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老子本义(魏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01老子本义 作者:魏源 
  《老子本義》初帧荆ㄎ葱#┪涸础
  國學整理社 
  世界書局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魏源                    
論老子 
  = 一 =   
  文景曹參之學豈深於嵇阮王何乎。而西漢西晉燕越焉則晉人以莊為老。而漢人以老為老也。豈獨莊然。解老自韓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復生。誰定之。彼皆執其一言而閡諸五千言者也。取予翕闢。何與無為清靜。芻狗萬物。何與慈救慈衞。玄牝久視。何與後身外身。泥其一而誣其全。則五千言如耳目口鼻之不能相通。夫不得言之宗。事之君。而徒尋聲逐景於其末。豈易知易行而卒莫之知且行。以至於今泯泯也。老子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非不知有無之不可離。然以有之為利。天下知之。而無之為用。天下不知。故恒託指於無名。藏用於不見。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之道。必自無欲始也。諸子不能無欲。而第慕其無為。於是陰靜堅忍。適以深其機而濟其欲。莊周無欲矣。而不知其用之柔也。列子致柔矣。而不知無之不離乎有也。故莊列離用以為體。而體非其體。申韓鬼谷范蠡離體以為用。而用非其用。則盍返其本矣。本何也。卽所謂宗與君也。於萬物為母。於人為婴兒。於天下為百谷王。於世為太古。於用為雌為下為玄。故如蓋公黄石之徒。斂之一身而徼玅渾然。則在我之身已羲皇矣。卽推之世而去甚去奢。化嬴秦酷烈為文景刑措。亦不啻後世羲皇矣。豈若刑名清談長生之小用而小弊。大用而大弊邪。吾人視嬰乃如昨日也。萬物之於母無一日離也。百谷於其王未嘗一日離也。動極必靜。上極必下。曜極必晦。杖绱藙t無一物不歸其本。無一日不有太古也。求吾本心於五千言而得。求五千言於吾本心而無不得。百變不離宗。又安事支離求之乎。反本則無欲。無欲則致柔。故無為而無不為。以是讀太古書。庶幾哉。庶幾哉。   
  = 二 =   
  老子道太古道。書太古書也。曷徵乎。徵諸柱下史也。國史掌三皇五帝之書。故左史在楚。能讀墳索。尼山適周。亦問老聃。今考老子書谷神不死章。列子引為皇帝書。而或以五千言皆容成氏書。至經中稱古之所謂。稱建言有之。稱拢嗽啤7Q用兵有言。故班固謂道家出古史官。莊周亦謂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斯述而不作之明徵哉。孔子觀周廟而嘉金人之銘。其言如出老氏之口。考皇樱Ы饏T。則金人三荆憽<礉h志黄帝六銘之一。為黄老源流所自。藏室柱史。多識擇取。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故其書如喪禮處戰勝之義。皆深知禮意。而又有失道德而後仁義而後禮之言。則知吏耄ъo觀。深疾末世用禮之失。疾之甚則思古益篤。思之篤則求之益深。懷德抱道。白首而後著書。其意不返斯世於太古淳樸不止也。氣化遞嬗。如寒暑然。太古之不能不唐虞三代。唐虞三代之不能不後世。一家高曾祖父子姓。有不能同。故忠伲慕赃f以救弊。而弊極則將復返其初。孔子寧儉毋奢。為禮之本。欲以忠伲任膭佟J抢献哟緲阒倚胖獭2豢芍^非其時。而啓西漢先機也。然刪書斷自唐虞。而老子專述皇墳以上。夫相去太遠者。則勢常若相反。故論常過高。乃其學固然。非故激而出於此也。河上公曰。老子言我有三寶。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慈非仁乎。儉非義乎。不敢先非禮乎。易日。德言盛。禮言恭。又曰。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老子有焉。然則太古之道徒無用於世乎。抑世可太古而人不之用乎。曰拢私浭乐畷6献泳仁罆病J股芍鼙葢艨煞庵畷r。則亦嘿爾已矣。自非然者去甚去奢去泰之指。必有時而信於天下。夫治始黄帝。成於堯僃於三代。殲於秦。迨漢氣咴僭臁C衩撍稹5邱畔R嗖秽刺乓印t曹參文景。斲琱為樸。網漏吞舟。而天下化之。蓋毒痡乎秦。酷劑峻攻乎項。一旦清涼和解之。漸進飲食而勿藥自愈。蓋病因藥發者。則不藥亦得中醫。與至人無病之說。勢易而道同也。孰謂末世與太古如夢覺不相入乎。今夫赤子乳哺時。知識未開。呵禁無用。此太古之無為也。逮長天真未漓。則無福б允扔o芽其機智。此中古之無為也。及有過而漸喻之。感悟之。無迫束以決裂。此末世之無為也。時不同無為亦不同。而太古心未嘗一日廢。夫豈形如木偶而化馳若神哉。老氏書賅古今。通上下。上焉者羲皇關尹治之以明道。中焉者良參文景治之以濟世。下焉者明太祖誦民不畏死而心減。宋太祖聞佳兵不祥之戒而動色。是也。儒者自益亦然。深見深。溡姕。余不能有得於道而使氣焉。故貪其對治而三復也。   
