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期的文化教育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 



     (1)学校制度 

     中国封建时期的学校,主要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但在学校的 

具体设置上,历朝都有因革损益。 

     从公元581年隋王朝的建立到公元618年隋王朝灭亡,前后不过37年的 

时间。但它创设的学校制度却对后世的影响极             大。公元581年,隋文 

帝即位,即下诏“劝学行礼”,“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隋书》 

卷47)。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隋文帝特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 

不隶属于太常。内设 祭酒1人,总管教育事业,下有属官主簿、录事各1 

人。公元593年,国子寺改称为国子学,公元607年再改名为国子监。以后 

历 代均沿此制。这是中国教育行政专门化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封 建教 

育已经发展到能独立于其它部门的时代。 

     隋朝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在地方设 

置州学、郡学、县学。并且规定“中央官学每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 

先师,年别一行乡饮酒礼;州郡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州郡县亦每年于学一 

行乡饮酒礼。学生皆乙日试书,景日给假焉”。 (《隋书》卷9)在隋文帝 

的扶持下,教育事业日渐兴盛起来了。但到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 

帝有感于学校“多而未精”,学生“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 

才任国用” (《隋书》卷2)。竟然废除国子学四门学及州县学,唯设太学 

博士2人,学生72人。殿内将军刘炫上表切陈学校不宜废,亦不听。隋炀帝 

即位后,复开庠序,学校再次得到发展,而且中央和地方的官学的规模都超 

过了隋文帝时期。不过不久,隋王朝就灭亡了。 

     唐朝的教育是在隋朝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隋朝的学校制 

度并有所创新。其学校种类之齐全、管理之严密、生徒之众多,较诸中世纪 

时期的任何一代都强。唐朝的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制度的典 

型。 

     唐代总管学校的机关叫国子监,下设祭酒1人、司业2人、丞1人,录 

事1人。国子监下辖六学一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 

学和律学。一馆是指公元750年设立的广文馆。六学一馆是唐朝中央官学的 


… Page 59…

主体部分。政府对六学一馆的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教学 

内容,都做了具体规定。 

     国子学设博士2人、助教2人,招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从二品以 

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公京官四品、常三品勋封的儿子,学生人数300人。主 

要学习儒家经典。分《周礼》、《仪礼》、《礼记》、《毛诗》和《春秋左 

氏传》五个专业,兼习《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 《孝经》和《论语》皆须兼通,暇习隶书,读《国语》、《说文》、 

