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8-史载之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于岁中反有风热之作,方见下。 
己卯、己酉年,土运不足,然木受天刑,必难相犯,忽于岁中风湿交争,痢之所作,其 
鬼在脾,卯年宜有此候,酉年差减,若有此疾,治之亦同,辛卯、辛酉年,水运不足,反与 
土同化,而岁水不及,火化妄行,与土相持,胜热客于胃,多下赤痢,忽作便血,土胜则溽 
火而注下赤白,是岁若有痢疾之生,一起于心,一起于脾,有方治之,具见于下。 
甲辰、甲戌、丙辰、丙戌之年,寒湿过多,火气见溽,庚运之年,清化亦甚,是岁运气 
,与天水相生,与地土相得,以上年辰,痢疾之生,切为大害,不可妄投凉药,戊辰、戊戌 
之年,水火相战,壬辰、壬戌之年,土木相攻,所生之痢,其证自各不同,方具于下。 
乙巳、乙亥之年,金运不足,无能与天相犯,乃与少征同化,丁巳、丁亥之年,上为天 
符,木化之甚。 
己巳、己亥之年,木能制土,脾将受邪,辛巳、辛亥之年,水运不足,与土化同,土木 
相攻,脾气偏弱,癸巳、癸亥,不足之火,与天相得,与地相符,火致政不减,是痢疾所生 
,起在肝心,方并见下,以运言之,犹且未足,予请以六气推之,子午年、丑未年、寅申年 
、四月、五月,火土相交,辰戌年,四月、五月,水火相犯,己亥年,四月、五月、木土相 
攻,卯酉年,四月、五月,金火相持,水若相救,邪乃犯心,子午年,六月、七月,土火相 
郁,卯酉年,六月、七月,水火相犯,辰戌年,六月、七月,土木相攻,己亥年,六月、七 
月,火土相持,以上年月,忽生痢疾,皆随其月气相攻而成也,善为医者,先治其鬼,其病 
自愈,议者谓六气推迁,于十二月中各纪一步,今独举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两气,以 
言痢疾,何也。答曰,夏秋相交,火金相继,土水二化,长游行于其间,土寄于巳,所以生 
金,火位于申,所以制金,土生于申,所以传金,水生于申,所以救金,然后夏秋有相承之 
理,五行六气,玄妙从此而着,人之痢疾从此五行玄妙中生,是故圣人名之曰大奇之病,予 
故陈逐年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之气候以言之,其余他气生痢,皆仿此而推,切以六气之 
政化,见之未详,予请以脉候明之。 
若今人之下痢,服凉药、暖药,皆不验,诊其脉,脾一指外鼓而沉,此名肠 ,其候非 
药力可治,久当自较,但世人有患不验,缠绵经久,却因乱吃一般物,便得安校,此乃正肠 
之候也,今有患痢,诊其脉,肝脉一指小而缓,此病轻,治即愈,今有人患痢,诊其脉, 
肾脉一指小而沉,所下之痢,皆是血痢,此之一病,受之非常,治之亦难,血温身热者死, 
方亦见下,今有人患痢,诊其脉,肝心脉、脾脉,皆微细,不涩不绝,所下皆是血痢,药到 
便安,今有人患痢,其脉微小,再三寻之,又沉而涩此之一候,若下白痢,其势虽重,庶几 
可治,若是下血,切忌发热,通身发热者死,热见七日死,以上所陈,虽未足以达痢之渊源 
,亦足以明其粗迹议者谓,如子所言,自甲子至于癸亥,每六十年中,未尝有一年不生痢疾 
,今世人患痢疾,于数年中间,忽止有一年,其故何也,答曰,六十年中,未尝有一年无水 
土相攻,未尝无土火相郁,未尝无水火相犯,但五运之政,譬如权衡,一年间五行气数更相 
承制,得其平等,则其疾自然不作,忽若一气大过,一藏有余,痢疾之生,应不旋踵,予故 
备陈其粗,以开后学之未悟,庶几诊疗之间,无差悟之过者矣,但毒痢伤人不一,惟水邪犯 
心为重,世人初患痢时,先发寒热,投药治之,其势不退,发热太甚,食则呕逆,下痢不止 
,心热如火,只要入凉处,只思吃冷水,狂走,浑身肌肉疼痛,着手不得,此候,十难治其 
三四也,治疫痢方,须是子细首尾读此方论令分明,识病根源然后吃药,但毒痢初得时,先 
发寒热,忽头痛,忽壮热,忽转数行便下,赤白相杂,忽止下白痢,忽先下白痢,后变成赤 
痢,忽先下赤痢,后却变成白痢,宜吃此方,但初下痢时,先发寒热头痛,即是寒邪犯心, 
寒气犯心,水火相战,故初得病先发寒热,水火相犯,血变于中,所以多下赤痢,如紫草水 
,如苋菜水,无色泽者,寒邪犯心之重也,先发寒热,而所下之痢止白色者,寒邪犯心之未 
重也,先下白痢,而后有赤痢之变者,寒邪犯心,其势渐加也,先下赤痢,而后变成白痢者 
,寒邪犯心,其势渐减也。赤白相等者,□水火相犯其气相等,寒湿之气相搏而成也,忽有 
赤少而白少,此寒邪之势有多少,毒痢之病有轻重,以白多为轻,以赤多为重,治之之法, 
先夺其寒,则所下之药一也,以太岁分之,则丙子、丙午、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寅 
、丙申年、甲寅甲申年,庚寅、庚申并辰戌之年,运过丙申及庚运所临,其害尤甚,及丑未 
之年,宜有此候,又更无问太岁,盖天地变化,其候多端,难可穷尽,今立此方,但世人亦 
不必椿定太岁,但看一年中春夏之内,多有寒肃之化,阳光少见,忽寒热二气更相交争,忽 
