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思说:“谁要想战胜敌人,他就不会去同敌人讨论战争的代价。”
  经济力量是战争的基础,不能占有它就摧毁它,反正不能让敌人利用它。
  战争本来就是破坏的艺术。
  日本撤退前破坏,“老大哥”进来大肆劫掠,接著是中国人枪打炮轰TNT炸。
  3年内战,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受到怎样的破坏?战後生产力处于一种甚麽样的水平?
  1948年5月10日,东北野战军後勤部副政委陈沂,在後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
  两年来我们的生产力比伪满时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比九一八以前恐怕也是如此。
  一位作家这样描写鞍钢:
  鞍钢解放,只剩下没法搬走的高炉壳了。……有些刚入厂的小青年,童心未退,休息的时候,还淘气地在厂子里追兔子,抓野鸡呢。那时候,高炉上虽然没长出高粱,但是蒿草没腰。白昼,蝎虎爬在炉壁上晒太阳;黄昏,乌鸦在卷扬机上聒噪;入夜,间或听到狼嚎。⑽残破的鞍钢,残破的黑土地,生产力又回到了“少帅”那个时代。
  共和国的黑土地,就从“少帅”时代起步。
  如果这场内战再打上3年,5年,黑土地会回复到甚麽年代?
  注释
  ⑴《毛泽东军事文选》,492页。
  ⑵沈阳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编(1986年8月5日):《辽沈战役期间沈阳、锦州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情况概述》(重新认定呈报材料),68页。
  ⑶《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93页。
  ⑷《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83、184、185页。
  ⑸见1988年1月25日(参考消息):《还我一头牛!》。
  ⑹“返乡拳”口诀是:一国,两制,三通,四流,六万(旅费),七天(签证〕,八件(三大件五小件礼物),九别(久别),十全(全家团圆)。
  ⑺于径著:《长春的起源发展和变化》,35、36页,1987年6月,“长春市城市问题研讨会村料之二”。
  ⑻即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良粟裕;晋冀鲁豫野战车4纵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韩钧;晋冀唇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滕代远,副政委薄一波;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副政委黎玉;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委邓子恢;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司令员许世友;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委刘澜涛;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第二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王王”、“贺箫”。“李周”不详。
  ⑼电报全文如下:
  刘邓、陈粟、陈谢韩、徐滕薄、饶黎、张邓、谭许、聂肖刘、杨杨耿、彭张、王王、贺箫、李周:
  东总介绍铁路大翻身的方法如日下:
  (一)以百人左右为一队,几十个人也可以,携带粗绳廿根,结实木廾根(内一部份可用铁路上起道钉之铁起子)及一二十把铁锹洋镐。
  (二)第一步将铁路一边之两根铁轨连结之螺丝钉取掉(或毁棹),并取下结合处的两槐小铁板,只能截断一边铁轨,不应截断两边铁轨。
  (三)第二步从两根铁轨断开处,用工具将二、三十根枕木下的垫土刨空。
  (四)第三步,用粗绳隔一枕木,将铁轨和枕木交叉处捆结实(十几根绳子按次均捆上),然後以一部人用木(铁)棒将分离开的一面铁轨撬起来,同时用力拉绳子,使整个铁轨枕木翻个筋头,接著便很容易的往前。结果全部铁路都翻了筋头。
  (五)然後将枕木取下,堆集起来用火一烧,日前敌人修路极感头痛的是没有枕木,要从美国运枕木来,因此烧掉全部枕木,是重要的一着。
  (六)此法开始时较费力气,只要开头翻过,事後利用铁轨本身重量及压力,越翻越轻。据我们的经验一连人每小时可翻六里长,所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方法简单,动作迅速,破坏规模大,所费力量小,东北敌人十分怕铁路翻身。
  军委
  廿敬
  ⑽徐光夫著:《高炉热浪十五年》。《新人新作选》,240、2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
  十四、中国,几点钟?
  本来,1945年就是胜利年。
  本来,和平的鸽子早就该起飞了,建设的号子早就该唱响了,振兴的步伐早就该迈开了。
  本来,此刻黑土地的雪应该是雪白雪白的。
  还用重复黑格尔的那句话吗?
  第36章 胜与负的10万个为什么
  成败论兵家
  日本和盟军在“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后,美国人说:“太平洋上的胜利是重大的技术胜利”,“是由于美国在金属、枪炮以及高超的技术方面全面彻底地压倒了日本”⑴。
  在中国,在黑土地,如果只是比较双方在“金属、枪炮以及高超的技术方面”的优劣,只能得出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
  当然还兵力的比较。四平保卫战前,国民党兵力始终少于共产党,却将共产党从山海关一直赶到松花江北。兵力占优势了,却走了下坡路。
  战争从来都是兵家竞技的舞台。
  在战争的天平上,智谋是个重要的砝码。
  前面已经写过了:凭人多打人算什么能耐?有本事咱们一对一地干?
