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
  比如檀香本为树中极品,其味幽香、淡雅,既可调心安神,又可入药疗治诸疾。檀香价格高昂,但人们也不惜重金求购。然而不知檀香价值的愚者却将其烧成灰炭,此时便毁掉了檀香的价值,成为人们舍弃的废品。同样,拥有崇高地位的人也是如此。古人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便有人已成为高僧大德或寺院的住持、执事以及社会上的首脑领袖,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如法,自会让人唾弃,使其事业、地位日益衰败,如夕阳残落。如果行为相符于名声、地位,则如日中天,能为自他广做利益之事,前者即如烧成炭灰的檀香木,无人理会;后者却如馨香浓郁的上等檀香,令人追寻。
  大者暂虽受衰失,不必为彼生忧伤,
  月亮暂被罗睺食,立即将会得解脱。
  崇高而伟大的人,虽然暂时身受磨难,处境极危,但能逆水行舟,所以不必为他们担忧。譬如月亮暂时虽被罗睺所食,但很快能得解脱而普照世间。
  伟人不会因逆境而生烦恼,一蹶不振,一旦因缘成熟,就会再创自他二利之宏业。在文革期间,多少高僧被关入狱身受囚禁,事后却能重振佛法,广利众生。又如,我们的法王仁波切虽然显现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不必为此而担忧。因为法王曾经发愿,要代受南赡部洲所有众生心脏病之疾苦,对此许多经续中也有授记。
  《贤愚经》记载:古印度鹿野苑有二位太子,哥哥格登(意为善义)乃菩萨种姓,对三宝具足信心,智慧深广,悲心淳厚。弟弟都登(意为恶义)心性恶劣,五毒俱全。一日,格登出游,见民众四处奔波,辛苦万分,仍然缺衣少食,不得安乐。他悲心难忍,回宫请求父王开国库广行布施。得到了国王的准许,于是格登大开国库,将所有的财物都布施给了人民。当时举国欢庆,无不赞叹他的功德。
  国库空虚,如何能维持国政的正常运行呢?于是国王召集大臣商议。格登请求入海求取如意宝,以解除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国王和王后担心太子入海遇难,若都登临政,国家则永无安宁,人民也会更加痛苦。故而强烈地反对。但太子心意已决不可阻挡。
  大海茫茫无际,必须有一位向导引路。太子便请求一位曾多次出海、经验丰富的老翁同行。老人身体衰弱,恐有去无回而极力推脱,经过太子反复劝请才勉强答应。而王子都登担心哥哥取宝大功告成之时,必定会登基为王,于是向父王请求同哥哥一起入海取宝。
  二位王子和五百眷属乘船离开本国,驶向宝洲。一路风平浪静,经过七昼夜的航行,大船抵达宝洲。众人登上宝岛,见金沙遍地,到处是奇珍异宝。老翁告诉大家:“我与太子到龙宫去取如意宝,你们选择一些值钱而质轻的珍宝带回陆地,记住不可贪多,否则太重船会沉海。”言毕就与太子赶往龙宫。半路老翁身力耗竭,生命垂危之际告诉太子:“我不能陪你去龙宫了,你一直向前走可以到龙宫。如果大门紧闭,就用门上的金刚杵打开门进去,如果遇到凶恶护法不必惊惧,直接面见龙王请求赐予如意宝。你要记住,除了龙王耳朵里的如意宝外,其它的都不要,因这个如意宝的能力最大,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你回国以后,一定要以行持善法来报答我。”说完闭目而逝。
  太子经过一番周折,得到了龙王耳中的如意宝,回到岛上与五百眷属及都登王子一起登船回国。因都登贪心猛烈未听老翁的劝告,在船上装满了各种珍宝,船不堪重负在海中沉没了。五百眷属遇难身亡,二位王子幸免于难,抱着木板漂到陆地时已精疲力尽。都登心怀鬼胎决定杀死格登,夺得如意宝,就对哥哥说:“已经天黑了,哥哥你先睡吧!我来看护如意宝。”格登毫无怀疑,将如意宝交给他,便安然入睡。都登见时机已到,就将两根削得十分尖锐的竹笺,用力刺入格登双眼之中。剧烈的疼痛使太子顿时醒来,他以为是强盗来夺如意宝,忍痛拔剑准备搏斗。这时一位神灵告诉他:“太子,不是贼人,而是你弟弟干的。”太子听罢,不忍加害弟弟,就弃剑倒地。都登见状,认为他必死无疑,就连夜赶回本国,告诉国王:“哥哥及五百眷属都已遇难,只有我携带如意宝侥幸归来。”国王王后听到爱子死讯,顿时悲痛欲绝。而都登缺福少德,且对如意宝的能力抱有怀疑,所以如意宝未能满他所祈之愿。
  话说太子昏迷于旷野之中,以他的福德力自然聚来了几头牦牛。牧人寻牛而至,把太子背回家中,并为他治疗眼伤。太子眼伤痊愈后,对牧人说:“非常感谢你的救命之恩,现在我已双目失明,不能长期在此打扰你,请你为我准备一把琵琶,送我到京城,我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牧人照他的话作了安排。
