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申论考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问题

  (一)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该题的难点在于“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由于多了这一限制条件,考生作答时应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村的具体情况作一总结。其余各部分按照概述的逻辑顺序和写作方法作答即可。

  (二)“给定资料7”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问题。请结合“给定资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15分)

  要求:分条作答,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回答本题最重要是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有效利用和土地资源保护。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请概括说明这些作法的目的和意义。不超过200字。(10分)

  回答本题的关键点是:

  第一,加快复垦消化存量、工矿废弃地,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及时复垦。

  第二,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

  第三,整治“排土场、空心村”等工作是贯彻土地管理法的关键内容之一。

  第四,保护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2、根据“给定资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15分)

  对于这两个词的含义考生需要对材料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回答的准确、全面。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答案都在材料中的原则。

  (四)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不超过200字。(10分)

  本题不是让考生凭空想像,或完全依据经验答题。答题需要从材料中提炼。

  2、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15分)

  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土地面积。

  第二,征地价格。

  第三,被征地农民近三年平均产值。

  第四,土地的出售价格。

  第五,兴建项目。

  第六,农民补助是否到位。 

 误区一:申论考试就是写作考试,老师辅导和考前准备不会有很大提高

  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复习申论的意义不大,不会取得很大的提高。而热衷于报名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辅导班,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实际上,这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的申论考试已经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申论考试了,并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首先是一个大的材料分析题,然后才是写作考试。

  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把三成熟的材料通过消化加热到八成熟或九成熟,那么一切都是空话,因为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答案往往都来自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自由发挥。同时,对策的提出也需要根据问题来回答。所以,要用解“行测题”的眼光来看待申论考试,而不是从单纯写作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另外,申论考试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提出对策建议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并非无章可寻,根据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和现实的工作经验,我们概括出了万能“十条”。这是迅速提高申论考试的关键技巧,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制胜法宝。

  误区二:申论考试是个性化考试。

  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不可否认,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但绝对不是个性化考试。

  (一)、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不同于选拔副处级、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它选拔的是普通的公务人员,可以说选拔的“庸才”,请注意,这里的“庸才”丝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这里的“庸”是平和中庸的意思,“庸”不代表不优秀。实际上,中庸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mean”,也就是“中庸”,是一种很大的美德。在公务员的队伍里混,讲的就是中庸之道,是不能有自由个性的,要夹着尾巴做人。大多数领导们喜欢的是那些处事要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圆融练达,谦恭谨慎的部下。而相反,要是锋芒毕露、出尽风头,则是木秀玉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所以说,你可以有个性,但这种个性不属于你,只能属于你的上级或你的领导。

  (二)、从申论考试的性质来看,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而决不是求新求特的个性化考试。从阅卷的经验来看,申论就是现代八股,要求你做四平八稳的大文章。从风格上来说,要平和、中庸、凝重、沉稳。申论在实质上就是比较活泼的公文文体。

  误区三:申论是写杂文评论

  申论是申而论之,有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但是现代申论考试“在申不在论”,重点是要把案例提出的问题申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申论就是词藻华丽、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评论。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大,这个误区不但是广大考生经常犯的错误,也是很多公务员考试辅导老师的误区。

  误区四:申论是写学术论文

  有人认为申论是使用概念、范畴和严密的逻辑进行观点阐述的学术论文。这也是大错特错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是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绝对不属于普通公务员的业务范围。

报告正文的一般写法

  报告的正文。主要写明报告的起因和报告的内容。起因即报告的根据和目的,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即为什么报告。起因写完后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作为承启下文的用语。报告的内容即主体部分是报告的核心;一般为四部分:1。基本情况。不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反映情况,答复上级的询问,均应实事求是地将具体情况交代清楚,以便上级了解下情,并以此作为依据,妥善地予以处理和指导。2。存在问题(或具体意见)。呈报性报告写存在问题,以便于上级了解工作进展的情况,同时为报告的下一部分内容(提出要求)打下基础;呈转性报告也要根据基本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解决办法,以供上级机关参考。3。具体要求或措施。即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提出要求或准备采取的措施。4。结语。报告的结语,要根据报告的性质和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以上报告,请审阅”等字样。但也有的报告结尾不写这些用语。

调查报告的特点:针对性。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一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处理实际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真实性。调查报告的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写调查报告必须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绝不能道听途说、东拼西凑一些虚伪的材料。在调查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歪曲。叙议结合。调查报告的表达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叙述事实。调查报告不追求事件的曲折波澜,只求叙说清楚。调查报告还要对调查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但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即止,不作展开,不反复论证,有时甚至观点于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2)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