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5中国部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嗣昭、周德威亲率人马气势汹汹扑来,一座地势凶险的高高山冈扑入 

眼帘!他们勒马停下,遥观山冈。“哗哗哗!”冈上旌旗飘扬。一忽儿,猛 

听得那里战马嘶鸣,且越来越响。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禁心里发毛:“莫 

不是氏叔琮做了圈套,先假装退兵,在此设下埋伏!”他们嘀咕了一会,再 

也不敢向前追击。旌旗猎猎作响,马嘶更猛,似有雄兵正欲出击。李嗣昭、 

周德威将手一挥:“撤回晋阳城!” 

     一团团灰尘高高卷起,晋阳守军乖乖地走了。氏叔琮率领的大军平安无 

事,撤回目的地。 


… Page 27…

                              令狐楚稳米价计 



     唐朝某年一场旱灾刚过,兖州一带民不聊生。奸商趁火打劫,乱涨米价。 

新任兖州太守令狐楚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当迎接他上任的代表来拜见时, 

令狐楚边心不在焉地应付着,边在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个念头。 

     兖州城内前来迎接的官员很多,他们轮流着跟这位新上任的太守寒暄 

着。 

     突然,笑眯眯的令狐楚一本正经地发话:“兖州城内,现在的米价是多 

少呢?州里有几个仓库?每个仓里还存多少粮食?” 

     迎接的众官员不知新太守是何用意,相互偷偷打量着,暗暗使眼色。最 

后一个较大胆的官员双手一拱,抖着嗓子回答:“禀告大人,现有大粮仓8 

个,每个仓存有10万担。” 

     令狐楚斜睨了那人一眼,说:“哎,我说诸位,如果把这8个仓库打开 

来,拿出这80万担米。我们统统定个低价钱,全卖给灾民。这么做,可以救 

灾,缓和现在这样的紧张局势。” 

     许多官员听了,都连连机械地点头。 

     左右侍官偷听到后,可着急啦,他们跟那些囤粮的奸商狼狈为奸呢,这 

话马上像长了脚,很快传到城中,传进富家大户的耳朵里。 

     富家大户们慌了手脚:“新太守这么做,自家存的粮卖不出,不是大蚀 

血本了吗?”他们怕吃亏,好多人争先恐后组织人力从仓库里挑出粮食按平 

价出售。兖州的米价顿时平稳了下来。 

     富户们中了令狐楚的稳价计,当地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 Page 28…

                             袁滋巧破黄金案 



     李勉在镇守凤翔时,所属的县里有个老农民在田里挖沟排水时,掘出一 

只陶罐,里面全是“马蹄金”。老农民就请了两个大力士,把陶罐连同金子 

一起扛到县衙门。县令怕衙门收藏不严,就把陶罐藏在自己家里。一夜做了 

个好梦。 

     第二天刚发白,他便点亮灯打开陶罐,想把马蹄金看个仔细。可一打开, 

发现陶罐里放的都是坚硬的黄土块,他连叫几声上当,不知如何是好,他卖 

家财、妻儿也不值这么多钱啊!他更没有法子隐瞒,陶罐从田里挖出来,全 

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看见,陶罐里装的是马蹄金。不消几日,全县的人 

都知道金子在县令家里变成了土块,认为是县令暗中做了手脚。县令似哑巴 

吃黄连有口难辩,州里派官员来查,县令满头大汗招了口供,追问金子放在 

什么地方,他却一问三不知。凤翔太守李勉看过案宗,大怒,但又无良策让 

县令交出金子。 

     隔了数日,在一次酒宴上,李勉向官员们谈起此事,许多人很惊讶。这 

时,有位名叫袁滋的小官,坐着一语不发,若有所思。李勉便问他在想什么。 

袁滋说:“我怀疑这件事或许内有冤情。” 

     李勉站起身,向前走几步问:“您一定有高见,我李勉向你讨教。这案 

子除你之外,我看没有别人能判断出真假了。” 

     袁滋说:“可以,我来办。”于是派人把案件提到州府办理。 

     许多官员知道袁滋办理这案子,有的嘲笑,有的挖苦。 

     袁滋很有心计,他打开陶罐,见陶罐里有形状像“马蹄金”的土坯250 

余块,就派人到市场找了许多金子,熔铸成块,与罐中的“马蹄金”大小相 

等,铸成之后用秤称,刚称了一半,就有300斤重。袁滋问众人,当初罐子 

从乡间运到县衙门是几人抬的。原来是两个村民用扁担抬来的。计算一下金 

块的数目,不是两个人用竹扁担抬得起来的。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在路上, 

金子已经被两位大力士换成土块了。 

     县令的冤案于是得到了昭雪。 


… Page 29…

                              赵和越县界办案 



     唐朝咸通初年(公元860—873年),江阴县令赵和,人极机智,以善于 

办案而著称于世。 

     一日,有淮阴某村农民茅金大来告状。赵县令问道:“你们淮阴也有父 

母官啊,何苦舍近求远呢?” 