 《字林》、《三苍》、《尔雅》,间习时务策。 

     太学设博士3人、助教3人,招收文武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 

属,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的儿子。学生人数500人。学习内容与国 

子学同。 

     四门学也设博士3人、助教3人、学生1300人,其中500人为勋官三品 

无封、四品以上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的儿子。学习内容与太学同。 

     书学设博士2人、学生30人。除研究书法外,兼及文字学。凡学《石经》, 

限3年;《说文》2年;《字林》,1年。每日习书一幅、间习时务策,兼读 

 《国语》、《三苍》、《尔雅》等书。算学设博士2人,学生30人。凡习《孙 

子》、《五曹》、《周髀》、《五经算》者,共限1年;习《九章》及《海 

岛》者,共限3年;习《张丘建》或《夏侯阳》者,各限1年;习《缀术》 

者,限4年;习《缉古》者,限3年。又各兼习《记遗三算数》。律学设博 

士1人,助教1人,学生50人。以律令为专业,兼习格式法例。以上三学, 

因为是技术专科学校,贵胄子弟、皆不屑就,因此入学资格较宽松,八品以 

下子弟及庶民通其学者,皆可入学。 

     广文馆设博士4人,助教4人,招收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专门研 

习进士科所试内容,学生人数无定额。 

     唐朝的中央官学除了六学一馆外,还有各中央专职行政机构中附设的学 

校。如在太医署下设医学,门下省设弘文馆、东官            下设崇文馆,尚书省 

的祠部设崇玄学,秘书外省下设小学。医学分为4科,即医科、针科、按摩、 

咒禁。医科又分为五科,即体疗 科、疮肿科、少小科、耳目口齿科及角法 

科。体疗科学习期限为7年,疮肿科与少小科限5年,耳目口齿科与角法科 

限2年。各科          均以 《本草》及《甲乙脉经》为必修科目。弘文馆、崇 

文馆是贵胄学校,学科与国子学相同。但这些学生居优养尊,程度较低。崇 

玄学则教授《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小学也是贵族学 

校,但属小学性质。实为弘文馆、崇文馆的预备学校。 

     唐朝地方政府直接办理的学校则有府学、州学、县学。各府州还分别设 

置医学、崇玄学等。地方官学所习课程限于五经,又兼习吉凶礼。学生毕业 

后,一部分可升入四门学,一部分可直接参加“乡贡”。 

     唐朝不仅学校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管理也形成了一套制度。中央官学规 

定,学生从14岁至19岁(律学为18岁至25岁)开始入学。入学之始,学 

生要拜谒师长,行束脩之礼,以示尊师重道之意。学生在校期间均享受公费 

待遇,不仅不交纳学杂费,而且在校膳宿等生活费用也均由政府支付。学校 

按例要举行三种类型的考试:一是旬考、即每十天考一次、考十天内所学的 

内容。分背诵和讲解两种,背诵1000字,讲解2000字。每背诵1000字内考 

查一帖,帖去三字,令学生填上。每讲解2000字内问大义三条,答对两条为 

及格、不及格者有罚。旬考因相隔时间太近,后改为月考。二是岁考,即学 


… Page 60…

年考试,考一年内所学的内容,问大义10条,通8为上,通6为中,通3 

为下。三是毕业考试,即各校学生修业完毕,即将离校前的通考。考试及格 

者,或愿继续学习的学生,四门学生可补为太学生,太学生可补为国子学生, 

或参加科举考试,或直接受任各种职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校规。若学 

生悖慢师长,艺业不勤、强暴斗打、不守法度,则开除学籍。对教师也有一 

些规定,并订立了考课制度,以决定升迁、奖惩。 

     唐代的教育除了官学的发达外,还有两方面值得一提,这就是私学的重 

兴与留学教育的实施。 

     私人讲学之风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东汉,到了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唐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私学再度兴起。据史料记载,王恭、卢照邻、尹 

知章、韩愈、柳宗元、孙思邈等都曾办过私学。 

     留学教育是唐代学校教育中光荣的一页。据《新唐书·选举志》载,唐 

时“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当时以日本 

留学生最多。日本元正天皇时代(公元715—748年)共派遣550余人赴唐留 

学。唐代对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形成了一套规章。唐政府规定,国子监直 

属的学校方可接纳留学生。外籍学生与中国生徒一视同仁。入学同样需携带 

束脩,同样享受官费和公膳,同样享受津贴与补助。醉心于科举者,在履行 

手续后可以入试,及第后不因国籍影响而授官。此外,留学生可与中国学生、 

亲戚、朋友自由交往;可以收购中国文化典籍、书画、乐器、工艺品及瓷器 

等,并可携带归国;可以娶唐女为妻,并携带归国等。唐代的留学教育,对 

于唐代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唐朝末年,学校制度开始出现废弛的现象。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 

—960年),群雄割据,民生涂炭,学校制度极端衰败。宋代欧阳修即认为 

五代时期毫无教育可言,他所著的《新五代史》甚至没有学校及选举志。其 

衰败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960年,赵匡胤 (公元927—976年),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到1276年,元灭南宋,宋王朝共存316年。这300多年的时间,学校制度的 

兴废增损不一致,但总的来看,较唐代学校制度有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设各类学校。宋朝的学校也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它大体 

保持了唐时的学制系统,但有所增加,主要是在中央增设了画学及武学,在 

地方增设了道学。画学创立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开设佛道、人物、 

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专业课程。学生除学习这些专业课之外,还必须 

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 

 “《说文》则会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义观其能通画意与 

否” (《宋史·选举志三》)学生分士流与杂流,分斋而居。士流另兼习一 

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作画考试的评分标准是:“以不仿前 

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宋史·选举志三》)。武 

学创立于仁宗庆历三年(1403年),不久废除,神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