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陈崇桥:《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之发展》,未刊稿。
  ④ 赵云声:《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⑤ 张同新:《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⑥ 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西安事变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⑦ 崔义忠:《“九·一八”的巧合》,载《西安晚报》。
  ⑧ 引自《文摘报》,原作者:徐长青。
  
  
  
  虎落平原
  东北沦陷,丧国亡师的主要责任者虽然不是张学良,但他还是深感愧对三千万东北同胞,所以“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他便在长城布防,准备进行保卫长城口、保卫热河之战,并急向南京求援。
  但南京对此反映冷淡。蒋介石正在江西忙于“剿共”,虽然碰得头破血流,连前敌总指挥张辉瓒都成了红军的俘虏,但他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仍然继续调兵遣将,准备对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所以对什么保卫热河、什么长城抗战,是不感兴趣的。他认为,日军攻势正盛,锐不可挡,热河是守不住的。然而鉴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舆论方面的压力很大,对张学良的要求他不便拒绝,因为他如不作出一些抗日的姿态,不说别的,就是在国民党内部,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所以,他的所谓支持,只不过是打发他的妻兄宋子文等人去趟北平,讲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开些空头支票而已。
  也许,下面的这个场面,会使我们更能窥视蒋介石“支持”热河抗战的奥秘:
  “蒋介石摇着大折扇,对坐在他对面一位戴金丝眼镜、穿白西装的中年男子侃侃而谈:‘我当然不是想真打。真打,我们打不过人家。我说过,我们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人打仗呢?打,是非亡国不行的!’
  “中年男子耸耸肩膀,不得要领地:‘又打又不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嘛!’
  “身穿白色绸缎绣花旗袍的宋美龄嗔怪地对宋子文:‘大哥,你听他把话说完!’
  “蒋介石扳着指头,说服地:‘是啊,子文,你想想看,现在反对我的人都打起了抗日的旗号,胡汉民、冯玉祥……就连亲日的汪精卫也发通电指责我不抗日……’
  “宋子文:‘不尽然嘛,张汉卿并不反对你嘛……’
  “蒋介石:‘嗯,是的,汉卿情绪很大,如果我再不提保卫热河,保卫长城口,他那里更没法交待了。’
  “宋子文赞同地:‘也好,这样我们在英美面前也不至于太丢脸。那么,我们何时动身去北平啊?’
  “蒋介石欣赏着扇面上的山水画,轻描淡写地:‘我嘛,这里离不开就不去了。你以代理行政院长的身份到北平帮助汉卿安排一下就可以了。’
  “宋子文惊讶地:‘怎么,这样大的事你不去?汉卿向我要人,要钱,要武器,我怎么办?到时候我兑现不了的。’
  “蒋介石看着宋子文笑道:‘你是财神爷,你到哪里哪里就会感到在钱的方面是有保障的,这就够啦!人、钱和武器还要用在剿共上面。先安内后攘外,方针不变。’
  “宋子文脸色阴沉地:‘打麻雀还要丢一把米呢,你一点本钱不下,我这个代理行政院长去干什么?!’
  “蒋介石叹了口气:‘是啊,论私人情谊,汉卿有恩于我,我视之如手足……可我是当今中国的最高统帅,不能感情用事啊!……这样吧,子文,你相机行事好了,不会让汉卿吃亏的。’
  “宋子文起身告辞……望着宋子文离去的背影,蒋介石故作不解地:‘子文怎么不高兴啊?’
  “宋美龄瞪了蒋介石一眼:‘你给他开的是空头支票,他能高兴起来吗?’
