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王树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树声有条不紊地部署着。他指挥爬城队手提大刀、长矛,带上马枪、盒子枪,集结在离北门不远的隐蔽处。配合攻城的农民赤卫队和支前的运输、救护队,也背着大刀、扛着长矛紧跟在后面,只等城塌墙开,一齐冲进城去杀敌。   
  王树声攻城前线指挥所。   
  邝继勋、徐向前等军师领导来到王树声身边,亲临观战指导。   
  攻城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我国传统“过小年”   
  的日子。战士们全都匍伏在地上,凝视着前方的城墙,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那爆破的瞬间。   
  下午五点多钟,随着胸有成竹的攻城总指挥王树声一声“点火”令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团粗大的浓黑烟柱在北城墙冲天而起,刹那间,硝烟弥漫,砂石横飞,北门靠西的一段城墙,顿时被炸开一丈来宽的缺口,连城墙上的铁铸土炮也被炸飞了。   
  “城门炸开了!”   
  “城门炸开了!”   
  霎时,欢呼声、冲锋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早就憋足了劲儿的攻城突击队等不及硝烟散尽,一跃而起,借着烟尘冲进爆破口,有如一支支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么高大坚实的青石厚墙会被炸开。他们惊恐万状,赶忙调集兵力,从爆炸口东西两侧拼命抵抗,妄想堵住炸开的城口。   
  红军战士一个个如猛虎下山,把仇恨的刀枪刺向敌人,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敌人。后续部队和赤卫队员源源不断地涌进缺口。敌人支撑不住,仓惶败退。红军占领了北城门。   
  王树声指挥迫击炮向南门、西门猛轰,并命令城南、城西部队乘敌人惊魂未定,迅速架起云梯攻城。   
  部队攻进城后,都按王树声事先规定的路线迅速向预定目标进击。   
  王树声身先士卒,拿着驳壳枪紧追逃敌,子弹在他头上嗖嗖飞过,他却毫不理睬。   
  红军从南、北、西分三路围攻冲杀,敌人溃不成军,很多匪徒乖乖举手做了俘虏,一部分躲在屋子里顽抗,另外的一些骨干分子慌忙打开东城门,沿着木桥向东逃命。大土匪陈礼门也混杂在这群人中,狼狈逃窜。   
  岂能让这帮坏蛋漏网?   
  王树声命令部队全力追杀。他威武地站在东城墙上,举枪连连射击,只见被打死的敌人纷纷倒于河中。反动匪首陈礼门顷刻间成了王树声的枪下之鬼。   
  反动团总曾仲颜这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负伤后逃进河里,也被红军击毙了。   
  不一会,新集城内巷战就胜利结束了,城里一千多个反动武装分子全部被红军歼灭!   
  反动派喻为“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新集城就这样被攻下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新集城头!   
  横插在鄂东、豫南两块根据地中间的反动封建堡垒拔除了,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鄂豫皖苏区打开了新局面。   
  新集附近的群众,敲锣打鼓,抬着猪羊、糍粑,送到三十团团部。新集城内到处张灯结彩,爆竹齐鸣,红牟干部战上和新集人民群众沉浸在庆祝胜利和欢度春节的双重喜悦中。   
  “打下新集过新年!”王树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王树声这个刚上任的新官的“第一把火”,使他名声大噪,威震敌胆,誉满全军。   
  过了不久,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的各种机构都先后从七里坪迁来,设到了这里。昔日乌烟瘴气的土匪窝,很快成了面貌一新的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31 年11 月7 日。黄安列宁市(原七里坪)。   
  清清的倒水河,映照着巍巍大别山。七里坪河滩上,红旗招展,欢声雷动。在热烈欢庆十月革命十四周年的节日声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新建的第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德高才重的徐向前荣膺方面军总指挥;智勇皆具的王树声荣升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   
