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污吏又相互勾结,不但使朝廷日益腐败,还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财。李存勖用人不当,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灭亡之路。 但是,伶人中也有个别忠直的,敬新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不但忠直,而且很机智。李存勖喜欢和伶人们一起演戏,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有一次,他玩得竟乱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儿?”敬新磨走上去便给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被打得直发蒙,其他的伶人见了,顿时变了脸色,敬新磨却斥责道:“李天下只有一个,你又叫谁呢?”说得大家笑了,李存勖也转怒为喜,重赏了敬新磨。 李存勖喜欢打猎,但又常常踏坏庄稼。一次在外围猎时当地县令上前劝谏:“陛下,凡是拥有国家的人都应该爱民如子,以民为立国之本。必须不应该为图一时快乐而践踏农田,伤害民心。陛下如同万民父母,怎么能这样做呢!” 李存勖听了大怒,命人将他绑了起来,想砍头问罪。敬新磨和其他伶人见状赶忙上前扭住县令,佯装斥责道:“你身为县令,对下可以驱使百姓。既然知道陛下喜欢打猎,就应该多多留出空地,怎么又让百姓在这里锄地劳作,妨碍陛下的鹰犬飞走呢?现在犯了错又不能自责,反而敢对陛下乱说,我看你是该死啦!” 众伶人听了都跟着笑了,李存勖知道是自己的错,听了这种反话,怒气消了大半,一会儿又下令释放了县令。 用人不当导致了政治腐败与黑暗,而其中任用善于剥削百姓的孔谦之类的酷吏更是弄得民怨沸腾,再加上李存勖那位吝啬贪财、为富贵竟不认生身父亲的刘皇后,朝廷上下离心离德,将士百姓怨气冲天。 李存勖任命孔谦为租庸使,孔谦为敛民财供奉李存勖挥霍,便绕过藩镇将领直接下令到州县催交赋税。虽然有的藩镇上奏弹劾孔谦违反朝廷制度,李存勖却一方面下诏表示照制度办事,一方面又对孔谦姑息纵容,致使其横征暴敛民心大失。由于暴敛无度,魏州百姓常有拖欠,李存勖责问魏州官员赵季良,赵季良反问他想何时平定河南,李存勖怒而斥责道:“你的职责是督交税赋,做事不利,反而敢干预我军国大事!”赵季良却说:“要谋取河南却不爱护百姓,一旦失去民心,恐怕河北也不属于您了,更何况河南呢?”李存勖被赵季良的话惊醒了,怒气顿消,这才收敛了一些,缓征赋税。 由于李存勖灭刘仁恭父子,北击契丹,再灭掉后梁,了结了父亲三支箭所代表的三桩遗愿,便日益骄纵,不再为战胜对手而约束自己了,做上了快活天子,与先前判若两人。以上用人失当也是骄纵的一个表现。任用孔谦之类的敛财之臣是为了享乐挥霍,他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又让伶人景进等广求美女进献,满足其荒淫的生活。由于重用宦官、伶人,奸佞当权,最后,功臣宿将们横遭猜忌,接连被冤杀,这又是李存勖死于非命的直接原因。
第四部分:先智后昏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先智后昏的后唐庄宗李存勖(8)…(图)
郭崇韬被冤杀就是一大错案,郭崇韬原是灭梁的功臣,后来曾几次进谏,使李存勖非常不快,加上伶人诬陷,使李存勖对他猜疑更深,到郭崇韬平定四川又立下战功,随军的宦官们因为没捞到好处便造谣说郭崇韬聚财谋反,李存勖犹豫的时候,刘皇后已经派人前去杀他了。得知郭崇韬被杀后,李存勖竟无动于衷,不辩是非。 此后,李存勖又听信伶人景进的谗言,冤杀了功臣朱友谦一家,这样,朝廷中的功臣们都惶恐不安,尤其是将校军士生活日益困顿,妻子儿女不得温饱,怨气更大。当时,平定四川有功的大将康延寿打着为郭崇韬和朱友谦复仇的旗号造反,四川大乱,康延寿兵败身亡之后,四川继续混战,这使后唐局势也陷于混乱之中。此时,镇守瓦桥关的魏博镇将士戍守期已满,回镇途中经过贝州时,李存勖突然下令不准回乡,就地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四川战乱,人心浮动,士兵便发生了哗变,以刀胁迫赵在礼为将,大举南下攻入邺都(即魏州,后唐建立后改名),李存勖闻讯忙派元行钦领兵镇压,却一触即溃。李存勖只得再派平日猜疑较多的李嗣源率领侍卫军征讨,李嗣源到后被形势所迫,举兵反攻,打进洛阳。而李存勖这时也到了生死关头。 李存勖的侍卫军又名“从马直”,是他在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卒组成的,指挥使为郭从谦,原是伶人,因军功而升职。他平时视郭崇韬为叔父,而且又是睦王李存义的养子,郭崇韬和李存义都被李存勖冤杀后,郭从谦恨恨不平,私下结交从马直军校,准备复仇。从马直在洛阳由于饥寒交迫,一部分想兵变造反,由于泄密而被镇压。李存勖在和郭从谦闲谈时,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依靠郭崇韬和李存义,为什么教唆兵士造反。这使郭从谦以为李存勖有所察觉,心里更是异常不安,就暗中对士卒们说,李存勖顿亲军都不信任了,等平定北边魏博兵变后,回过头来也要全部杀死他们,以防后患。谣言传出,人人自危,兵变一触即发。这时,李存勖又要他们随李嗣源出征,等于自己将自己送上绝路。这些亲军到达邺都时便劫持李嗣源发动了兵变。李嗣源最后听从了石敬瑭的劝告,没有再回来向李存勖表白自己,而是整军回攻。 到这时李存勖才想到用财物赏赐将士,让他们为自己卖命,但士卒们背着钱物,没一点感激之情,反而大骂:“我们的妻子儿女已经饿死了,要这些干什么!”李存勖领兵去开封抵挡,中途听说开封已经被李嗣源占领,又慌忙撤退。而士卒已经逃亡了一多半。