     茅金大答道:“只因淮阴县令不明事理,小民有冤难申啊!……” 

     原来,茅金大去年为办事,到西村熟人黄泰龙那里借钱900千,以地契 

相抵押,说明债清契还。今年上半年,茅金大先还去800千,以为彼此熟悉, 

没有索要字据。前不久,茅金大再把余下的借款还去,要索回地契时,谁知 

黄泰龙竟翻脸不认帐,要想把地契占为己有,茅金大告到县衙。黄泰龙一口 

咬定他是诬告,茅金大无凭无证,被判为诬告。告到州府,也碰了壁。走投 

无路,才慕名越界告状。 

     赵县令阅过状子,想:要去拘捕黄泰龙,必定要惊动淮阴官府,我越界 

办案,说不定会引起官场风波。再说,一无物证,二无人证,岂能轻易破案? 

他犹豫了起来。 

     堂上一片寂静。赵和的眼睛定在“黄泰龙说我是诬告”一行楷书上,认 

真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抬头宣布道:“本县接受茅金大越界申诉,五天后开 

堂审讯。” 

     且说赵县令当即派两名公差,拿着他亲笔拟写的文书去淮阴官府。文书 

上写:今江阴捕获一个江洋大盗,犯罪证据确凿。现已供出同党黄泰龙系淮 

阴人氏,速捕,交来人押至江阴……淮阴县令见是大盗之案,不敢怠慢,连 

夜将黄泰龙捉拿归案。 

     第五天,黄泰龙一上江阴公堂,高喊冤枉不止。赵县令喝道:“你所犯 

之罪铁证如山,还敢抵赖!赃物都藏在你家中,完全可以查明!” 

     黄泰龙辩白道:“小人并未藏匿赃物。” 

      “那你把全部家产——讲明,若无出入,方可替你雪冤。” 

     黄泰龙急急把全部家产——供明。另有900千钱是东村茅金大赎地契交 

来的,等等。 

     赵县令冷笑道:“既然你不是江洋大盗,原先为何要隐瞒茅金大赎地契 

的钱呢?”当即把茅金大传上堂来,黄泰龙只得供认他的诈骗罪行。赵县令 

最后宣判:把黄某押回淮阴,依法惩处。并责令他将地契交与原主茅金大。 


… Page 30…

                             裴度失印而复得 



     唐朝的裴度任中书侍郎时,一天清晨,他将一个文件交与小吏,叫他速 

去盖上中书省省印上报。 

     不一会,小吏上气不接下气地奔来报告道:“不好了!大人。省印不在 

印盒,肯定被偷走了!” 

     堂上同僚都吃惊不小,丢了印便是严重失职。追究起来掉官帽不说,弄 

不好会掉脑袋。大家都站立起来,道:“这还了得?快快查办!” 

     裴度摇手,示意大家坐下。他笑笑说:“各位不必惊慌,坐下继续谈我 

们的事。” 

     众人不解,再也无心议事。 

     刚过片刻,刚才来报大印丢失的小吏又来报告说:“奇怪,省印找到了, 

仍在原处。” 

     裴度毫不在意地点点头。 

     众同僚见裴度一直镇静自若料定省印不会丢,不知他何以得知。 

     裴度笑道:“你们可知后汉曹州济阳县县印丢失之案?县印由县令和县 

主簿昼夜轮流保管。当时县令有个妾,与妻争宠,县令爱妻而不爱妾,妾感 

到愤恨,便将县印藏了起来,印盖的封条仍然保持原样。主簿当晚接过印盒。 

第二天吏人要用印,打开只见空盒子。当时众人皆慌,而主簿却神态安详, 

向县令汇报之后,立即不露声色地进行查找,果然在县令房舍的灶头烟煤堆 

里找到了县印。主簿何以不作声张,主要怕盗印人一时情急,将印毁掉,那 

就坏了大事。今日我处省印丢失,我料定是吏人盗用省印去印署驿券了。这 

是内部人干的,干完定还归原处。倘若刚才急于追查,他怕承担罪名,弄不 

好就会把印投进水火里灭迹了。” 

     同僚们听罢这番话,恍然大悟。 


… Page 31…

                              阎济美水中捞银 



     唐朝。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有一只小货船正在长江峡谷中行进,船很 

沉重,速度很慢。商人们想着船再过一个晚上便到达目的地,暗中庆幸自己 

将要发财了。这中间有一个大商人,怕身边的银子遭人偷窃,趁着其他商人 

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银子藏在货物中间。但是他的举动却被一旁掌舵的小 

伙子看在眼里。 

     船行了十余里,停靠到一个码头,商人们都到镇上买东西或散步去了。 

等商人全部上岸,年轻的船夫偷了那个大商人的银子,却照原样将货物安置 

好,然后也上岸去了。 

     第二天,船终于到了江南的一个码头。那个大商人发现自己藏在货物里 

的银子不见了,在船上翻了几遍,均没发现。于是,大商人便扭着年轻的船 

夫到了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