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密凤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的研究分析都是了解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但是香港媒体不了解这一点。所谓“性格即命运”在领袖人物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他通过研究领袖,甚至通过他们经历的细节来证实历史,包括现在的政治风云的某个历史来源。他认为“海外研究当代领导人的书,资料不足仍是最大的问题。我希图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何撰写的领袖传记除了最基本的书面资料之外,大量的细节来源于与在内地各要职部门任职的朋友闲聊时的故事,此外他通过寻找当事人中朋友的回忆等个人管道。了解领袖就是在了解历史与当代问题的原因。他的解读很快引起了当事人的关注。据称,他的这几本书都曾为传主关切并阅读。但真正有所响应的则是汪道涵先生。汪先生为前上海市长,为江泽民所敬重,他以八旬退休之身,出任大陆的海协会长,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人物。台湾方面对他的兴趣远超过其他人。但关于这位中共老人,坊间所知甚少。1999年,汪道涵准备去台湾参加汪辜会谈。台湾方面希望有一本全面介绍汪先生的作品。何亮亮成为不二选择。何亮亮与汪老并不相熟,惟一的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7月6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查询有关汪先生的资料,从阅览室里出来,进入图书馆外所设书店浏览时,忽然看到一个身材不高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选购书籍,一个年轻人帮他拿着一摞新书。何定睛一看,正是在台湾和海外声名大震的汪道涵先生”。何亮亮知道提出采访要求将使汪老为难,上前打招呼,又会惊动大家,故默默地注视着老人离去。为撰写这本书,何亮亮结合汪道涵的人生轨迹和历史文化背景,寻访当年的一些曾为汪老属下的朋友讲述汪的旧事,用当时可以找到的所有的资料,构织了汪老的传记。这本书成为他研究两岸关系的一次全新体验,也是汪老目前惟一的一本传记。此书得到了汪老的首肯。汪老阅毕全书,通过朋友向他指出其中有两个细节的错误。     
     
第七章:门风优美……(6)     
  何亮亮正在海内外引起关注。公众、媒体和学界开始关注他的研究。一个人的方向有时候可以成为更多人引述的方向,当你开始接近那个方向的时候。何亮亮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同时乐于在他自己营造的学术氛围中开始试图走得更远。当然,限于条件他无法直接采访传主,他认为掌权者通常不会对采访者畅所欲言,很难在对政界名人的采访中得到真正有价值的答案。他也不追求所谓内幕。他的利器是自己对历史、对人物观察的心得。他用自己的判断力来寻找公众最容易忽略的历史因素,这种判断力已成为他个人的能力与习惯。如同那      
位认为“致富是一种习惯”的富人理论说法的拥有者一样,何亮亮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他关注的大国领袖以及大国事务的“中国人判断”。2000年5月,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际,他出版了一本普京的传记。     
  1999年最后一天的傍晚,他在香港的出租车上接到了一个电话,获悉叶利钦突然辞职,由总理普京担任代总统。当天,他试图寻找到更多的资料,但只有少量介绍,且语焉不详。来自德国方面的一个信息中提到普京在克格勃工作多年,这引起了他极大兴趣。     
  他从图书馆、从网络和自己的藏书、笔记剪报,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寻找关于俄罗斯新领导人的所有资料。“看一个人只能看他的过去,看他的青少年时代、教育和他成长的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再次使他找到了接近普京的道路。从普京的列宁格勒背景、神秘的克格勃间谍经历,以及他对彼得大帝的推崇、左右逢源的功夫,以及强悍的叶利钦为什么会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前超级大国的领导权交给一个40多岁的中校着手,他找到了切近普京研究的一个入口。     
  每个人接近历史与现实,甚至了解某个问题的方式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不一定亲身经历与采访,也可以写出一个人的灵魂。《菊花与刀》这本影响深远的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出自于一位从来没有去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之手。这位不懂日语、没有去过日本的教授所写的书,是国际公认的研究日本的奠基之作。这成为他写作《普京传》的基本动力。这本书出版后引起相当的轰动,并且在网上被广泛转载。许多人因此认为他是俄罗斯问题专家。因为面对书中大量的独家细节,你不能无动于衷。     
