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的僚机在掩护我的话,也许,我不会被击落的那么快!”

教官的话只让李耀扬脸颊一热,先是他被敌机吸引了注意力,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而后又被人家设了陷阱伏击击落,这直接导致了长机孤军作战,最终被击落。

“两比三!”

道出了这么一个数字,黄泮洋的神情变得的非常严肃。

“在空战中,一群菜鸟通过合作配以适当的战术,以三架飞机的损失,换取敌方两架飞机,这就是战术与配合的作用!所以这堂课是要你们记住……”

环视着围挤着自己的学员,黄泮洋的语气变得凝重而严肃。

“——在空战中,骑士时代已经结束了,现代空战是不仅仅是飞行员技术的考验,同样也是战术与配合的较量,没有了友机的配合,即便是里希特霍芬再世,他所面临的也只是被击落的命运,好了,先生们,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堂课牢牢的记住这一教训!”

见教官朝跑道边走去,李耀扬连忙跟着跑了过去。

“教官,我……”

就在他想要加以解释的时候,黄泮洋回过头看着李耀扬说道。

“曾经,我也和你一样,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个人的荣誉感得到了满足,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击落敌机,赢得个人的荣誉,可却忘记了身边的战友,今天,如果你能记住今天的教训,并有所改变的话,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合适的驱逐机飞行员,甚至可能在将来的战争中,成为一名王牌飞行员,因为你的飞行技术很好,很有灵性,可是如果你不加以改变的话……”

看着这个年岁与自己相当的学员,黄泮洋的语气中流露出些许惋惜之意。

“也许,你根本就撑不过第一场空战,记得在第一堂上,里瑟教官说的吗?现在的空战,那种骑士与骑士间的一对一的较量已经结束了,空战变得和普通战争一样正在朝着群体与群体的对抗发展着……”……”沉吟着,黄泮洋摇头说道。“没有了友机的配合,即便是最强大的王牌,最终也为沦为猎物……”

声音落下时,黄泮洋朝着天空看去,神情凝重的同时,又透着些许无奈,这堂课同样让他受益颇深,这是他第一次被一群菜鸟“击落”而在震惊之余,他的脑海中却不断的浮现出另一个念头,空战的骑士时代结束了,通过恰当配合,一群缺少训练的飞行员可以轻易击落王牌飞行员,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工业国家可以通过制造大量的飞机,用以弥补飞行员个人技术上的差距,这意味着即便航空俱乐部走出一群如他一般“无环飞行员”想要扭转未来中日战争的空战局面,将要面临的会是日本制造的一架又一架飞机,也许,有一天,他们即便不被击落,也会被像浪潮一样涌来的敌机累死。

“飞机……”

望着空中那漂亮的被称为“黄色精灵”的“幼狐式飞机”那是试验工厂生产的教练机,也是中国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飞机,可它毕竟不是驱逐机,不过,这却是一个开始,也许……

“早晚有一天,中国也会造成驱逐机!”

“发动机是一切动力机械的根本!”

在北方通用动力公司的精铸车间内,手拿着刚刚生产出的,几近完美的铝制精铸缸,袁伯焘对身边的沈培民说道,他们两人都是清华留美预备生出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机械系,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们与美国普惠公司的技术专家,共同从事着普惠r—1830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普惠r一发动机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为了引进这一技术,通用动力公司不仅构买了50部发动机同时还以2。5万美元的价格引进r—1830发动机的制造造技术,对于公司而言,引进生产这种先进发动机,最直接的影响是——一次技术进步,r—1830发动机的气缸散热片,采用一次精铸而成,较之过去散热片采用铸型再切削,犹如工艺品制作一般消耗了大量的生产工时,而且还需要熟练工人长期积累起来丰富经验方可进行,但r—1830发动机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当然这种技术进步,需要设备作为补充,这精铸车间内价值十数万美元的精铸机,正是为满足发动机生产,而特意向美国定购的。

“在飞机上更是如此!”

