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倾巢北上的意图,反而开始从中国战场抽调精锐师团南下,日苏战争爆发的可能 
性降低了。同时,因日军集结25万人发起围剿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作战,华北日军扫 
荡作战也没有停止的征兆,国共两党又开始考虑改善关系这一问题了。 
  两党关系实际上受着国际形势的影响,因为这时英、美、苏三国之间的团结增 
强了。 
  5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应英方邀请,飞往伦敦。26日,苏、英双方签订对德国 
及其欧洲同盟者作战及战后合作互助的条约。6月10日,苏、美两国又签订合作协定。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外相艾登同时宣布:1942年将在欧洲开辟同希特勒作战的第 
二战场。 
  对于国共关系,罗斯福通过他的私人代表转告蒋介石:中国在三年之内不要发 
生内战,美国给予蒋介石的援华军火,不得用于反共。英国首相丘吉尔7月7日给蒋 
介石的贺电也有中国“抗战五年由于坚持统一战线”的话。英美的这种态度,使蒋 
介石在处理国共关系时不能不有所顾忌。 
  再说由于滇缅公路被切断,运输只能改为空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困难极大。 
蒋介石在外援运输方面不得不依赖于经过苏联的那条陆路。如果和共产党反目,苏 
联肯定会站在共产党一边。 
  6月30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请周考虑利用纪念“七七”五周年机会,找王世 
杰谈一谈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并表示他愿意见蒋一谈,请王向蒋转达这一愿望。 
  7月7日,中共在《为纪念抗日五周年宣言》里,也向国民党抛出了和解的彩球。 
宣言号召:“中国各抗日党派不但在抗战中应是团结的,而且在抗战后应是团结的。” 
明确要求:“全国军民必须一致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战。”并表示:“为着上述目 
的,必须按照合理原则改善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党派间的关系,加强国内团结,不 
给日寇以任何挑拨离间的机会。我们愿意尽自己的能力来与国民党当局商讨解决过 
去国共两党间的争论问题,来与国民党及各抗日党派商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及建设 
战后新中国的一切有关问题。” 
  据此,正在患病的周恩来和董必武约见了王世杰、张治中,对过去谈判中涉及 
的一些问题表示了如下意见:关于军队问题,中共军队已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抗日, 
但因其历史不同,有其自身特点,想把它一下子变成另一种特殊,绝难做到,将来 
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制下共产党并无永远保持特殊军队之意;关于政权问题,共产党 
虽有局部的和临时的政权,但为抗日需要,共产党至今尚无与中央政权对立的全国 
性政权系统,这与内战时期另有中央政权是不同的;关于联络参谋问题,中共希望 
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能速返延安。同时,周、董还向国民党提出了释放叶挺、廖承志, 
直接与蒋晤谈等项要求。王世杰、张治中答应转达。 
  7月21日,大病初愈并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周恩来见到了蒋介石。蒋对周关切地抚 
慰,并表示了两点意见:他同意共产党的请求,派联络参谋继续去延安;他同意与 
共产党恢复谈判,并已指定张治中、刘斐为谈判代表,由卜士奇负责日常联络。当 
周恩来谈及军队、政权、发饷等问题时,蒋却顾左右而言他,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蒋介石为什么不让张冲参加谈判了呢?盖因张冲6月患了伤寒,继而发展成恶性 
疟疾,此刻已病入膏盲。20天后,张冲逝世,年仅38岁。蒋介石亲往祭奠,挽之曰: 
“赴义至勇,秉节有方;斯人不永,干将沉光。”毛泽东等7名参政员挠之曰:“大 
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寒, 
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周恩来不仅送了“安危谁与共?风雨忆 
同舟”的挽联,而且亲临追悼会哀切陈辞20分钟。讲到后来,感情激动,不能自抑, 
以至语不成声,闻者无不动容。这是后话,且按下。 
  8月14日,蒋介石再次约见了周恩来。在这二十多天时间里,国内形势发生了一 
些有利于国民党方面的变化。新疆盛世才突然改变过去的亲苏政策,表示完全服从 
重庆国民政府,随后,西北回民骚动问题也得以顺利解决。春风得意的蒋介石希望 
尽快解决中共问题,以实现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局面,于是,他希望国共重开谈判的 
心情愈加迫切起来。 
  一见周恩来,蒋介石就感慨地说:“目前战争正殷,敌人不会自撤。中国须自 
身弄好,则敌人不足惧,国内问题应该好好解决。” 
  周恩来点头称是。 
  蒋介石问:“最近延安有无来电?” 
