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假_周恩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与赫鲁晓夫说这番话的时候,中共的接班人问题还不那么迫切和严重。毛泽东正值壮年,身体也很不错,他只是不愿干国家主席了,想退居二线,只做党的主席权大而责轻。中共高层阵营中,大伙儿都是久经考验的〃好样儿的〃,谁干都可以,反正有毛泽东高高在上实行监督,将来的江山究竟委以谁干,不妨从长计议。〃不要着急,慢慢来。〃
  
  接班人的五项条件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权位被人挑战,心里很不受用。尽管党内同仇敌忾,一致声讨彭德怀,却仍震动不小,他开始认真考虑接班人问题,结合斯大林死后被赫鲁晓夫鞭尸的教训,于一九六四年正式提出〃接班人的五项条件〃:
  一,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不是修正主义者;
  二,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而不是为资产阶级特权、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服务;
  三,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政治家,包括团结反对过自己并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四,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不能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五,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不能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这五项原则,每一条都针对赫鲁晓夫来的。反面都有一句〃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足见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死后鞭尸十分恐惧。他在文革后期第三次打倒〃举不出一条缺点〃的邓小平,也就是怕他将来翻文化大革命的案,鞭他的尸。
  五条的提出,是对势力日益强大的刘少奇的严重警告。所谓〃赫鲁晓夫〃那样,就是指的刘少奇,他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可惜刘自恃〃历史形成〃的地位,居然不察,只把它看做一般性的官样文章,充份体现了〃灵活性不够〃的弱点。结果毛泽东下决心发动文化大革命,联合林彪、周恩来以及群众运动的势力下,一举把他打倒。
  
  毛泽东习惯准备第二接班人
  
  接班人和〃备用胎〃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备用胎只是暂代性质是在常用胎破损出缺的情况下使用的,并不期望它一定长久。接班人则是未来的常用胎,一旦上任,就不能轻易地换来换去,故必得慎重考虑。而无论是〃备用〃还是〃未来的常用〃,毛泽东都做了两手准备,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选了刘少奇,同时还选了任弼时,任死后又补上邓小平;刘、邓倒台,选了林彪,同时又提拔了陶铸;陶铸和林彪先后倒台,又选了王洪文,同时又选了华国锋。任弼时、邓小平、陶铸、华国锋,都是〃备用〃 的接班人,以防第一接班人可能出现的不测。
  很多研究者都忽视了,毛泽东挑选接班人第二手、甚至第三手准备。其实只要看中共最高层人事变动的过程,就不难理解毛在这方面的良苦用心。
  文革开始,刘少奇首先被剥夺的是接班人位置,从党内排名第二直落第八,但并未丧失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头衔。他前面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林彪取代了他的接班人地位是无疑的,周恩来的位置不变,依然是第三。值得讨论的是陶铸。
  陶铸原来只是一位地方官,中南局第一书记,根本谈不上什么声望、资历和地位。他的本钱是紧跟毛的革命路线,在党内号称〃毛主席的好学生〃。六十年代初,党内有两位〃毛主席的好学生〃,一位是镇守上海的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一位就是陶铸。两位〃好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舞文弄墨。柯庆施经常在报上发表一些观念很〃前卫〃的文章,十分迎合毛泽东那与众不同的、激进的思想。陶铸则出版过两本散文集,《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思想?感情?文采》。柯庆施的文章后来证明是他花工夫摸清毛泽东的心思,前政治秘书张春桥炮制而成的。毛曾在一次党的高层大会上赞扬柯的文章,还当众羞辱周恩来:〃这样好的文章,你写不写得出?〃 周恩来赶忙摇头,写不出写不出。
  
  毛主席的两位〃好学生〃
  
  柯庆施由此将张春桥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主管文教,指派他配合一直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江青搞〃京剧革命〃。〃大写三十年〃的文艺口号就是柯提出来的,甚合江青的口味。〃在柯庆施同志领导下,在江青同志关怀下〃,上海端出了两台〃样板戏〃,张春桥因而被成为〃两出戏书记〃(后来称〃四出戏书记〃)。柯庆施的经营,使上海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最佳基地。只是他身体不争气,做过肺癌切除手术,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在四川成都与朱德、贺龙同赴晚宴,尽兴而食,吃了三个小时,回屋临睡又吃了一把花生米,夜半病发,三天后死于急性出血胰腺炎。
  当时文革正在上海秘密而紧张的酝酿之中,柯庆施的死,使文革阵营痛失一位大将。幸亏柯一手培养的张春桥继承了他的全部政治遗产。但他毕竟资历太浅,要通过一段时间实际斗争的考验才能委以重任。
  陶铸的两本书,据说也是秘书的捉刀之作。不过这两本书都是哲理散文而非演讲、报告、政论,从常理推断,秘书润色修改是可能的,完全代劳的可能性不大。不管怎么说,两本书为他带来了〃增长思考和写作〃的名声,也为日后挨姚文元的痛批埋下了伏笔,正应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老话。
  平心而论,陶铸与柯庆施是有区别的。陶铸极力推行毛的经济路线,如〃大跃进〃、〃人民公社〃之类,在他领导的中南地区搞得一直很红火。他投毛所好,大修高干专用宾馆,建设毛的家乡韶山,拨巨款修建了秘密行宫〃滴水洞〃,即毛策划和遥控初期文革时住过、并发出过著名的《给江青同志的一封信》的那个山洞。文革前毛泽东外出巡视,最喜欢和经常去的就是他的中南地区,其次才是柯庆施的华南地区。当然,柯庆施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远在陶铸之上。如果柯不早死,陶铸的地位可能不会那样大幅度的越升。
  
