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以少数钳制敌军,主力向东北出击加强侧面部署,以阻敌突人,避免败溃。阎锡 
山等表示同意,但以后的实际战斗并未完全按照这个建议展开。 
  当日军在忻口正面遭到守军抗击之际,八路军一一五师把从代县经平型关、灵 
丘至张家口的敌后东路交通要道完全破坏,收复灵丘、广灵等数座县城,并以一部 
深入河北,收复冀西数县,直通保定。一二0师卡断了日军从代县到大同的西路交 
通,两度攻占雁门关,收复雁北数县,使忻口之敌陷于孤立无援、前后被包围的困 
境。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组成了三个兵团,在卫立煌、何柱国、李默寇、王靖 
国、刘茂恩等高级将领的指挥下,先攻后守,抗敌极为壮烈。军长郝梦龄、师长刘 
家麒、旅长郑廷珍身先士卒,亲临战斗前沿,突遇日军猛烈扫射,壮烈殉国。官兵 
见状,更加奋勇,作殊死血战。 
  郝梦龄灵枢运回武汉,各界4000余人到车站迎接,全市下半旗志哀。蒋介石为 
郝、刘亲致祭文。郝临战前留下的《双十节与妻书》发表在武汉各报上,“抱定牺 
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 
我,我先牺牲”等语,传诵一时。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刘 
家麒、郑廷珍为陆军中将。 
  一天,卫立煌对周恩来、彭德怀焦虑地谈到,敌机每日清晨即来我方阵地侦察, 
继即以数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对阵地威胁极大,一天几乎要损失一个团的兵力。 
  翌晨,天色微明,彭德怀就到院子里,仔细谤听在重峦叠嶂中隐隐回响的敌机 
声。原来,大家以为敌视是从北平飞来。彭德怀这员虎将向有“张飞”之称,有时 
却心细如丝。他根据飞机的航速、续航能力和轮番到达忻口的时间判断,忻口附近 
必有日军的,临时机场,即下令侦察。10月11日,朱德、彭德怀电告蒋介石、阎锡 
山等:“代县已有敌机着陆场,因我袭击敌人后方交通,故连日敌视运输粮弹中。” 
同时,彭德怀命令刚开入晋北的一二九师陈锡联团进入代县,实地侦察。19日,该 
团的赵崇德第三营夜袭阳明堡机场,一举烧毁敌机24架,取得平型关之捷以来又一 
次振奋人心的胜利。忻口上空一度日军息影,消息传至友军营连,官兵高呼:“中 
华民族万岁!” 
  从会战打响,前后一个月全是血战。日军用尽浑身解数,仍不得前进一步。 
  日军见忻口坚如磐石,”强攻下去也不奏效,乃改变方赂,采取大迂回战术, 
集中平汉路兵力强攻娘子关,沿正太路西进,使太原市腹背受敌。11月2日,忻口守 
军被迫撤离,向太原转进。 
  卫立煌从前线退到太原,再次见到周恩来,向这位当年在黄埔时的老上级“啪” 
的一个敬礼,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腿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部队帮 
了大忙。我代表将士们向八路军表示感谢。” 
  这时,日军集空军对太原轮番轰炸,太原城内一片火海。接着,又向太原空降 
伞兵,并以重兵攻城。 
  11月7日,周恩来在隆隆炮声中伏案工作。直到晚上,才从容不迫地问他的机要 
组长李金德:“阎锡山走了没有?”李金德回答:“他早就跑得不见踪影了。”周 
恩来这才说:“好吧,那我们也走吧。” 
  11月8日,太原沦陷。国民党各军争路西退南逃。阎锡山脱下戎装,换上锦袍马 
褂,坐在汾河西岸的一座天主堂内收容溃散部属。 
  何应钦第二年在国民党临代会报告中说:忻口会战“歼敌三四万人,造成华北 
各战斗中最有利之战局”,“我朱德部在敌后方袭击,迭次予敌重创”。 
  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局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 
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始处于主导地位。 
  再说太原失守四天后,华东战场的上海就失守了。上海既失,各军仓皇后撤。 
日军分两路逼进,东南黑云翻滚,人心惶惶,南京大门洞开,无险可守。11月19日, 
国民政府举行国防最高会议,认定日本志在必得南京,为持久抗战计,决议迁都重 
庆,而抗战及内政、外交等活动则以武汉为中心,蒋也在武汉指挥抗战。 
  一天,蒋、汪等20余人正在开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前来告别。他将串部分官 
员乘兵舰去重庆。当时气氛压抑、悲凉。秘书长张群说:“大家都不要难过了。好 
在这不是上别的地方去,乃是去重庆。重庆重庆,就是重复回来庆祝的意思。”这 
样一说,有的人就笑起来了。 
  淞沪沦陷后,日军水陆并进,马不停蹄,一路向南京打来。南京防守之事,已 
成燃眉之急。何去何从?蒋介石举棋不定。日本向蒋提出和谈条件。蒋予以拒绝, 
表示如欲和谈,必须恢复战前状态。否则国民政府会被舆论浪潮所淹没。从11月17 
日起,蒋介石在南京连续召开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参加者有李宗仁、何应钦、白崇 
禧、唐生智、徐永昌、刘斐等人。 
  蒋问李宗仁:“敌人很快就要进攻南京了,德邻兄对南京守城有什么意见?” 
