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全史: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理1945-1946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英占区于1946年9 月举行地方自治选举时,基督教民主联盟比社会民主党获得较多的选票和席位。但选举的一个特色是无党派的候选人赢得了一批席位,虽然他们所得的总票数不尽基督教民主联盟,英国官员认为这批人的当选是没有政治背景的新来者在提名委员会里所做工作深得人心的结果,但基督教民主联盟则更多地倾向于挑剔选举制度上的毛病。10月份县一级选举却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基督教民主联盟只获得一千一百万张选票,而社会民主党获得了一千一百七十万张选票,前者赢得三千五百十八个席位,后者赢得二千五百十九个席位。共产党人赢得一百三十九个席位,中央党赢得一百九十个席位。1947年州一级选举的结果如下:选举之后,阿诺德就任北莱茵… 威斯特伐利亚州总理;欣里希·科普夫仍然在下萨克森州领导一个联合内阁: 
  在石勒苏益格,赫尔曼·吕德曼领导下的社会党政府取代了施特尔策。1946年9月法占区的地方选举中,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一百三十万张选票,社会党人获得五十六万张选票;1947年5 月的州选举中,基督被民主联盟在各处都占优势。211 当然,选举情况并不是在各个州都是可以相比的,但最后结果说明了基督教民主联盟是实力最强的政党。有一定数量的小党派和中立派游离在两个阵容之间,可能为随便哪一个营垒吸引过去。许多没资格参加选举的纳粹分子不会老是受到排斥,以后他们可能加强右翼的力量。此外,上述选举是在战败后反应初现之际举行的,在这种情况卞,右翼政党的这些支持者由于一时尚未受到这种反应的影响,也许认为隐瞒他们的真实观点是得计的。在西部,的确毫无迹象表明人们强烈希望开展什么社会革命。问题的发展有几分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时势变得并不十分有利的话,那里的大多数人会坚决要求民主。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领导人确实认为党的名称加上民主二字远不止是随波逐流,但党的追随者也的确包括某些不太热情的民主主义者。问题的最后解决也许要由这样一批德国人来决定,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有很多人明白表示他们厌倦政治,不肯从事政治活动或参加任何一个政党。   
  第十四章 宣传工具 
  要想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就不得忽视人们读的和听的东西。但是,在有关德国投降的文件中只有一处提到宣传工具问题,即在1945年6 月5 日的柏林宣言中有一条,规定除由盟国代表指导背外,所有广播电台和电信设施均应停止活动。在波茨坦协定中唯一涉及该问题的是一条规定:“除了维持军事安全的需要外,允许言论、出版及宗教信仰自由”。盟国管制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年中,除了受理一个并非专管此事的管理局所提出的一项查禁纳粹书籍的禁令之外,未曾审议过这个问题,而这项禁令的提出则是无视英美当局将近一年中所实际奉行的政策的。到1946年4月下旬,政治管理局设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来处理宣传报道问题,但那时各盟国的政策已经确文,因而该委员会除了争论之外几乎是一事无成。英美两国政策的如此相似,是由于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心理作战部在德国投降前所作的共同安排,而并非迫于形势。然而这对法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俄国人则更是毫无影响。 
  第一节 报刊 
  212 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方案中的三个阶段已在前面叙述过了,即封闭原来的报刊、由军政府出面办报和批准德国人办报。继《法兰克福评论报》(1945年7月31日创刊)之后,到那年年底在美占区批准出版了二十三种报纸,总发行量达到三百十七万份。此后两年间又增加了二十一种报纸。这就使美占区的每个主要城市都有一份自己的报纸。柏林美管区有《每日镜报》,于9 月批准出版,由埃里克·雷格任编辑。对比之下,英国批准的速度比较缓慢一些。一方面,即使让德国报界人士在英国人的直接监督下工作得稍微长久一些,预计也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当时对于批准办报的依据还存在着争论。美国的观点是,在新闻纸张和优秀的办报人员都缺乏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地区中获准创办的报纸数目应该少一点。而且,他们只批准那些代表几种观点的集团办报,希望借此来阻止德国政治家的分裂倾向,使任何报纸都无法只拥护某一政党的政策而排斥其他。如果让读者听取几种观点,就会促进讨论。美国人赞成各报之间的竞争,于是其他报纸随后便应运而生,以1946年4 月创刊的法兰克福《最新新闻》为开端,这些报纸在许多城镇创办起来。但在英国人中占主导地位的政策却是出于这样一种信念,除非给予德国人实践的机会,否则即不可能指望他们恢复民主政治的习惯。在占领当局掌握着那么多权力的情况下,这种实践在一段时间内必须采取的主要形式就是讨论;而如果各政党没有自己的喉舌,讨论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任何地区都按平均五人一份来规定报纸的总发行量。对任何申请办报的政党,都根据对其实力的估计给予一部分发行量(在1946年选举提供出更为可靠的证据之后,作了必要的更动)。对于这种办法来说,唯一的例外是,有些农村地区,看来办一份以上报纸很难不亏损,因而在这些地区准许发集团办报执照。现在看来,美国的政策比英国的政策高明一些。其高明之处在于,由于拥有较雄厚的财力,没有太多的狭隘观点,总的说来报纸的质量比较高。 
