用和有建设性。对社会有害的工作或职业将破坏自己的自我观念,造成自暴自弃。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设法看出现在工作的意义或价值;它是引发刻苦耐劳、不断成长的动力。
  要把工作或职业提升到服务的理念上。确认工作是否具有建设性,建设性的工作是福报的来源。
  工作是辛苦的,必须勤奋才能完成,必须创造才能做好。因此,只有勤奋与创造才能体验到工作的乐趣。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有完整的计划。许多人以为,计划只有在政府和工商企业界才用得着,个人的家居生活用不着计划。这是错误的观念。计划能使人的生活有个明确目标;它能提振自己的精神,更能有效运用时间,获得成功的生活体验。因此,无论是家居生活和事业,都必须有计划。须得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并订出时间表。要注意把握一个重要的原则:计划是踏实的步骤,而不是投机或碰运气。因此,有计划的工作就是成功的保证。现在归纳有效的计划是:
  明订目标、步骤、方法、所需的能力和条件以及时间表。
  设法获得所需要的能力,用能力去筹足其他条件。
  全力照计划去做。
  乐观。
  适当的休闲以培养工作的干劲。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工作。工作使人充实、有意义和朝气。但是过度的工作,变成工作狂,就会影响生活的品质。工作狂的特质是:
  其一,为升迁或收入疯狂地投入其间;勤奋而没有想像力。心理学研究指出:A型性格的人,性情急躁,一旦步上工作狂,就会拼死命地工作。他们急性、有野心、有敌意。至于B型性格的工作狂,则往往沉迷在枯燥繁琐的文书工作中,他们让自己与工作的单位结为一体,那个机关就是他的天地,任何工作以外的东西都变得不重要,而予以压抑下来。
  其二,有工作狂的人,对于私人生活极不重视,不帮忙做家事,不关心家人的情感,没有友谊,只有狂热的工作。因此,他们的情感生活经常陷于困境。我建议有工作狂的人应注意以下几个生活细节:
  注意调剂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让自己有时间休闲,与家人和朋友联谊。
  工作狂的人不宜骤然把工作辞掉,特别是在退休之前,必须先安排自己日后的去处。
  学习延缓报偿的生活习惯,凡事不可强求或急于有结果。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维持生活、承担责任,乃至贡献所能的活动。它不但是一种生产,而且能赋予生活意义,让自己免于空虚和无聊。但若对工作过度狂热,就会对健康和家庭生活有所妨碍。工作狂的人,除了把时间耗在工作外,还表现出走不开、不放心,在许多小地方自我挑剔的行为特质。在工作效果方面,很难有杰出的表现。工作狂的行为特质是:
  一味地工作,很少和朋友聊天。
  喜欢把办公室紧闭着,埋头苦干。
  不容许别人插话或表现得轻松。
  家人或同事认为他不是随和的人。
  常因为别人行动缓慢而急得发脾气。
  无心做家事或布置生活环境。
  不能准时赴约时,显得焦灼不安。
  很不耐烦等人,甚至发脾气。
  工作时拒绝听电话。
  与人谈话,常常觉得心不在焉。
  你可以对照着这些特质,检讨自己是否犯了工作狂的毛病。热爱工作是一件好事,但过分执著于工作,不能放松自己,过于急切,就不是好现象。工作狂是一种坏习气,它是长时间点点滴滴养成的,背后却是一个强烈的欲望。解铃须从系铃处着手,要把野心净化,让它化作热心才好。唐朝的法融禅师说:
  风来波浪转,
  欲静水还平。
  我们心内的欲力像大风一样,吹得湖面狂涛大作,成为工作狂,如果你能在欲心上稍加澄净,心中还是能保持平静的。
  请注意!平静最能发挥你的工作效率。
积极的生活意识
  从精神生活的现象来看,精神力的流动有两个方向:一是振作,一是颓废。振作使人福慧增长,它是一种“生本能”,引导一个人走向光明。颓废是一种退化和死亡,它是一种“死本能”,能引领人走向堕落、溃败和黑暗。因此,人必须在振作与颓废之间选择振作,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光明。
  积极的意识,是指自己愿意不断的努力,改正错误,学习新知,在心智上不断成长。《六祖坛经》上说: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不肯认错就是消极,护短更是愚不可及。积极的意识就是肯改过,不护短。
  这令我想起家父的一段故事:1975年,内子怀了身孕。当时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父母兄弟同住一起,父亲烟瘾很重,每天要抽两包香烟,他闲着没事,就坐在客厅猛抽烟。公寓房子面积不大,冬天窗户又紧闭着,大家只好耐着性子,吸父亲的“二手烟”。当然,我最担心的就是影响内子怀着的胎儿。于是,我把抽烟的坏处和影响全家健康及胎儿成长的可能性,诚惶诚恐地向父亲解释,建议他尽可能到阳台上抽。他听完之后,定定地看着我说:“抽烟既然危害健康,那就应该戒掉它。”
  我看着他把烟栽进烟灰缸,熄灭的最后一缕烟,袅袅上升扩散,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没说第二句话,戒掉了他抽了几十年的烟。我和内子还有弟弟们都很惊喜感动。
  我母亲更是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人说出精进和积极的人生智慧。她每天都在精进念佛,都在积极振作地运动和劳动。
  有一天,母亲和我闲聊。她说:“我发现振作对老人而言是多么重要。如果你行动迟缓就不肯运动,不参加活动,就可能迅速退化。受了风寒,疲惫疼痛若不肯振作起来,耽睡在床上,就可能一病不起。注意啊!当你年老时,要留心这事。”我和内子听了都很受用,因为她好像打着灯笼,走在人生道上的前头,不时告诫我们,当心崎岖,避免跌倒。
  精进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