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假_周恩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把自己的玉照在书中大量发表,《民主中国》杂志也以独家版权拥有的方式发表了她的多张照片。当然,她长得的确与周恩来有几分相象,并且越看越像:饱满的额头,浓眉(稍淡于周)。大眼…书中,周恩来曾搂着十五岁的作者,脸贴脸地对着镜子:〃你看我们的眼睛眉毛,看看我们的嘴,正面看不出来,侧面看都是噘噘嘴…〃
  应该说,艾蓓充份地利用了她手上的照片,这些经她挑选后发表出来的最像她〃父亲〃 的照片,——有读者嘲讽,这是作者拿自己色相来卖钱——并且通过她〃父亲〃的口,启发我们从〃正面看不出来〃时,要从〃侧面〃去看他俩的〃噘噘嘴〃。但是人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个〃私生女〃,她是不是真的?
  谁来做亲子测定?
  怀疑是十分自然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生产出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民间乐于相信那些若有若无的传言,别说是一个私生女,即使有七八个或者一打各种肤色和种族的私生子女,也比一个具体的长得浓眉大眼的艾蓓站出来公开身份容易让人接受。这大概是她的商业目的太过明显,不由人不怀疑。不就是公开一段不知真假的桃色旧闻来卖钱吗!
  该书一边行销,一边引来无数的批评。不断有人出来叫阵:私生女,把你的证据掏出来瞧瞧!以文笔尖刻言辞激烈著称的记者曹长青,在美国华文报纸《世界周刊》上发表长文,分开质疑艾蓓身份的真伪。连带为该书称好的作家孔捷生,和私下为艾蓓辩护的诗人北岛,曾受到曹文的控告和嘲笑。在海外文坛,曹长青是坚决反对共产专制的一位作者,但他也认为,以周恩来的人品,似不大可能发生这种违反其道德准则的婚外情。如果艾蓓是一个负责任的作家,她应该拿出证实身份的证据,比方,现代科学这样发达,她完全可以做亲子血液测定嘛!她敢不敢?
  〃问题是,〃孔捷生反诘,〃谁来做这个测定?〃
  是呀,谁来做这个测定呢?你当然不能期望,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周恩来的生理组织标本,这是一。第二,即使得到这样的标本,是在中国做还是在美国做?做出的结论谁又会相信?
  但是,难题是艾蓓自己给自己出的,而不应该由读者,或是其他什么人来替她解决。可惜的是,除了〃侧面去看都是噘噘嘴〃的照片,她似乎再也拿不出别的什么铁证来了。更可惜的是,她连一张与周的合影都没有。
  〃私生女〃和新华社谁在撒谎?
  一向对海外媒体的鼓噪多保持沉默的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却发表了一张艾蓓的照片:年轻时代的艾蓓,一个安徽偏远山区的农村姑娘,站在她的母亲,一位满面皱纹的乡下老太太身边。原来,这位所谓周恩来的私生女,是一个出身微寒、却不肯认自己的亲娘、一心想要攀龙附凤的势利鬼。真是可恶,可恨,可笑。
  幸好,新华社的信誉,或者说代表中国政府立场的中国官方新闻机构的信誉,并不是那么良好。这张照片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照片上的〃艾蓓〃,与《叫父亲太沉重》一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人。农村姑娘〃艾蓓〃头骨较高,脸较短,下巴较尖,也不是噘噘嘴。作家艾蓓做出的解释是:那位农村老大娘的确是她的母亲,不过却是养母。文革期间,她那位做大官但倒了霉的继父把她送到安徽农村一个远亲家寄养,并且顶替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姓名。新华社在这里玩了个调包计。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刊载专题报导《她的父亲不是周恩来》,根据中国军方一位知情官员的话,证明艾蓓不是周恩来的私生女,而是某导弹基地负责人的私生女,她的生母后被一位高级领导人看上而嫁给了他。艾蓓则被托付给别人抚养成人。艾蓓写《叫父亲太沉重》一书,是受到〃阴暗报复心理〃的驱使。尽管艾蓓指这种说法是〃分文不值流言蜚语〃,但它至少说明,艾蓓确实是私生女,而非农村姑娘。至于谁是她的亲生父亲,咱们慢慢再议。
  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艾蓓撒没撒谎?现在多了一个:新华社撒没撒谎?且不论艾蓓是不是周氏所出,作为官方权威新闻机构的新华社公布的照片,谁都一眼可以看出不是引起讨论和争议的那个人。就是说,首先是新华社欺骗了我们,不管它是有意还是疏忽。
  艾蓓受到的挑战并未因此而稍缓,各方包括海外媒体都纷纷质疑,要她拿出铁证来,而不能只拿一句书中的话来搪塞:〃我从来就没有被承认,还会怕被否认?〃
  这句曾为捧场者孔捷生十分欣赏、好像充满了人生哲理的话,现在看起来颇有点无赖的意味。面对压力,艾蓓发表了一番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讲话,她是写小说的,这本《叫父亲太沉重》只是一本小说,而且书中并没有提到〃周恩来〃,只是说〃总理〃。至于是不是真的,她还是没有交代。既然作者公开指这是一本小说,那就在某种意义上承认其情节完全可能为虚构。小说家言,当不得真的。
  李志绥也出来凑热闹
  不过同时她玩了一招。她邀请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资深记者到她的住地,还请了一位〃具有公信力〃但没有披露姓名的人士,向他们展示她的〃铁证〃。整个过程弄得神神秘秘,连她的好友、极力向读者推荐这本书的孔捷生都被排斥在外,只能守候在同一城市等待展示的结果。自艾蓓出了大名,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朋友都见不到她了。这件事后,资深记者在报纸上报导,他的确看到了〃铁证〃,同时还有一位〃具有公信力〃的人士在场。
  至于〃铁证〃是什么,〃具有公信力〃的人士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私生女事件闹腾一阵,大概可以过去了。因为对于周恩来来说,即使他真有过像〃安然〃——《叫父亲太沉重》的女主人公那样的情人,乃至真有如艾蓓这样的一个私生女,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和丑事。相反,倒是使人觉得他更可亲,更富有人性。好歹他也算是〃潇洒走了一回〃。
  那一年,出版界也是相当热闹。年头是周恩来的〃私生女〃,年尾是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李志绥的回忆录同时以中文、英文和其他好几种文字推出,造成轰动。与艾蓓不一样,没有人怀疑李志绥的身份。就连攻击他撒谎、造谣、信口雌黄的原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能不承认他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只是在年份的细节上有所争执。如到底是十八年还是二十二年,到底是不是抢救小组组长,到底教没教过毛泽东英文,等等。
  不过,李志绥却多少受到一点艾蓓的〃株连〃。一些不知底细的读者,开始还以为又是一本中国式的《给友人的二十封信》,预先抱着一种抵制和怀疑的态度。幸好不是那么回事,李志绥写的不是〃小说〃,尽管他的文学修养一点也不比艾蓓要逊色。
  几年过去了,仍然有人私下里问:〃她是不是真的?〃
  既然答案是如此难得,那么不妨反过来问:〃你希不希望她是真的?〃
  假如她是真的,周恩来这个〃本世纪最后的黑匣〃,就这么轻易地打开吗?
  
