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4黑暗的左手 作者:[美] 厄休拉·勒奎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停下来吃点东西时,我觉得不舒服,身体发冷,咽不下食物。我们又继续赶路,现在爬山了。雨下呀下,下个不停。下午早些时候,我们来到一块巨大的黑色悬崖下面,埃斯文叫停下来。我还没来得及脱下挽具,他就差不多搭起了帐篷。他命令我走进帐篷,躺下来。 
  “我没问题。”我说。 
  “你有问题,”他说,“进去。” 
  我服从了,但讨厌他的口吻。他带着过夜必需品走进帐篷时,轮着我来煮饭,我便坐起来动手,他又用同样以先发制人的口气吩咐我躺下来。 
  “别对我指手画脚的。”我说。 
  “对不起。”他背向着我,生硬地说。 
  “你知道我没有生病。” 
  “不,我不知道,如果你不说实话,我就只好根据你的脸色来判断了。你的体力还没有恢复,旅途又艰难,我不知道你的体能极限如何。” 
  “我的体能一旦到了极限,就会告诉你的。” 
  我对他的保护大为恼火。他比我矮一个头,体格像女人,脂肪多,肌肉少,我们一块拉雪橇时,我不得不放慢脚步,怕他跟不上,不得不少使点力气,怕把他拖翻了,犹如一匹雄马同一匹骡子并肩拉车…… 
  “这么说来,你没有生病?” 
  “没有,只是很疲乏,你也疲乏了。” 
  “是的,我也很疲乏。”他说,“先前我对你很担忧。我们的路还很漫长呢。” 
  “今天我们走了多远?” 
  他莞尔一笑,说道:“六英里。” 
  第二天我们走了七英里,再一天走了12英里,再过一天我们走出了雨水,走出了云雾,那是我们旅程的第九天。我们已经爬到海拔五六千英尺的高度,脚下是高原,遍布近期造山与硫化过程的痕迹,我们已经进入山本森山脉的火山区域。高原逐渐变窄,乃至成为一道峡谷,峡谷又逐渐变窄成漫长的山脊之间的隘口。我们接近隘口尽头的时候,雨云渐渐稀薄、散开。北风乍起,寒气逼人,完全驱散了雨云,我们左右山脊上方的群峰呈现,山峰上的玄武岩与白雪,背衬着湛蓝的天空,沐浴着骤然而至的阳光,黑白辉映,绚丽灿烂。我们前方,也就是北方,雨过云散,露出蜿蜒曲折的峡谷,覆盖着冰和巨石,组成一道墙横越峡谷,那是冰墙。我们举头仰望,只见冰墙边缘就是大冰川,即戈布宁大冰川,一望无垠,向着遥远的北方伸展。 
  埃斯文站在我旁边的挽具里,眺望着这壮丽的景象,这不可言说的蛮荒,他感叹道:“我终于见到了这奇观,也不枉自活了一世。” 
  我也有同感。结束前面的旅途固然是件好事,但最终来说,重要的还是旅途本身。 
  这些坐南向北的山坡没有下雨,冰川从隘口往下面绵延到冰碛山谷。我们收起车轮,放下滑橇,套上滑雪板,出发了——朝山下往北行进,进入浩瀚、沉寂的大漠,火与冰的大漠,仿若看见黑白分明的大字“死亡、死亡”,赫然醒目,横跨大陆。雪橇奔驰,轻如鸿毛,我们欣喜若狂。          
《黑暗的左手》作者:'美' 厄休拉·勒奎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           
第十六章 火山之间    
  元月24日。艾躺在睡袋里问道:“你在写什么,哈尔斯?” 
  “记录。” 
  他轻声笑道:“我也应该为艾克曼的档案记日记,但没有声纹写字器,我坚持不下去。” 
  我解释说,我的日记是为艾斯特我的父老乡亲们写的,他们将进行适当剪裁,使之成为艾斯特领地记录的一部分。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族,我的儿子,于是我改变话题,驱走思乡之情:“你的双亲健在吗?” 
  “死了,”艾说,“死了70年了。” 
  我感到莫名其妙。艾本人还不到30岁呢。 
  “你们的时间概念和我们不一样吗?” 
