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落上标明“少儿不宜”几个字,懵懵懂懂地便将电影《菊豆》归入长大后必看,且需偷偷看的影片行列,有关“神秘”、“欲望”的字眼,由此便刻在了幼年的我对这部影片的种种猜想之中。
  成年后真正提醒自己去看《菊豆》,还需从黄山边上的南屏说起。有一年游历黄山,领略了它山下晴空、山中雨飘、峰顶雾腾的奇妙景象之后,便对徽州这块土地生出了恋恋不舍的感情,于是行程被扩充了几天,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黟县南屏。
  纵横交错的条条深巷,参差错落、闲适恬淡的徽州民居,还有端庄轩敞的古时宗祠,安静地雕饰着这座古村的容颜。而最令南屏村出彩的还是叶氏宗祠“序秩堂”,当年张艺谋就是将《菊豆》中那座“老杨家染坊”安设在这座祠堂中。祠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看见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起这座庄严的建筑,下厅用于吹奏鼓乐,也可搭台演戏;中厅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上厅为享堂,楼上安放祖宗的牌位。《菊豆》中,高高的染布架便是从中厅立起,而每逢清晨,那个疲弱不堪的菊豆(巩俐)就由上厅安放祖宗牌位的房中走出。
  清冷、悲悯的俯拍全景下,这座幽深大宅框定出了一个欲望搏动、爱恨交织的绝望之地。年逾四十的杨青天(李保田),由外地回到养父杨金山(李纬)的“老杨家染坊”,他发现养父折磨死两个太太后,又娶了第三个老婆,年轻貌美的菊豆。早已散失性能力的杨金山,夜夜虐待菊豆,盼望她能为自己传宗接代,夜晚阴森的染坊内,回荡着菊豆凄厉的叫声。身强体壮的杨青天,年轻的情欲便如染缸中鲜红的染料,浓似火、荡漾不尽。清晨,一身伤痕的菊豆站在浴盆前,悲苦地怜惜着自己年轻的身体,而隔壁的驴棚内,一双饥渴的眼睛正透过墙上的洞,远远地窥视着。菊豆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两个置身于森严的封建家长制压迫之下的鲜活生命,难以抑制地互相亲近。
  张艺谋将杨家染坊设置在宗族祠堂里,有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含义。宗祠是祭奠祖先的神圣之地,祖辈的所有荣耀被标榜于此,是对后代人的勉力,也是对血缘亲族的紧紧束缚。一切的荣或辱都将显现于祖宗与亲族的众目睽睽之下,人的行为和道德观念于此被无形的规范化。而一段乱伦之恋,在如此森严、象征家长权威的宗祠内,安可倘然持久?
  剧中两段菊豆和青天于染坊内结合的场景,分别预示着生与死的不同景观。杨金山出门送驴治病,一心想主宰自身命运的菊豆,大胆地向杨青天投出性的暗号,两人的情缘始于“食”,也终于“食”,怯懦的青天接过菊豆递来的饭,此处,张艺谋刻意地突出了性爱的象征物,即青天手中拿着的犹如男根的萝卜,随后,一场激烈的云雨之情便发生在染坊之内,血红色的染布从半空倾斜而下,生命的欢舞之态浮现于菊豆的脸上。这一切意味着新生的开始,也是罪孽、仇恨和灭亡的起点。杨金山半生瘫痪、杨天白出生,菊豆和青天的情欲关系,隐藏在染坊中,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但诅咒也悄无声息地伴随而来。这个古老、陈旧的染坊,亦封建家庭与父权意识的无限轮回,作为染坊主人的杨金山,将封建家族的伦常观念播种在了杨天白的身上,杨金山死后,杨家染坊的新一代男主人杨天白,掌管着杨家人的生死大权。菊豆和青天的情欲,便终结于自己的亲身儿子之手。巧妙的是,影片临近尾处,两位年华已去的老人,站在高高的染架上,青天手中握着欲望诞生时同样的性爱象征物,随后,他牵着菊豆走入地下的储藏室,如入地狱般地跳了最后一次“生命之舞”。
  祠堂变染坊,象征着封建父权体制在杨家大宅的阴魂不散,五颜六色的布匹在大宅内迎风飘舞,是生命欲望的无限波动。欲望遭遇权威和秩序,只能于热烈之中灰飞烟灭。《菊豆》具有一种希腊悲剧般的力量,在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三代四人之间剧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各自痛苦的内心世界,他们彼此纠葛的爱恨情仇,他们与社会伦常的屈服和角斗,其两军对峙般的惊心动魄实乃中国电影所罕见。全片从头至尾紧凑异常,悬念迭起,其内在的张力和戏剧冲突如密集的雨点砸在每一场戏的每一分钟,毫不拖泥带水。


