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81-禅里禅外悟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    
    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子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 南京支那内学院:系我国近代著名佛学院之一,其主持者为佛学家欧阳竟无。    
    * 上海开明书店:中国近现代一著名书店,时业主为章锡琢,总编辑为夏丏尊。    
    * 对于当时居住于山林中之出家人,是否能勤修“戒”“定”“慧”,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李叔同在一九二七年春写给蔡元培等人的信中提出:“对于服务社会之一派,应如何尽力提倡?此是新派;对于山林办道之一派,应如何尽力保护?此是旧派,但此振必不可废;对于既不能服务于社会又不能办道山林之一派应如何处置?对于应赴一派(即专作经忏者)应如何严加取缔?对于子孙之寺院(即出家剃发之处)应如何处置?对于受戒之时应如何严加限制?如是等种种问题,皆乞仁者仔细斟酌,妥为办理。俾佛门兴盛,佛法昌明,则幸甚矣!”


第一篇  执象而求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槃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底,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福建安海金墩宗词所做讲演。    
    * 律宗:全称为“南山律宗”,因其创立者唐代高僧道宣久居终南山而得名,又简称为“南山宗”以至“律宗”。弘一大师于二十年代起发愿深研南山律,三十年代发愿重兴南山律教,编撰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等律学著作。一九三三年春,弘一大师于厦门泉州创立“南山律学苑”讲授律学,并撰书一联:“南山律学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编犹存东土;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人间。”表达了其弘扬律学的决心。


第一篇  执象而求佛法学习初步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二、生报: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    
    一、恶业上品 …… 地狱六道    
    中品 …… 畜生    
    下品 …… 鬼    
    二、善业下品 …… 阿修罗    
    中品 …… 人    
    上品 …… 欲界天    
    三、不动业 次品 …… 色界天    
    上品 …… 无色界天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悭贪九、嗔恚十、邪见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短命、多病    
    二、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嗔恚……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