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_全然接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止符一样,这停歇时刻的纯然静止形成背景,使我们此前的经历更加活跃鲜明,从而反映出我们本来面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停歇时刻是通往彻底接纳的途径,在停歇时刻,我们对总是匆匆流逝的生命,对平时常常忽略的生命,给予更多空间与观照。只有这样在菩提树下安住,我们才会了悟自心与觉性的自在解脱。就像佛陀一样,我们不必逃之夭夭,只需以全心全意的态度活在当下。

  观照思维

  神圣的停歇时刻

  神圣的停歇时刻帮助我们重回当下,特别是在陷入苦干、执著或拼命设想未来时,它让我们重获只能在当下找到的神秘与活力。

  选一个时间,找一个有目标的活动,比如阅读、打字、打扫、饮食,然后探索一下停歇时刻。首先,我们先停下手边一切活动,舒适地坐着,闭上双眼。深呼吸几次,每次呼气的时候,就放下接着该做什么事的忧虑和念头,放下身体的紧绷感。

第45节:适时歇息片刻(14)


  现在,留意自己安住在停歇之中时经历了什么?你的体内有什么感觉?当你试图走出虚幻的想法时,是否感到焦虑不安?你是否很想恢复刚刚的活动?此刻,你是否能够接纳内心发生的一切变化?

  你可以将神圣的停歇时刻融入日常生活中,比方说,每小时停歇一下,或者在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停歇一下。坐着、站着或躺下时,都可以停歇一下。甚至在行动过程中也可以停歇,比如散步或开车时。你可以在双眼睁开时,于内心停歇一下。每当发现自己感到困顿,或跟自心失去联结时,通过停歇,放松并观照当时的经历,于是生命便在当下重新展开了。

  你可以先做个实验,选一件每天都会做的事,连续一个星期内,在开始做这件事之前都停歇一下;也许是刷牙、打电话、从车里拿东西、每喝一口茶或者开电脑时。每次都停歇片刻,放松并察觉内心的状态;停歇结束之后,再开始做这件事时,观察内心是否有变化。

第46节:无条件的友善之情(1)


  第四章

  无条件的友善之情

  我们的身体,即是一间旅舍,

  每天早晨都有新面孔住进来。

  喜悦、忧郁、恶劣、

  还有一闪即逝的觉知,

  都是不速之客。

  欢迎并招待他们!

  阴暗愚昧的念头、羞愧感、恶意,

  要在门口笑着迎接他们,

  快快邀请他们进来吧。

  要感谢所有前来的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

  从彼处派来此地作为向导的。

  鲁米

  近七十岁的雅各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既是心理学家,也是禅修者,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感官功能正在急速退化有时脑中一片空白,几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而且完全失去方向感。他时常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需要有人照料基本的生活琐事,例如用餐、穿衣、沐浴、外出等等。

  在太太的协助下,雅各参加了我主持的十日禅修闭关。课程开始后几天,雅各和我进行了第一次协谈。(学员跟老师进行的这类协谈,是为了方便学员在禅修期间,有机会单独向老师咨询以及得到适合个人的指导。)雅各和我协谈时,我们谈到了这次闭关及他家中的情况。面对自己的疾病,他觉得既有趣又哀伤,但是也很感激,甚至带着一点幽默。我对他的心性非常好奇,于是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接纳自己的病情。他回答:〃我根本不觉得哪里出了差错。这一路走来,我的确感到有些悲伤,也会害怕,但是,这感觉起来就像是真实的生命。〃他也跟我讲了发病初期的一件事。

  雅各有时会应当地团体的邀请,发表有关佛法的演讲。有一次,他受邀对一百多名禅修学员演说。抵达现场时,他神清气爽且满怀热忱,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教义。坐上大厅正前方的座位,雅各凝视着面前满心期待的脸庞……突然间,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为何在那里;他只知道自己的心脏狂乱地跳着,脑中一片迷惑,于是他合掌,大声说出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害怕、尴尬、迷惑、觉得自己失败了、无力、颤抖、快死了的感觉、下沉、迷失。〃接下来的几分钟,他坐在那里,头微微前倾作鞠躬状,继续说出他的体验。随着身体逐渐放松,他的心也愈发平静了,他同样把这些变化大声说出来。最后,雅各抬起头,缓缓地环顾眼前的学员,并向大家道歉。

  许多学员都热泪盈眶,其中一位说道:〃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您体现了最深刻的教义。〃雅各并未排拒自己的经历,因为那样只会加深焦虑,相反地,他的勇气使他得以直接说出自己觉察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还对自己的经历鞠躬致敬,并未因为恐惧与迷惑的感受而制造某个假想敌,也未将这一切视为错误。

