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9年,当理查德。尼克松的新政府在华盛顿组织就绪时,石油和能源问题就开始列人美国的政治议事日程。头等要事是石油进口的迅速增长。在十年前,艾森豪威尔勉强制定的强制性石油进口计划,因限额限制日益紧张而引起的争议和公司、地区间的很大差异,使计划的执行步履维艰。这个计划的漏洞和例外规定,对打主意钻空子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利可图的,这一切都十分明显。尼克松设立了一个石油进口管制专门调查委员会作为总统的顾间团,由劳工部长乔治。舒尔茨领导,负责检查石油的限额计划并提出变动意见。
    各石油消费州和诸如公用事业、石油化工公司等石油用户都急切希望放松限制,以便获得较廉价的石油供应。然而,独立油商则坚决主张保护限额,以保证他们保持高于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至于早在十年前曾为限额而斗争的大多数人,现在一般已经妥协,适应了这一制度并对此感到满意。价格保护了他们的国内生产,而且,石油公司已安排好了在美国国外销售外国石油的销售系统。因此,它们多数对未来的改变感到担心而表示反对。
    按照最后研究的结果,乔治。舒尔茨的委员会建议取消全部限额,代之以关税,从而改变必须由行政部门批准配额的做法,把这一任务交给市场去解决。舒尔茨的研究报告在政治上不仅受到有力的反对,而且是压倒多数的反对。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已经处在低谷深处。从1955年以来,油井钻机的数量在不断下降;1970年至1971年降至最低水平,只及五十年代水平的1 /3 多一点。有一百位国会议员担心建议意味着要进口更多的石油,联合签署了一封信,责难舒尔茨的报告是对国内工业的一个威胁。尼克松这位狡猾的政治家把报告束之高阁,仍旧维持了限额。
    当然,这样做使许多不局限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利益而希望取消限额制度的人大失所望。伊朗国王写信给尼克松,要求克服限额的障碍,直接向美国出售更大数量的石油;他争辩说,这样做攸关伊朗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用一位白宫顾问的话说,由于英国的撤退形成“波斯湾权力真空”的局势,尼克松政府对伊朗为提高石油生产以增加收入的要求是同情的。但是,尼克松政府不准备取消进口限额,甚至不打算取悦于伊朗国王。“由于无法找到能增加伊朗石油在美国销售的办法,你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尼克松写给国王的信中这样说。“我们没有获得成就的原因是我国在石油进口政策上存在重大复杂性。”尽管是正式的道歉,尼克松答应给国王一份石油进口管制委员会的石油进口报告副本,作为他个人的开导。
    然而,到这时候,美国的整个能源供应系统已经清楚地显示在政治上使人焦虑不安的供需紧张迹象。从1969年底到1970年初,这是三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但无论石油或天然气都供应不足。由于电力公司已不再燃煤改烧了石油,在这几个月里,对低硫石油的需求大大增长。而这种低硫石油又必须从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进口。在随后的夏天,由于电力工业的生产能力受到约束,导致大西洋沿岸到处灯光暗淡。同时,美国石油的剩余生产能力已不复存在,石油工业正在尽其所能汲取每一桶石油以满足日益膨胀的需求。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供应问题成为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能源危机”开始成为美国政治词汇中的一个用词;而且,有些人士认为,这是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理由是各类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1971年,尼克松强制实施石油价格的控制,作为他一揽子反通货膨胀计划的一部分,使国内的石油生产失去信心,同时却刺激着石油的消费。天然气供应变得更为紧张,首要原因是控制价格的管理制度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人为的低价无论对新油源的勘探或能源节约几乎没有一点刺激。在国家许多地区,尽管发电厂的生产强度已接近生产能力,但仍然免不了出现电力不足的现象,甚至发生断电。公用事业部门正匆促订购新的核能发电厂作为一大堆问题——包括对电能日益增长的需求、石油可能要涨价的前景以及对烧煤的环境保护新限制——的解决办法。
    在1973年初的几个月里,由于石油的需求继续猛增不已,使独立炼油厂的石油供应发生了困难;而且,夏季驾车季节汽油短缺的局面也迫在眉睫。4 月,尼克松发表了迄至当时美国总统第一次就能源问题发表的演说。在演说中,他作出意义深远的宣告:他正在打算取消限额制度。美国国内的石油生产即使在限额制度保护下,也再不能跟上美国的大胃口。尼克松政府为对来自国会山的政治压力作出反应,在作出取消限额制度决定以后,随即推行了一种“自愿的”分配制度,意欲保证对独立炼油企业和石油市场商人的石油供应。这两个法令,一个紧接一个,标志着情况已全然改变:限额制度的用意是在石油剩余情况下,对石油供应进行管理和限制;而分配制度则旨在石油短缺情况下,对可能获得的石油供应通过发售进行分配。    “狼来了”
