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打不赢爱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谩。。。 
    黄老头虽然好酒,人还特别色,但是找他填词作曲,却也应了令狐兄弟的那般洒脱和狂放不羁。他没写过一首“咱们老百姓啊!今个儿真高兴”类型的歌,但是当年也是一大才子,一流词曲作者,张国荣早期的很多歌曲都是他填的词。央视不知道怎么就觉得自己的能超过别人 刘欢唱来,感觉是又在安慰下岗职工。还不如找首现成的,什么《少年壮志不言愁》,或者《花房姑娘》呢! 
    综观前两集的水平,也敢说“今后让香港人不敢再拍金庸” 我倒希望是我判断错了,以后能越来越精彩。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只有一个希望:  大结局的时候,李亚鹏别喊一嗓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谢天谢地!           
        第三卷 第七章             
     《风语者》是香港导演吴宇森进军好莱坞之后的重头戏,不必说片中那些战车的数量,也不必说出动的飞机数字,更不必说动用的摄影机和胶片,单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就注定了它惨败的命运。 
    我是在上个星期得到这部影片的DVD的,对于吴导的这一记重拳出击,我抱了很大希望。因为在此之前《拯救大兵雷恩》让人对战争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后情况却高开低走 
    。《珍珠港》除了十几分钟的战争场面,乏善可陈;《黑鹰降落》从头杀到尾,几乎变成了军事迷最爱的纪录片。看完一班庸人在华山上以黑虎掏心对白鹤亮翅达一个春季之久后,我热切地期待着吴导的“一剑西来(香港于美国之西),天外飞仙”。 
    作为一部大片,《风语者》的故事线索相当糟糕,根本不利于吴宇森手法的展开。挑选吴宇森出任导演,我相信很重要的一点是:  他过去所拍摄的“英雄片”,感人至深地表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伟大情谊。比如说《喋血双雄》,里面表现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只能用“令人泣下”一词来形容,看完了片子,直教人对如此男人、如此朋友心生向往之情。而《风语者》讲述的刚好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惟一的一点小麻烦在于,在情节的设置上,《风语者》里有两对男人。这只是个小问题,然而它所引起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我们先看《珍珠港》,《珍珠港》里出现了一段三角恋,而且三角关系以明线形式出现,这就导致了《珍珠港》永远也成为不了《卡萨布兰卡》。因为在战争片中,要明确地讲清楚一段三角关系,浪费的不止是大量的口水,还会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以及战争场面的刻画力度。 
    《风语者》的情况更糟糕,两对男人形成了抢戏的局面。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是在小说中,这种两两呼应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小时多的电影中,均分戏份于四个人,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谁是主角 主角能否分到足够的时间去表现 尼古拉斯?凯奇毫无疑问的是这片子的主角,但是在他身上,除了表现出一种病态的战争综合症外,其人面目模糊。他与印第安战友的友情发展表述不充分,这就导致最后他的死亡令人生疑,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第安战友是密码员,凯奇的任务是保护他,而在他有可能被日军生擒的时候杀死他。这一点本身就很有张力了,能把这一组关系表现好,本片就能成功。但是,相同的另一组关系也出现在影片中,而且没有什么对比和不同,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浪费,情节变得一点不紧凑,东写一下,西画一笔,让人生厌。 
    影片最后,凯奇作痛苦状倒在地上,胸口血泡炸裂。我开口对我朋友说:“《上海滩》,我要去法国。”朋友大笑,我们飞快地关掉机器,一致决定赶快忘掉这部片子。           
    第三卷 第八章         
 巨片《珍珠港》5月25日在美国本土上映,和菜头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里,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观赏了该片的影碟。 
  《珍珠港》单是预算就达1亿4500万之巨,是人类有史以来造价最高的电影。(要是给希望工程该多好啊!——菜头注。)这就让人想起了铁达尼号——人类最伟大的一艘轮船,在它的处女航上就沉没了。因为这个联想,在观赏《珍珠港》之前,我就怀着悲观的宿命观点,     
觉得这么昂贵的东西,下沉的速度估计会更快。看了以后,果然。 
  还是先介绍一下情节吧,这是惯例。拉夫和丹尼是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喜欢飞行。长大以后,都成为了美国空军。拉夫高大英俊,和一个叫艾维琳的女护士相爱了(后文中简称为小艾)。而世事正如油漆匠尼古拉在《虎口脱险》中说的那样:“但是,战争爆发了,把他们分开了。”由于二战的爆发,拉夫被美国政府拉伕拉到英吉利去了。(由此可见美国人取名的高明——菜头注。)二战初期,卑鄙的美国人大发战争财,又怕战争结束得太早,所以派飞行员作为所谓志愿军支援英吉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拉夫就被糊里糊涂地拉到大西洋彼岸去了。 
