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假_周恩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在获得最高权利之前,也屡遭排斥、打击,以其坚强的意志、过人的胆略,都不得不流泪屈从与强势。邓小平虽然深得毛泽东的赏识,却也被他斗得脱胎换骨,一生三起三落中有两起两落是毛的杰作,直到毛去世以后,他才得以在七十三岁高龄掌握权柄,开创其改革大业。其他中共的风云人物,细查起来,无一不是如此。可以说,党内斗争的惊涛骇浪,比之国共间斗争的激烈,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恩来在党内曾遇数次挑战
  
  周恩来在党内也曾遇到过数次挑战。
  第一次是在一九三零年,中共实际负责人周恩来与瞿秋白从莫斯科返回党中央所在地上海,执行共产国际制定的〃七月决议〃,即批判和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向忠发、周恩来继续担任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取代李立三成为常委之一,但李仍为政治局委员。这就是〃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结束不久,共产国际远东局来信予以肯定。但十月间,共产国际又发来新的指令,突然升高批判李立三的调子。十二月十日,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来到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上彻底清算了〃立三路线〃及瞿秋白、周恩来的错误,——他们的错误在于对李立三批得不够彻底。李立三、瞿秋白撤掉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米夫的得意门生王明被钦定为中共新领袖。米夫在会上这样说道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自然应该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滚蛋,而是在工作中纠正他,看他是否在工作中改正他的错误。〃
  米夫才二十九岁,却要抓了三十二岁的周恩来〃打他的屁股〃。周恩来忍住了,虽遭批判,但没有〃滚蛋〃,保住了政治局三常委之一的位置(另外两个是向忠发、张国焘)。大权落在了仅仅是政治局委员的王明手中,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时代〃。
  周恩来能安然过关,除了能忍受〃打屁股〃的屈辱,还帮助米夫、王明战胜了罗章龙一派的挑战。罗章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挚友,一九二零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李大钊发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他不服米夫以钦差架势的指手画脚,提出一份事先拟好的政治局名单,要求表决。失败后又自行召开〃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会议〃通过决议《力争紧急会议反对四中全会的报告大纲》,成立〃临时中央干事会〃,即所谓〃另立中央〃。周恩来出面找罗章龙调解无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罗章龙中央委员及党籍的决议案》。
  
  刘少奇与周恩来之间的过节
  
  第二次是一九四三年延安整风运动。周恩来在重庆吸收了大量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内,他们的阶级成份受到党内批评。《解放日报》发表攻击周的这些人〃为数不少出身非无产阶级,需要严格审查的党员〃。刘少奇指责周恩来在武汉和重庆工作时,未能对王明、博古〃另立中央〃的行为进行斗争,成了〃教条主义的帮凶〃。其次是指责周恩来一九三七年派薄一波训练阎锡山的部队,是想〃带八路军走〃。再就是指责周恩来参与签署〃誓死保卫大武汉〃的文件,而这完全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主张。周恩来还被指为对〃皖南事变〃新四军的惨败负责,要对一九一八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错误负责。
  周恩来从重庆被召回延安,受到严格审查和盘问。他必须解释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他被扣上两顶帽子:〃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所幸他沉着应对,检讨和解释了自己的言行,讲清了历史问题。派薄一波训练阎锡山的部队,事先向中央打过招呼,他没有签署〃保卫大武汉〃的文件,他的名字可能是王明冒签的。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他同意负大部份责任,但延安还有九位同志也参加了大会,也要负一定的责任。这九位同志有一位便是刘少奇。
  延安整风因过激而走火入魔,打击面太大,激起普遍怨愤,动摇的党心,终于迫使毛泽东紧急刹车,在大会上亲自向无辜受害者鞠躬赔礼道歉。整风委员会副主任康生落下了〃整人阎王〃的可怕名声。刘少奇虽然获得了地位,却也让人们领教了其挖空心思网罗他人罪名的手段。二十多年后,到了他挨整的那一天,党内竟找不到几位同情者了。
  