  “不对,哦,我明白了,我跳跃了时间。从地球到汉思——达文纳特星20年,从那儿到艾卢尔50年,从艾卢尔到这儿17年,我在地球上只生活了七年,但我却是120年前在那儿出生的。” 
  早在艾尔亨朗,他就向我解释过时间在其速度同光速差不多快的宇宙飞船里是如何缩短的,但我没有将这个事实与人的寿命联系起来,也没有与人在他自己星球上生活的时间联系起来。这些不可思议的飞船从一颗星球旅行到另一颗星球,他在其中一艘仅呆几个小时,他的乡亲父老们却个个都老死了,寿终正寝,他的孩子们也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我终于说道:“我想自己是个流亡者。” 
  “你为我而流亡——我为你而流亡。”他说着又笑了,沉闷的寂静中响起一丝欢声笑语。我们从隘口下山已有三天了,一路艰辛,却无所收获,不过艾却不再垂头丧气,也不再盲目乐观了,而且对我也心平气和了。也许是因为他出汗把药效散发掉了,抑或是因为我们彼此都学会了和睦相处。 
  气温华氏12度,阴云密布,没有一丝风。但愿在我们穿过这地方与冰川长臂之间的死亡谷之前,别降大雪。我们看见死亡从山脊向西延伸数英里,它似乎是一条宽阔的冰河,从两座火山之间的高原流淌下去,火山顶还冒着烟雾呢。如果我们能从较近那座火山的斜坡登上冰河,也许就可以沿着冰河爬上冰雪高原。我们的东面,一座较小的冰川往下通向一座冰湖,但道路弯弯曲曲,即使在这里也可以看见冰川上的水隙口。就我们目前的装备来看,是无法穿越那座冰川的。于是,我们决定试一试从火山之间的那座冰川走,尽管往西到达那里,我们要多走两天的路程。 
  元月25日,微风小雪。我们没有旅行,整天都在睡觉。已经连续拉了近半个月的雪橇,睡觉可以恢复体力。 
  元月26日,微风小雪。觉睡足了。艾教我一种地球上的智力游戏,用小石子在方格盘里玩,他们称之为“走”。艾说,这儿有足够的石子玩“走”的游戏。 
  在对帐篷加热问题上,我们必须相互让点步。他希望帐篷暖和,我更希望帐篷冷——一个人舒服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热成肺炎。于是,我们达成妥协,他躺在他的睡袋里冷得战抖,我躺在我的睡袋里热得出大汗,不过,考虑到我们从不同的星球走到一起,同住一座帐篷,我们已算相处得够好了。 
  2月1日,风雪之后,天放晴了,整天温度计指示都在华氏15度左右。我们扎营在较近那座火山的西面矮坡上,我的奥格雷纳地图标明这座火山叫做德莱梅戈山,横跨冰河那座火山叫做德纳姆勒山。地图是粗制滥造的,我们西面有一座巨大的山峰,在地图上却找不到,而且地图不成比例。显而易见,奥格雷纳人并不常常到他们的火山来。这儿除了壮美景色外,没有什么资源。今天我们走了11英里,山高路陡,全是岩石。艾已经熟睡了。下午我的脚卡在两块巨砾缝里时,不慎扭了一下,结果擦伤了脚后跟的筋,害得我整个下午都一拐一跛的,不过休息一夜就会好的。明天我们要下山到冰川上去。 
  我们的食物给养似乎锐减得惊人,好在我们吃掉的是粗粮。我们总共带了90到100磅粗粮,其中一半是我在塔鲁夫镇偷来的。从塔鲁夫镇偷来的粗粮吃完了我反倒高兴,这样雪橇拉起来也轻松些。 
  2月2日,气温华氏20来度,下冻雨,冰河上狂风怒号,仿若隧道里的穿道风。我们露营在一条狭长、平坦的永久性冻雪带上,离冰川边缘有四分之一英里远。从德莱梅戈火山下山的路艰险陡峭,怪石林立;冰川边缘多有大裂谷,处处是石砾和岩石陷在冰层里,我们只好给雪橇套上轮子。走了还不到百步远,一只轮子就嵌进岩缝里,轮轴也弯曲了,于是我们改用滑雪橇。今天我们只行进了四英里,而且方向仍然是错的。广袤的冰川呈一条漫长的曲线,往西绵延到戈布宁高原。这两座火山之间的冰川宽约四英里,走到它的中央地带不会太难,但它的裂谷比我预想的多,而且表面已经融蚀了。 
  德纳姆勒火山正在喷发,冻雨落在嘴上带有烟味和硫磺气味。西面雨云弥漫,终日黑幕低垂。云、冰雨、冰、空气等等一切,全都变成暗红色,随即又逐渐褪成灰色。冰川在我们脚下微微颤抖。 
  艾斯克奇韦·瑞姆·伊尔·赫提出假说:奥格雷纳西北部及其列岛在近一万到两万年间火山活动在加剧。他还预言冰川世纪的终结,至少是它的隐退,继而出现间冰期,火山释放进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到时候将积聚成保温层,蓄积从地面反射来的长波热能,与此同时允许太阳热直接进入大气层,而不损失热能。他还预言,全球平均气温最终将增加华氏30度,高达72度。我很高兴,到那时我已不在人世了。艾说,地球上的科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来解释他们最后的冰川世纪为什么还在不完全地隐退。这些理论既无法辩驳,也无法证明,没有人确切知道冰川之谜。“无知之雪”一直没有被人踏踩过。 
  2月3日。里程计显示今天我们走了16英里,但按直线距离计算,我们离昨夜的营地不到八英里远,还在火山之间的冰隘口里。德纳姆勒火山正在喷发。我们来回徜徉,寻找一处冰隙的尽头,以便让雪橇整个儿通过,然后又寻找下一处冰隙的尽头。我们试图北行,结果却老是被迫往西或东行进。 
  今天清晨艾的脸冻坏了,我偶然发现他的鼻子、耳朵、下巴全成了死灰色。我揉了揉他的脸,他苏醒过来,还算好,不很严重,但我们务必小心谨慎。狂风呼啸,扫荡冰川,简直是死亡之风,我们只好顶风而行。 
  2月4日。小雪,气温华氏15到20度。今天我们行程12英里,其中大约五英里是有效行程,戈布宁大冰川边缘愈来愈清晰了,矗立在我们头上方的北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