于夏月多寒湿之化,寒邪犯心,所受之痢,先发寒热,忽头痛忽先转数行,后有赤痢,忽赤 
白相杂,忽止下白痢,并宜吃此通神散,吃后取壮热减退,若两三盏后,壮热不退,更不吃 
此方,自别有论方在下。 
麻黄(去根节) 官桂(去粗皮,各三分) 甘草(各一分,炙) 大芎 
两) 细辛(八铢) 独活 桔梗 
(四铢,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非时,热汤调下,和滓热吃,若吃三两盏后,寒热不退,更勿吃 
,自别有方论在下,若吃此药后,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便修合第二、第三方药,吃之取 
安校,若寒热已退,赤痢未消减,更服三两盏,然不可多吃,一日只两盏,候赤痢消减,忽 
变成白痢,渐次修合第二方吃,候出后。 
度数减少,便修合第三方,吃取平安也,但六甲之年,六庚之岁,春夏之内,时气多寒 
,人得痢疾,此药通神,若是六甲之年,丑未之岁,湿化偏多,人得痢疾,先发寒热,即于 
方内添草豆蔻一两修合也,又,不问太岁,但一年间,春夏之内多寒,人有痢疾,先发寒热 
,并宜吃此方,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吃前方,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宜进此方,还 
真散,若吃前方药,寒热未退,赤痢未消减,更勿进此药,但天地变化,其候非常,痢疾证 
候多端,此不得不尽子细故尔。 
诃子(五个,用面裹,火炮熟,不要生,不要焦,得所去面,不使,就热,咬诃子破, 
去核不用,只使皮焙干。) 
上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以米汤一盏半,同药炼取一盏吃,若吐出一两口涎,便住, 
如此吃经数盏,大府渐安,出后减少,便修合第三方药吃,以牢固大肠,若吃前方药,壮热 
未退,血痢未减,不请进此药。 
治疫毒痢,吃前两方药,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小,忽青粪,忽如鸭粪,忽如茶 
汤,如浊油,忽只余些小浅深红色,宜吃此方,以牢固大肠,还复真气,舶上硫黄丸。 
舶上硫黄(一两,去沙石,细研,如飞尘。) 
上以薏苡仁二两,炒熟,捣为末,与舶上硫黄相和匀,滴水相和,丸如梧子大,空心, 
以米汤下五十丸。 
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服前面毒痢方通神散三两盏,一日,忽隔一夜,寒热不退 
,下痢不减分数,通身发热,所下之痢,多是浓涕,如桃花色,如红米胶,每一次忽下一盏 
半盏已来。吃此药二盏三盏,经一日,忽一夜,寒热不退,下痢不减分数,更不进此药,若 
依法进药两盏,壮热便退,下痢少减分数,即请渐渐进此药,每日只两盏,候赤痢稍减,忽 
变成白痢,却修合上面还真散,吃取平安,且痢之有寒热,其证一也,前方以暖药解之,此 
方以凉药投之,其说何也。答曰,水邪犯心,身能发热,土湿郁火,身亦发热,肝热刑脾, 
身亦发热,惟至精者,识其秋毫之变,切恐世人未能通其妙旨,予因设此两方,以救其失, 
然毒痢之伤人,惟水邪犯心最为极重,但患痢疾之人,有增寒壮热,先吃上面通神散两三服 
,寒热不退,下痢不止,然后进此药,以太岁分之,惟六壬、六戊、寅申、巳亥之年,宜有 
此候,而六戊之年,尚有差变,盖火盛之年,必有寒湿相犯,故然,以六气推迁不定,又不 
可局定年辰,但一年之间,春夏之内,热气偏多,湿化不举,人有痢疾,肝脉弦,心脉洪, 
然后吃此药,若吃两盏后,不见效验,更勿进服,盖痢之所起,切忌水之犯心,不可妄投凉 
药,故此方两盏后无验,更不可服。 
荆芥穗 牡丹皮(去心) 木香 白头翁 
连(蜜浸一宿,火上炙干,使三分) 牵牛(炒,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一二沸急泻出,食后温和吃之,此药少见效验,更可 
进服,以安为期,然不可多吃,一日只两盏,痢才住,便得止。 
治毒痢,初得时,发寒热,微有小寒,热忽止,腹痛,出后时,粪后有少胶涎,与赤痢 
相杂,却自误吃凉药,渐渐下痢极多,从早至暮,但只思睡,早朝即颜色枯瘁,身体稍凉, 
近晚至夜即面色赤,颜色光润,下痢极多,皆是清涎与赤痢相杂,通身发热,不思饮食,浑 
身肌肉着床则痛。据此候,宜当吃此药,但身体大热如火,与人相近,则热气逼人,其脉轻 
微,轻手取之,散满指下,不分部位,全无骨力,指下如风如气,重手取之,指下全无,急 
用诃子五个炮制如下面法,掏罗为末,为一服先用热米汤调,和滓热服,吐出涎,脉气方生 
可进下面方 
白术(半两) 白芷 芍药 大芎(各一分) 甘草(四铢,炙) 诃子(五个,面裹 
炮熟, 
上细捣罗为末,每服三钱,热陈米汤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