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重庆给他发来一封长电,责备他“不尚容人用人,过去方法已不适宜”,嘱其“
诚恳、合作、坦白,以坚持河北抗战”。程潜亦自天水行营绘鹿长电,令鹿:“本
民族利益第一、抗战团结第一之旨,忍耐精神,无偏无党。”还说:“民军(指张荫
梧等部)到处索粮索款,亦有割据嫌疑,党政人员有时偏袒,亦造成冲突主调。”“
以武力限制共产党发展为不可能,亦不必要。”
而另一方面,鹿钟麟连接蒋介石四道密电,要鹿必须撤销中共的两个公署。
鹿钟麟两面为难,无心考虑如何会谈。见八路军提出了八大纲领,也让随行人
员草就了一个纲领,送到彭德怀那里。彭看后问道:“鹿先生和我不惮路途辛劳,
来下庄见面,原为坚持河北抗战,为何纲领中没有抗日内容?”鹿钟麟无言对答。
由于有蒋介石的密令,鹿钟麟坚持要撤销冀中、冀南两个主任公署,彭德怀则
坚决维护冀中、冀南抗日根据地,会谈自然无结果。临别前,彭对鹿说:“河北问
题鹿先生固有失当,但朱德总司令和我素知问题不在先生,而在张荫梧等顽固分子,
须将这些顽因老朽分子撤掉,团结合作方有希望。”
鹿钟麟感于彭德怀的直言,也向彭直告自己的难处:撤换张荫梧是得经过蒋介
石批准才能办到的。以后张荫梧不但未能撤掉,反而猖狂愈甚。鹿钟麟则有所收敛。
国民党当局想以河北省政府的名义取消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计划宣告破产,便
依靠民军张荫梧、侯如墉、王子耀等部向八路军发动武装袭击,由政治磨擦转向军
事磨擦,制造了一连串惨案。其后,张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竟说:“日军扫荡八路,
在他人以为大难,在我以为军政开展之机会。”
朱、彭忍无可忍,根据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自卫反击原则,下令一二九师、晋察冀军区几乎全歼了张荫梧、王子耀等部,张
荫梧落荒而逃。在朱、彭的强烈要求下,蒋介石撤了张荫梧的职。
鹿钟麟感到两面不讨好,这个省主席实在不好当,便向蒋介石提出辞呈。
蒋介石不仅没有批准鹿钟麟辞职,反而派了朱怀冰、庞炳勋率部入冀。于是,
河北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一波末平,一波又将掀起。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再说陕北地区自1938年底开始,国共双方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异常。1938年底,
发生土桥事件。1939年3月,发生龙州堡事件和瓦窑堡事件,4月发生镇原事件和宁
县事件,5月构邑县被攻占,整个边区受到进一步的封锁。这些事件的根源在于国民
党秘密颁布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可能性存在于陕甘宁边区问题虽谈判多次却
悬面未决。
5月底,毛泽东看到了三个月前蒋介石秘密批准的《共产党问题处置办法》。这
份绝密文件里,提出两种对付共产党员的态度:“上层注重‘理性之折服’,以严
正对之;中下层当予以事实上之打击,以严厉对之。”毛泽东发话了:“来而无往
非礼也!他们要打,我们没有办法。”6月10日,毛泽东在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反磨
擦的指导方针:”积极帮助蒋督促蒋朝好的一边走,仍然是我们的方针……统一不
忘斗争,斗争不忘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以统一为主,磨而不破。”
6月7日,刚从皖、浙处理新四军问题回到重庆的周恩来,向陈诚递交了一份关
于合理公正解决两党冲突问题的建议,要求确定陕甘宁边区区域,要求把沿黄河西
岸的7县划为八路军之补给区,要求河北省政府改组,要求晋察冀边区作战统由八路
军负责。陈诚做不了主,遂将建议转给蒋介石。
6月10日,蒋介石约见周恩来和昨天刚从南岳来到重庆的叶剑英。蒋今天的心情
似乎不错,谈话比较从容,尽管内容很严肃。
他说:“你们的建议我看过了。现在问题的症结,不在陕北几个县,而在共产
党是否有根本的真诚——服从中央命令,执行国家法令,而不自居于国家体制之外,
造成特殊关系,遗攻汗者口实。”
周恩来说:“共产党做事,正是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自抗战以来,共
产党所作所为,天地可鉴。”
“这个我知道。”蒋介石换了一种口吻,“我作为全国的领袖,完全以理智的、
持平的态度处理国事,绝不会偏听偏信。我权衡一切,完全以国家民族整个利益为
前提,决不会有所迁就或妨息。你们为了解决问题,总是先造成特殊事实,以强迫
的态度对待我,迫我就范,你们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领袖呀?”