  李宗仁答道:“我不主张死守南京。我的理由是:在战术上说南京是个绝地, 
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以新受挫折的部队来坐困孤城, 
实难望久守。而敌人则夺标在望,士气正盛。南京必被攻破。与其如此,倒不如我 
们自己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并将大军撤往长江西岸,一面可以阻止敌人向津浦 
线北进,同时可以阻止敌人西上。让他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蒋又问白崇禧,白说完全同意李的主张。应主动放弃南京。 
  这时刘斐发言,他认为南京是守不住了,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只 
宜作象征性的防守,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已决定放弃南京,但他的方略是将日军主力 
吸引于南京和长江下游,如果主动弃守南京,恐怕日寇看出破绽,而将魔爪缩回去。 
因此,他口称:“南京为国府所在地,断不能不战而退。”其实是疑兵之计,只是 
想做做样子而已。 
  蒋介石又问何应钦、徐永昌的意见,二人均表示同意蒋的意见。 
  “孟潇兄,你看呢?”蒋介石望着唐生智。 
  不料唐生智忽然起正,大声疾呼:“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寝陵所 
在地,若拱手让敌,成何体统?首都一旦失陷,不但影响国际观瞻,也无以向全国 
人民交代。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在天之 
灵,也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这番话颇有大义凛然的气势,别人不便加以反对。最后,蒋介石决定调集从上 
海撤退下来的黄埔嫡系余部和广东的两个军,合计大约了万多人,加上他的“御林 
军”教导总队的3万人,兵力总数11万人,防守南京。 
  接着,蒋介石问座中将领:“守南京,就这样决定了。大家看谁来当总指挥好?” 
当场无人吭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都明白这副担子吃不消。何应钦面色沉重, 
徐永昌低头不语,白崇禧仰望天花板。蒋环顾左右,最后目光落在唐生智身上。 
  唐生智会意,事由他起,守城也是非他莫属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当此国 
难危急,军人守土有责,岂能坐视不救?如果委座还没有预定的人选,我愿尽忠报 
命,誓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马上颔首答道:“好,就请孟潇兄勉为其难吧!本来。保卫首都,中正 
责无穷贷,可是政府决定西迁,本人必须坐镇后方,统筹全盘战略,无法分身、只 
得偏劳孟潇兄代我负此重任。我会亲自命令守城各军将领,务必服从唐司令长官的 
指挥,就如同听本委员长的指挥一样。” 
  会后,蒋介石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成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 
  11月17日,日本成立大本营,由天皇统率。12月1日,大本营陆军部下达进攻南 
京的命令。松井石根指挥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二师团及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 
采用包围迂回战术。渐渐接近南京外围。7日,园军向南京外围发炮,并发起总攻击。 
中国军队毫不示弱,奋起抵抗。一时间,南京城上空被激战的枪炮声涨满了。 
  直到这天早晨,蒋介石才离开南京赴赣。走之前,他借夫人到唐生智家看望。 
听着隆隆炮声,他说:“孟潇兄,只须坚持个把月,在江西整训的卢汉的两个军就 
会调来解围。只是你身体尚未康复,有劳你守南京,我很难过。” 
  唐生智说:“委员长身系全国抗战大局,快上飞机吧,南京的事由我负责到底。” 
  蒋介石偕宋美龄上了飞机。他让飞机绕南京一周。飞机上,他看到日军炮弹爆 
炸时腾起的烟雾,不由得叹息一声,感伤地说:“风景依然、时势大变矣!” 
  再说唐生智和两位副长官匆匆设定战斗序列及作战计划,率部在沿紫金山到光 
华门、中华门一线作奋力抵抗。然而日军装备优越,火力极猛,很快即攻破雨花台, 
炮弹射程直达闹市中心新街口,战势急转直下。白天敌祝轮番轰炸,地面炮火密集, 
让人抬不起头来。唐生智只得乘黑夜巡视各据点,白天夜长官部所在地原铁道部地 
下室内通电话指挥。俄顷之间,紫金山天堡城也落人敌手,敌人居高临下定点炮击, 
大火四起。正在这时,军事委员会发来急电:“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 
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唐生智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