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虫感染可增加妊娠合并症。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联合应用,对急性期滋养体有效,螺旋霉素可杀死细胞外的弓形虫。但弓形虫寄生于细胞浆内或细胞核内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预防应列为首选。首先检测应在孕期的10~12周,若确定为孕期感染,应考虑做治疗性人工流产,阴性者可在孕20~22周及接近足月时每周各查一次,以便及时对孕妇及新生儿恰当处理。此外,新婚夫妇及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狗等动物,不吃未煮熟的肉类、蛋类及水生食物,以免感染弓形虫。
你知道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致畸的潜伏元凶吗?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是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人是人巨细胞病毒唯一可感染的对象。同其他病毒相比,由于人巨细胞病毒的毒力较弱,侵入机体后一般不会使器官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是该病毒基因整合在受精卵细胞的相关基因后,则可阻止或影响后者的复制和表达,最后导致不可逆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巨细胞病毒主要在早孕3个月内感染致胎儿畸形,脑是巨细胞病毒最易侵袭的器官,胎儿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受侵犯。颅内钙盐沉着、脑软化、脑积水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后遗症也以神经系统最为严重。最常见的是智力低下,其他如粗大运动异常,精神运动异常,感觉神经性耳聋,脉络膜视网膜炎等。虽然在听力和神经方面明显存在着高风险,甚至可能有后遗症,只有5%的被感染婴儿会在新生儿期就表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征象。而90%的先天性感染的胎儿出生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加强监测,尽早诊断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畸的重要措施。怀孕时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孕妇,其胎儿的感染率是30%,而被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时有40%可传染给胎儿。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疗法,所以关键在预防。对早孕妇女,不仅可监测其抗体,还可用特殊方法监测其抗原,如果发现孕妇体内有巨细胞病毒活跃复制,应采取果断措施,终止妊娠,以避免畸形儿出生。此外,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讲究卫生,杜绝病毒感染的各种机会,并注意保持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这样就有可能防止或减少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胎儿健康有关吗?
人细小病毒B19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是近来才引起专业人员重视的问题。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多在冬春季流行,妇女孕期HPV…B19感染相当常见,并且与职业有密切系。凡是经常与学龄期儿童密切接触者,如幼儿园或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其感染率比一般妇女大4倍。孕妇感染人细小病毒B19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其胎儿宫内感染的比率在33%左右,由此导致胎儿死亡率为9%。目前认为:人细小病毒感染是导致非免疫性流产的一个重要病因。因人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致死胎或流产的胎儿,突出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常有脑积水,心包、胸腹腔积液,重度贫血,肝脾肿大等。动物实验表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而且先天畸形多发生在孕早中期。孕妇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并不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或死亡,孕妇的状况,包括细胞免疫,特异性IgG水平及孕周等,对胎儿是否会发生宫内感染或是否发生损害有很大影响,若孕妇有一定水平的抗人细小病毒B19的特异性抗体,可对胎儿产生保护作用,减轻HPV…B19感染的损害或使胎儿免受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危险。但50%的孕妇在感染人细小病毒B19后并不产生特异性抗体。对胎儿胎血,其他组织标本或宫内羊水进行的ELISA放免法、PCR技术等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有人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尚无特异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对确诊有病毒感染的孕妇,应行B超检查和血清ATP测定,若B超检查示羊水量正常,胎儿无水肿或腹水,ATP亦正常,继续监测14周后停止,有指征者在B超指导下行脐带穿刺取胎血标本或取羊水对胎儿核型、人细小病毒B19的DNA、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IgM进行检查。若确诊有宫内感染,可予免疫球蛋白治疗或宫内输血治疗并加强监测。若随诊妊娠已满34周,胎儿水肿加重,NST异常,应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孕妇患风疹会殃及胎儿吗?