  也就在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苏区实行的第三次“围剿”遭到惨败。敌人在江西占不到便宜,想到湖北来捞本钱。蒋介石亲自窜至武汉,策划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他调集嫡系刘峙部和南京警卫师,拼凑了15 个师的兵力,妄图一举消灭威胁着武汉、南京的鄂豫皖红军。恰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抗日反蒋空气激荡全国。敌人内部不少地方派系,也表示同情抗日或借机反蒋。这种政治形势的新变化,打乱了敌人进行“围剿”的部署。红四方面军决定趁敌尚未布置就绪,主动出击,打破敌人的“围剿”迷梦,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气势恢宏的黄安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为什么选择先向黄安开火呢?这是由黄安特定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在鄂豫皖苏区周围驻守的敌人,皖西有六个师,豫南有五个帅,鄂东有四个师。红军主力正当面驻守的是黄安城的敌六十九师,在该师后面的有驻宋埠的敌三十师、驻麻城的三十一师和驻黄陂的三十三师,形成犄角之势。   
  但是,从地形和交通情况看,驻守黄安的敌六十九师则处于孤立突出的地位。   
  这种情况决定了黄安是红军的首选攻击目标。   
  盘踞黄安城的敌师长赵冠英,绰号“赵瞎子”,是当年突袭黄安城的急先锋,残杀工农自卫军的刽子手。他率两个旅、四个团,约一万人的兵力,像一条毒蛇,时刻威胁着苏区的安全。打死这条毒蛇,犹如敲掉了敌人的一颗门牙,对巩固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赵瞎子”也不是平庸之辈,他熟谙排兵布阵和攻守章法:城内城外明碉暗堡林立,堑壕、交通沟密如蛛网,鹿砦、铁丝网星罗棋布,火力发射点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与此相配合的,赵瞎子还在黄安城周围的高地、要冲,都安上了既可互相呼应支援、又可各自为战的大小营盘;同时,在城南桃花镇和城西南的高桥河驻所一团兵力,严密控制通往宋埠、黄陂的交通供应线。赵瞎子以为这样就能确保黄安城万无一失了。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运筹帷幄,既看到了敌人顽固的地方,也看到了赵瞎子布阵防守的许多薄弱环节:其一,敌人虽然兵力多,装备好,但经常遭到我赤卫军的袭扰,又受到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冲击,军心涣散,土气低下;其二,敌人虽工事坚固严密,但从总体布局看,未免过于突出、孤立,犹如孤军深入,难以持久抗衡;其三,断其援敌,绝其粮弹,围困城池,赵瞎子就成了红军的掌中之物,只能束身待毙。   
  基于这样的分析,总指挥部决定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围住黄安城,吸引宋埠、麻城、黄陂之敌来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听说要攻打黄安,整个黄麻地区男女老少齐动员,支援前线,支援红军。   
  男的运粮草,抬担架;妇女烧火煮饭,救护伤员;自卫队配合参加作战;儿童团则站岗放哨,宣传鼓动。人们激动地唱着:   
  快来,兄弟姐妹们!   
  排好队,呼口号,   
  欢送我红军。   
  攻下黄安城,   
  活捉赵冠英。   
  。。   
  群众的冲天热情给红军战士极大鼓舞,他们信心百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徐向前总指挥又把关系到整个战役胜负的“打援”重担交给了王树声。   
  习惯担任主攻的王树声还想请求担任主攻。徐向前深深了解这位智勇兼备的爱将的心理,劝慰他说,打援比攻城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能不能斩断敌人的援兵,是歼灭“赵瞎子”的关键,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呀!   
  根据总指挥部的部署,首先扫清黄安外围之敌。王树声率领红十一师和黄安独立团协同作战,一路急进,于18、20 两日攻下敌人最敏感的动脉通道桃花镇和高桥河,全歼守敌一个整团,首战告捷。与此同时,我十二师和十师三十团也在黄安赤卫军的配合下,于14、20 两日,占领重要据点东王家、下陈家,井在城东北和城西部署兵力。   
  至此,黄安城外围敌人已全部肃清,黄安城成了一座孤城。   
  黄安城内。赵瞎子师部。   
  赵瞎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指挥部内团团转,惶恐之下,急忙派出一个团,开城门向南突围,妄图重新占领桃花镇,接上与宋埠援军的联系。   
  红军怎么会让这个混蛋得逞呢?敌人一出城,就受到我围城的十二师和赤卫军的迎头痛击。敌人多次突围,又多次被红军打回去。赵瞎子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只好龟缩在黄安城死守待援。   
  粮弹供应线被切断,出城反攻突围又碰壁,赵瞎子军中怨声渐起,军心开始动摇。赵瞎子这个自恃有一套的家伙也心慌了。但他强打精神,故作镇静,为部下打气:   
  “我们有蒋总司令亲自坐镇武汉,有麻城、宋埠援军,坚守就是胜利!   
  我己请求支援,援军不久就到!”   
  红十一师所在地。   
  王树声深感“打援”责任重大。如此大规模的“打援”在他生平还是头一次,而要面对的又将是武器装备良好、人员配备齐全的整团、整旅甚至整个师的敌人。如此严峻的形势,他怎敢掉以轻心!   
  因此,当十一师攻克桃花镇、高桥河两地后,王树声顾不上休息,立即攀山越岭,观察地形,细研敌情,带领战士连续作战,在高桥和桃镇周围的山头构筑了数道坚固的防线,养精蓄锐,严阵以待。   
  赵瞎子等待的援军果然出动了。   
  12 月7 日,宋埠之敌发兵两个旅增援黄安。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