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甲子二字,乙丑年制者,型上刻乙丑二字,故有太岁之称)
(用法) 每服一锭,病重者,可连服二锭,通利之后,用温粥补之。凡疔疮肿毒,口眼歪斜,牙关紧急等
症,俱用温酒磨服,其他一切疮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难尽述。
中编处方篇
第九方·代针散
属性:歌曰∶未溃之毒可代针,巴霜信石各等分,净雄一分相兑用,痈毒出脓渐渐轻,不问恶毒痰血起,陈醋调敷止痛疼。
(处方) 巴霜(一钱) 信石(一钱) 明雄(一钱)
(制法) 共研细末,收瓶备用。
(用法) 若遇皮薄疮疖,不得穿头而畏刀针者,以陈醋调敷患处,约一日间,疮头即自行穿溃,或用黄蜡捻作麦
粒大,令其两头有光,每服三粒,黄酒冲服,见汗之后,疮头即穿。如遇皮浓之疮,须用铍针刺开少许,再敷此药,如
未成脓,则此药不可用,否则等于活剥龟壳。
许琏外科证治全书中有“咬头膏”方,专治痈瘤脓熟不溃,作用虽与代针散同,其处方则较代针散为王道,因其可
减低腐蚀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
俾临床时多一应付法门。
制乳香 制没药 番木鳖 生蓖麻仁 铜绿(各等分)
共为细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药末捣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捣匀,临用时,以绿豆大一粒放患顶上,用膏药
掩贴之,溃时即行揭下,让脓汁外出,惟胎前、产后不可贴用。
中编处方篇
第十方·熏洗汤
属性:歌曰∶大凡恶毒瘀血成,不曾发散致痛疼,秘授奇方熏洗法,羌独荆防花木行,薄苏桃槐桑木叶,金银川草显威灵,
将药入锅同煎水,一熏洗后见太平。
(处方) 银花(三钱) 羌活 独活 川乌 草乌 防风 苍术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桑叶
桃叶 槐叶 樟叶(各一握)
(制法) 各药共同煎水备用。
(用法) 将煎好药水,乘热先熏后洗,洗后避风,功能祛风解毒,散结消肿,倘再加入黄
柏、川军、生地更妙。未成者,熏洗之后,将药渣捣涂患处,已成者,再加猪蹄汤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无其匹。
附方如次∶
白芷 川芎 藿香 木香 防风 甘草(各三钱) 火葱(一握)
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将药投入其中,入锅煎浓,滤去药渣不用,以新棉蘸汤淋洗患处,汤冷再易热者,并随以手
轻擦患处四周,令疮内缩,脓随汤出,以尽为度。
万潜斋云∶熏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 冼之,在腰
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凉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间
断。凡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闭窗以避凉风,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恐变纯阴。夫洗药不一,如
初肿与将溃者,俱用“葱归 肿汤”洗;如阴症不起者,俱用“艾茸汤敷法”如溃后,俱用“猪蹄汤”烫洗。用猪蹄汤
者,以助肉之气而逐腐也。此洗涤之法,乃疡科之要药,方附于后,以备参考∶
x一、葱归 肿汤x
凡痈肿疮疡,初肿将溃之时,用此汤洗之,以疮内热痒为度。
葱头(七个) 当归 独活 白芷 甘草(各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汤醇,滤去渣,以绢帛蘸汤热洗,如稍凉再易之,洗时切忌风寒。
x二、艾茸汤敷法x
凡阴疮黑陷不痛者,皆可用之,以知痛则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并须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方可转危为安。
硫黄(五钱) 雄黄(五钱) 艾茸(一握)
上以硫、雄二味为末,同艾水煎半日,水将干,取出艾捣烂,温敷患处,再煎再易,十余次为度。
x三、猪蹄汤x
凡痈疽诸毒流脓者,熬好洗之,以助肉气,消肿散风,脱腐止痛,去恶肉,活死肌,润疮口。如腐尽者,不必用之,
当以米泔水热洗之,令疮洁净,不可过洗,过洗则伤水,皮肤破烂,难生肌肉,不易敛口。
黄芩 甘草 当归 赤芍 白芷 蜂房 羌活(等分)
上七味,共为粗末,看证之大小,定药之多少。先将猪前蹄一双,用水六碗煮
之,蹄软为度,将汁滤清,吹去汁上油花,即用粗药末一两,投于汁中,再用微
火煎十数沸,滤去渣,候汤微温,即以方盘一个,于疮下靠身放定,随用软绢蘸
汤,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尽内脓,使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