  从高饶集团到〃反冒进〃
  
  第三次是在一九五三年底,高岗、饶漱石企图联合邓小平、陈云等人物向刘少奇和周恩来发难。这一次,主要受挑战的对象是刘少奇,刘是党内的第二号人物,一旦有所变动。周恩来的地位也受到威胁。〃高饶集团〃的结局是被彻底粉碎了,高岗开枪自杀,饶漱石从政坛消失,不知所终。邓小平因揭发有功,迅速崛起,从地方大员一跃而为党内排名第六。
  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同乡,也是他亲自选定的〃备用胎〃,其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容易撼动:周恩来地位有坚实的基础。高、饶的挑战,实在难以得到同情和响应,所以很快就被粉碎了。有一种猜测,认为这是毛泽东为除掉高、饶而设下的圈套,故意促使他们表达不满,当他们真的鼓噪起来,又反指他们的不是,依据是高岗在东北势力渐大,越过中央政府向直接向苏联示好,被斯大林夸为〃东北王〃,为毛所忌恨。此说似缺乏更多的事实支持,故也只是猜测而已。无论起因究竟如何,对周恩来不构成真正的危机。
  第四次是一九五八年三月,在成都会议上比毛泽东点名批评〃反冒进〃。毛泽东非常欣赏有人提出的某项建设高指标,认为〃一马当先,才会万马奔腾〃。周恩来找毛泽东谈:〃我是总理,我在具体工作上的体会是:一马当先,会引起全面紧张。一个方面的高指标,方方面面都要吃紧,经济建设不讲平衡不行,这样搞,我这个总理就不好当了。"
  周恩来与陈云访问苏联归来,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汇报,搞经济工作不同于打仗,不宜用〃人海战术〃,要慎防左倾冒进。刘少奇令中宣部为《人民日报》撰写了一九五七年元旦社论,周恩来修改定稿,号召全党冷静头脑,戒骄戒躁,反左倾,反冒进,稳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
  
  被毛泽东点名批评
  
  毛泽东甚为恼火,到〃反右〃斗争结束,他开始在党内〃反右倾〃,会上会下多次指名道姓第严厉批评周恩来——
  〃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好不好?这是个政治问题。〃
  〃右派一攻把我们一些同志抛到距离右派只有五十米远了。右派来了个全面'反冒进',什么'今不如昔','冒进比保守损失大'等等。研究一下,究竟哪个大?'反冒进'六亿人民泄了气。〃
  〃关于向人代会的报告(指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两年没有看了。为照顾团结,不登报声明,我不负责……;有些人一来就是成品,明天就开会,等于强迫签字。政治局成为一个表决机器,像杜勒斯的联合国,给你十全十美的文件,不通过不行。像唱戏一样,已经打了牌子,非登台演出不可。文件上又不讲究考据之学,又有洋文,我有一个手段,就是消极抵抗,不看。你们的文件,我两年不看了,今年还准备不看。〃
  〃你说这是冒险主义……你说这是盲动,没有耐心……但是长征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解放战争难道就是冒险吗?我们渡长江时,就真的不怕蒋介石与帝国主义?我们的口号是:敢字当头。〃
  毛泽东还拿着柯庆施写的文章当中奚落周恩来:〃你是总理,这样的好文章你写不写得出?〃
  中央委员们,除了陈云、李富春、贺龙、陈毅外,几乎都成了应声虫,群起而攻之。陈云自己也是〃反冒进〃的主角,见风声不对,赶紧溜到杭州〃养病〃去了。其实毛批评〃反冒进〃从一九五七年就开始了,只是措辞和不满的情绪还不那么激烈。到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为止,他点名批评周恩来不下十三次。以成都会议最为严厉。
  
  痛苦的反省
  
  一连几个星期,周恩来都闷闷不乐,常茫然呆坐数小时。他召来秘书范若愚,为他笔录检讨。范若愚后来回忆道:
  〃我在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因为我奉命为他笔录《自我批评》。周总理对我说:'我犯了错误,我的思想赶不上主席的思想,'周总理一向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口授的资料,记录下来之后,往往不需要更易一个字;可见现在几乎不能成句,他说一句我记录一句。常要等很久,才说出下一句。我在他的办公室时,他接到陈云从杭州打来的电话。周总理只是听,一直听,然后把电话放下,他看起来有些痴呆了似的。然后又开始自我批评,神情十分痛苦。每说一句,就要停三、四分钟……已经是午夜了。〃 凌晨两点,邓颖超叫醒了范若愚:〃你为什么让总理一个人坐在那里?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失魂落魄似的。〃
  范若愚与邓颖超商议,由范按照周恩来说过的,重新组织文字交差。
  他写道:〃毛主席虽与我同舟共济、朝夕与共,但思想上我总跟不上毛主席。〃 周恩来讲到此处,大惊失色,几乎要哭出来了:〃这是不对的,一九四五年以后才是这样的。一九四五年以前我也不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想法。这表示你对党的历史不够了解。〃
  没多久,周恩来还是决定亲自写,因为毛泽东讲了话:〃不要让秘书帮忙,自己认识自己写。〃
  范若愚见周恩来坐在办公桌前,小臂上戴着套袖,左手撑在额头上,右手提笔,对着纸发呆,〃凝固了一般〃。他的眼皮颤动,目光专注,〃时而明锐,时而暗淡,时而清澈,时而茫寐〃。有几次,他仿佛想通了,下决心落笔,却成不了文句,纸面上留下一些点状和线状的痕迹。忽然又放下笔,将稿纸揉成一团,扔到废纸篓仰身靠着椅背,淡漠的目光投在屋梁的某一点上。眼圈一红,泪水盈眶,他轻合眼皮,不让眼泪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