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夏。此皆禀赋阴虚,元气不足之症,丹溪《补阴论》言之详矣。育子者,岂可不知冬月养
阳之道乎?治法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炒黑黄柏主之。若因劳役发热,血虚脉大者,
用当归补血
脾,寒热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调,而当戒
怒气,调饮食,适寒温,则可以远病矣。又如今人夏月皆以香薷汤浸冷代茶饮之,殊不知香
薷利水,大损元阳,浓朴克伐,大泻真气,况脾性喜温而恶寒,夏月阴盛于内,冷啜伤脾,
若胃强有火,湿热为病之人,固无大害,其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必为腹痛少食,泄泻寒
中之疾矣。此大人亦所当戒者,况小儿乎?慎之,慎之!
治验
一小儿每春夏口干发热,怠惰嗜卧,劳则头痛,服清凉化痰之药,喘泻烦躁不安,服香薷饮
,脉大神思昏愦,余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五味、麦门、炮姜一剂未愈,又加肉桂五
分即苏,更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儿禀脾肾虚弱,注夏发热,二便不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地黄丸而愈。后因乳母怒
气,致儿发热惊搐,用柴胡栀子散,母子并服而瘥。
一小儿素有食积,注夏发热,倦怠少食,大便不实。朝用五味异功散少加升麻、柴胡,夕用
四味肥儿丸而寻愈。
一小儿禀赋肾虚,患注夏之疾,因乳母大劳,则发热益甚,用补中益气汤,令母子并服而愈
。后因乳
发搐,用柴胡栀子散、加味逍遥散而痊。
一小儿注夏,食生冷之物,腹中作痛,甚则发搐厥冷,用人参理中丸而愈。
一女子年十四,患注夏,经行之后,发热晡热,烦躁作渴,面赤脉洪大,按之如无,此血脱
发躁,先用当归补血汤四剂;又用八珍汤而安。
x柴胡栀子散x
x当归补血汤x(二方见发热)
x八珍汤x(方见自汗)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x地黄丸x(方见肾脏)
x人参理中汤x(方见冷疡)
x竹叶石膏汤x(方见渴症)
卷十
自汗
属性:自汗者,汗无时而自出也。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
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又云∶阴虚而阳必辏,则发热而自
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东垣云∶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黄 。丹溪云∶
汗者心之液也。自汗之症,未有不因心肾俱虚而得之者。巢氏云∶虚劳病若阳气偏虚,则津
液发泄而为汗。天自心为主,阳之藏,火也。阳主气,人身津液,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
亦随其火所扰之处而泄,则为自汗矣。治法当用参、 甘温益气之药,使阳气外固,而津液
内藏则汗止矣。若元气虚者,夏月用六君子汤加山药、山茱萸,冬月用加减八味丸、十全大
补汤。血虚者,四物加参、 。有热者,当归六黄汤。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心肾虚热
者,六味丸。虚寒者,八味丸。心经血虚者,团参汤。胃经气虚者,六君子汤。饮食劳倦者
,补中益气汤。嗜卧倦怠者,升阳益胃汤。热伤元气者,清燥汤。暑干心胞络者,清暑益气汤
。外伤风邪者,惺惺散。虚劳羸瘦者,人参养荣汤。思虑伤脾者,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小柴胡汤。
肝经虚热者,加味逍遥散。肝经湿热者,龙胆泻肝汤。泄泻脉微者,人参理中汤。手汗者,
补中益气汤。胸腹汗者,四君子汤。当心一片有汗者,茯苓补中汤。黄汗者,茵陈五苓散。
血汗者,血余散敷之。此皆云汗之大法也,仍推五脏相胜主之。若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
柔汗发黄,此为脾绝;汗出不流,如贯珠者,为绝汗;数者并不治。若六阳虚则汗出上至头
、下至项,亦多主难治。
治验
一小儿四岁,因惊自汗,左关无脉,以此为忧。余曰∶肝主惊,此禀肝气不足,因惊则气散
,脉必在臂腕。于尺部尽处候之,果得。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半载脉复本位。其脉
在合谷之间者,皆自幼被惊而然也。
一小儿五岁,因惊自汗发热,虚证悉具,右寸脉短,此胃气复伤也,用独参汤月余,又用补
中益气汤,仍佐以六君子及加味地黄汤,半载而愈。
一小儿自汗,目直项强顿闷,余谓肝经实热,先用柴胡栀子散,随用六味地黄丸而愈。后因
惊自汗,切牙呵欠,属肝经虚热生风,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痊。后又惊,自汗怔悸
,面赤发热,悉属肝经虚热,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儿自汗面青善怒,小便频数,睡间惊悸,或发搐目直,此肝火血燥生风也,先用加味四
物汤、加味逍遥散各四剂,与间服,诸症渐愈,又用四君、山栀而痊。
一小儿自汗盗汗,颈间结核,两目连札,此兼肝脾疳症也,用四味肥儿丸及大芜荑汤而痊。
后每伤食发热,便血自汗,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渐愈,又用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女子十四岁,自汗寒热,月经先期,余谓肝火血热,用加味逍遥散、地黄丸而痊。后因怒
