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石岩禅--心的效能训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手攀南斗,
  回身倚北辰。
  出头天外看,
  谁是我般人。
  当我们接触到宇宙精神根源的法界时,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如一场戏,而且正在透过法界开展着美妙无比的人生。对于那些逆境和挫败,反而觉得是弥足珍惜的珠光宝饰。这时,你不再挑剔自己,没有高下成败,没有是非得失,只看到生命的如来面目。
  禅法就像是一根手指,它指引我们从成见、障碍、占有、贪婪和消极的尘劳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披露真我,同时接触那法界和根本。这时,你已不再狐疑,不再茫然,而人生的顺逆和喜乐,都成为光明法界的一部分,这就自在下来了,狂心也息了。这时,会看到那明历历的自在和圆满,而许多生活的禅机就从那儿流露出来。
禅喜——体验生活的悦乐
  由于心的开启,个人就能领会生活的悦乐,于是生命变得活泼生动,心情旷达,当然心的效能也提高了。
  禅喜不是习禅的最终目的,却是习禅过程中的大丰收。因为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和喜乐,这种心境使其自尊(self esteem)更为健康,更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禅喜大体上可分为五种,这五种禅喜,是由正确的修持得来的回报。
  在工作之余,“在举起之前和放下之后”,才领受到人性的至柔至美。它必须透过定慧的修持才能领会。
  过去拔提王子修禅,有一天,他悦乐地叫了起来,对他的同修好友说:“我真快乐啊!我真快乐啊!”他的朋友并没有看到什么值得他快乐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就在当下触目遇缘之中。
  当我们在工作之余,不妨放下忙碌的事,只稍给自己一点悠闲,也许只是几分钟。你望着办公室的同事,专注地各忙各的事,不禁兴起敬爱和欣赏的乐趣。你凝视窗外,白云带来悠闲的心境;而墙上的一幅画,则令你神往其境。禅者不是不工作,不是不用心于职场,而是他们能保持禅喜,在工作中、在工作后保持喜悦。
  办公桌上的小小盆栽,只因为它的绿意带来宁静,眼前思索不出来的计划,却在冥冥片刻中浮现答案,那也是一种禅喜。禅者把这些工作和心境,调和得恰到好处,喜悦的心情自然流露。他们在居家中有责任,在俗物中有承担,甚至为照顾家人或公益付出更多心力;但他们的心境是开启的,一些周边的事物,仍然能带给他喜悦和兴致。他们心的效能得到良好的开发。有一则禅偈,微妙地道出这个真谛: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现代人生活在繁忙的信息社会,触目遇缘都是工业文化下的产品,要投身于老圃黄花,要领受采菊东篱,了不可得。但就在这工艺与信息生活中,同样可以领受个中的喜悦。你在搭电梯时,是否领受方便之美,坐在捷运或便捷交通工具中,是否领会工艺创造之美;拿起行动电话就能与家人、友人通电话,是否感到方便的快乐,坐在计算机前就能阅读各类信息,是否领受个中的丰富。
  不是信息时代失去禅喜,而是现代人忙于追逐,忘了生活周遭许多妙悦动人的禅喜。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执著与追逐,而忘了抬起头来,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各种乐悦之事。
  当心被单一的目标绑住时,我们变得麻木;当心被烦恼、不安的烦躁关锁时,我们就失去禅喜。
五种禅喜(1)
  由于心的开启,个人就能领会生活的悦乐,于是生命变得活泼生动,心情旷达,当然心的效能也提高了。
  禅喜不是习禅的最终目的,却是习禅过程中的大丰收。因为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和喜乐,这种心境使其自尊(self esteem)更为健康,更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禅喜大体上可分为五种,这五种禅喜,是由正确的修持得来的回报。
  心灵自由的禅喜
  首先是心灵自由的禅喜。自由是被许多人误解的心理现象。一般人总以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乍看好像自由自在。但就心理层面来看其实不然,生活是一个现实,当你失去自律,不能自我控制时,生活就产生危机;就像驾车失控一样,会撞车,会翻覆,会故障抛锚。
  人想到要什么就去做,有时是一种失控,而不是自由。所谓自由是一种经过觉察、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心不役于物,不受制于成见、偏见和敌意,不陷入纵欲失控,那才是自由。挥霍无度的人不自由,吸毒酗酒和赌博成瘾是不自由,动粗动怒是不自由,自卑、沮丧和无助也是不自由。
