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接收。国民党军队还受降日伪军总计232万余人,以及大批飞机、舰艇和 

各种轻重武器。 

     日本侵略者在人民抗日力量的打击下,遭到彻底的失败。在整个8年抗 

战中,敌后战场对日伪作战共计12。5万多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 

118。3万余人。正面战场毙伤日军约53万人。两个战场合计歼日军105。7万 

余人,伪118。3万余人,连同投降日伪军232万余人,中国战场共歼俘(包 

括受降)日伪军455万余人。在长期抗战中,中国军民共伤亡2000万人以 

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1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以抗战所取得的辉煌战 

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亚洲各国人民的对日反攻 

     在中国人民对日大反攻的同时,亚洲其它国家人民也进行了对日反攻。 

在朝鲜,金日成领导本国和在中国东北的朝鲜人民军,转入对日全面反攻, 

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推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肃清了法西斯残余 

势力,普遍建立起地方政权机构人民委员会。朝鲜解放后,美军于1945年9 

月8日在仁川登陆,根据盟国的协议,苏、美军队以“三八线”为界,分别 

接受日军投降。但美军不顾协议蛮横地霸占了南朝鲜,造成了战后朝鲜的分 

裂,形成北南朝鲜对峙的局面。 

     在日本即将投降时,1945年8月13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在新潮召开全 

国代表会议,决定举行总起义,于当夜发布了总起义命令。越南各地武装组 

织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武装起义,越南人民解放军向日军盘距的太原市发动 

进攻。河内数十万群众实行政治总罢工。19日,10万群众的示威游行转变 

为武装起义,以工人为主体的起义军解放了河内。随后,顺化、西贡的起义 

也取得了胜利。日本傀垒政权保大“皇帝”被迫下台。9月2日,胡志明在 

河内5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8月革命 

胜利后,盟军总部命令中国国民党军队和英国军队以受降为名,进驻越南, 

并以北纬16度线为界,北部为中国军队受降区,南部为英国军队受降区。 

后法军在英国支持下侵入南部,从而形成了战后越南南北的分裂局面。 

     在马莱亚,到抗战时期,人民抗日军发展到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数万 

人,解放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乡村地区,控制了许多中小城镇。日本宣布投降 

后,马莱亚人民经过艰苦战斗肃清了继续顽抗的日军,解放了全国,普遍建 

立了具有政权性质的人民委员会,出现了民族解放的革命形势。9月5日, 


… Page 113…

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和“维持秩序”为名,重返马莱亚,解散了人民委 

员会,重新恢复了英国殖民统治机构。 

     英、美军队在缅甸发动对日军进攻时,缅甸人民在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 

盟领导下,于3月27日,掀起全民抗日武装起义。起义的缅甸国民军和游 

击队猛烈地向日军发动进攻,与盟军的作战相配合,使日军腹背受敌,陷于 

崩溃。5月后,缅甸人民收复首都仰光和广大国土,英军迅速向缅甸人民武 

装已解放的地区推进,重新占领了缅甸。 

     1945年8月中旬,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革命青年组织及“卫 

国军”和“后补”(日本为补充前线作战而训练的印尼青年后备军)的代表 

举行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但此计划未能实现。印尼共产党地下组织迅 

速组织工、农群众开展对日斗争,夺取日军武器,没收帝国主义企业,进行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8月16日,在印尼正式宣布日本投降后,苏加诺和哈 

达鉴于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力量的压力,同意签署独立宣言。8月17日,正式 

宣布印尼独立。 



                   12。日本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中国、美国、苏联和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武装的共同打击下, 

日本军国主义已日暮途穷。1945年8月9日上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 

皇宫地下防空洞里召开,就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展开讨论, 

由于陆相阿南惟心,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和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反 

对,未取得一致意见。下午召开内阁会议仍争论不决。当晚11时30分,召 

开御前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争论不定的情况下,最后由天皇裕仁作出“圣 

断”,接受盟国公告提出的日本投降的条件。8月10日凌晨3时再召开内阁 

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10日上午,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瑞 

