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欧洲核研究中心正在建造一台大型质子—质子对撞机,能量为16 

太电子伏。人们期望能用它产生顶夸克、发现黑格斯粒子等新粒子和新现象。 


… Page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加速器的发展异常迅速,粒子的能量提高了6个数量 



         6            12 

级 (由10电子伏到10电子伏),成为当代大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粒子 

加速器为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提供新的实验结果、新的证据和新的课 

题。基本粒子物理学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都对加速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也提出新的加速原理,推动着加速器的发展。在当代科学中,理论与实验以 

及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到目前为止,基本粒子物理学还处于积累实验事实,提出假说和创立理 

论的阶段,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探索。但是,基本粒子物理学已对原子核物 

理学、天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 

粒子束已被用于治疗癌症。粒子加速器在工业辐照和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 

已有30多年。高能直线加速器大功率束调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功率发射 

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广播通讯事业的发展。由同步辐射加速器发展起来的 

同步辐射光源,现已进入到第三代,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 

光刻和超微细结构的加工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凝聚态物理学的进展 



     当代物理学把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统称为凝聚态物质。固体物理学作为 

物理学的一分支学科,形成于20年代末。30年代,它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蓬 

勃发展起来。第一本全面论述固体物理的书是1941年塞兹写的《近代固体理 

论》。它是固体物理奠基性的专著,对这一学科发展影响深远。凝聚态物理 

学是40—50年代由固体物理学发展而来的。它一方面扩大了研究对象,从晶 

体扩展到非晶体,还包括许多液体。另一方面,它在理论处理中更多地考虑 

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庞大的一个部分, 

有许多分支学科,其中以半导体物理、超导体物理和非晶态物理发展最快, 

影响也最大。 

      (1)固体物理学 

     1928年,美籍瑞士人布洛赫(1905—)利用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求解 

电子在周期势场中的运动,建立了固体的能带理论。该理论认为:晶体中原 

子能级与孤立原子的能级不同;它由很多个彼此相隔很近的子能级构成,通 

常称为能带。能带理论为固体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微观结构模型。1933 

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 (1874—1964)利用能带理论解释了金属、绝缘体 

和半导体之间的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进 

步,固体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扩展和分化出新 

学科。首先,在理论方面,人们已开始探索凝聚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在 

1947—1958年间拓展到凝聚物质的多粒子问题;凝聚态物理学也逐步形成。 

其次,实验技术取得长足进展。电子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技术被广 

泛应用,使许多实验室都能制备液态氢。晶体生长方法的改进,可以使人获 

得极纯或没有缺陷的各种材料的单晶,为半导体及其他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技 

术基础。超低温、超高压、超强磁场等极端条件的技术也迅速进步。1965年, 

荷兰科学家首先制造出稀释致冷机。80年代初,芬兰的劳纳兹玛 (1930—) 



                                                     …8 

等人制成一台恒温器,其中铜核自旋已被冷却到5×10K。1989年,殷实等 



                                          …8 

人在芬兰用级联核绝势去磁法得到了2×10K的最低温度。超低温技术的发 


… Page 16…

展使人们认识到许多新的物理现象,超导体物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1953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设计了一种“BELT”型的高压装置,可产生 