周恩来连忙解释:“校长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这次提的问题,大都是些悬而未
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再说,以前每次和你谈问题,你总是先让我们拿方案嘛,这
怎么能说是强加于你呢?我们提的具体意见如何,还是听校长的高见嘛!”
蒋介石说:“除非边区停止向外进攻,不能谈判具体问题。”
周恩来当即反驳:“并非我们向外进攻,而是被人所攻。八路军在防御的空隙
里主动打击日军,该不会有错吧?为什么要限制呢?”
蒋介石再换一种口气:“恩来呀,我什么时候说你们对日作战方面的问题了?
新四军前一段作战有功,我当即下了嘉奖令嘛。只要你们格守中央命令,使各地事
态平息,我能亏待你们共产党吗?我对事对人,向以仁爱为本,对共产党也不例外。
但是,你们总得服从中央的命令啊!我们的一切实施与行动,应以合乎国家的统一
和独立为唯一原则。如果国家不能统一,便决不能独立,所以我们求统一,实为整
个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而这种利益,是与共产党所共有的嘛!我责备你们,完全是
出于爱护你们呀,你们应该明白我的苦心。”
蒋介石只顾自己讲话,不容周恩来、叶剑英多说。最后,他提议为改善两党关
系,再约定时间正式谈判。
送走了周、叶,蒋介石即命陈诚起草了《共党问题处置办法》,作为与共产党
谈判的基本方案。该办法在军事方面要求八路军、新四军之军政军令必须统一于中
央,不得脱离驻地,不得要求划给区域,不准扩充武力;党务方面要求共产党服从
三民主义,服从领袖,遵守抗战建国纲领,不得在各地有任何秘密或公开之组织,
停止宣传共产主义,不得单独设立机关报与杂志及印刷各种宣传品;行政方面,要
求共产党取消地方政权,共产党所办教育与训练机关或停办,或由中央接收等。
谈判尚未举行,又一事件在南部发生了。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特务
营包围了新四军在后方的平江嘉义镇通讯处,当场打死通讯处主任、新四军参议涂
正坤,活埋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8人。从此,历史词典里又多了“平江惨案”这
个条目。
毛泽东、周恩来拍案而起,决定给予有力回击。
正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波未平一波起。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部) 第二十四回
平江惨案毛泽东发怒 山西事变阎锡山翻脸
平江惨案的消息20天后才传到延安。由于国民党严密封锁消息,周恩来6月18日
离渝返延时还一无所知。
7月2日,周恩来在延安得知事件经过后立即致电陈诚,提出严重抗议,并把此
事提到可能导致国共关系破裂的高度来警告国民党。电文说:“弟此次回肤(延安),
原冀与敝党中央商讨巩固团结大计,并求乎服磨擦事态。乃北事未乎南变又起,推
波助澜者大有人在。此种阴谋,弟敢断言决非止于反共,其目的必在造成国共裂痕,
以便其破坏抗战,走人不得不对日妥协之途,其处心之深,用意之毒,显系破坏分
子所为。吾辈矢志团结,坚持抗战,对兹惨案,必须有以善其后,方能得事理之平。
否则激荡愈多,愤撼难抑,弟虽努力亦难收效矣。”电报还要求:“请转呈委座,
严令查明此案真相,对死难者请给以抚恤,对肇事者务请严予惩治,并责令保证以
后再不发生此类事件,使中共党员得有生存之保障。”
7月19日,陈诚电复周恩来:“嘉义旧土匪潜在谋乱,在地方四出抢劫,枪杀国
军来往官兵,灭尸缴械。二十七集团军派队前往剿办,该匪主力当即起猛烈抵抗,
双方激战,互有伤亡。涂正坤等召集土匪,扰乱后方,枪杀国军,灭尸缴械,危害
地方,实属目无国法,该集团军派兵前往剿办,维持后方治安,系适当处置。”
双方各执一词,认识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7月22日,周恩来再电陈诚近千言,历数新四军通讯处功绩,从陈诚电中找出8
处漏洞加以反驳,请中央或九战区派专员会同时剑英前往调查,“使此沉冤大白于
天下”。同日,周恩来、时剑英又写近两千言檄文,电告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和军委
各部长官,要求主持公道。
过了6天,不见国民党方答复。7月28日,周恩来、叶剑英再电军政部长何应钦
和军委各部长,恳请派公正大员前往详查。
此电又是泥牛入海。
至7月底,毛泽东、周恩来都发表了谈话,报纸也登了文章,电报也打了5封,
此事仍无结局,僵住了。
中共领导人再也忍无可忍。8月1日,中共中央召集各界人士及群众数千人,在
延安举行集会,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周恩来送了挽联,上书: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磨擦皆蒙日寇阴谋。
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