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美。

雷军长这个人,是我根据我接触到的几位高级指挥员的事迹塑造的。生
活中既有吴爽那样的落伍者,更有雷军长这样的英雄人物。


关于梁大娘一家的遭遇,我想,凡是到过革命老根据地沂蒙山的读者,
是会有自己的深刻体验的。

血与火的战场上,往往能给幸存者留下最闪光的记忆!那闪光的记忆是
人生的教科书。然而,岁月的流逝,常会给闪光的记忆落下尘垢。那么,让
我们像战士天天擦拭武器那样,不时拂去岁月降下的灰尘吧!让闪光的记忆
永远像珍珠般闪光,照耀着我们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篇小说出自我这生活阅历不深、艺术功力还很差的作者之手,失误之
处,定然很多,我希望广大读者,参战部队的指战员,文艺界的老前辈们,
以及军内外和我同龄的作者,对小说提出批评与教诲。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王润滋

(1946—)


山东文登人。中共党员。一九六六年师范毕业。历任中小学教师,烟台
地区创作组副主任,烟台市文联主席,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协第
四届理事。一九六八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鲁班的子孙》,短篇
少说《内当家》(获全国一九八○年短篇小说奖)、《卖蟹》(获一九八一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剧本《海盗的女儿》(与他人合作,获山东省剧
本创作奖)。

我比以往更加追求。。——《鲁班的子孙》诞生记

我门儿里的二爷是个老木匠,劳苦了一辈子,贫穷了一辈子。二爷的小
儿子——我的小叔叔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了一个手艺高明的小木匠。在我七
三年离开老家以前,我们的关系很亲密。小叔年轻气盛(他小我好几岁),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白天到队里干,夜里回家来点起大汽灯(那时候老家还
没有通上电)开木匠铺。他因此而挨过批,木匠铺也被迫停工了。我离开家
乡的这些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爷和小叔的命运却很少知道。后来
在城里,我熟悉了另外一个小木匠,是从农村里来的,很是发财,然而他的
言语、行为、灵魂真叫我惊讶。我几乎不敢相信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想
到了二爷和小叔,他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呢?我把一个老木匠和两个小木匠
的故事捏合在一起,讲给别人听了。。

我比以往更加追求作品的真实感。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为了求真,我笔
下的人物几乎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模特儿”。没有这个“模特儿”,我很
少有创作的冲动和勇气。为了求真,落笔开篇之前,我总要冷静地审理一下
自己的人物和故事,看是否还有凭空编造的东西夹杂在里面。在我写出一个
自以为满意的细节时,哪怕再激动,也要搁笔想一想,这是否真?是否是感
情用事编造出来的?检验是否真实的唯一标尺是生活。我力求忠实于生活。
生活是复杂的,决不像小葱拌豆腐那样一青二白。生活中的人更是复杂的,
没有任何一种数学机器能够计算出人的心理和性格的复杂性来。从主观意念
出发写作品很容易,这不需要生活,只需接政策条文坐在屋子里编就是了。
需要白脸的施粉黛,需要红脸的涂油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编之不尽,
写之不竭。这样不顾生活真实编造出来的东西尽管在外壳上打扮得多么“进
步”、多么时髦,在一时间也许很受宠爱,但终究是短命的。它对我们党和
人民的事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实在是有害无益的。在我自己的创作道
路上,就曾吃过这样的苦头。有的同志说,老木匠尽管有着善良美好的心灵,
但从政策考虑他应该是一个阻碍改革的落后形象,而作者对他倾注的同情太
多了;小木匠尽管钱迷心窍,但他应该是一个社会主义改革的新人形象,而
作者对他的责难太多了。倘若从定义出发考虑问题,也许可能应该是如此的
吧!然而生活中的大活人却并非是这样简单啊!我写这两个形象的时候,努
力不从主观愿望去考虑他们应该怎样怎样,而努力按照我所了解的生活中他
们的本来面貌来描写和刻划。不在生活底层浸泡得很久是不会有这种观察和
感受的。在《鲁班的子孙》落笔之前,我给自己规定的原则是:多写实,少


务虚,不夸大,不贬低,平平淡淡的情节,切切实实的人物,决不故作惊人
之笔。哪怕是一个黄泥抹的火炉,一块风雪中摇动的站牌,一双结满茧子的
小木匠的手。。也照我亲眼见到的写来。即是这样还出错呢,就像读者批评
的富宽砍柴数字上的失误就是一例。

老木匠、小本匠、富宽、黄兴、大忠。。他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平静的田
园里,他们周围充满着各种矛盾和风波。新的分裂和组合之后,恐怕还会有
新的分裂和组合。我力图将他们的神经和血管和我们变革着的、蓬勃发展着
的伟大时代接通。没有典型化的环境便不会有典型化的人物。

你站在老木匠一边么?