  毛泽东十分看好陶铸
  
  一九六六年八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表面上看林彪是最大的获益者,从党内排名第六位升为第二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越升速度之快,应该首推陶铸。林彪原本就是党的副主席,只不过从最后一名升为第一名。其他几位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都没有明言撤退,只是刘少奇既然排名拉后,原来的次序打乱,排法上多有不便,周恩来嘱咐新华社,发文稿时〃我的名义用政治局常委吧,不用中央副主席名义〃。周主动不用,其他人也不好再用,这样林彪才成了唯一的副主席。而陶铸从轮不上排名,一下跳到第四位,而且掌管在当时最重要的舆论部门,出任中宣部部长(陈伯达为副部长),并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的首席顾问,其地位的显赫,令人侧目。
  陶铸一九零七年出生于湖南祁阳,十九岁入黄埔军校学习,加入中共,一九二七年参加南昌暴动及广州暴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一九四零年在延安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作为接班人,他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湖南人,年轻(比林彪还年轻一岁),懂军事(黄埔军校、军委秘书长),懂农业(中南地区是第一大产粮区),会写作,搞过地下工作。他唯一缺乏的是声望。这使他在乱象纷呈、错综复杂的最高层很难站住脚。加上性情鲠直,不买江青的帐,当众予以顶撞,结果被江青与陈伯达连手将他打倒。从越升龙门到被打倒,前后不到五个月,速度之快创记录。陶铸与江青发生顶撞,找毛泽东谈话。毛泽东慰勉一通后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五十七了〃
  〃你看,〃毛泽东启发他,〃这就是为什么把你调到中央来工作的原因。〃
  这话已经说的相当明显。刘、邓被拉下来以后,林彪似乎成了当然的接班人。但从毛夏天写给江青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看,他对林彪也有所不满和提防。再选一个陶铸上来的目的就是如此。可惜陶铸不察,以为只要对毛一个人忠心耿耿就好,不料中了江青、陈伯达的埋伏。
  对于陶铸的倒台,毛泽东内心是有几分惋惜和懊恼的。他一边安慰自己,把陶铸说成是邓小平的人:〃陶铸是邓小平介绍到中央来的。当初我说陶铸这个人不老实,邓小平说,陶铸这个人还可以。〃一边又忍不住怒斥江青和陈伯达:〃你这个陈伯达,你是一个常委打倒一个常委。〃〃你这个江青,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你眼里只有一个人。打倒陶铸,别人都没有事,就是你们两个人干的。我查了记录,别人要不就是没有到,要不就是说冷话。陈伯达讲了,江青插了话。〃
  
  第二接班人的重要特点
  
  陶铸的罪名是〃保皇〃,也就是〃保护〃刘少奇、邓小平。这是他跟周恩来最大的不同。周恩来保的人再多,这两个人,尤其是刘少奇,是绝对不能保的,非但不保,还要帮着痛打。而陶铸刚从地方官调任京官,对于上层人事关系根本还没来得及理清楚,刘、邓又是他的老上级,是他一直崇敬的人,教他怎么下得了手?早在一九五五年一次党代会上,陶铸就说过:〃如果党内允许拜师的话,当主席的学生我不够格,但我愿拜邓小平为师。〃这话说得有几分肉麻,当时邓小平已是副总理,还当上总书记,上升趋势十分明显。邓小平对这位自称的〃弟子〃也很关照,一九六六年五月底,特意向毛泽东举荐陶铸,以接替刚刚被打倒的彭真的位置。毛泽东当然知道他并不是邓小平一夥的,要不也就不会这么痛快地提他上来,还亲自将他的名字钩到周恩来之后、陈伯达之前,——排名第四,超过刘、邓;也不会在他被打倒之后,那么恼怒地斥责陈伯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