  太子在京城卖唱为生。不久,有位好心人把太子接回家,让他看守果园。主人在果树上挂一些铃铛,将拉铃铛的绳子放在太子身边,他过一会儿拉动一下,就可以惊飞吃果实的鸟雀。于是太子结束了卖唱生涯,安住在果园之中,空闲时仍旧弹一弹琵琶,唱一些自己编的歌曲。太子的歌喉甜润,词曲优美,引来了很多听众。国王的公主是最忠诚的听众之一,每天准时到太子座前听歌,逐渐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有一天,公主启问太子的经历。格登太子感到公主对自己很好,就不再隐瞒,将自己的身世及经历详细地告诉了公主。公主听后惊喜交加,因为她和格登太子早已订婚,只是未曾谋面。前段时间传来消息,说太子在海上遇难,现在她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格登太子,怎能不高兴呢?公主问道:“你的弟弟使你落到这步田地,你会对他报仇吗?”太子说:“我不会报仇。”公主不信,太子说道:“如果我没有一点报仇的心,愿三宝真实力的加持,使我双目立即复明,倘若我有一点报仇之心,愿我照样不见天日。”话音刚落,太子双目立即复明。
  公主高兴地回宫见过父王便问:“格登太子您认识吗?”国王说:“当然认识,不过已经落海死了,真可惜!”第二天,公主带着格登太子来见父王。国王见真是格登太子,顿时大喜,一面派人马上将此消息送到鹿野苑,一面为太子更衣洗浴,亲自送太子回国。
  太子的父母知道事情真相后,立即将都登关进监狱。太子回国,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都争先跑去迎接。太子在所有人中没有发现弟弟都登,就追问他的下落。当得知弟弟正在监狱受苦时,马上请求父王将他释放,并说:“这是我的业力,一切都是随因缘而转,不要怪他。”格登安慰弟弟后,拿到如意宝供于幢顶,心中生起令一切有情得到安乐的大悲心而祈请如意宝赐予财物。如是祈祷之后,天降各种珍宝,空虚的国库也已充满。人民随意得到各自所需,丰衣足食,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全国臣民都皈信三宝,修持善法,得到了今生和来世的安乐。
  贤善的格登太子虽然受到了一些痛苦,但总的来说,我们不必为他担忧,因为以他的福德和智慧最终能得以解脱,圆满一切所愿。正如皎洁的明月被罗睺星所食,那仅是一种短暂的月食现象。月亮不可能长时陷于危难,以其自力,很快就会从罗睺星的恶口中得到解脱,所以人们也不用担心月亮的安危。
  大者仁慈诸怨敌,则能制服怨敌众,
  众人敬王护他众,故彼推选为国王。
  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和仁慈伟大的国君们,能以仁慈感化摄伏一切怨敌。如古印度的“众人敬王”,以慈悲心爱护每一位民众,所以被众人推选为国王。
  真正慈悲的伟人,不仅能以世出世的智慧和各种善巧方便摄持眷众,同样也会以仁慈之心摄受怨家仇敌。因为他们知道冤冤相报无始无终,当以慈悲心修习忍辱,并以布施等来安抚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最后感化其心而制伏众多怨敌。此窍诀在《入行论》中也再三强调:以消灭方式不能彻底灭除怨敌,只有对治自己的嗔恨心,才能对治自己的烦恼并外伏怨敌。遵循佛迹的高僧大德,他们并非只精通某一派教理并真修实证,而是广学各派教义,慈悲摄受一切众生。对挚诚的弟子尽心尽力摄受、谆谆教诲,对那些不明世理教法的人,也是平等摄受,并以种种方便赐以相应的教言,仁慈地调伏了烦恼众生之怨敌,故而远近的众生也自然把他作为自己心灵唯一的依怙。
  具足悲智的正士不但能制伏怨敌,而且能得到怨敌发自内心至诚的信服和崇敬,所以众人把他们推选为国王。正如“众人敬王”的来由,众人敬王是古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很久以前,众生福报圆满,皆以禅悦为食,神通自在,既没有国王也不需要国王的保护。爱而后来,因众生福报消减不得不以农耕谋生,由此产生土地粮食的分配纠纷而不得安宁。此时有一个人,悲智具足,淳善公正,仁慈民众,便被众人推选为首领。这个首领以慈心行持善法,摄受亲眷,而且对待怨敌也如亲人一样。遂而众多远方的人民都来投归于他,于是成立了国家。这位首领被众人拥戴为国王,号“众人敬王”。这一史实可详见于多罗那它尊者的《印度佛教史》和土官大师所著的《明镜史》。
  正士无论再困苦,不吃杂罪之食物,
  狮子无论再饥饿,不会食用呕吐物。
  正士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苦,也不会食用那些杂有罪业的食物。犹如兽王狮子无论多么饥饿,也不会食用呕吐之物。
  此颂所明之理与前文“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的意义相近。说明了正士知世理明因果,其行为也是如理取舍,应止则止,应持则持。他们不会接受丝毫掠夺盗窃之物以及杀生而获得的财食,并以“吃清净饭,穿清净衣”为准绳,其衣食住行所需资具皆不违因果,顺应善法所作而善得。
  大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