李存勖低三下四求士卒护驾回洛阳,许诺重赏,士卒们却说:“陛下赏赐太晚了,我们不感激圣恩!”部队刚回到洛阳,郭从谦就发动了兵变,京城陷入混战,乱军之中李存勖被流箭射中,不久便气绝身亡。众人都逃散了,只有一个伶人拣了些丢弃的破烂乐器放在李存勖的身上点火焚尸,宠信伶人的李存勖也只是得到这么一个下场。 叱咤风云、智勇兼备的乱世英雄李存勖在攻灭后梁后不过三年时间,转眼就成为众叛亲离、置身无所的独夫民贼,身死族灭贻笑天下,虎父龙子四十余年建立的赫赫功业转眼之间化为过眼烟云,不能不令后人唏嘘长叹,历史是多么的无情啊! 李存勖以勇武多谋而征战河北东西,平定中原南北,建后唐灭后梁。但是,胜利迅速,骄纵奢侈以致亡身也很迅速。一朝取胜便忘了昔日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活,以为该享乐了,该安逸了。宠信伶人宦官当政败国,奢侈荒淫致使将士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三年河东变河西的故事是值得我们现在引以为戒的典型。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准则,守国守家再展宏图更是一大法宝。
第五部分:从流浪汉到开国皇帝的宋太祖从流浪汉到开国皇帝的宋太祖(1)…(图)
在中国历史上,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唐太宗”齐名,并称“唐宗宋祖”。他以豪侠之气,把众多的英雄团结在自己身边;又以卓越的军事才干,东征西伐,南战北讨,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争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为这段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在统一全国后,他高瞻远嘱,以宏大的气魄、钢铁般的手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文治国,军政分开,削弱藩镇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官员任期制,废除终身制和世袭制,从源头上断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提倡农业,鼓励农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农业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还注意培养人才,健全了科举制度,并大兴学校,尊重知识;注意发展文化事业,组织官员编纂重要典籍,出版印刷,使宋代的出版事业进入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他还整顿吏治,严法峻刑,处置了一大批贪赃枉法的高官,使社会迅速从乱到治,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赵匡胤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仅医治了中国数十年的战争创伤,也为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匡胤还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狂放不羁,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味道;及长,因得罪朝廷,被迫浪迹天涯,又有一点流浪汉的成分。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个流浪汉居然当上了皇帝。 赌输华山 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涿郡人氏,五代初在王镕麾下效力,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五朝立下赫赫战功。庄宗爱其英勇,留典禁军。三年之后,庄宗的哥哥明宗李嗣源在一次兵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天成。就在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夜里三更时分,赵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 据记载:赵匡胤诞生的那天夜里,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所谓一代圣主诞生,天象必有吉兆。其实,哪有那回事,后来经好事者调查,完全是一个偶然巧合。夹马营后面有一座大寺院,名叫应天禅院。院里种植着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上千株,有三百多个品种:魏紫、姚黄、赵粉、卢丹、酒醉西施、雪拥王嫱等。 不过,以前这里并没有牡丹。传说是女皇武则天,在长安城初春游上苑时,看到奇花异草甚多,但是都正含苞,尚未开放。武则天非常生气,立即下了一道催花的御旨,上写道:“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宫人悬圣旨于花梢之上。第二天早上,武则天带着一批近臣,又来到御花园。一看,果然百花都绽开了,只有牡丹不肯遵旨。武则天勃然大怒,立刻下旨,把牡丹贬到洛阳。于是园艺官奉谕,把长安城的牡丹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