  第一份获得英方许可证的报纸是1946年1 月8 日开始出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不伦瑞克报》。不久其他报纸也相继得到批准,到这一年的仲夏已办了三十五种报纸。4 月份,英管区“官办”报纸《柏林人报》为《电讯213 报》所取代。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很快达到将近五十万份,成为该市一家最大的报纸。其编辑阿尔诺·朔尔茨恰巧是该报所取代的“官办”报纸的主要撰稿人;该报曾给社会民主党人以强有力的支持(那时社会民主党正处于同德国统一社会党的艰昔斗争之中)。 
  苏管区的主要报纸仍然是《每日评论报》,但每天至少出版七份各自独立的报纸。在苏占区,各政党获准办报,但只有统一社会党获得畅通无阻的发展。属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报纸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其结果是水平不断下降。直到1947年,俄国审查人员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对每一份行将出版的报纸进行审查:甚至在取消这种审查的时候,还通过新闻通讯社发出关于处理新闻报道的严格指示。1945年末,经法方讹准,柏林出版了第一份晚报《信使报》,由《法兰克福报》原驻巴黎的一位记者担任编辑。 
  英国人和美国人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改革德国报刊并提高其水平,不仅编排方式以西方标准来衡量是完全过时的,特写几乎没有,而且编辑部评论与新闻之间的界线也非常模糊。据信,这种情况曾帮助纳粹分子控制德国人的思想,因为普通的德国读者不是受到鼓励专从直言不讳的新闻报道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是习惯于接受夹叙夹议的新闻,因而把偏见和事实混淆起来。必须把C ·P ·斯科特的名言“评论自由,事实神圣”由新奇之谈变成家喻户晓。根据许可证上的条款,要求编辑把新闻单独刊登,并且规定他们不要在第一版登载任何其他东西。对许多德国人来说,这种变化因为素不熟悉而不受欢迎;管制一取消,就出现了某种倒退现象,农村地区的报纸尤其是如此。但总的说来,这次改革已扎下根来,尽管有些报纸(主要是有插图的周报)也学到了一些不大好的手法以求报道耸人听闻的消息。为反复灌输办好报刊的原则,曾作过很大的努力,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课程和讨论。 
  当获得许可证的报纸开办的时候,原来的意图是要对报纸进行仔细的监督,如果发现任何被认为有害的言论时就予以申斥。许可证的条款允许实事求是的评论,甚至允许对盟国政策进行合理的批评,同时又要求领有许可证者不得发表任何中伤污蔑盟国或妨碍盟国政策实施的文章。但事实证明不可能实行严密的控制。虽然尽量任用会讲德语的官员来负责报界工作,但这样的人太少,并且还有许多别的任务,不允许他们对各种报纸每期刚214 出版就及时阅读。即使他们确实发现了某些问题,在未同所在部队首长商量之前,甚至也许在未同司令部商量之前,也不能加以制裁。因而总要到出版好几天以后才能对那些冒犯当局的文章进行评判,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评判的结果也差不多总是只对被告告诫一下就轻轻放过。在这方面,美国人的度量也许比不上英国人,但无论在美占区或是英占区,很少吊销许可证,就是吊销也只限于几个星期;大部分受到这样惩罚的是共产党报纸,这些报纸对当局的冒犯不仅是明目张胆的而且是蓄意的。 
  这种不加严密控制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可取之处的,其理论如下,德国人只有通过无拘无束地做些蠢事,才能学会如何明智地运用自由(评论家们认为许可证的条款本身约束得太死,那他们一定是听信了德国人的抱怨而没有阅读德国人的报纸)。但是德国人看到的是正在按照德国的观点来撰写的新闻稿件,这一事实加上有必要提高德国人尊重客观报道的标准,使盟国认识到拥有它们自己的喉舌是很重要的。实际上,当盟国远征军司令部的政策到1946年年中左右得到彻底贯彻时,在大多数宣传工具中就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齐头并进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给予德国人适当的、越来越多的自由去办他们自己的报纸、电台等等,甚至把负责批准的任务也交给了德国机构。另一方面,使德国人办的报刊、电台与盟国直接控制的报刊、电台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