  我们就是要像这样,通过停歇时刻来练习彻底接纳,以这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面对内在发生的一切。与其将我们的嫉妒或嗔恨转向外在的敌人,不如观照自己,使自己能够以关爱之心去辨认和接纳所有的经历。

  没有所谓的错误、毛病,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真实的生命〃罢了,这样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就是彻底接纳的精神。

  佛陀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一则示现了觉醒、友善之心的威力。在佛陀证悟的那天早上,魔王落荒而逃了,但是他似乎只是暂时受挫而已;即使到后来,佛陀受到全印度的景仰尊崇之时,魔王依然不请自来。佛陀最忠诚的仆徒阿难尊者,总是随时警戒着,保护他的老师免受任何伤害,每次他都会垂头丧气地报告说〃邪恶的人〃又来了。佛陀既不忽视魔王,也不企图赶他走,只是平静地认知魔王的到来,并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邀请他留下来喝喝茶,奉之为上宾。他先为魔王捧上一块坐垫,好让他舒适地坐着,然后倒茶到两只陶杯中,放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方才坐下。魔王会逗留片刻,然后离开。在整个过程中,佛陀都保持着解脱自在。

第47节:无条件的友善之情(2)


  当魔王前来拜访我们,无论他是化现为形形色色的混乱情绪,或是令人害怕的虚幻想法,我们都可以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认清驻足每个人心中的贪欲和恐惧的实相:我们以慈悲心的温暖来接纳这些经历,为魔王奉上一杯茶,而不是惊恐地驱赶他。若已见到了内心的实相,要能仁慈宽厚地拥抱它。这就是雅各向自己的迷惑鞠躬致敬时,以一颗勇敢的心所献上的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每一次认清并拥抱自己的创痛与恐惧时,我们就展现了这样的觉醒之心。

  我们通常只当〃自己〃的酒肉朋友,无法与自己患难与共,只会一味排拒或忽视自己的黑暗面,这是个根深蒂固的习性。然而,所谓的好朋友就是彼此之间会以体谅与慈悲相待。我们也可以将相同的特质带进内心世界。美国籍比丘尼佩玛·丘卓①(PemaChdrn),是藏传佛教中相当受推崇的一位老师,她说透过心灵练习,〃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当自己和生命的好朋友,一个推心置腹、深交的好友。〃当我们不再抗拒自己的经历,反而敞开心胸,欣然邀请魔王留下来喝喝茶的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①佩玛·丘卓,生于1936年,是西藏金刚乘(vajrayana)比丘尼。她自1974年开始持戒,现为冈波寺(Gampo Abbey)住持,该寺是北美第一座藏密寺院。佩玛·丘卓著有《当生命陷落时》(When Things Fall Apart)、《不逃避的智慧》(The Wisdom of No Escape)、《原地开始》(Start Where You Are)等书。

  魔王,我看见你了

  卡尔是我的好朋友,在事业失败时,也曾与魔王交战过,那八个月真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拥有长春藤名校企管硕士学位的他,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多年,才成功打造出一家生意兴隆的电脑软件公司。后来有两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告诉他,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是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于是卡尔变换、抵押公司资产,全心投入互联网行业。头三年,几个合伙人净赚了两千多万,但是到了第四年,股市重挫,公司倒闭了。时值45岁、已婚的卡尔,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笔抵押借款尚未还清,却已沦落到破产的地步。

  虽然卡尔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人因市场波动而失败,但是他却觉得他的惨重损失完全是自己的错;有很多人看到经济即将崩溃,互联网行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什么他就没发现呢?难道是贪婪蒙蔽了他的双眼?现在还有谁会尊敬他?在生命最低潮的时期,他实在很难想象妻子和朋友对他的爱会一如既往。
第48节:无条件的友善之情(3)


  当我们小心经营的生活一夕崩毁,就像卡尔一样,我们就会折磨自己,不断编织各种想法说自己是个窝囊废、本来可以更尽力、现在大概没有人关心自己了。这些反应无疑会让我们更深地陷入迷惘之中,我们因自己的批判而分心,无法认清原本的痛楚。为了展开觉醒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观照,体会自己真实的经历。

  有个正念的工具非常有助于克服我们麻木的迷惘,那就是询问,在询问有关自身经历的问题时,我们就启动了观照的心。我们可以先检视自己的身体,看看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喉咙、胸口、腹部和胃部,然后问自己:〃现在发生了什么事?〃也可以问:〃到底是什么在要求我去关注?〃或者:〃是什么在请求我的接纳?〃然后,以真正感兴趣且关爱的心,去观照、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询问并非穷追猛打、追根究底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悲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