  周恩来答:“有。我党来电说,有关政治、军事问题,深愿与张文白、刘为章 
谈判,通过谈判,寻找解决的途径。” 
  蒋说:“张文白现在不在重庆,一周以后回来,可先就军事问题与刘为章谈判。” 
  周说:“上次委座训示后,我已和张部长、刘次长作过初步商谈,我还提了我 
党的意见。” 
  蒋介石显得很兴奋:“这次要根本解决。我一周后将去西安,可能会在那里逗 
留一段。毛泽东不是表示要见见我么?我想在西安约毛先生一晤。请你速电延安, 
让他们安排一下,到时我派飞机去接他。当然,如不便就算了。” 
  回到曾家岩,周恩来拿起纸笔,踟蹰半晌,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蒋介石突然 
决定见毛泽东,用意何在?根本解决?国共关系能是见一次面就根本解决的?为什 
么他在新疆问题和回族问题初步解决之后提出见毛?周恩来想到了蒋扣押张学良、 
软禁胡汉民、李济深的先例,觉得此事不得不防。可是,从蒋的态度上又看不出什 
么恶意,此邀又不好回绝。当天晚上,经过反复考虑,周恩来向中央电告见蒋详情 
并分析利弊后,提出两种方案供中央参考:一、毛泽东称病,以林彪为代表,到西 
安见蒋一次;二、要求蒋带周恩来到西安,然后由周飞延安,偕一人(林彪或其他负 
责人)回西安见蒋。 
  上次出席第二次参政会一事,教训沉痛,周恩来不得不备加谨慎。他估计,前 
一个办法似乎可行,后一个办法不易得到蒋介石的同意,除非揩同出来的是朱德。 
  正是: 
    事前诸葛最难当, 
    是福是祸费思量。 
  未知毛泽东如何决策,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部)     第三十回 
学生见校长先热后冷 下级劝上司左思右想     
   却说毛泽东这时确实正患感冒。8月17日,毛泽东电复周恩来:“毛现患感冒不 
能启程,拟派林彪同志赴西安见蒋,请征蒋同意。如能征得蒋同意带你至西安,你 
回延面谈一次,随即楷林或朱赴西安见蒋则更好。”这份电报是以中共中央书记处 
名义拍发的。这似乎可以说明,毛泽东尚在犹豫。 
  毛泽东在权衡见蒋的利弊得失。是他一个半月前主动提出见蒋要求的,如今再 
反悔,合适吗?一月前周恩来见王世杰、张治中,张、王明确提出进一步商谈要以 
何、白1940年“皓电”即“中央提示案”为基础,当时中共未表态,现在是否到了 
可以表态的时机?当年此案所以让毛泽东怒发冲冠,是因为他担心部队北撤过程和 
北撤完成后,中共军队受日军和国民党军南北夹击。如今,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已 
稳住了阵脚,相持阶段已经到来,日军的攻势已超过极限,此后就要走下坡路了。 
一旦日军战败,如果中共部队均在黄河以北,不是立即就可以出现个南北朝局面吗? 
到那时再与国民党说话,不就可以乎起乎坐吗?如能直接见蒋,提出遵两年前“中 
央提示案”,蒋很可能答应,还可能作一些别的让步,这样,战后将有一个好的局 
面。 
  思前想后,到19日凌晨4时半,毛泽东下了决心。他以个人名义电告周恩来:“ 
依目前局势,我似应见蒋,我感冒已10日,过几天要动也可以动。关于我见蒋,中 
央亦尚未作最后决定。” 
  素知蒋介石为人的周恩来仍不同意毛泽东见蒋。他有他的道理:目前蒋介石虽 
然有了用政治办法解决国共关系的意向,但具体问题尚未涉及,对共产党的压迫毫 
无减轻,会晤地点又在西安,因此觉得蒋、毛会面时机略早。19日,他将自己的考 
虑电告毛泽东:“你与蒋即会面似嫌略早,最好林或朱先打开谈判之门,如蒋约林 
或朱随其来渝,亦可答应,以便打开局面,转换空气;一俟具体谈判有眉目,你再 
来渝,便可见渠。” 
  8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先派林彪去见蒋,毛见不见蒋视情况而定。按 
说,这件事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毛泽东并未放弃原来的想法,反而越想越觉得应 
该见蒋。8月29日,他又电告周恩来:“蒋到西安时,决先派林彪见蒋,然后我去见 
他。依目前国际国内大局,我去见蒋有益无害,候林彪见蒋后即确定我去时间。” 
  周恩来对此电没有回复,显系不以为然。 
  9月3日,毛泽东再电周恩来,重申亲自见蒋的重要性:“目前不在直接利益我 
方所得之大小,而在乘此国际局势有利机会及蒋约见机会我去见蒋,将国共根本关 
系加以改善。这种改善如果做到,即是极大利益,哪怕具体问题一个也不解决也是 
值得的。蒋如约我到重庆参加十月参政会,我们应准备答应他。蒋在兰州顿了半个 
月,这几天可能即到西安,林彪准备在蒋电约后即动身去,我则在林去后再定去西 
安的日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形势未明,蒋介石可能会答应两年前的条件,等形 
势明朗后,谁都能看出中共军队移归黄河以北的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