  打了败仗的国军不服气。确实,8年抗战,他们经的战阵多,军事素质比土八路好。而且“较顽强,不容易缴枪,甚至一连打到七八个人也不缴枪,带着远征军、常胜军的骄傲态度”。还有“对居民纪律颇好”,“雇夫一般给钱”。
  同样,从廖耀湘到潘裕昆、李涛、李鸿、郑庭芨等等,8年抗战,攻守进退,打的正规战也多。从理论到实践,军事素质普遍比同一层次的共产党将领高。
  如果说士兵文化程度(特别是青年军207师等)也比共军士兵高,将军文化修养更高则是公认的。
  单纯比较自然情况,也不能说林彪就在杜聿明和卫立煌之上。同为黄埔生,林彪自平型关战役后基本就养伤了,杜聿明参加了抗战的全过程。平型关和昆仑关不能互换,让林彪指挥忻口战役和反攻缅甸,谁也不能断言会比卫立煌打得更好。战争不是武林竞技,上得台来,几个回合,三拳两脚,就见高下。
  但在黑土地3年悲哀的较量中,实实在在,林彪比他们都高明得多。
  锦州西部撤退,四平撤退,避开了国民党的锋锐,保存了实力,奠定了黑土地反攻的基础。身上长着虱子的林彪,军事家的精明和政治家的远见,在黑土地非同寻常的“万花筒”时期闪耀光芒。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毛泽东的爱将粉碎了蒋介石的爱将“先南后北”战略。机智的“黑土地之狐”更添狮子的威猛,连将杜聿明、陈诚和卫立煌三员大将挑落马下。
  即便是在开始反攻后,林彪若是个“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黑土地的主动权也是随时可能易手的。
  当时被称为“秋季战役”的辽沈战役,是中国这场内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没有辽沈大捷,毛泽东不会那么快就决定打淮海和平津战役。应该说,第一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打的。
  从出关的10万人,到进关的百万人大军,战争的轮子在黑土地上驰骋了3年,也在林彪的脑子里转动了3年。除了南下和攻锦州前并未造成任何后果的确曾活的“活思想”,还有什么?
  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拿破仑有滑铁卢,斯大林有卫国战争初期,毛泽东有什么?
  国民党则恰恰相反。
  抗战结束,蒋介石凭一纸契约,想从“共产邪恶”手中“接收东北”。一厢情愿不成,就将精锐调上去大打出手。虽然初战胜利,已成强弩之末,只有在遥远的黑土地上被动挨打了。
  辽沈战役,更是决心踌躇,进退失据。对于共产党出击方向,有见地,无定论。战役打响,只期望锦西得手,剃头匠挑子一头热。锦州一破,全线陷于被动,一个精锐兵团和一片丰腴的黑土地,顷刻间输个精光。
  中国人讲“胜者王侯败者贼”,又讲“不以成败论英雄”。发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号召,后来被赶到重庆去了的蒋介石,站在昆仑关的败走野人山的杜聿明,都是英雄。在那场战争中,每个坚持抗战的中国人都是民族英雄。但在黑土地上,在这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中,却是不能不以成败论英雄的。
  很多老人直言不讳:跟着林彪打仗,能打胜仗!
  而“跟着毛主席就是胜利”,那是被战争年代的历史检验过了的。
  由强变弱由弱变强,转胜为败与转败为胜,黑土地眼花缭乱的战争进程表明,共产党人的军事学说和军事艺术,要比国民党高明得多。
  共产党人在3年内战中锤炼得炉火纯青的战争技艺,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笔者家乡一带,很多老人有给国共双方出夫、当响导的经历。有时刚给八路军带过路,回到家,或在半路上,又给国军拉去当响导。
  老人们说:枪子不认人呀,谁爱干这个呀!电影上光演国民党打人,八路也打呀。可凭良心讲,一样的活儿,还是爱给八路干。是谁给了穷人房子和地?能不向着?
  昆仑关大捷后,杜聿明对记者发表谈话:“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是记载这一次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就是民众的胜利。”⑵国民党的失败,也是民众的胜利。
  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也好,不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也好,他们的聪明才智,只能在符合人民意愿这个大前提下施展。否则,才能越出色,悲剧的角色就越充分。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国民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