,经行不止,自汗盗汗,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小儿自汗,叫哭发热,作渴饮水,抽搐仰睡,乃心经实热也,用导赤散治之而愈。后又自
汗,发热饮汤,抽搐无力,惊窜切牙,覆睡面赤,心经虚热也,用茯苓补心汤而愈。
一小儿自汗恶风,用补中益气汤加炒浮麦而止。因饮食停滞,患吐泻,用六君子汤而愈,又
用四君、当归、浮麦而汗止。出痘时,自汗盗汗,用十全大补汤而痘愈。后因风咳嗽,自汗腹胀。余
谓脾肺俱虚,宜用六君、桔梗,因惑于人言,先服发表之剂,更加气喘盗汗,余用四君、五
味子、炮姜,四剂不应,每剂又加人参五钱、炮姜一钱,稍止,又三剂而痊。
x十全大补汤x 治诸虚不足,自汗不食,时发潮热等症。
白茯苓 人参 当归 白术 黄 (炒) 川芎 肉桂 白芍药(炒) 熟地黄 甘草(炒。各等分)
上三五钱,姜枣水煎服。
x八珍汤x (前方去肉桂、黄 ,治验见各门)
x人参养荣汤x 治病后时自汗,或发潮热,口干食少,心虚惊悸,咳而下痢。前方去川芎,加
陈皮、五味子、远志。
x百解散x 治感冒风邪,发热自汗者。
荆芥 白芷 麻黄(去节) 陈皮 苍术 甘草(炒。各三分)
上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服。
x清暑益气汤x 治暑邪干卫,身热自汗。
黄 苍术(泔浸去皮。各一钱) 升麻(七分) 人参 白术 陈皮(炒)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甘
草(炙) 黄柏(酒浸,炒)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青皮(炒) 葛根(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上水煎服。
x茵陈五苓散x 治伏暑发黄烦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茵陈(各三分)
上水煎服。
x血余散x 治汗不止。
用男子乱发一握, 存性,为细末,以绢袋盛置,干扑之。
x清燥汤x 治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黄 (炒) 苍术(各五分) 白术 陈皮 泽泻 人参 白茯苓 升麻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神曲(炒) 猪苓 黄柏(酒拌炒。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杵) 黄连(炒) 甘草(炙。各二分)
上姜一片,水一钟,水煎服。
x升阳益胃汤x(方见诸痢)
x六君子汤x
x加味归脾汤x
x四君子汤x
x加味逍遥散x
x五味异功散x(五方见内钓)
x柴胡栀子散x(方见发热)
x小柴胡汤x(方见肝脏)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x龙胆泻肝汤x
x人参理中汤x
x茯苓补心汤x(三方见喑)
x团参汤x
x当归六黄汤x(二方见盗汗)
x惺惺散x
x四物汤x(二方见急惊)
x六味丸x(方见肾脏)
x四味肥儿丸x(方见寒吐)
x加味八味丸x(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方见肾脏)
x大芜荑汤x(方见疳症)
x导赤散x(方见心脏)
卷十
盗汗
属性:盗汗者,睡则汗出,寤则汗收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
所主心也,所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
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
,故有是症宜用六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肝
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胆风热者,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
,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及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余症见
自汗,当参览之。
治验
一小儿十一岁,面色青白,或恶寒发热,鼻间黄白,盗汗自汗,胸膈不利,饮食少思,常怀
畏惧,用二陈、黄连、酸枣、茯神之类不应,余以为脾肺俱虚,不信,自用朱砂安神丸,更
寒热往来,泄泻不食,余用六君、当归、黄 而愈。
一小儿五岁,腹中作痛,大便不实,患盗汗,鼻间左腮皆白,此脾肺俱虚而食积所致也,用
六君、山楂、神曲四剂,腹痛顿止;去查曲,又四剂大便调和,乃用四君、归、 而汗止。
一小儿十二岁,患盗汗,形气瘦弱,面色或赤或白,右腮白两颊赤,鼻间微青,此禀足三阴
经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久患盗汗,夜热昼凉,饮食少思,大便酸臭,此食积内作也,先用三棱散消导积滞,
又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进食而瘥。
一女子十四岁,自汗寒热,肝脉弦洪,此肝火所致,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饮食停滞,吐痰
眩晕,头面不时汗出,两寸脉不及本位,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蔓荆子而痊。
一小儿三岁,盗汗不食,闻药即呕,此胃气伤也,用浮麦炒为末,以乳调服钱许,旬余呕止
食进,佐以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发热呵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