  第二章 周恩来的女人
  
  周恩来一生只结过一次婚。这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风云人物中,是少见的。
  
  国共领袖们的复杂婚史
  
  孙中山二十岁娶元配卢慕贞,卢氏是旧式妇女,生一男一女。其后他奔走革命,与志同道合的陈粹芬同居十年;长期持夫妻名份。四十九岁时,又在日本与年仅二十二岁、出身名门的女秘书宋庆龄结婚。
  蒋介石十五岁娶元配毛福梅,生长子蒋经国。二十六岁纳江苏吴县姚怡诚为侧室,并把她带回了老家。三十四岁那年,由张静江证婚与陈洁如结为连理。一九二七年,他将陈洁如送到美国留学,登报声明与毛氏姚氏脱离夫妻关系,在上海举行豪华婚礼,与心意已久的宋美龄结婚。
  毛泽东十四岁娶元配罗氏,三年后罗氏去世,毛离开故乡求学。二十七岁,与已故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在长沙结为夫妻。三十五岁,与红军女战士贺子珍在江西茅坪八角楼同居,其时杨开慧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在湖南乡下从事革命活动,两年后被捕,不愿申明与毛脱离关系,从容就义。贺子珍生三子三女(仅存三女李敏),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只身赴苏联治病。第二年,四十五岁的毛泽东又在延安与来自上海的电影明星蓝萍同居。蓝萍后改名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权倾一时。
  刘少奇结过六次婚。少时在老家湖南宁乡娶发妻杨氏,一九三零年病势。第二任妻子何宝珍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一九三四年在南京雨花台遭国民党处决。第三任妻子谢飞,结婚三年后分手。第四任妻子王前,十六岁与刘结婚,离婚后嫁给了文革〃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作者聂元梓的哥哥聂真。第五任妻子王健患有轻微精神病,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即分手。第六任妻子王光美。
  朱德二十六岁娶发妻萧菊芳,她是部队里的一个朋友的妹妹,师范学校学生,四年后患热病去世。第二个妻子陈玉贞,也是部队里一位朋友的妹妹。一九二二年,他抛妻别子,去上海和德国寻找共产党,据记载,同时被他抛在家的还有五个小老婆(韩素音《周恩来与现代中国》第67页)。一九二八年初,与朱德在一起在江南生活和参加革命的女作家伍若兰被国军俘虏,砍下头颅,悬街示众。不久,朱德在江西苏区娶第四任妻子康克清,她不足二十岁,出身农民,不识字,跟随红军长征,官至全国妇联主席。
  邓小平算是结婚比较少的一位了,他只有三个妻子。发妻张锡媛,结婚四年因难产去世。第二任妻子金维映,在邓政治上遭受打击时背他而去,嫁给了相貌堂堂的中央苏区组织部长李维汉。第三任妻子卓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