风疹,又称“风痧”,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是一种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风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发病率较高。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成人也可感染此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开始,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初起时,先有发热、微咳、乏力、胃口不好、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是耳后、颈部、枕部淋巴结肿大,且伴轻度压痛。1~2日后,即出现特殊的皮疹,先见于面颊部,24小时内遍布全身。开始时,风疹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随后,互相融合成片。第 2天起,变成针尖样红点。一般于3天内迅速消退,但会留下淡淡的色素沉着。
风疹虽然全身症状轻,皮疹消退快,但是如果受传染的是孕妇,并且是在妊娠早期,问题就严重了,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首先,妊娠早期胎盘初步形成,其防御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其次,孕3个月以前的胚胎,胎儿既无抵抗病毒的能力,各器官又正处于萌芽状态,故而易于受到风疹病毒的侵袭与危害。风疹病毒是最危险的致畸因素,可引起先天性的白内障、视网膜炎、耳聋、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及智力障碍。这些疾病出生时可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可明显地表现出来。逐渐出现抽风、耳聋、视网膜病变;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异常、肌肉力量弱、活动平衡失调等症状,并可出现感觉障碍。畸形儿出生时即使足月,体重也较轻,其中有10%~20%生后一年左右死亡。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早晚有关,一般以妊娠初期初次感染的危险性大,随着胎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减。
为了生育健康的后代,妊娠早期的孕妇预防风疹至关重要。风疹在新生儿、乳儿期仍然有可能传染给正在孕期的妇女和女性医护人员,所以女性应该注意预防。如孕妇已接触风疹病人,宜立即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可达95%,或在接触后5日内注射胎盘球蛋白,预防风疹的发病,避免发生婴儿先天畸形。
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会影响优生吗?
现在发现的疱疹病毒有50多种,其中Ⅰ型可引起人类口唇、鼻粘膜、眼结膜、咽喉部和生殖器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炎症和疱疹。疱疹病毒属细胞内繁殖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感染后可潜伏在细胞内。当机体免疫能力减低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例如月经来潮、阳光曝晒、流感、发烧、情感变化、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等均可发生生殖器疱疹。
疱疹病毒感染主要由两性接触传播,患者也以14~29岁最多见。孕期由于孕激素增加,孕妇免疫力下降,孕妇感染是非孕妇的2~3倍。现查明疱疹病毒感染除引起局部病变、宫颈炎症、继发感染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外,还是宫颈癌的元凶,对成人特别是妇女的威胁很大。疱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更严重。有人认为疱疹病毒感染对胎儿、新生儿是一种毁灭性疾病。许多报道指出,在孕早期感染(尤其是原发性感染者)病毒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病毒血症、自发性流产、死胎、先天畸形(主要是头小畸形和小眼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及早产,也可呈隐性感染或持续带病毒状态等。
大多数新生儿感染是因阴道分娩受染,虽然出生时外表可正常,但产后3周内逐渐出现症状。病状可有三种类型:一是疱疹型,只在皮肤、咽、眼结合膜等处出现疱疹;二是中枢神经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抽搐等颅内感染的症状;三是全身性弥散型,表现为黄疸、肝炎、肺炎等全身毒血症症状。未经积极处理的新生儿疱疹病毒感染,有50%~80%可发生死亡或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小脑症、精神智能发育迟滞等。
生殖器疱疹病的预防在于切断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要隔离治疗病人及其配偶,努力减少传染来源。
孕妇产前检查,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细胞学检查及病毒培养等。一旦发现孕妇曾经或正在感染疱疹病毒,都需按高危产妇作特别加强监护。如在孕期28周后患原发性感染,可行羊膜腔穿刺进行病毒培养,若培养为阳性,考虑胎儿患病毒血症,预后不良,应及时终止妊娠;若孕妇仅有局部损害,羊水培养阴性,可每周(或隔周)一次作宫颈分泌物培养,培养阴性者可考虑阴道分娩,培养阳性者宜作剖腹产分娩。
剖腹产是避免新生儿感染疱疹病毒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时间的选择最好在羊膜破裂前施行,因为,羊膜破裂超过4小时再行剖腹产,有94%的新生儿有发生感染的危险。
因此,为避免不健康及智力低下儿的出生,一定要重视疱疹病毒感染的防治。
性传播疾病对优生有何影响?
性病是通过性关系而传染的一系列疾病。性病有多种,不仅危害病人本身,也会贻害后代,下面谈谈几种常见性病对优生优育的危害。
(1)淋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宫颈管,尚可侵犯尿道旁腺、前庭大腺,甚至关节腔内。病情发展时,淋菌向生殖道扩散,成为不孕的常见原因。
孕妇感染淋病并非少见,据国外报道,妊娠期淋病发病率为0。5%~7%。淋菌易吸附于精子,随精子上行,引起各部位急性炎症改变,对母体、胎儿危害极大。孕妇的流产率也很高,有人报道占35%。若孕早期作流产手术,流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