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表的老成以及在酒楼打工的经历,显然成为董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主持人班做班长的重要理由。但这并不能满足董嘉耀旺盛的精力,他后来又担任了电视系学生会主席和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长,并连年获得奖学金。他身上的某个特长再次发挥了作用,他的成熟至少也为他赢得了相当多的机会。系主任钟大年给他介绍了去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新闻》(粤语)配音。电视系不是播音系,不学任何播音方面的课程。董显然并不愿意放弃这个可以接触到电视的机会。他直觉这个机会会为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当时,北广门前正在修路,每天下午下课后,坐上车要晃荡两三个小时。回头想想,自己都觉得很执著。”他每周要去中央台三到四次。勤奋肯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通行证,没有人可以拒绝他的热情与谦虚。董嘉耀在中央电视台的两年,得到的最大回报是实现了第一次出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这对他来说,是个重要的改变。一个主持人能否在中央电视台这样规矩森严的地方出镜,至少要经过相当多的手续与审查。但他得到了这个机会,并在那里“打工”的时候,认识了电视界的一些人,也“认识了更多的机会”。
当然,打击也在最初的接触电视中开始。他的发音得到了专业式的批评。很显然,他的发音使他并不适合做一个主播。甚至,连梁冬都会去学着他的讲话,作为嘲笑他的理由。尽管这个从中学就开始一直与自己同学、同宿舍的好友,心地纯净得像个孩子。
很快,另外一个可以充分显示自己的机会还是到来了。中央电视台庞大的节目需求量,使他们大量地把一些节目承包出去。北广的这些学生就成为最廉价但也最适用的“工人”。钟大年又介绍了一个新节目给他们。中央台七套的军事频道刚刚开播,一个叫做《和平树下》的栏目中有一个五分钟的《军邮11号》的小版块,被他们承包了下来。每期五分钟,介绍各种相关的军事知识与观众互动。这个节目他们集编播于一身,做得很累,但也给了他们当时可以想象到的回报:一万元。这笔钱足以使他们成为穷学生们中较受人注目的人物。
成本概念从那时候开始出现。他学会了做一个制作人与主持人的不同。当然,这个世俗的节目不过是他们抛洒自己过多精力与电视实验的一个最初的实验田,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没有人记住他们。广播学院的经历注定了董嘉耀的一生。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以后的工作以及领导,甚至他的方向都由这些老师为他制定。这个学校留给他的还有,他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董抱怨:“我当时在广播学院至少也算是一个帅哥吧,但几乎没有认识几天,就被搞定了。”能够打动他的是一位来自武汉的姑娘。其实他们在中学学生通讯社时已认识,到了北广,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她的北方性格给董嘉耀在广播学院的日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经历了争吵,甚至分手的危机,但最后还是难分难舍,故事美好干净得像个喜剧。那个上外语系的女孩现在是他的太太。经典的插曲是,两人偶然吵架,论及分手。广东人董嘉耀一生气,要了一瓶二锅头,仰脖干掉,立即掉到桌子底下。梁冬伙同一帮同学坏笑着把他拖回宿舍,看董在酒精作用下不断地喊着那个让他痛苦的人的名字,便趁火打劫,问其存折密码。董从迷乱中迅速醒来,伸手打了梁冬一拳:“你丫真是一狗屎。”梁冬过后告其女友这一高招,董如再醉,就问其存折密码,必醒。
第五章:慢热……(3)
他们的爱情,至今仍成为广院校友的精品。其中就有一则论及她寻找董嘉耀的方式。从14岁“偷鸡时就养下爱吃鸡的毛病”的董嘉耀,爱吃鸡到了女友找他,只要在广播学院三食堂的桌子上,看看有没有一堆咬碎的鸡骨头,就可以知道他在这儿待过没有。传说董嘉耀吃鸡可以达到把骨头碾碎到米粒大小的程度。
北京的几年生活并没有磨灭掉他身上的广东人精明气质。他从广播学院毕业时,背着三
万元现金与一个爱他的女孩子,回到了广东。
1997年7月,董嘉耀、梁冬和嘉耀的女友分配到了广东电视台做主持人。这是一段悠闲生活。生活沉闷、平静的日子,对他是一剂致命的药剂。但这样的念头肯定是不安全的。他一周只需要工作三天,其他时间就像一个闲人。他讲述自己在台里时,曾想去做点什么,不是受到鼓励,而是质疑。他那段时间,只好陪着女友去逛街,去公园里玩。在那里,他受到强烈震荡。非周末出来在公园中的几乎全是老人与孕妇、儿童,他们两个显得青春的身影几乎形同异类。董嘉耀感到一阵可怕。自己的一生难道已经有了形状?他才24岁,就开始要过这种已知的“老人生活”?
