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成唯识论枢要》,《大正藏》第43册,第635页中。
  〔22〕《成唯识论述记》卷四,《大正藏》第43册,第354页上。
  〔23〕《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24〕印顺:《唯识学探源》,《妙云集》中编,第123页。
  〔25〕世亲菩萨造:《摄大乘论释》卷二,《大正藏》第31册,第327页上。
  〔26〕无性菩萨造:《摄大乘论释》卷二,《大正藏》第31册,第386页上。
  〔27〕《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28〕《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大正藏》第43册,第229页下。
  〔29〕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页。
  〔30〕印顺:《华雨集》之五,《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2002年印行,第125…126页。
  〔31〕吕贗:《吕澄佛学论文选集》卷四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有讲到这个问题,齐鲁出版社1991年版,第2191页。
  〔32〕《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33〕《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34〕《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中。
  〔35〕《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卷16册,第692页中。
  〔36〕《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692页中。
  〔37〕《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692页中。
  〔38〕《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692页中。
  〔39〕《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692页中。
  〔40〕《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692页中。
  〔41〕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之《说四阿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01页。
  〔42〕陈琼璀:《杂阿含与唯识学》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
  〔43〕印顺编:《杂阿含经论会编》序文中,正闻出版社1983年版。
  〔44〕《唯识方隅》的序文中,《罗时宪全集》卷十,佛教志莲图书馆、罗时宪弘法基金有限公司1998年版。
  〔45〕《增一阿含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第372页,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印行。
  〔46〕徐绍强:《唯识思想及其发展》,《中国佛教学术论典》(30),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印行,第43页。
  〔47〕《解深密经》卷二,《大正藏》第16册,第697页。
  〔48〕王恩洋:《摄大乘论疏》,第27页,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49〕惠沼:《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大正藏》第43册,第666页上。
  〔50〕《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上。
  〔51〕《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上。
  〔52〕《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
  〔53〕《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中。
  〔54〕《瑜伽伦记》卷十三,《大正藏》第42册,第594页。
  〔55〕《瑜伽伦记》卷十三,《大正藏》第42册,第594页上。
  〔56〕《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大正藏》第43册,第171页上。
  〔57〕《成唯识论》卷五,《大正藏》第31册,第26页中。
  〔58〕结城令闻著,如碧译:《印度唯识思想的开展》,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4),第189页。
  〔59〕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第1692页。
  〔60〕《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中。
  〔61〕《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大正藏》第43册,第171页中。
  〔62〕《瑜伽伦记》卷十三,《大正藏》第42册,第594页中。
  〔63〕结城令闻著,如碧译:《印度唯识思想的开展》,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4),第189页。
  〔64〕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上海出版印刷公司1989年版,第1693页。
  〔65〕结城令闻著,如碧译:《印度唯识思想的开展》,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4),第190页。
  〔66〕《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大正藏》第43册,第171页中。
  〔67〕《瑜伽伦记》卷十三,《大正藏》第42册,第596页中。
  〔68〕《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中。
  〔69〕《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下。
  〔70〕《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大正藏》第43册,第171页下。
  〔71〕结城令闻著,如碧译:《印度唯识思想的开展》,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4),第189…191页。
  〔72〕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第1693页。
  〔7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第1694页。
  〔74〕《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下。
  〔75〕《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下。
  〔76〕《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下。
  〔77〕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第1695页。
  〔78〕《瑜伽伦记》卷十三,《大正藏》第42册,第596页上。
  〔79〕《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大正藏》第43册,第172页下。
  〔80〕《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见《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上。
  〔81〕《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见《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中。
  〔82〕《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见《大正藏》第30册,第579页下。
  〔83〕《成唯识论述记》卷四,《大正藏》第43册,第376页中。
  〔84〕印顺:《摄大乘论讲记》,佛教院校教材,厦门大学印刷厂1998年印行,第10页。
  〔85〕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叙》卷下《十支第四》,金陵刻经处1917年版,第3页。
  〔86〕《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87〕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24页上。
  〔88〕无性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83页上。
  〔89〕《罗时宪全集》第六、卷二,第494页
  〔90〕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第4页。
  〔91〕王恩洋:《摄大乘论疏》,第13页。
  〔92〕《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93〕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24页中。
  〔94〕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24页中。
  〔95〕无性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83页上。
  〔96〕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第36页。
  〔97〕无性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藏》第31册,第383页中。
  〔98〕《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下。
  〔99〕《俱舍论》卷四,《大正藏》第29册,第21页下。
  〔100〕《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101〕《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102〕《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103〕《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中。
  〔104〕《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中。
  〔105〕《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下。
  〔106〕《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下。
  〔107〕《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下。
  〔108〕《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下。
  〔109〕《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5页下…136页上。
  〔110〕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三,《大正藏》第31册,第332页上。
  〔111〕《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2〕《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3〕《杂阿含》288经,《大正藏》第2册,第81页上。
  〔114〕《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5〕《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6〕王恩洋:《摄大乘论疏》,第58页。
  〔117〕《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8〕《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19〕《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20〕《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上。
  〔121〕《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中
  〔122〕王恩洋:《摄大乘论疏》,第62页。
  〔123〕《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中。
  〔124〕《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下。
  〔125〕《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6页下。
  〔126〕《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7页上。
  〔127〕《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2页下。
  〔128〕《摄大乘论》卷上,《大正藏》第31册,第134页上。
  〔129〕王少湖:《摄论大意》,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96),第110页。
  〔130〕《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中国佛教经典定期精选白话版,第106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