    随着能源问题被列入政治的议事日程,詹姆斯。埃金斯,一位高高个子、浅黑肤色的外交事务官员,国务院的主要石油专家之一,向白宫提出了详细报告,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最近,他在国务院主持一项石油问题的秘密研究。在研究结论中他推断,世界石油工业“由买方主宰市场的局面已是奄奄一息形将消逝”。接着,他补充说,“到1975年,可能更早一些,只要几个主要石油供应国家中的任何一国,能通过停止供给石油而引起一场石油供应危机的话,那时,我们就将进入一个永远由卖方主宰的市场。”他说,现在是“结束‘冗长的’能源问题研究的时候了”。美国应该代之以采取行动,减少石油的消费增长速度,提高国内石油生产,并力求从“安全的油源”进口石油。这种行动,他说,“可能既不受欢迎又代价高昂。”因为从来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措施,但无论不受欢迎也罢和代价高昂也罢,都没有经受过检验。实际上,随着石油进口的迅速增长,正在出现一个与之完全对立的情况。
    1973年4 月,即尼克松取消限额的同一个月,埃金斯从他当时担任的白宫职务出发,再次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他草拟了一份秘密报告,塞满了许多针对日益增长的能源威胁的建议,其中有扩大煤的利用、发展合成燃料、加强节能措施(包括一项昂贵的汽油税)和大量增加用于研究和开发碳氢化物以外能源的经费。但是,他的意见受到他人的怀疑。尼克松在国内问题上的首席顾问约翰。埃利希曼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节能不是共和党人的道德观。”同月,埃金斯把他所关切的问题公诸于众。他在《外交》季刊发表一篇论文,以表达经济和政治的趋势为题:“石油危机:狼来了的时代”。这篇文章传播很广,但也引起许多争论。埃金斯的观点远未获得广泛的赞同或接受。例如,《外交》季刊的竞争对手、骄傲自恃的《外交政策》杂志同时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石油真的短缺了吗?”这篇论文强调并不短缺。文章宣称“世界‘能源危机’或‘能源短缺’纯属虚构”;同时,似乎暗示埃金斯自己是国务院、石油输出国或石油公司阴谋策划的一部分。因而举起了警告旗,但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反应,必须指出,无论在美国或作为一个集团的工业国家之间,都没有为了采取可能需要的更加一致的预防行动而出现必需的一致意见。
    然而,没有进口障碍以后,美国现已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具有完全资格的、而且具有巨大需求量的一名成员。它与其他石油消费国一起加入了向中东争抢石油的行列。除了撤销限额控制制度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但是取消限额意味着给已经动荡不定的市场再增加新的大宗需求量。石油公司见油就买。“不管我们现在已有的石油,”海湾石油公司的供应贸易部经理一再呼唤,“我认为我们必须走出大门去购买石油。我们需要多方面扩大来源。”到1973年夏,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为每日六百二十万桶,与之相比,1970年为每日三百二十万桶,1972年为四百五十万桶。独立的炼油企业也争先恐后涌向市场,参加哄抬油价的抢购集团,争抢可能获得的石油。行业杂志《石油情报周刊》在1973年8 月报道,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独立石油企业以及日本人发慌地购买石油,促使油价直线上涨”。
    由于世界性石油需求向着现有的石油供应极限节节上升,市场价格超过了官方的牌价。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事实上标志了二十年来的剩余局面已经终结。在那样长的时间里,市场价格反映的是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势,因此市价低于牌价,刺激着石油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不愉快关系。但是,现在情况翻了过来,石油出口国家肯定地不会再被人置之不顾了,它们也再不会看到在牌价和有利于石油公司的市场价格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了。
    石油出口国抓紧时机力图修改它们的参与计划和回购协议,这样可使它们能够获取价格上涨的更大份额。对此,利比亚最为放肆。1973年9 月1 日,即卡扎菲政变四周年纪念日,利比亚把尚未接管的石油公司的51%经营份额收归了国有。尼克松总统对此作出反应,亲自警告说:“没有市场的石油,如多年前摩萨台先生知道的,对一个国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但是,严厉的警告根本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这不仅因摩萨台与卡扎菲相隔已有二十年,而且在市场情势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当摩萨台将莫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时,在中东其他地区正在开发大量新的石油生产能力;但当今1973年,已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