以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太干,覆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稍凉再换,如
此再按四、五次,可以流通血气,解毒、止痛、去瘀,洗讫,用绢帛拭干,即随症以应用之药贴之。
疮疡洗法,西医极端推崇,惟目标多在清洁杀菌,与中医洗涤之舒畅营卫、调和
气血者,目标各有不同,故中医洗涤之法,实应重视。
中编处方篇
第十一方·天然散
属性:歌曰∶天然散内铅粉神,各样疮毒可回春,畏痛加上轻乳没,止痒铜绿线末灵, 炒铅粉
研极细,临症加减任施行,诸般奇症知活用,走遍天涯不忧贫
(处方) 铅粉(一两)
(制法) 于锅中火炒黄色,贮瓶备用。
(用法)(1)疼者加轻粉一钱,制乳香一钱,制没药一钱,血竭一钱,赤石脂( 过)一钱,冰片一分。
(2)痒者加铜绿少许(以儿茶煎水煮过,再 成黄金色),亦可加药线末三分,金箔三帖。
(3)诸疮有水者,加海螵蛸一钱,蚊蛤一钱,灵药五分。
(4)如诸疮不收口,不红只痒者,加银翠一钱。
(5)如欲生肌平口者,加龙骨一钱,象皮一钱,再加 牡蛎亦佳。
顾世澄疡医大全中有一方,专治痔漏、发背,疔痈、 疮,破流黄水,黄水到处,浸淫成疮等症,亦即天然散之未
加命名者。方以杭粉一两,入倾银罐内化开,至成老金黄色,冷定研末,加冰片三分备用。用时将药撒于患处,以手揉
之,其水自止,其痛亦定,且不成疮,亦即天然散也。
又家藏抄本中有“锦堂散”一方,云能去毒生肌,收口提脓,为外科要药,方系上锦堂粉(即铅粉,锦堂乃其牌名
也)一两,用铜瓢炒成黄色时,以纸包好,就水缸下露一宿,收贮备用,遇症无不立效。
又一抄本方云∶脓窝黄水常流,搔痒不已,漫延不止,用之灵效异常,方为宫粉(即上品铅粉)一两,炒成黑黄色,
加冰片三分,研末搽用,亦即天然散之未予命名者。
神奇良方中有跌打损伤方一只,亦即天然散之加味者,方为猪板油四两,连须葱一把,将油与葱放石板上,以木捶
打如泥状,然后以铅粉四两,入砂锅内炒至黄色时,入油、葱内和成饼状,贴敷伤处即愈。
一壶天书中有“元龙丹”方,功专生肌敛口,方系铅粉一两炒黄,冰片二钱,
共研细末干掺,亦天然散之另一名称者。
葛洪肘后方∶坠扑瘀血,从高落下,瘀血抢心,面青气短欲死者,以铅粉一钱,和水服之。
备急方∶治阴股常湿,以胡粉扑之,亦治干湿癣疮。
卫生易简方∶接骨续筋,止痛活血,以定粉一钱,当归一钱,硼砂一钱半,用苏木煎汤调下,仍频饮苏木汤;和济
局方及洪氏集验方,皆有此方,名“神授散”,洪氏并云,曾屡用之甚验,且有详细帮助。
青囊秘录方∶折伤接骨,以宫粉、硼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苏木汤下,仍频饮苏木汤,大效,与上方同出一辙。
中编处方篇
第十二方·麻凉膏
属性:歌曰∶麻凉膏与铁箍同,二乌南半野芋从,多用芙蓉叶为主,敷上痈疽痛无踪。
(处方) 川乌(四两) 草乌(四两) 生南星(二两) 野芋头(四两) 芙蓉叶(四两)
(制法) 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 阳毒用酒调敷,阴毒用醋调敷。如皮破者,以清油调敷。如无野芋头时,亦可以水仙花根瓣代之。
又一用法,阴毒可加黄 、肉桂为末,醋调敷之。
此方最适合于阴阳夹杂之症,在鲜药难办时,亦可以“南星散”代替之,方用生南星一两,炒白芥三钱,白芷五分,
共研细末,以猪胆汁、蜂蜜各半调涂之,消肿散结之功,不亚于麻凉膏。
中编处方篇
第十三方·解毒膏
属性:歌曰∶解毒膏药味不多,不离丹油共粉陀,桃槐柳桑发芨蔹,木鳖防甲与黄芍,堪叹诸医多味者,几见膏药起沉 。
(处方) 白芷 白蔹 白芨 川乌 草乌 黄芩 独活 细辛(各一钱五分)
荆芥 栀子 连翘 羌活 黄连 阿胶 海藻 山甲 昆布 大黄 木鳖 血余 赤芍 薄荷 牛
膝木瓜 防风 石燕 海带 黄柏 桃枝 柳枝 桑枝 杉枝 天丁 密陀僧(各一两) 水粉(四两
炒过) 黄丹(三两) 香油(八两)
(制法) 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四味)入内熬
枯,去渣滤过,然后下铅粉(先 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用法) 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初因此方属于师授,故常用之,后试用别本处方,欲对比疗效,然连试数方,均不相上下,为了简化处方,乃改用
下方,更得理想斩获。
白芨(三钱) 白蔹(三钱) 番木鳖(一两) 露蜂房(三钱) 蛇蜕(钱半) 山甲(三钱)
铅粉(一两) 陀僧(一两) 桑枝 槐枝 桃枝(各三十寸) 血余(如鸡子大一团) 马齿苋(五斤煮汁兑入)
将各药共合一处,用香油一斤同入锅中,炸枯去渣,然后加入铅粉、陀僧,再熬至滴水成珠时,收贮备用。此膏勿
论何种阳症疮毒,皆可贴用,疗效极佳,有时亦加入大黄、赤芍二味。
下编
十八问答
属性:一问曰∶何为脑花?答曰∶脑为诸阳之首,乃经络之总会也。花者如莲房样,或有数孔,或有十数孔,初起如粟米
大,微疼微痒,三、四日间则作热发疼,其毒亦渐长,无脓红肿,十数日后出脓者,则易治,若不出脓,中间烂如败絮
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