  不想成为王牌飞行员的飞行员不是个好飞行员,拉夫就是这么做的。他却并不知道,只有活下来的王牌飞行员才是王牌飞行员。如果你死了,就只能是英雄飞行员,因为不利于美国人吹牛。拉夫在一次激烈的空战中,被德国人揍进了海里。从影片上看,他到水里以后都还在尝试开机舱门。因此,看到这里,拉夫就算死翘翘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话说小艾护士在拉夫去了英吉利以后,也被调到珍珠港海军医院见习。她整天戴着白色的花冠,穿着雪白的长裙,无比优雅地坐在珊瑚礁上,唱着《十五的月亮》,和拉夫写着两地书。(此段明显在模仿《美人鱼》——菜头注。)就在那一个不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的日子里,拉夫阵亡的消息传到了珍珠港。小艾被彻底击溃了,她流下了眼泪。天地变色,草木同悲!到此,《魂断蓝桥》的第一部分就算是结束了。 
  拉夫的好朋友——精致英俊的丹尼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出现,证明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真理。打这时候起,他们两个就开始上演了一部《走出非洲》。他们驾驶着战斗机,烧着美国人民买的汽油,在天上飞啊!飞啊!飞啊!天边的晚霞在燃烧,丹尼在小艾的耳边轻声地说:“闭上眼睛,伸开双手。”在“My  heart  will  go  on”的悠扬旋律中,小艾一声轻叹:“我感觉我在飞!”丹尼更是一声长啸:“我是世界之王!”(这里的对白纯属造谣——菜头注。)当晚,他们发生了婚前性行为。(所以我觉得所谓浪漫,都是阴谋。——菜头又注。) 
  就在丹尼和小艾打得火热的时候,一部精彩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上演了。已经被宣布为阵亡的拉夫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投入地照顾自己的女朋友,拉夫感动坏了,就臭揍了丹尼一顿。这一揍不要紧,却把日本人给揍来了。日本人的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呼啦啦地占满了天空,乒乒乓乓就把珍珠港炸得稀烂。两个朋友一看,这还了得 立即驾驶飞机上了天,把日本人揍得落花流水。日军南云中将向山本五十六大将申请再次袭击的时候,山本五十六忧郁地说:“算了,别去了。拉夫和丹尼已经飞起来了,那可是两个美国的超人啊!我们的动感超人和阿童木打不赢的。”就这么的,日本人被击溃了。 
  影片到这里,突然峰回路转,回到了美国本土。罗斯福总统听见了这个消息,拍案而起,一把甩掉了手杖,一脚踢开了轮椅,用非常清晰的美国话对高参们说:“八格牙路!偷袭的干活 !轰炸东京!不同意的,统统死啦死啦的!”高官们苦苦相劝,曰:“兵法有云:  主不以怒而兴师。又云:  千里趋利,必蹶上将军。珍珠港之距东京,四千英里。健儿长途跋涉,劳师远袭,不智也。且奇袭之后,必无油返航,将置健儿何地 ”上不听,曰:“再有谏者,杀,无赦!”乃止。 
  就这样,在英吉利做英雄失败的拉夫,和在珍珠港偷二嫂成功的丹尼参加了这场战役。他们使用改装了的B52飞到日本本土,炸得狼烟滚滚,敌人鬼哭狼嚎。炸弹一投一个准,敌人的高射炮一打一个歪。完成了任务,他们就离开了日本,准备按照计划,在我们中国降落。落地以后,日军很快找到了他们,为了掩护同志,丹尼壮烈牺牲,上演了《卡萨布兰卡》的最后五分钟。 
  拉夫回到了珍珠港,和小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艾教育孩子们:“我们美国是战无不胜的。”全片完。 
  就这样,我欣赏完了巨片《珍珠港》,刚刚大家也看见了我介绍的剧情。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我觉得这片子有一个关键:  如果我们把这三个人又臭又长的三角故事去掉了,居然一点也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整个片子最好看的是双方的空战场面,非常激烈,特技用得很好。飞机的种种机动性表现得很完美,和真实的战斗场景很像。(当然也存在漏洞,以后会说——菜头注。)其中两个男主人公共同歼敌的一段,双方的配合简直可以作空军教科书。在日本轰炸珍珠港的一节里,到处是爆炸声,滚滚燃烧的汽油,低空扫射的日本战机,倾覆的战舰,跳水逃生的水兵……表现出了战争的突然和残酷,非常壮观,尤其是数艘战舰同时燃烧的场景,令人永生难忘。同时,影片也在细节上注意着力描写了一些小人物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的变化,从慌张到最后冷静地作战。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也非常地感动。我猜测导演加进这段三角恋爱的目的是做个对比,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美好,也想让我们看看人的感情和生活是如何被战争所摧毁的。但是他套用了很多的常见的战争爱情模式,对这段爱情的把握不足,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下,这段爱情显得很苍白和单薄。在近三小时的片子里,导演在表现战争和爱情上平均用力,结果是战争让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