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兽的尾巴给人看。
  心地险恶的狡诈者,往往面善心恶,行骗之前总会装出一副忠诚、和善、老实的样子,做什么事都是既相合佛法又不违反世间法律规则的模样。背地里却图谋不轨,见缝插针,想方设法钻空子、找机会。一旦得势或赢得别人的信任,他就开始实施阴谋诡计,引诱、欺骗、伤害别人以达目的。以前有个国王领地辽阔,牛羊奴隶无数,妻妾成群,财富有如多闻天子。他无子嗣,只有一对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国王视两女儿如掌上明珠,疼爱至极,并为她们派了个贴身女佣名辛达玛。女佣容貌一般,心地歹毒,但表面上却装出温顺和蔼的样子,尽心伺候两位公主以博得主人的欢心。金花银花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将辛达玛视若姐妹,常常一同游玩戏耍。天长日久,女佣摸透了两位公主的脾气,认为她俩傻气老实。于是暗自盘算:我若将她俩害死,国王这份家产岂不是垂手可得。主意已定,她更加尽心地伺候两位公主,同时找机会接近国王夫妇,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大献殷勤。她首先巧设计谋使大公主投水自尽,随后冒充二公主银花嫁到另一国王家。此时女佣反仆为主,百般虐待银花公主,令其放牧牛羊,打柴做饭等。最后辛达玛的诡计被丈夫识破,遂活埋毙命,狡猾的人虽逞一时之威,而终究不会有好下场。
  曾经有个毫无廉耻的人在街上出售驴肉,因为驴肉有一股骚味,人们都不喜欢,所以一直卖不出去。这个狡猾的人为了尽快卖掉驴肉,便去找了条野兽的尾巴挂在驴肉旁边,鼓吹此野兽肉营养丰富,其味上佳,存货不多,欲购从速……很快驴肉被抢购一空。这个故事和“挂羊头,卖狗肉”的性质是一样的。目前商场上一些狡猾的商人也是如此,他们在伪劣产品上标注名牌商标,诈宣是进口原装、国内名牌、出口转内销等。当消费者使用产品时,就立刻会咬牙切齿地诅骂。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以前藏地的佛教徒纷纷结伴前往汉地朝拜五台山。当地的饭店老板虽然知道藏人不吃马肉,但为了赚钱,就把牛头挂在马肉旁边,把马肉当牛肉卖。当时许多藏人吃了马肉,最后看到马蹄才发现原来店主是在“挂牛头,卖马肉”。又有些奸诈的俗人见出家人常得许多供养,就马上将脑壳剃光,穿上僧装,跑到经济发达而虔信佛法的地区赶经忏、做佛事。他们以“短期出家”为业,谋取信众的供养和恭敬,待到名利双收之后,便脱下工作服——僧装,换上笔挺的西装,打道回府。如是诸多狡猾者恶劣、卑鄙至极,必定会遗臭万年。
  有些寡廉鲜耻者,以他财物装门面,
  如同友衣当座垫,以表对客之尊敬。
  有些寡廉鲜耻之人,总是以他人的财物给自己装门面。如同一些无羞的人将朋友的衣服拿来当座垫请客人落座,用此方法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无惭无愧的人自己不具足财物,却强装大富人家,将他人的财物当成自己的布施给别人,以表示慷慨大方,或供养上师以显自己信心深厚。如是不掏分文,借花献佛,便撑足了门面。社会上有些人在请客送礼、走亲访友时,借来高档商品、时髦服装以显阔气,有的为了不使自己显得寒酸,只好忍痛割爱,“打肿脸充胖子”,将自己积攒的血汗钱拿去买高级礼品,门面倒是充足了,但回到家又会因买的礼品花钱太多而心痛得哀声叹气。
  还有些人把三宝的财物当作自己的东西随便送人:“这个送给你,啊没事,我说了算。”说得简单轻松,仿佛他一个人就能代表三宝,而事实并非如此。佛经中讲,三宝是殊胜的福田,仅以微薄的供养就能获得巨大的善根,若私自挪用、盗用、随意转赠三宝的财物,哪怕一针一线也终将堕入地狱,受狱火烧灼。《百业经》中即讲述了许多此类公案。
  如今以他人财物装己门面的寡廉鲜耻之人非常多。比如有些人在请客的时候,把朋友的衣服铺在座位上,请客人在上面安坐,以此表示对客人无比的恭敬之心。当然,客人也会觉得此人“真够意思,对我如此看重。”这些无惭愧之人既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同时又得到别人的称赞,他自然还会对这类事情乐此不疲。这在正直的人看来会觉得可耻,若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尽可拿自己的衣服去当座垫,而用朋友之衣来充门面实不应理。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自己有能力就尽力去作,没有能力就不要轻举妄动,切不可违背世间道德和佛教因果。
  本来稍无羞耻者,丑事亦是当光荣,
  甘存地方诸王族,擂鼓庆贺杀父者。
  本来没有一点羞耻的人,把丑事也要拿来当光荣炫耀。好比甘存地方的王族将杀父之人视如英雄而为其擂鼓庆贺。