典政府,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转交美、英、中、苏四国政府, 

但附以一项条件,即要求盟国不变更天皇制度。8月12日,美国代表美、英、 

中、苏正式复照,同意接受日本投降,但对保留天皇制度避而不谈。此时, 

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仍很激烈,法西斯顽固分子坚持反对盟国的复照,陆 

军部的一些法西斯分子在阿南的支持下,还企图发动反主和派的政变,以迫 

使天皇支持他们的要求。 

     8月14日上午,天皇裕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联席会议,正式 

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 

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7日,天皇向国内外的武装部队发布敕谕,命令 

他们和平地投降散布在日本本土以外的日本军队,陆续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第三舰队旗舰“密苏里号” 

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及政府,梅 

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 


… Page 114…

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英日代表 

福莱塞上将、苏联代表烈维亚科中将,以及法澳、加、荷、新西兰等国代表 

依次签了字。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在南京向中 

国政府代表何应钦上将投降,签署了投降书。日军128万余人向中国投降。 

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标志着历时6年 

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 

宣告结束。 


… Page 115…

                       九、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军事 

                            战略及战争样式 



                   1。武器装备的发展及对战争的影响 



      (1)武器装备的惊人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装备的生产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一是产量有 

巨幅的增长。德国1944年的军工生产为1938年的6。25倍,这一年生产的 

武器可以武装225个步兵师和45个坦克师,生产的作战飞机达到3。4万架, 

坦克和强击炮达1。83万辆,军舰250艘,各种火炮14。82万门;英国1943 

年的军火生产也达到最高峰,生产飞机2。12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辆, 

各种火炮11。82万门;苏联在1944年生产飞机3。32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 

21827辆,各种火炮12。24万门;日本虽经济实力有限,但到1944年也生产 

了作战飞机2。1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400辆,各种火炮8。44万门;而实 

力强大的美国在战争后期建立起世界上最庞大的战争经济,1943年美国军火 

产值37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苏(139亿)、德(138亿)、英(111亿)三 

国的总和。1944年,美国生产作战飞机7。41万架,舰艇217艘,坦克和自 

行火炮2。05万辆,各种火炮10。3万门。在短短数年中就制作出了数额如此 

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以现代工业和现代科现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 

难可想而知。 

     其二是新的武器装备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使战争和武器 

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常规武器中,飞机的发展依然很快。美国生 

产有B—29、D—47霹雳式、B—17轰炸机、洛克希德公司的P—38闪电式、 

P—51野马式战斗机,其中P—51是美军参加欧洲作战夺取盟军制空权的重 

要法宝。英国的飞机性能也有显著提高,如“飓风”式飞机,四引擎斯特林 

式远程轰炸机等。飞机的发动机也有重要的改进,特别是罗尔斯一罗伊斯梅 

林发动机,使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从300多公里提高到850公里。 

    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尤以航空母舰和潜艇发展最快。在战争过程 

中,各国共建造了舰空母舰194艘、重型航空母舰可载机10O—120架,较 

战前扩大了5—6倍。在战争后期,美国已经制造出2艘45000吨级的航空 

母舰中途岛号和罗斯福号,被称之为战列航空母舰,其性能已远远超过美日 

海战时的航空母舰。 

     坦克在战争过程中有不长足的发展,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后期 

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终于超过了德国的坦克。火炮的发展则出现飞跃,火 

箭炮的出现,尤以苏制“喀秋莎”最为著名。另外弹道导弹亦在此时研制成 

功,德国在战争期间生产出V—1、V—2飞弹,曾对盟国,特别是英国造成 

很大威胁。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武器发展就是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早在1939年 1 


… Page 116…

月,丹麦物理学家尼·博尔就向美国同行通报了2名德国科学家完成了铀原 

子裂变,美国科学家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