南屏:《菊豆》闲适恬淡的徽派建筑(2)(图)




  电影旅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陶渊明的古诗来形容南屏的神韵那是最恰当不过的。而当《菊豆》、《风月》、《卧虎藏龙》等影片在南屏开拍之后,那种悠然也成为了历史。
  因为背靠南屏山,村子也就有了现在的名字。它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代表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鲜见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馆。村中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建于明成化年间,是张艺谋拍摄《菊豆》的重要场地,也成为本村的旅游招牌之一,老杨家染坊的牌匾至今还高挂在祠堂的上方。同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
  除了祠堂林立,南屏村的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也比比皆是。位于村庄上首的“半春园”,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还有对联曰:“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园记》而遐迩闻名的“西园”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占地近1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山水园、松柏园四大部分,是当时村人叶君华为孩子们读书养性而修建的。惜西园现已毁坏,今只留下门额石雕“西园”两字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
  古徽州的村落,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个性,即便是遭到很多破坏的南屏也在名望陡升中保持着自己的性格气质。晨昏时,爬到村中的最高点“孝思楼”上,放眼远山,与青山一起沐浴太阳的暖意,看着青紫色的薄雾在山峦间飘荡,听着远处田野的牧笛之声,近处母鸡带领小鸡在冬日里的稻田里“咯咯咯”地找食吃,就觉得自己与南屏一起牧歌放羊般的悠闲。那时节,谁还记得电影里的镜头?
  资讯补给站
  旅游提示:从黄山下来的人们,别忘了去宋代老街品尝一下地道的徽州小吃,有“毛豆腐”、“臭桂鱼”、“蕨菜”、“石鸡”等。这里又是文房四宝的发源地,除能买到“笔墨纸砚”精品之外,还可买到当地自产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笋尖”、“黄山灵芝”等。
  门票:20元,配有导游。
  交通:屯西距黟县南屏村55公里,可从屯溪汽车站搭乘班车前往黟县,然后再转车。黟县搭乘到西武的汽车,在南屏路口下车。来到西武后,还有一个可去的地方就是关麓八家,是建于清代中期的八幢相连的古民居(门票15元)。
  电影链接
  《菊豆》
  主演:巩俐李保田李纬
  导演:张艺谋杨凤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李纬饰)折磨死了两房太太;买进小他三十余岁的王菊豆(巩俐饰)续弦。性无能的杨金山对其百般虐待。染坊伙计、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李保田饰)对菊豆由怜生爱;两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风,半身不遂;菊豆与天青更加肆无忌惮;得知真相的金山屡次欲对天白下手;反而误坠染池丧命。被迫分离的菊豆与天青只能暗地来往。10多年后;天白长大;外人的闲言碎语使他无比仇恨生父。遂在发现地窖中重温旧梦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后救出母亲;却把生父丢进染池淹死。菊豆万念俱灰;一把火点着了染房——让一切罪孽化为灰烬。


榆林:被《东邪西毒》演绎的沙漠情怀(1)(图)




  “沙子,你还记得什么是生命吗?还记得你是什么样的爱情分解出来的吗?”
  ——纪德
  纪德在北非苍白的天空下曾对沙漠一往情深,充满着热情,手捧沙子,仰天自问时。在世界另一个角落里的王家卫,在陕西通过《东邪西毒》为我们全新演绎这份沙漠情怀。至此,我这因纪德、三毛而起的沙漠情结,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归属。
  陕西历来是以黄土高原的西部风光和黄河壶口瀑布的壮丽著称。看过《东邪西毒》的人都无法忘记陕西榆林地区的沙漠风光。王家卫也以其前卫唯美风格拍摄的《东邪西毒》凭借其对光线的运用和优美的摄影手法屡屡在国际上拿下了最佳摄影奖。
  《东邪西毒》是沙漠背景里对城市人心态的演绎,沙漠和天空被有意抽象成了凝重的色块,但色彩搭配出奇鲜艳:纯正的蓝天铺底,白云、黄沙、黄衫,还不失时机地点缀了鲜红和紫色。王家卫式的美丽在这里触手可及:美丽但透着入骨的冷峻与空虚。
  欧阳峰的小酒馆孤单地开在浩瀚沙漠之中。《东邪西毒》英文译名为AshesofTime,时间的灰烬就是飞沙。他在时间的尽头看人来人往。时间在空间里绵绵不息。漫漫沙漠里生命灭绝,只有风和热浪,看久了未免心惊;时间如烟灭,难免会考虑一些生死大事。所以欧阳峰也只能做做生死的买卖。人最大的麻烦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事可以忘掉,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而现代人,并不需要喝什么“醉生梦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