  普京在被问到为什么退出苏共时说:“我没有退党,是党不存在了。我的苏共党证到现在还保留着。”何亮亮讲到这个细节时,认为“此话如何理解都可以,也就是这些东西制造了一个东方人眼中的普京”。     
  何亮亮在接触普京的过程中,至少思考了这样一些不同的课题:普京身边的人全是当年共青团的一代,这一代人历经了苏联最辉煌的时期,他们在这种落差中,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认识?普京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些都成为本书异于他人的一个不同之处。     
  此时何亮亮与电视仍然没有多少关系。到了世纪之交,他被潮流吸引。12年的平面媒体经历使他有些厌倦了。对新事物的热爱使他与一个老同学、软件专家联手办了个“巡天网”,并采用了这个同学自行设计的新颖的网页软件。作为股东的何亮亮,每天为自己的网站写一篇时评。“巡天网”一度成为点击率很高的中文时事网站,但作为投资却是失败的。     
  此后,何亮亮与电视的接触属于纯粹的玩票性质。对于电视他并没有特别的热情。他的一个朋友当时在香港的亚洲电视台新闻部担任总监,邀请他担任亚视网络新闻主编。工作很简单,就是把电视上的新闻变成网站上的文字,还兼顾每周为亚视的《亚视评论》写两篇评论,这是由电视主播口播的时事评论。     
  何亮亮当时对凤凰卫视的了解也仍然局限于一个观众的水平。对于这个原先叫做卫视中文台的频道,他的关注只是因为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新闻节目和香港本地的电视台风格迥异,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在《文汇报》的时候,已开始注意凤凰卫视的新闻报道方式,尤其是关于台湾的新闻处理。     
     
第七章:门风优美……(7)     
  声名仍然是某个机会的重要通行证。何亮亮最早接到董嘉耀邀请他做《时事开讲》嘉宾电话的时候,觉得蛮有意思。请他谈的话题是普京。在香港,他似乎是这个话题的不二人选。普通话好,形象不错,逻辑缜密,语速较快。第一次上镜的何亮亮虽有些僵,但很快就在董的带动下,进入状态。当晚,在现场观看的“院长”,在节目录完后,与何亮亮交流了几分钟。 “院长”承认,他很欣赏何亮亮在电视上的节奏感以及较强的逻辑感。     
  在严格的平面体制内待习惯了的何亮亮,对于凤凰的管理感到很新奇,老板与“院长”从来不干涉你讲了些什么,或者说了些什么。他喜欢这种宽松的状态。而上镜也成为他觉得有意思的一个体验。那次开讲成为他与凤凰卫视合作的开端。其后,《时事开讲》每月都会有三到四次请他开讲国际时局。     
  2000年10月的时候,“院长”打电话找到他,告诉他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要增加时事评论员,请他加盟。何亮亮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了下来。2001年元旦,何亮亮来到凤凰卫视上班。这个月他正好50岁。凤凰卫视给他的名片上印着:凤凰卫视言论部副总监。不过,他还是喜欢时事评论员这个称呼。     
  在凤凰卫视的工作模式,和在亚洲电视台和《文汇报》时完全不同。何亮亮每周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时事开讲》两次,在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新闻今日谈》一周两次,在凤凰卫视每天的《时事直通车》的新闻点评一周三次。除了这些日常的工作外,何亮亮还在最初的凤凰资讯台开办的《三剑客》栏目中做主持,这是一个北京、台北、香港三地组成的漫谈式节目,因为在香港制作,每周由香港方面协调主持。北京是陈小川,台北则是在三年后加盟凤凰的石齐平先生,香港就是何亮亮。他自认为做主持并不是他的特长。这个成本较高的节目,在半年后,终被取消。 他有时也在《小莉看世界》中出现,谈的都是他熟悉和关心的问题,何亮亮真正成为了专业的时事评论者。不过杨锦麟如果要放假,他还得替杨锦麟读报,他说读报也挺有意思。     
  福建生活背景使他最早关注赖昌星案     
  ◎ 独特的何氏“背景分析法” 使他成为国际、军事方面的专家     
  1999年对远华案的查处是悄悄地在福建展开的,内地民众还毫无所知。曾经在福建居住多年的何亮亮从一开始就在关注这个案子,他敏感地察觉到,此案刚刚浮出水面,肯定隐藏着惊人的内幕。关于中国内地的各类消息在香港历来是满天飞的。到了2000年的下半年,海外传媒已在披露关于远华集团的案情,并报道说中央调查组已进驻厦门和福州等地。何通过打电话向朋友了解情况,同时注意搜集有关远华案和赖昌星的情况。他判断赖昌星出事了。 2000年10月,他在《时事开讲》节目中首次披露了远华走私案的一些情况。他在讲到远华集团的情况时,注意分析背景,包括对当地走私传统的解读。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内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何先生此后利用相当多的时间关注此案的进展。各方披露的信息,包括海外媒体的各种不同的报道,都成为佐证他的分析的利器。有观众来信认为:“他可能了解相当多的内幕,但这些内幕来自何处呢?” 观众是好奇的,他们需要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和后果,甚至你讲的这些观点的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