  = 三 =   
  嗚呼。道一而已。老氏出而二。諸子百家出而且百。天下果有不一之道乎。老氏徒惟關尹具體而微。無得而稱焉。傳之列禦寇楊朱莊周。為虛無之學。爲為我之學。爲放曠之學。列子虛無。釋氏近之。然性沖恉邃。未嘗貴我賤物。自高詆拢U_愚自是。固亦無惡天下。楊朱而刑名宗之。莊周而晉人宗之。入主出奴。罔外二派。夫楊子為我。宗無爲也。莊子放蕩。宗自然也。豈自然不可治身。無爲不可治天下哉。老之自然。從虛極靜篤中。得其體之至嚴至密者以為本。欲靜不欲躁。欲重不欲輕。欲嗇不欲豐。容勝苛。畏勝肆。要勝煩。故於事恒因而不倡。迫而後動。不先事而爲。夫是之謂自然也。豈滉蕩爲自然乎。其無爲治天下。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功惟不居故不去。名爲不爭故莫爭。圖難於易。故終無難。不貴難得之貨。而非棄有用於地也。兵不得已用之。未嘗不用兵也。去甚去奢去泰。非並常事去之也。治大國若烹小鮮。但不傷之。卽所保全之也。以退為進。以勝爲不美。以無用爲用。孰謂無爲不足治天下乎。老子言絕仁棄義。而不忍不敢。意未嘗不行其間。莊周乃以徜徉玩世。薄勢利遂訶帝王。厭禮法則盜拢恕V领段簳x之士。其無欲又不及周。且不知無爲治天下者果如何也。意糠粃一切。拱手不事事而治乎。卒之王綱解紐。而萬事瓦裂。刑名者流。因欲督責行之。萬物一付諸法。而已得清淨而治。於是不禁己欲而禁人之欲。不勇於不敢而勇於敢。不忍於不忍而忍於忍。煦煦孑孑之仁義退。而涼薄之道德進。豈盡老子道乎。豈盡非老子道乎。黄老靜觀萬物之變。而得其闔闢之樞。惟性逆而忍之。靜勝動。牝制牡。柔勝剛。欲上先下。知雄守雌。外其身而身存。無私故能成其私。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也。後人以急功利之心。求無欲之體不可得。而徒得其相反之機。以乘其心之過不及。欲不偏不弊得乎。老子兢兢乎不敢先人。不忍傷人。而學者徒得其過高過激。樂其易簡直捷。而内實決裂以從己。則所見之乖謬使然也。莊子天下篇。自命天人。而處真人至人之上。韓非解老。而又斥恬澹之學恍惚之言爲無用之教。豈斤斤守老氏學者哉。漢人學黄老者。蓋公曹參汲黯爲用世之學。疏廣劉德爲知足之學。四皓爲耄酥畬W。子房猶龍。出入三者。體用從容。漢宣始承黄老。濟以申韓。其謂王伯雜用。亦謂黄老王而申韓伯也。惟孔明澹泊寧靜。法制嚴平。似黄老非黄老。手寫申韓敎後主。而實非申韓。嗚呼。甘酸辛苦味不同。蘄於適口。藥無偏勝。對症爲功。在人用之而已。内拢馔踔畬W。闇而不明。百家又往而不返。五穀荑稗同歸無成。悲夫。知以不忍不敢爲學。則仁義之實行其問焉可也。   
  = 四 =   
  老子與儒合乎。曰否否。天地之道。一陽一陰。而拢酥馈:阋苑鲫栆株帬懯隆F鋵W無欲則剛。是以乾道純陽。剛健中正。而後足以綱維三才。主張皇極。老子主柔賓剛。而取牝取雌取母。取水之善下。其體用皆出於陰。陰之道雖柔。而其機則殺。故學之而善者則清淨慈祥。不善者則深刻堅忍。而兵謾嘈g宗之。雖非其本真。而亦勢所必至也。老子與佛合乎。曰否否。窈冥恍惚中有精有物。卽所謂雌與母。在佛家謂之玩弄光景。不離識神。未得歸於真寂海。何則。老明生而釋明死也。老用世而佛出世也。老中國上古之道而佛六合以外之敎也。故近禪者惟列禦寇氏。而老子固與禪不相入也。宋以來禪悅之士。類多援老入佛。經云民不畏威。大威至矣。蘇子由乃謂人苟於死生得喪之妄見。坦然無所怖畏。則吾性中光明廣大之大威。赫然見於前矣。何異指鹿爲馬。種黍生稗。尊老誣老。援佛謗佛。合之兩傷。何如離之兩美乎。河上公注不見漢志。隋始有之。唐劉知幾卽斥其妄。所分八十一章。與嚴君平道德指歸所分七十二章。王弻舊本所分七十九章。皆大同小異又谷神子以曲則全章末十七字爲後章之首。唐君相以絕學無憂繫上章之末。訖元吳氏澄。近日姚氏鼐。又各以意合并之。而姚最舛矣。史遷統言著書五千餘言。而妄人或盡剪語詞以就五千之數。傅奕定本又多增浮文。王弻稱佳兵不祥章。多後人之言。傅奕謂常善救人四語。獨見諸河上之本。韓非最古。而所引恒遜於淮南。開元御注。而贅文臆加於食母。其他漓玄酒。和太美者何可勝道。矧夫流沙西去之誕。燕齊迂怪之譚哉。著其是。舍其非。原其本。析其歧。庶浮褥妒龆霉耪摺!  
  史記老子列傳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莊子稱孔子楊朱皆南之沛見老子。邊韶碑則稱老子楚相縣人。釋文引莊子注老子陳國相人。今屬苦縣。與沛相近。水經注陰簿篇。枺现僚鏍憹闼闼謻|逕苦縣故城南。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