  “丑事”藏文原颂为“丑语”,指丑恶的言论,比如诽谤金刚上师及佛法僧三宝,或大谈邪见以及宣传自己所做的种种恶劣之事等。而“丑事”范围更广,且包括了丑语。又如偷盗本是值得羞耻的行为,但小偷和强盗们总是宣扬自己偷盗的技术是如何高超、手法是怎样娴熟、伪装是多么善巧、所得是如何丰厚等。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由此而感到自豪,尽力炫耀、交流和推广。有些人不学佛法,也不遵守世间法规,这本是一种丑恶的现象,他们却自以为洒脱、自在。还有些人在诽谤上师三宝时,显得口才出众,喋喋不休。这本是业障深重的表现,但有的人却随声附和,对此丑事大加赞赏,认为他们能言善辩,说得有“理”。而智者对此等行为只能悲愍、同情,并如不净粪一般舍弃远离。
  在甘存地方,世代相传一种恶劣的习俗。王族中,若王子将父王杀死,王族众人就要擂鼓庆贺,然后把他送上国王的宝座。以前,当地有位国王因公事常处异国。他有二子,小王子大部分时间和母亲在一起。小王子八岁之时,一次问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当国王呢?”母亲回答:“你可能没有机会当国王,因为你父王健在,就算父王过世,也该由你王兄继位。你现在若能杀死父王就可以登上王位,这是历代延续的风俗。”小王子听后,为王心切,决心弑杀父王。他准备了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剑暗藏于身,等待时机。一次国王回国小住,小王子扑到父王身上撒娇,问候辛劳。父亲自然不会对儿子心存戒备,于是小王子趁机抽出宝剑,砍断了父王的脖子。消息很快在王族中传遍了,人人都称他为英雄,并敲锣打鼓庆贺这个杀死国王的良辰吉日,然后把他拥上了国王的宝座。在藏地也有个恶劣的习俗:两人打架,获胜的一方,众人会对其赞不绝口:“哦,他很了不起,用刀子捅了对方几刀,确实是个英雄……。”好勇斗狠的恶劣风气由此蔓延不绝。真诚祈盼上师三宝赐予加持,令众生改掉颠倒的恶劣习气,使娑婆化为清净祥和的净土。
  愚者虽作有利事,有些亦成大祸根,
  如同雏鹊拔母羽,尚自以为报母恩。
  愚笨的人虽然想作一些有利益的事,但有的却会变成巨大的祸根。如同幼小的喜鹊拔掉母亲的羽毛,还自以为是报答了母亲的恩德。
  有的人虽然发心纯善想做一些好事,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等,但因缺少取舍的智慧,不明何事当作、何事不当作、怎样作会有好效果,结果非但无益反会成为祸害的根源。以前有一个大富翁,身边的人都想讨他欢心,对他毕恭毕敬。富翁每次吐痰的时候,左右侍者争先恐后地抢着用脚把痰蹋掉。有个蠢人从来就没有找着机会蹋痰,他冥思苦想:“如果等痰吐到地上,全被别人争着蹋掉了,看来只有在富翁想吐的时候抢先去蹋。”于是他“看准”时机,当富翁正想咳嗽吐痰时,便抬起脚踏在富翁的嘴上,结果嘴唇被踏破、牙齿也踏断了。富翁大发雷庭,狠狠地惩治了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时宜,明辨取舍,否则,强设功力愚昧妄动,只会弄巧成拙。又如某些佛弟子对其上师有很大的信心,确实想赞颂上师的功德,使更多的人生信得利。但他们面对听众,不观察,不取舍,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见人就说,而且添油加醋,不切实际地胡言乱语,以致有些听者当下生怀疑、起邪见。有些人当时相信,但后来发现上师不具足这样或那样的功德,便立刻退失信心,生起邪见,甚至加以诽谤。若此人又把邪见到处宣扬就会让更多的人受损,如此“利益众生”无疑已为自他种下了三恶趣的祸根。
  在明媚的春天或是收获的秋季,小喜鹊们便会用嘴把母亲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拔光后就吃母亲的肉,它们欢喜地看着母亲死去,认为那是尽了最大的孝道。藏族人有个传统说法,即是将不孝顺父母的人称作“喜鹊儿子”。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利益众生不但要有纯正的发心,而且还应有取舍是非的智慧,知时势具智慧者方为俊杰。
  有些薄情寡义者,他恩所得装门面,
  龙王勤降之雨水,农夫以为自福德。
  有些薄情寡义的人,把依靠别人的恩德所得到的利益拿来装门面诈显自己高强。好比龙王辛勤降下的雨水,农夫们却以为是自己的福德所致。
  见识肤浅的人,不能明了许多道理,无有学识和办事能力,常常需要依靠别人的恩惠来维持生活,但他们在感恩戴德方面却做得很差。这类人薄情寡义,往往会把从恩人处得到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福报显现出来的,或诈说是自力成办的。比如玉琳国师前世的弟弟天赐,幼时父母双亡,兄弟俩相依为命,过着穷苦的生活。哥哥天仁谨记母亲临终的训示,尽心尽力地抚养弟弟,含辛茹苦地供其读书,粗重的活计全部自己担承,象一个奴仆侍奉主子一样照顾弟弟。而弟弟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有不周便对兄长谩骂、责打,但学问方面一无所成。兄长学问深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