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所祭也。 〔5〕凡祭五祀,旨先设主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略如祭宗庙之仪。如 

      祀灶,则设主于灶陉,祭毕,而更设馔于奥以迎尸也。故时俗之语,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 

      灶虽卑贱而当时用事,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贾,卫之权臣,故以此讽孔子。 〔6〕天, 

       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 

      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谢氏曰,“圣人之言,逊而不迫。使王孙贾而 

      知此意,不为无益;使其不知,亦非所以取祸。” 

子曰:“周监于二代〔1〕,郁郁〔2〕乎文哉!吾从周。”〔3〕 

        〔1〕监,视也。二代,夏商也。言其视二代之礼而损益之。〔2〕郁,於六反。郁郁,文盛貌。 

        〔8〕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子入大庙 〔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2〕?入大庙,每 
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3〕 

        〔1〕大,音泰。大庙,鲁周公庙。此盖孔子始仕之时,入而助祭也。〔2〕鄹,侧留反,鲁邑 

      名。孔子父叔梁纥,尝为其邑大夫。孔子自少以知礼闻,故或人因此而讥之。〔8〕孔子言“是 

      礼”者,敬谨之至,乃所以为礼也。尹氏曰:“礼者,敬而已矣。员知亦间,谨之至也,其为 

      敬奠大于此。谓之不知礼者,岂足以知孔子哉?”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3〕〔1〕“射不主 

      皮”,《乡射礼》文。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 〔2〕为,去声。为 

      力不同科,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科,等也。 〔3〕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 

      盖以人主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黄之射息。”正谓此 

      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杨氏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弱 

      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2〕 

… 页面 44…

        〔1〕去,起吕反。告,古笃反。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 

      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饩,许气反,生牲也。鲁自文公始不视朔, 

      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 〔2〕爱,犹惜也。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 

      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杨氏曰:“告朔,诸 

      侯所以禀命于君亲,礼之大者。鲁不视朔矣,然羊存则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实因可举。此夫子 

      所以惜之也。”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 

        〔1〕黄氏曰:“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尔。时人不能,反以为谄,故孔 

      子言之,以明礼主当然也。”程子曰:“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 

      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 

定公 〔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 
事君以忠。” 〔2〕 

        〔1〕定公,鲁君,名宋。〔2〕二者皆理上当然,各饮自尽而已。吕氏曰:“使臣不患其不忠, 

       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 

       则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1〕《关睢》、《周南国风》诗之首篇也。〔2〕乐,音洛。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 

      者,哀之过而害干和者也。《关睢》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 

       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优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 

      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 〔1〕。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 
使民战栗 〔2〕。”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3〕不谏,既往不咎。” 
  〔4〕 

        〔1〕宰我,孔子弟子,名予。〔2〕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 

       战栗,恐惧貌。宰我又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岂以古者戮人于社,故附会其说与? 〔3〕遂 

      事,谓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者。 〔4〕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 

      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道其後也。尹氏曰:“古肴各以所宜木名其 

      社,非取义于木也。宰我不知而妄对,故夫子责之。” 

子曰:“管仲〔1〕之器小〔2〕哉!”或曰:“管仲俭乎?〔3〕”曰:“管 
氏有三归〔4〕,官事不摄〔5〕,焉〔6〕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7〕”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 
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8〕 

        〔1〕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2〕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 

       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 〔8〕或人盖疑器小之为俭。〔4〕三归,台名。 

      事见《说苑》。〔5〕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故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 〔6〕 

      焉,於虔反。 〔7〕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8〕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 

      也。好,去声。坫,丁念反。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 

      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愚谓孔子讥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俭, 

      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或又疑其知礼,故又斥其憎,以明其不知礼。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 

… 页面 45…

       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见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 

       知礼而无此失矣。此言当深味也。苏氏曰:“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 

       谓大器。扬雄所谓 ‘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归、反坫,桓公内嬖 

      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浅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杨氏曰:“夫子大管仲 

      之功而小其器,盖非王佐之才,虽能合诸侯、正天下,其器不足称也。道学不明,而王霸之略 

       混为一途,故闻管仲之器小,则疑其为俭;以不俭告之,则又疑其知礼.盖世方以诡遇为功, 

       而不知为之範,则不悟其小,它矣。” 

子语鲁大师乐 〔1〕。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2〕如也;从〔3〕之, 
纯 〔4〕如也,皦〔5〕如也,绎〔6〕如也,以成〔7〕。”〔8〕 

        〔1〕语,去声,告也。大,音泰。大师,乐官名。时音乐废缺,故孔子教之。 〔2〕翕,合 

       也。    〔3〕从,音纵,放也。 〔4〕纯,和也, 〔5〕皦,明也。 〔6〕绎,相续不绝也。 

        〔7〕成,乐之一终也。 〔8〕谢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为乐。翕如,言其合也。五 

      音合矣,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而后和,故曰纯如。台而和矣,欲其无相夺伦,故曰纯如, 

       然岂宫自宫而商自商于?不相反而相连,如贯珠可也,故曰 ‘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1〕。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4〕” 

        〔1〕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盖贤而隐于下位者也。〔2〕“请见”、“见之”之见, 

       贤遍反。君子,谓当时贤者。至此皆得见之,自言其平日不见绝于贤者,而求以自通也。见之, 

       谓通使得见。 〔3〕从、丧,皆去声。丧,谓失位去国,《礼》曰“丧欲速贫”是也。〔4〕木 

      译,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言乱极当治,夭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 

      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询于道路,言天使夫 

       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道路也。 

子谓《韶》〔1〕: “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 
美矣,未尽善也。” 〔5〕 

        〔1〕《韶》,舜乐。〔2〕美者,声容之盛。〔3〕善者,美之实也。 〔4〕《武》,武王乐。 

        〔5〕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教民,其功一也,故其于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 

       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买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汤放桀, 

      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