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公向前进行,都算是单线发展。古典名著中如《唐·吉诃德》、《西游记》、
《红与黑》等等,都是单线发展。单线发展的结构可以写出很好的中、长篇
小说,这是众多的古今中外作品已经证明了。

我在《李自成》的结构问题上不是采取单线发展的方法。为要在一部小
说中写出明、清之际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我采取复
线发展的结构方法。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革命力量为一方,以崇祯皇帝为
代表的封建大地主反动力量为另一方,它们之间的生死斗争是小说中的矛盾
主线。明朝和关外清朝的战争是一条重要的副线,到第五卷后半部,这条副
线升为主线,而李白成与明朝残余力量的斗争则降居副线。张献忠的活动在
小说中构成第二条副线,也是贯穿始终的。另外,以李自成为领袖的这支义
军中也有各种矛盾,较重大的矛盾将从第三卷逐步展开。以崇祯为首的地主
阶级内部也到处充满矛盾,错综复杂,斗争一直深入到宫廷内部。

一部长篇小说不能写得零碎,也不能写得头绪纷乱不清。作家好比一个
建筑工程师,要设计一座大的城市建造,他,先确定一条中轴线,然后各种
建筑群围绕中轴线星罗棋布,疏密得体,而每一个建筑群中又自成一个完整
的布局。我为着避免结构琐碎和头绪不清,在开始动笔前决定采取分单元集
中描写的方法。几章(最多的有十几章)为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轻重搭配,
努力追求笔墨变化,色采丰富。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可以互相衔接,但一般
地不采取衔接办法,而是突然接入另一件事,以便展开矛盾,好像横云冷岭,
又好像峰回路转,另换一番境界。尽管故事的进程被隔断了,实际靠着故事
发展的内在逻辑给读者留下悬念,笔断而意不断。在每一个单元中,甚至在
每一章中,我同样追求虚实相间,笔墨变化,色采丰富。有一句老话说:“文
似看山不喜平”。平庸单调,一览无余,一杆子插到底,这是长篇小说的大
忌。我的这些属于小说结构方面的想法,不是抽象的美学问题。美学来源于
生活。不管是历史生活或现实生活,都是十分复杂和十分丰富多采的。我们
经过对生活的观察研究,应该寻找一套能够反映复杂生活的方法,包括长篇
小说的结构问题,这种方法在古典小说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再经过我们


亲身创作实践,有意识地作出探索,便会初步解决长篇小说美学问题的一部
分。关于长篇小说的美学问题我只是有心探索,但许多论点还远远没有成熟。
我曾经用一首七律概括我对像《李自成》这样长篇小说的内容和布局的追求,
不妨抄在下边:

我爱史诗采色多,缤纷世相入网罗。
英雄痛洒山河泪,儿女悲吟离乱歌。
方看惊涛奔急峡,忽随流水绕芳坡。
丹青欲写风光细,不绘清明上汴河。


这首诗未两句是说在像《李自成》这样写农民战争的小说中也应该有细
致的风俗画描写,但不能像《清明上河图》那样替封建社会歌颂太平景象。

一部长篇小说的分卷,是根据小说中主要矛盾线的发展段落决定的。《李
自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分为五卷。当然,决不是说我认为必须分为五卷,
不可变更。分卷多一点,少一点,可以灵活掌握。现在我只就第一卷的开头
谈一谈我的意图。第一卷,我不从李自成幼年写起,也不从他开始起义写起,
而从潼关南原大战写起,什么道理?我如果从他幼年或开始起义写起,必须
要花去很多笔墨写他的成长过程和前期革命活动。在这部小说中虽然也常常
写到农民在封建压迫下走上起义道路的情况,但不是我的主要着眼点,所以
我不写李自成的起义经过和前期革命斗争。这和我希望在书中表现的主题思
想关系不大。我希望在小说中写出李自成领导农民革命战争的最值得重视的
经验教训,同时也写出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的基本规律,所以要集中力量写
他的最后几年。写李自成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农民战争的基本规律是全书的总
主题,第一卷还有一个相对立的主题,即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在遭到严重挫
折后应该抱什么态度。是灰心丧气,动摇观望,妥协投降?或者相反,是百
折不挠,惨淡经营,用各种办法重整旗鼓,推动革命高潮?从李自成的斗争
历程中我采用潼关南原大战作为开始,就是这么考虑的。关于他的前期生活,
我要向读者作适当交代,但避免用大段倒叙办法,而是分散地化入一些动人
的细节描写中。化入是生活情节的有机结合,需要作者匠心经营,然而我愿
意用这种难度较大的写作方法。另外从潼关南原大战开始,就会把主人公及
其周围的人物放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塑造性格。这种办法,也是在典型环境
中写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一种运用。但是在第一卷中,小说的
实际开头不是从李自成写起,而是从北京写起,写清兵侵入北京附近,崇祯
对和与战举棋不定,同时既关心清兵所向,又关心官军是否能将李自成在潼
关附近一战消灭。这样开头,我怀着两个目的:第一是,从全书五卷的结构
考虑,从明朝对清朝的中国内部民族战争开头写,最后以中国内部的民族战
争结束,首尾照应,全书结构会给人一个完整感觉。第二是,从北京开始写,
容易使读者很快就了解全国形势。