我是作者。我不是老木匠。

你站在小木匠一边么?

我是作者。我不是小木匠。

那么你寄希望于谁呢?

我寄希望于老木匠。我寄希望于小木匠。你听,斧头声不是又响了么?
小电锯不是又呐喊起来了么?今年过小年,老木匠也许还会站在摇动的站牌
下面盼着儿子回来;小木匠也许还会冒着漫天大雪回到黄家沟里来。在那座
古老的小院里,也许还会发生新的故事。两代木匠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新
的生活会由他们亲手开创出来的。

对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评论家也往往会
有不同的评论。我求什么呢?我只求我的人物是真实可信的,只求我的老木
匠和小木匠能在读者的记忆中多活些时间。我希望能够造出一片小小的镜
子,照出我们生活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角落。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
活。让生活来检验吧,让时间来检验吧。

借贵刊选载拙作之机,说几句关于作品真实性的话。在追求真实的同时,
我比以往更加追求作品的质朴、深厚和令人回味。然而追求不是已经得到,
我深知还差得很远,只有努力再会追求吧!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贾平凹

(1953——)


陕西丹凤人,一九七五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
《长安》杂志编辑,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专业创作员。是中国作协第四届
理事,全国青联委员、西安市青联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委员。
一九七三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奖)、
《妊娠》、《商州》、《废都》、《白夜》,中篇小说集《天狗》、《腊月·正
月》(其中《腊月·正月》获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月前
本》,中短篇小说集《野火集》、《晚唱集》,短篇小说集《兵姓》、《山
地笔记》、《贾平凹小说新作集》,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获新
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心迹》、《商州杂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其短篇小说《满月儿》获一九七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月前本》是
其乡土题材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在商州山地——《小月前本》诞生记

正儿八经写长一点篇幅小说,我是不敢有企图的,很多年以来,我一直
视我的创作是试验;无论短的小说,散文,诗,成功或者失败,自然我是认
真对待的,但并不看得过分严重;我只是抱定一个信念:好的东西我还没有
写出,埋着头,以每一篇为首篇,好好写吧。

《小月前本》便是这样的产物。

它谈不上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一座水泥钢筋桥,也不是树木解成的板
桥,说穿了,是一块仄石,栈浅的流沙河上等距离排列的一溜的第一块仄石。

我的家乡叫这种排列为列石,它可以供过河者踩踏;“紧过列石慢过桥”,
乡间的俗语已经决定了它的作用是暂短的一瞬。

八三年的春节,闲着无事,无意间读了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几句话,他
写于二十年代,是写给大诗人郭沫若的,说:“一方面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
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诗中的自然音节,自
然形式,以完满‘诗的构造’。”这话于我极合心境。因为这一年,是我的
自立之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春秋啊,可我的创作,总是缓缓慢慢。我检
点着我的不是,意识到我的理论的修养,艺术的修养,生活体验的修养,很
不适合我目前的创作需要。我小看起我以前的那些浮浮浅浅幼幼稚稚的作品
了,厌烦起我的这些年来热热闹闹轻轻狂狂的日月了,我给友人的信中,反
复说:我要成熟!

我原是山地里的土人,几年之间,倒成了城中的市民,虽然仍算是一个
城市装潢的土特产吧,但毕竟对新的农村,新的生活,不全然尽知了。于是,
在农历正月十六日,小女为我爆放了一串还剩余的花炮,我便一头钻山去了。
我那时产生了一个奢想,也是下了一道命令,说:请结束你的游击战,在生
你养你的商州故乡,开辟一块根据地吧,数年之间,或“达摩面壁”,或“居
山落草”。

商州,实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呢。它偏远,却并不荒凉,它瘠贫,但异
常美丽。陕西的领土,绝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但它偏为长江流域,它是八


百里秦川向汉中盆地的过渡,其山川河谷,风土人情,兼北部之野旷,融南
部之灵秀;五谷杂粮茂生,春夏秋冬分明;人民聪意而不狡黠,风情纯朴绝
无混沌。我背着我的笔纸,开始一县接一县地走动,真所谓过起温庭筠曾描
写过这里的生活了:“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遇人家便讨吃讨喝,见
客店就歇脚歇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