  “蒋介石摇看扇子说:‘他会使张学良高兴起来的!’”①说起蒋介石这位有“中国的摩根”之称的姻兄,倒也还是个颇不简单的人,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二十多年间,他始终为国民党政权效劳,权势不小,与蒋介石及宋美龄都过从甚密,关系非同寻常。但他们之间也有分歧,有争执,有矛盾,如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最初就住在宋子文家里。后来张学良去找蒋介石,准备返回西安,可蒋介石托病不见,还打算报复。宋子文得知,很不高兴,问他说话算不算数,蒋介石大发雷霆,说张犯上作乱,决不能放他回去。据曾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过的居亦侨(原名徐少珊)回忆,那次蒋宋争得面红耳赤,蒋介石怒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宋子文用脚踢门,拼命跺地板,大骂蒋介石”。后来,他气得一度离开了南京,跑到上海去了。不过,在那个时期,他们吵是吵,还要互相利用,所以后来还是又搅在一起了。1949年1月蒋介石下台,他即逃往国外,从此便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关系也渐渐疏远,后来似乎还产生了某种隔阂呢。陆印全在一篇记述宋子文生平的文章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他介绍说:
  ……蒋介石到台湾后,多次邀请宋前去担任重要职务,都遭到了他的婉言谢绝。一九六二年二月应邀到台北,但只呆了几天,就飞回纽约。临行时宋美龄没有送他,认为当此孤立无援之际,连亲哥哥都不愿助以一臂之力,未免太“冷酷无情”了。
  一九七一年四月,宋子文夫妇赴旧金山探望亲友,一位老友为他们设宴洗尘,本来有心脏病的宋因为吃得太快,食物卡住喉咙,喘不过气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时年七十七岁。这时,宋美龄正在纽约疗养,却没有去参加他的葬礼,于此可见其兄妹关系的微妙。②
  不过,早年矛盾还不是很明显。那一次,身兼国民党财政部长、代理行政院长等要职的宋子文,原本想少量地给张学良拨点军费,以示援助之意,不料竟被蒋介石断然拒绝,他不但一毛不拔,还要拆张学良的台,要拆除长城防线,放弃华北呢!对此,宋虽有些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等匆匆赶赴北平,应付一下。这回他们的行踪不保密了,为了给南京政府捞回点坚决抗战的面子,当局对他们的北平之行,甚至还故意渲染,吹嘘一通。总之,他们是打着保卫热河、保卫长城口、要对张学良的义举予以大力支持的旗号北上的。这虽然是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却也蒙骗了不少善良的人,就连张学良也信以为真,还特地举行晚会,以示欢迎呢:
  北京  顺承王府张学良官邸
  张学良格外开心地笑着,举起酒杯和宋子文干杯。
  小乐队在演奏优美的华尔兹舞曲,然而却没有人跳舞……
  何柱国将军小声地对身边的王以哲将军说:“一年了,头一回看见少帅这样高兴。看来,蒋先生和宋先生决心支持我们抗战了。”
  王以哲喝了一口酒,不以为然地:“我可不象少帅这样乐观,锦州之战他们也下令死守表示支援,临到关键时刻啥也不给,让我们孤军苦战,白作牺牲……”
  何柱国:“哎,形势不同了,中央再不援以实力,少帅是不会答应他们的。”
  在大厅的一头,张学良收起笑容,严肃地:“子文兄,举国抗战,东北军在最前线义不容辞。我们为国难牺牲原无不可,可是人、钱和武器的接济,政府必须如数发给,否则,我失信事小,国家命运事大!”
  宋子文:“你放心。蒋公和我誓作你的后盾,你们打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怎么样?”
  张学良被宋子文的保证感动了,他紧紧地握住宋子文的手,激动地:“谢谢你,子文兄,我代表东北军弟兄和东北的父老乡亲谢谢你!”随后转对大厅里的人们:
  “诸位,方才宋院长对我讲,保卫热河,保卫长城口,蒋委员长和宋院长誓作我们的后盾,在人力、财力和武器方面全力支持我们。”
  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学良对走过来的于凤至:“凤至,怎么不请大家跳舞啊!”
  于凤至转身对众人:“诸位女士、先生,请大家不要客气,玩起来吧!”
  于凤至对宋子文发出邀请:“子文兄,汉卿好长时间没有这样高兴了,都是你给他带来的快乐。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要陪你跳舞!”
  宋子文彬彬有礼的对张学良:“可以吗?”
  张学良笑笑:“请!”
  宋子文、于凤至二人携手走到大厅中央,翩翩起舞。
  有些人也陆续下场跳起来。
  张学良走到赵媞身边:“小四,陪我跳舞吧!”
  二人边舞边谈。
  张学良踩了一下赵媞的脚,歉意地:“对不起,好久没跳舞,有点生疏了。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跳舞时的情景吗?那时候,你真美……”
  赵媞:“现在呢?是不是老了……”
  张学良:“哪儿的话呢,只是比那时候……”
  赵媞:“长丑了?”
  张学良:“不,更美了!”
  赵媞“噗媞”一声笑了。
  张学良:“我说的是真话。”
  赵媞:“你呀,现在我相信凤至姐姐的话了,你比我们还天真……”
  张学良:“怎么讲?”
  赵媞:“拿着棒槌当了针!刚才,我听救国会的人讲,蒋委员长既然这样重视保卫热河、保卫长城口,为什么不亲自来一趟?为什么不可以把剿共的事放一放?”……③
  看来,那时倒是王以哲将军和赵四小姐头脑比较清醒,对于蒋、宋的好话,都一直是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的。实际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明,这完全是说假话,是一场逢场作戏式的欺骗,因为他们无意抗日,要的是屈辱议和,暗地里在北方的国民党军队中鼓吹不抵抗主义,不服从张学良的调遣。当时张学良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代理委员长,是有权指挥北方所有的国民党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