大部分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繁复,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开始时头
绪分枝太多,人物只有影子。因此,我到第二卷才使故事和生活领域逐步展
开,到第三卷才使清方的主要人物正面出场,同时在书中再现三百多年前关
外和江南的生活画面。有少数读者看过第二卷以后说不如第一卷的头绪干净
清楚,我想之所以有此意见,除我在艺术上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之外,也可能
是有些读者多年来看惯了单线发展的小说,暂时对多头绪的长篇小说不习


惯。

谈小说的内容,本来应该谈一谈《李自成》的主题思想。但是为篇幅所
限,而这个问题必须作必要的历史分析,才能说明我为什么不同意不满足于
已往的关于李自成进北京后迅速失败的各种论点,提出我自己的具体认识。
这个重大问题需要费相当多的笔墨,只好与人物塑造的问题都留待异日漫
谈。


周而复

(1914—)


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一九三八年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同年赴陕
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九四○年后在重庆
《新华日报》社工作,任《群众》周刊编辑。一九四六年到香港,任中共香
港工委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编辑《北方文丛》,同时与茅盾、张
天翼、楼适夷等编《小说月刊》。一九四九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
部秘书长兼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中
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协副会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协副会长,
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第一副会长。是全国政
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一至四届理事。一九三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
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上海的早晨》(四卷本)、以及总名为
《长江万里图》的系列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山谷里的春天》,散文集
《东南亚散记》、《火炬》、《怀念集》、《掠影集》,评论集《新的起点》、
《文学的探索》。

黄浦江畔的史诗——《上海的早晨》诞生记



一九四九年的春天,组织上分配我到即将解放的上海工作,我曾经提出
要求到新闻部门工作,当一名新闻记者。我希望采访上海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因为三十年代,我在上海一所私立大学读过书,工作过一段时间;四十年代
后期,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也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可以说对上海多少
有些了解,也对上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希望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能写一
部描写上海工人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反映上海的变化,而上海是中国的
缩影,既可以看到她的过去,也可以展望她的未来。我的要求没有被批准,
组织上分配我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

我们一批南下干部乘了一列专车(当时北平和南京还没有正式通车,上
海尚待解放),到了南京,好客的主人虽然挽留我们多在南京停留几天,但
我们这批干部要随大军解放上海,希望早日投入上海解放后的繁忙工作。这
时,中共中央华东局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都住在丹阳。我们赶到丹阳的时候,
第三野战军已经包围了上海,国民党反动军队成了瓮中之鳖,只等中央一声
令下,随时就可以解放上海,华东局正在进行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首先要
配备和训练接管干部。我向华东局报到以后,组织上立即找我谈话,分配我
到即将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

上海完全解放前夕,我随华东局负责同志邓小平等一同进入上海,第一
天注在圣约翰大学,以后华东局负责同志便住在瑞金路国民党励志社旧址办
公。上海解放不久,华东局决定成立统战部,陈毅市长兼任部长。有一天下
午,陈毅同志约我到市长办公室谈话,准备派我到华东局统战部工作,问我
有什么意见。我正在考虑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时,陈毅同志又说下去,他知
道我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上海呆过,认为我在统战部工作很合适;并且谈


革命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关系,参加实际工作对文艺创作也有好处等等。他仿
佛洞察我脑海里考察的问题,不等我说出来,就主动给我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我个人不过是革命机器上的一个小小螺丝钉,这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