                 2 

约6万公斤/厘米 的压力。利用它在1955年首次合成了金刚石。 

    运用这些先进的实验手段,科学家们获得许多意外发现。近年来发现的 

C 就是其中之一。1985年,英国的克罗多等在研究激光辐照石墨产生的碎 

 60 



片中用质谱发现,存在另外一种碳形态——笼状碳簇合物,其粒子数为60。 

他们提出了C的足球模型。足球表面由20个正6边形和12个正5边形组 

            60 



成。如果在每个顶点都放一个碳原子,正好是60个。这样一种特殊结构,具 

有高度稳定性。人们用擅长设计网笼结构的著名建筑师Buck…minsterFuller 

的名字,将这种笼状碳簇合物命名为BuckmisterFullerene,中文称为巴基 

球或富勒球。1990年,德国的克拉茨莫研究组用石墨电极在氦气中电弧放 

电,制备了较多数量的笼状碳簇合物,为C 的研究开创了新路。不久人们 

                                      60 



发现碱金属掺杂C 固体具有超导性,其超导转变温度达30K左右。目前有 

                60 



关C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60 



    1958年,安德逊发表了一篇“扩散在一定的无规点阵中消失”的论文。 

这项研究无序体系电子态的开创性工作,为非晶态材料的电子理论奠定了基 

础。1960年,美国的杜威兹等人用喷枪法获得非晶态Au—Si合金。这是制 

备非晶态金属的重要突破,并且开拓了非晶态金属的研究领域。1973年,美 

国联合化学公司生产的非晶态金属玻璃薄膜已经实现商品化。日本现在已大 

批量生产用非晶软磁合金制作的各类磁头。 

    1967—1969年,在安德逊局域化理论的基础上,莫特等人建立了非晶态 

半导体的能带模型。它认为非晶态半导体中的势场是无规变化的,但其无规 

起伏没有达到安德逊局域化的临界值,因此电子态是部分局域化的。这个模 

型虽尚未被普遍接受,但实际已成为非晶态半导体电子理论的基础。1975 

年,斯皮尔在硅烷辉光放电中引入硼烷和磷烷,制备出了P型和n型非晶硅。 

1976年,美国的卡尔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这些成果使 

非晶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展现出美好前景,引起各国科学家重视。90年代初, 

4叠层非晶硅氢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达15%,并接近工业生产阶 

段。 

    1976年,莫特和戴维斯合著了《非晶固体中的电子过程》,对非晶态物 

理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探讨。安德逊和莫特在非晶态物理方面的贡献,使他们 

荣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非晶态物理的研究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理论的不断突破,它的 

应用范围将更广阔。 

     (2)半导体物理 

    布洛赫的能带理论为半导体物理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9此后,威尔 

逊在用能带理论解释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的区别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杂质 

能级的概念,对半导体导电机理有了新的认识。1939年,原苏联的达维多夫、 

英国的莫特、德国的肖特基各自独立提出了有关半导体整流作用的理论。 

    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从20—30年代开始,有人试图制造晶体管,但未能 

获得成功。 

    晶体管的发明是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产物。而通过制订严密规划并组织科 

学家攻关,则促进了这一成果的取得。从30年代起,贝尔实验室研究部下属 


… Page 17…

真空管分部主任凯利 (1894—)一直考虑用某种新的器件取代真空管,因为 

真空管有许多缺点,不能满足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要求。凯利认为,应制订 

一个研究规划,深入地探索半导体,而先不考虑实用。1939年,凯利集中了 

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充分的研究自由。1945 

年,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固体物理研究组。理论物理学家肖克利 (1910—)任 

组长,成员有巴丁 (1908—)和布拉顿 (1902—)等人。他们拟订了周密的 

研究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肖克利提出了“场效应”的预言。巴 

丁提出了半导体表面态和表面能级的概念。这些都对半导体理论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随着每一个新观点的提出,他们不断修正实验方案。1947年12月 

23日,他们终于成功了。巴丁和布拉顿在一块锗晶片表面安放了两根非常细 

的钨金属针。一根固定,另一根是加有负电压的可精密移动的探针。锗片背 

面焊有一根粗一点的金属丝。当探针移动到距离固定针0。05毫米处时,流过 

探针的电流发生微小起伏,竟引起固定针与锗片背面粗金属丝之间电流的大 

幅度变化。他们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点接触晶体管。肖克利等三人获 

1956年诺贝尔物理奖。1949年,肖克利小组又提出了Pn结的整流理论。1951 

年,他们又制造出nPn型和PnP型晶体管。1954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研制的第一只硅晶体管上市。1960年,霍恩尼公司和法尔奇德公司相继发明 

出平面晶体管,使半导体器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为集成电路的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