放下那个经检验并不合格的铝制精铸气缸,袁伯寿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凝重,现在精铸件的成品率并不高,只有不到60%的合格率。

“一架设计完美的飞机,会因为发动机而沦为失败之作,而一台优良的发动机,却可以成就一架设计平庸的飞机,在驱逐机上尤是如此,但……”

回头看着自己的学弟,袁伯焘的眉头微微一皱。

“低劣的制工艺会毁掉最完美的设计,现在……”

看着那堆满一堆车的精铸件,袁伯焘的神情中略带着一些不满。

“我们的设计落于国外,就连制造工艺……引进了美国的全套设备、制造流程,甚至就连生产亦是由美方监督,可……”

成品率太低,难怪美方技术人员会成本抱怨,抱怨着技术人员没能严格遵守各种生产规章。

“现在,先把设计放到一边,首先必须再一次严格重申技术规章,必须无条件的遵守美方技术规章和生产流程,这是不容质疑的!”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在负责r一1830的国产化的过程中,袁伯焘一次又一次的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并不仅仅只是科学技术上的落后,而是各个方面的落后,从看似简单的制造工艺,再到作为基础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中国的工人文化素质较底,而技术人员大都未接受高等教育,这一原因导致其有时候甚至不能够理解美方技术规章的意图,而各种因素直接导致了产品成品率的下降。

“再过几个月,等到高等工科学校,还有技工学校的学员毕业,情况应该好点吧!”

心知现在工厂弱点的的沈培民在一旁安慰的袁伯焘,而他的安慰换来的却又是袁伯焘的叹息。

“高等工科学校才毕业四千多人,去掉冶金、采矿和其它十几个专业,机械系虽说有一千多名学生,可别忘了汽车公司同美国的福特、通用两大公司签署协议,委派六百名学生赴美实习一年,学习汽车制造,这一下子就分走了一半人,到时候,能分到通用动力公司的,又有多少?又有多少人分到航空动力组?……”

航空动力组正是袁伯焘主持的研究组,无奈的长叹了。气,袁伯焘看着几名正在厂房内忙碌着的年青人,他们是在此实习的高等工科学校的学生,能把这十几位保住,在袁伯焘看来,都已经是老天保佑了,更不要提要更多的人了。

“明年,学校的规模不还要进一步扩大吗?”

终了,沈培民还是把希望放在了明年高等工科扩大招生的上,同时他又特意补充一句。

“再说,再过一个多月,去年高等工科招的第二期学生,不也要进厂研修吗?到时候,咱们再争取一些过来!再向公司打份报告,看看能不能……”

把视线投向那几名外国人,沈培民把声音微微一压。

“再聘请一些外国技术人员过来!”

(第二更,求月票,求推荐!)

第三百六十七章中国需要

“和中国那种拥有雄厚资源的庞大帝国进行战争,是许多年里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了。你们开始无疑会获得成功,俘获他们的船只,摧毁他们的商业。但你们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他们会被迫想方设法反抗你们,保卫自己。他们会想到,并且会说:为什么我们要受来自那么远地方人的欺压,让他们为所欲为?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和这个国家一样强。我们必须造船,我们必须在船上装上大炮,我们要有和他们一样的装备。”他们还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他们会建成一支舰队,然后或早或晚,打败你们。”

或许拿破仑·波拿马从没有说了“睡狮论”但是这段在1817年与奥米拉医生在科西嘉岛上的这一段对话,却点出了中国走向强大的一个必由之路——外国人才以及技术的引进,对于中国这个落后于世界百年的国家而言,引进外国技术以及技术人员,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从留美幼童为始,中国开始向国外派出留生,这种自我造血式的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脚步虽然没有停止过,但直至六十余年后,当北方公司设立新区开始在新区内规划建设起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研究机构的时候,人才不足依然困扰着公司的发展,毕竟国家数十年的积弱、工业的落后,使得那些在国外接受教育并取得优秀成绩的专家学者,更长于理论而少了“实践”。

实践经验的欠缺、人才数量的不足,直接致使公司不得不大量引进外国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甚至于高级技工,民国二十三年的新区,恰如这个饥渴数十年的国家一样,对于人才的需求几乎从没有满足了。

“每个月,都有一艘满载着美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的邮轮,从旧金山驶出,驶往青岛,在大萧条中失去工作的美国人,在大洋彼岸获得了新生……”

恰如《纽约时报》上的报道一般,在过去的两年间,邯郸西南的北方新区成为了全中国仅次于上海租界的,外国人在华最大的聚集地,多达一万名来自美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和四万余家属在新区内工作、生活着。

在新区,几乎每一家企业内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新区内的十三所高等学校内,同样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便是在街道同样也是如此,虽说新区的人口以每月近两万人的速度增加着,可是相对应是,这里的外国人同样以每月两千余人的速度增加着,大萧条使得许多美国人愿意离开那个曾充满希望的国家,前往任何一个可以提供工作的国家。

“叮铃铃”在自行车的铃声的督促下,骑着自行车的内森越过前车,朝着工厂的方向驶去,每天清晨,他都是如此骑着自行车往来于路程超过6英里的家与工厂之间。

“早晚有一天,我会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