北广互联网:董嘉耀与梁冬“奉命辞职”
◎ 两个“不合格的主持人”因“关系”加盟凤凰卫视
与一件事的结缘,其实是一种“关系”。
董嘉耀承认,他有机会接近凤凰卫视,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过是几位老师的学生的缘故。凤凰卫视这个在1997年正在以标新立异的方式,被视为某种时尚的电视台,如果不是因为老师们的存在,他几乎不会想到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且此时的凤凰卫视,并不比广东电视台的实力强大多少,尽管大多数人已开始以可以收看到凤凰卫视为荣,并视为一种精英身份的必要选择。
事实上,这个台从最初创立时,董嘉耀并没有觉得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他甚至在不经意中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台初始的奇迹的开始。1996年时,钟大年带着他们在广东惠州实习。8月份的时候,钟带着他来到了深圳电视台对面的一幢别墅里,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老板刘长乐。“院长”王纪言也在现场,他们正在与柯受良谈飞越黄河的事情。柯受良与他的助手们与刘老板正在谈论飞越黄河的细节。他与大家不熟,就坐在一角喝茶,倾听大家讨论。“院长”偶尔过来,聊了几句。钟大年把他介绍给了老板,老板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魁梧,也没有架子,喜欢笑。作为学生的董并不知道这次见面的意义。据说,当时老板与“院长”就看中了他与梁冬,但因为他们刚毕业,不适合去港工作,也就作罢。
这次匆匆见面,不过是董嘉耀认识凤凰卫视的开始。他一直关注着这个电视台的每一步。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在内地并没有声望的主持人,到了凤凰卫视,就很快表现出了自己的创造力?
1997年至1998年,《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相继开通,时事类主持人出现短缺。早班车只有陈鲁豫一个人在坚持,即使她生病,也得哑着嗓子出现。节目的转型正在带来主持人的转型。当时男主持人只有梁永斌、卜邦贻、窦文涛三个人。梁永斌与柯兰主持《音乐无限》,窦文涛同时在《相聚凤凰台》、《时事直通车》客串,一会儿娱乐,一会儿时事,正在因节目的不同而出现角色的变异,甚至遭到诟病。
凤凰卫视高层决定再招几个人。“关系”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台里觉得从国内其他地方找人,太麻烦。广东则显得比较容易。董嘉耀的广东背景、会说粤语,以及大家觉得比较熟悉他,年轻未定型,可以来凤凰塑造,使他出现在名单上。尽管当时有异议认为他的声音不好,有点尖,但这个因素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初他们想先把董一个人弄过来,但后来卜邦贻的离去,给了梁冬一个机会。
1998年4月,凤凰卫视国际事务总监,其后轰动一时的《千禧之旅》总领队郭滢,给梁冬打电话,请他与董嘉耀一起来深圳,说有重要事宜商量。郭滢到凤凰卫视前,曾是他们的专业课老师。当时的情景不过是师生情谊的一次彻底的展现。在饭桌上,他们被通知去香港参加试镜。这个意外的惊喜使他们几乎来不及思索,就下了去凤凰的决心。
第五章:慢热……(4)
那次会面的结果是喝掉了十多瓶小二锅头,结果两人大醉。5月初,他们背着广东台(当时他们还是正式分配到广东台的国家干部)偷偷地办了旅游签证,在香港住到了他们的系主任钟大年的家里。
梁冬试镜《相聚凤凰台》主持人,董嘉耀试镜《时事直通车》的主播。这是他们第一次去香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待了五天。董的印象里只留下了香港的拥挤与沉重。繁
华像是遥远的故事,距他们相当遥远。尽管他们知道,也许他们很快就会拥有这一切。
两个人没事似的回到了广州。
1997年6月1日,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的董嘉耀在电视上看到柯受良飞越黄河的经典场面,内心激荡不已。凤凰卫视几乎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象征,一想到自己将参与其中,他的心里就觉得有种冲动。但麻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
1998年9月的第三周,“院长”到广州,把去香港的证件交给他们,说:“可以辞职了。”
两个首次学习写辞职信的家伙,按他们可以想象到的理由写了一封措辞充足的信:“……我们辞职,去凤凰卫视工作,感谢领导栽培……云云。”
时任广东电视台台长的谢望新先生接到信后,大怒。说你们员工接到组织通知辞职,我怎么不知道?同时批示这两个在台里新闻部已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坚决不同意他们辞职。
凤凰卫视最后与他们交涉的结果是只同意放董嘉耀一个人。王纪言有些着急,他找到谢望新先生进行“公关”。王纪言广播学院的经历,使电视界几乎所有的台长都与他相熟,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