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集]兵器奇闻趣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这时,前方又出现一艘敌舰,比那艘扫雷舰大得多。敌舰离102艇
  越来越近,艇长问着鱼雷兵: “修好了没有?”鱼雷兵说:“修好了!”
  快艇这时已失去平衡,向有鱼雷那一侧倾斜,航行也很困难。艇长调转
  艇首,向敌舰冲去,在200米的距离上才喊了一声 “放!”,十几秒钟后,
  随着一声巨响,敌舰上腾起冲天火光,鱼雷命中敌舰中部,敌舰变成了海上
  的火焰山,很快沉下海去。
  102号乘风破浪胜利返航。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以200米之近距离发射
  鱼雷攻击敌舰,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少见的。因此102号为人民海军创造了
  海战奇迹。
  34海上反恐怖特种兵器
  美国海上反恐怖分子特种部队进行了一场演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
  很奇怪很有趣的兵器,其中包括古兵器,令人大开眼界。
  特种部队值班室接到报告,离纽约三百海里的海上,一艘十万吨的油轮
  被恐怖分子劫持,要特种部队立即行动,把恐怖分子消灭,把油船夺回来,
  要保证油船不爆炸,不沉没。
  这在世界上也是个较难的题目。
  反恐怖特种部队乘直升机出动了,一个多小时就追上了那艘巨大的油
  船。直升机在油船上空盘旋,油船上的恐怖分子立即用高射机枪还击。突然
  间空中落下一些东西,瞬间变成一个大黑幕,很快把油船罩住了,使油船变
  成了黑夜。乘此机会,特种部队开始跳伞,纷纷扬扬散落在油船附近海面。
  队员们带着强光眼镜,无线电导航器,在油船附近的水面上收起伞,有
  的潜入水中,有的乘微型滑行艇把他们带向目标。队员身上穿着呼吸背心,
  这种背心没有金属构件,氧气闭路循环流动,因此在水下7米深处可呆4小
  时。队员们还带有消音器的自动武器,可以从海上射击。
  油船仍然高速前进,想要甩掉特种部队。在恐怖分子看来,特种部队要
  登上油船是很困难的,从空中降落在船甲板上的人数很少,恐怖分子可以立
  即把这些人消灭,船高速前进,其它人无法靠近。
  特种部队开始行动,一个小组追到油船尾部,用吊索和鱼网将油船螺旋
  桨绊住,很快油船动弹不得。恐怖分子有些焦急了,空中和四周海上,特种
  部队都有可能登船。
  特种部队队员们一边射击,一边从船舷像走平地一样垂直地爬上船舷。
  这使恐怖分子大力惊讶,原来这些鞋都是特制的,鞋底有磁性,里面是个真
  空吸盘,外层包有一层橡胶,并可以通过鞋筒对磁性进行控制。
  队员们登上甲板后,他们使用了不带火药的武器,因为油船只要遇上火
  星,就会燃烧爆炸。他们制服恐怖分子使用的武器是一种无音的署,是一种
  “角旋箭,’不会起火。自动武器上装有激光瞄准仪和照明设备,子弹是特
  制的 “软子弹”,杀伤力很强,但又不会穿透舱壁。手榴弹爆炸后,只是闪
  出一种强光,几秒钟内使对手眼睛睁不开,不知所措,有的煤气弹使劫持者
  瘫倒。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十几个恐怖分子全部被活擒,而油船竟安然无恙。
  据说这种反恐怖特种部队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发挥作用。
  第三章 水下兵器
  35鲍尔的水下逃生法
  1850年,德国炮兵下士威廉·鲍尔从海豚的潜浮行动中,获得潜艇设计
  上的启示,他用浓烈的兴趣,着手建造了世界第一艘铁制潜艇。该艇长8米,
  排水量38。5吨,作为攻击型武器装有电发火的水雷。该艇命名为“火焰”号。
  1851年2月1日在基尔港外开始潜航试验。鲍尔在艇首指挥部操作潜航
  作业装置。其他两名助手帮助操纵手轮,靠人工驱动推进器旋转。在潜艇的
  两侧,有嵌玻璃的舱口,其目的是想通过自然光来内部照明。但没有潜望镜,
  只有装一只磁罗经、深度指示器的一类航行简单设备。
  “火焰”号驶出港口,开始潜航试验。鲍尔下令开始往潜艇主压载水舱
  注水。两名操纵手使劲驱动推进器,鲍尔将调整纵倾的重锤向艇首方向移动,
  “火焰”号渐渐开始下潜,而且在向前航行。这时潜艇速度加快,艇首倾得
  太大,推进器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结果艇首一头撞到海底而沉没。
  潜艇为什么这么快就沉没而失去浮力泥?鲍尔在浮力计算上出了差错,
  主压载水舱注水太多了,重锤又移向了艇首,推进器转速又慢,潜艇成了一
  块石头,哪有不沉海底的呢?