  禅喜建立在心的自由上。他清醒的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把虚妄、不切实际的想法放下,面对真实,生活和工作容易成功,喜悦增加,烦恼减少,这是一种禅喜。
  能自律的人,心灵得到自由,他们不会白费心力和体力在不该有的追逐和享乐上,于是悠闲之心带来敏锐的心境,生活的趣味就更多。
  自由的心是活的、自律的、轻松的,也是单纯的。自由的人像省油的车子,能行驶更远的人生路。
  恬淡的禅喜
  其次是恬淡的禅喜。禅的生活态度之一是恬淡;人能为自己订一个适当的抱负水准,跳出占有、操控和囤积的伎俩,生活自然一切现成,这就叫恬淡。
  人不因为经营一个大企业就不恬淡,也不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就叫恬淡。恬淡是一种生活态度,其生活简单、朴素。恬淡的人,悦乐多;追逐和贪玩的人,心情散乱不快乐。
  贪婪的心会令人陷入饥饿的心理情结。它带来心灵生活上的赤贫感。反之,恬淡则能使心理回馈系统复苏,产生知足;知道满足的心,正是带动悦乐的关键。
  恬淡者颖悟性高,其心如天空的晴朗;贪婪者沉重,其心如饿鬼道般的甸重昏黑。
  如意的禅喜
  其三是如意的禅喜,禅除了保持安定的心之外,还要在生活中做四如意足的努力。禅者认为,要让生活充实如意,必须具足以下四个因素:
  欲如意足:生活有目标,使一个人感到充实、有价值,这能令人振作,过有意义的生活。
  勤如意足:勤奋积极使人感到有活力和朝气,它带给人成功和成就的喜悦。
  心如意足:安定清醒的心,带来自在感和创意,它使人面对真理,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观如意足:透过观念的改变,转识成智,在生活中看出希望,提升信仰的情操。
  这四个修持法门,能带来良好的生活适应,促进精神的成长,从中发现生活的丰富和悦乐。
  现前之喜
  其四是现前之喜。透过冥思和禅定训练,人的心渐渐从虚妄和烦恼纷扰中解脱出来。这时,自己很自然地生活在当下之中。所谓当下是指“此时此地”,面对真实,活出喜悦和自在。
  生活是一切现成的。人如果在赚足了钱,才要让自己轻松、享受生活的悦乐,那么当下的生活就会被否定。此时此地正生活在勉强和痛苦之中。人不能等待缴完最后一期房贷才快乐,而是在工作与偿还中,同时体验生活的乐趣。不能等待学业完成才快乐,而是乐在学习,当下就要领会个中的喜悦。
  举头望明月中有喜悦,低头思故乡中仍不失个中情趣。登山健行,不是登顶完成才快乐,而是步步踏实,眺望小憩中都流露着悦乐。所以禅者总是说:
  步步踏实。
  处处皆春。
  柳绿花红真面目。
  在生活的现实中,潜藏着无限的美和喜悦,等着你去参赞品味。情人纯真的明眸,幼子天真的稚语;窗外眺望,林间啼鸟;空中俯瞰,水底游鱼。现前当来,无一不是生活的丰收。
  眼能看就令人赞叹,耳能听就教人惊奇;双脚能走,心脑清醒,更要知道感恩。珍惜之中,流露着无限的生活礼赞,这就是现前的禅喜。
  觉悟证道的禅喜
  其五是觉悟证道的禅喜。在禅的冥思和参悟过程中,渐渐看清自己的真面目,看清有情的色身和短暂生命的意义。当然,赞叹地说:”啊!我现在知道生命原来是这样。”就是领悟生命真相时的禅喜。
  领悟我从何处来、未来何处去、现在怎么活三个命题时,开始感到怡然知足,有时甚至喜极而泣。在这有情生命的背后,在现象世界的里头,在分别、计较与执著之上,看到慧命,找到真正皈依处,那是大禅喜。
  唐朝的白居易,为了领会生命的究竟,特别去请教已经开悟、生活中法喜充满的鸟窠禅师。他请问:
  特入空间问苦空,
  敢将禅事问禅翁,
五种禅喜(2)
  为当梦是浮生事,
  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以禅诗回答: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生命是生、住、异、灭的,人生就像一场旅游,像一出戏,像一个梦。明明知道它如旅、如戏、如梦,但要好好地作为一位旅者,去演一出好戏,作一个好梦。去作一位高明的演者或旅者,最后要回归于光明的本体世界,而不是迷失在五蕴的世界中走不出来。
  不执著于五蕴的生活世界,就能于相而离相,生活在旷达与禅喜之中。
失去禅喜的原因
  领悟到生命的归宿,是要经历很长时间的修持;一旦领悟,则禅喜无量,法喜无尽。
  现代人很容易失去禅喜,心情沉重而多烦恼;特别是紧张、焦虑和无助,已经成为现代人共同的情绪困扰。观察时下青少年,忧郁倾向重,心情空虚无聊者亦大有人在。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中领受禅喜的经验。
  心之所以失去体会生活的禅喜,主要是因为对周遭事物的执著或感情污染。所谓执著是指自己的心,沉溺于某个想法,某种享乐,或某件事情;心的自由丧失了,清醒觉察的本质不见了,于是陷入勉强的困顿之中。在《杂阿含经》中,佛陀说:
  随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