  鲍尔立即命令操作手赶快排除主压载水舱内的海水。当时他们沉在 18
  米的水下,靠人力排水实在是无能力,累得三个人喘不过气,可是潜艇还是
  浮不起来。
  鲍尔这时冷静下来,他进行了分析,要靠三人自救浮起潜艇完全不可能,
  只有靠水面上来援救。这时他已经听到艇外有响声,好像是铁锚在拖动,不
  时撞击着潜艇。鲍尔突然站了起来,伸手打开了海水阀。另外两名操作手惊
  慌万分,扑上去就把海水阀关住。他们以为鲍尔在死神威胁面前,神经错乱
  了,打开海水阀不等于自杀吗?
  鲍尔对战友冷静地一笑,他讲起为什么要打开海水阀的道理。他说:“现
  在我们浮起潜艇已不可能,唯一出路是等待水面援救。可是水面人员看不到
  我们,他们是用锚在寻找我们,万一潜艇被弄破,那就完了。我们现在的体
  力,很难预想到能否等到别人来援救,坐等死去,不如我们自己逃生。要逃
  生就要向艇内注水,使艇内和艇外压力均衡时,打开舱口盖,逃出艇外,可
  浮上水面,那样生的希望要大得多。”两名助手一听,觉得鲍尔想法有道理,
  表示同意,三人决定齐心合力逃生。
  逃生开始了,鲍尔打开海水阀,海水哗哗地钻了进来,空气压缩到将近
  三分之一的瞬间,他们打开艇侧的舱口,随着气泡,三人相继钻出潜艇,憋
  足一口气,浮出海面。救护人员很快发现了他们,立即把他们救上船来,结
  果三人都安全得救了。
  别看鲍尔注水调压逃生法简单,一百多年过去了,潜艇虽然已经发展,
  越来越现代化、自动化、电脑化了。然而在潜艇自救脱险技术中,鲍尔开创
  的“注水调压法”至今仍然是各国潜艇艇员离艇脱险的基本方法之一。
  1887年,在疏浚航道时,把鲍尔的“火焰”号潜艇打捞上来,现在放在
  柏林的海洋博物馆展览,成了珍贵文物。
  36安全浮标的奥秘
  1904年俄国和日本在中国旅顺口发生战争,双方都大规模地使用水雷
  战。
  那天傍晚,日本舰队迎着夜幕悄悄地出发了,他们准备偷袭俄国军舰。
  编队司令指示,舰队要注意观察安全航标。这些航标是日本扫雷舰布放的,
  有这些标记说明扫过雷,是安全区。那时的扫雷舰比较简单,是采用一种拖
  带扫雷,船尾拖一个多爪钩,或者一组拖轮,内间拖根悬挂重物的粗缆,借
  以触动水雷爆炸。
  前导舰报告,发现了安全浮标。编队司令立即发来信号,朝安全浮标之
  间的航道通过。巡洋舰“宫古”号在前开道,后面紧跟着“高沙”号,“最
  上”号军舰,乘风破浪前进。
  突然“宫古”轰隆一声巨响,一团火光腾空而起,“宫古”号一片惨叫,
  它触雷了。舰长大骂扫雷部队是混蛋,把他们害苦了。“宫古”号扭扭歪歪
  地沉入海中。 “宫古”号一炸,其他军舰傻眼了,四周都是安全浮标,赶快
  向两边安全浮标靠近。谁知越是靠上安全浮标,越是危险,后面几艘军舰也
  接二连三的触雷,不断地爆炸,结果 “高沙”号,“最上”号也都被水雷炸
  毁而沉没。
  日本海军部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把扫雷舰大队长中校逮捕起来,说他失
  职,有意捣乱,要杀他的头。中校和扫雷舰的官兵都为他申辩,证明的确昨
  天那片海区扫过雷,是安全的。另外一艘舰昨天就是从那个安全浮标指引的
  航道上通过的,没有触响水雷。海军最高军事法院,没有办法判中校死罪。
  后来扫雷舰的舰长和其他军官,组成调查小组,到了那片海区一看,大
  为惊讶,他们发现所有安全浮标都搬动地方了。从安全区搬到了雷区,这肯
  定是俄国人干的。
  的确是俄国人演出的“移花接木”,他们看到日本人在雷区扫出安全航
  道,日本人扫雷舰一走,俄国人立即派出几艘小船,乘着黑夜,把日本人布
  放好的安全浮标,移到了水雷区。第二天,日本人的舰队在浮标指引下,结
  果上了俄国人的当,一艘艘军舰都触了水雷。
  37一份不寻常的电报
  19i6年5月,德国海军情报处的无线电专家兰格,值班时在电台上截收
  到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从一艘英国驱逐舰上发出的。电文说,该舰已扫清
  奥克尼以西航道上的水雷。
  兰格看完电文,觉得内容一般,没有多大用处,他就随手扔到一边了。
  过了一会,兰格突然感到奇怪,英国一艘驱逐舰,按理发报应该同岸上基地
  指挥部联络,可是这份电报,为什么驱逐舰直接向海军部报告呢?而且电文
  内容又如此一般,这不是很反常吗?
  兰格这么一想又一把抓起那份电报,看来看去,总觉得有点问题。一件
  小小扫雷事是不会惊动海军部的,莫非这里藏着重大机密?兰格心想,如果
  真是这样,那么这份电报还会重复出现的。
  兰格瞪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